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吳寒笛:勤勞致富,勤勞你妹啊!

作者:由 吳寒笛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6-08-09

本文旨在獻給渴望財務自由的年輕人:你們艱難脆弱卻又擁有無限可能的青春,值得更好的未來!

前兩天抱著“看看漂亮女同學”的純潔願望,回老家重慶參加了中學同學會。正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拉拉遇到gay”,這一聚,不僅發現了當年的漂亮女同學依然姿色如初,還有一個驚人的發現:如今混得比較好的,都是當年學習最不用功,成績最差的那幾位。

其中一位綽號“唐肥腸”的胖子,當年上學沒交過幾次作業。因為俺當年是數學課代表,所以對於他不交作業的狀況記得比較清楚,他高考大概只有兩百多分。

但是“天網恢恢,肥而不膩”。

當年肥頭大耳的肥腸同學,現在已經是好幾個餐飲品牌的老闆了,旗下有非常非常多的連鎖店。

據他自己說:在重慶餐飲界,報他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第二天早上我在路邊吃麵的時候,試著報了一下“唐肥腸”的名字,麵攤老闆表示:沒聽過。)

反觀當年學習異常努力,成績最優異的那幾位,除了我成為了營銷圈一隻有質感的花瓶以外,其他的幾位都混的一般。然後大家都挺唏噓的,紛紛感慨“學習無用”、“勤奮無用”、“少壯不努力,長大開賓利”。

當天晚上我回到家,和上學時暗戀的女同學又在微信上聊了一會兒,有點興奮睡不著,於是開始思考人生:

“少壯不努力,長大開賓利”這樣的話當然是扯淡啦!要是小時候不努力,長大就實現財務自由的話,那大家也不用上學也不用幹活兒了,成天打遊戲、談戀愛、遊山玩水就得了。

事實上,成績不好的那幾位之所以同學混得好,是因為他們家裡本來就有錢,而不是因為他們本人有多麼優秀或者努力。

比如“唐肥腸”,他爹本身就是餐飲連鎖店的老闆,肥腸同學只不過子承父業,再把火鍋連鎖店的規模做得更大一些罷了。

接下來,要開始一本正經的論述了(有點擔心下面的文字沒人看):

我一直認為“勤勞致富”是一個謊言,即使在最不拼爹、機會相對最多的上世紀90年代,那些最早開上皇冠轎車,拿上手持大哥大,在迪斯科舞廳裡面左摟右抱著女大學生喝酒的人,也不是靠著勤勞致富的。

他們可能是靠著精明的頭腦做各種投機生意發的,也可能是靠著關係和膽量變賣國有資產吃差價賺得盆滿缽滿。但幹得最辛苦最勤勞的那一批人,一定不是最先富起來的那些人。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到的來自老師和長輩的教育就是:

“小時候不好好努力,長大就沒出息。”

“學習不好,就再努力一點。”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樣的觀點核心,都和“勤勞致富”的核心是一致的:即想單方面透過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改善現有狀況。

但是往往癥結不在“時間和精力投入”上,而在你努力的方向和策略上,就算把一天24小時都搭進去,也收效不大。

“勤勞致富”的想法,代表了一種方法論上的懶惰。就像雷軍說的:“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我們的教育環境和輿論環境,總是教導每個年輕人要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但優秀並不能讓你致富,因為不論是學歷高,智商高,還是情商高,不過是大眾價值評價體系下的判斷結果,在商業世界裡面並不具備稀缺性。

就像工業流水線上輸出的一個又一個完美零件,不管你有多優秀,下一秒就可以找到比你更優秀的把你取代了。

傳統的學業職業規劃,即從小努力——進入名校——進入名企,在當代已經失效。你的公司現在僱傭你,並不是因為你不可替代,只不過是出於成本考慮。因為你是在你這個level上,公司能找到的最便宜的人了。

勤奮也不能讓你致富,這個世界最恐怖的地方在於,比你更有錢,更有資源,更聰明的人,還比你更努力,這一點讓很多出身平淡的年輕人十分絕望。彷彿是在進行賽車比賽,車好、技術好的對手們,出發得還比你早,你要超過他們看來是完全沒有希望。

真正要賺錢,必須要掌握稀缺資源。因為現代商業世界,就是對稀缺資源的爭奪,掌握稀缺資源的人,不論是技能、人脈、資金還是資訊,才掌握定價權,才掌握話語權,才能有錢任性。才能沒事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才能包養小鮮肉或者小蘿莉。

許多低門檻的新興職業,比如時尚買手、寵物美容師,剛出現的前幾年收入很高,這是因為他們在當時具有稀缺性;後來做的人多了,收入就一般了,因為他們不再稀缺。

創業做生意也是一個道理,很多人發財是因為趕上風口,所謂趕上風口的意思就是:在一個快速成長且相對沒有太強競爭的市場上提供產品或者服務。本質上也是搶一個時間差來製造稀缺性。

那麼有哪些路徑可以幫助年輕人取得稀缺資源呢,有以下四條可以考慮:

1.

避免“維度錯誤”

什麼叫“維度錯誤”?就是你想要實現的目標和你努力的方向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

比如一個想要發財的清潔工或者服務員,不論他怎麼努力改進他的清掃技術或者端菜水平,都無法實現財務自由。

如果你的目標是過上朝九晚五的安穩生活,那麼在創業公司上班也是在犯維度錯誤。

如果你的目標是實現財務上的突破,而你現在做的工作基本沒有這個可能(比如在國企工作或者當公務員,看看你的上司和前輩就知道了),那麼你就正在在犯“維度錯誤”。

當你意識到自己在犯維度錯誤,那麼“從現有維度轉換到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的維度上去”就非常有必要

。如果想要實現財務上的進一步突破,實現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一下幾個:

創業做生意;

加入有發展前景,同時能領到期權的創業公司;

升職當高管;

嫁(娶)個有錢人。

雖然要做到以上幾條中的任意一條難度都非常大,但是當你開始考慮的時候,你就邁出了第一步。

2.

從“興趣點”和“技能點”著手

上天給予了每個人兩件武器,只是大多數人都不太會利用。

第一是興趣點,即“你對什麼感興趣”;

第二是技能點,即“是你擅長什麼”。

許多人在選專業或者選行業的時候,總是奔著看起來錢稍微多一點的專業和行業去,我覺得這是完全錯誤的。

因為如果將來做的不是你擅長或者喜歡的事情,你可能會在很長時間都處於這個行業的初級層次。

停留在初級層次,你的可替代性就強議價能力就弱,也掙不著什麼錢。

你想一想周圍混得比較好的人,有哪一個不是正在做著自己感興趣或者自己擅長的事情。

從“興趣點”和“技能點”入手,相當於在最初的時候就自帶了“投入度加成”和“技巧加成”,帶著競爭優勢做相關的行業,脫穎而出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有一句很雞湯的話我還挺推崇“老想著掙錢就掙不著錢,想著做到行業頂尖,錢就自然而然而來了。”

3.

“交換”思維

我特別喜歡一部美劇——《紙牌屋》,裡面的男主角是一位叫做下木的政客,他長袖善舞,四處鑽營,一直做到了美國總統。他達成目的的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利益交換”。比如他要國會透過XX法案,就會找到關鍵人然後允諾過他一些好處(比如更高的職位),用”自己能提供的好處”去換取“對方想要的資源”。每次用利益交換的手段達成一個目的,下木就有了更多的資源,又能去做更高層次的交換。

交換思維意味著:你想要從別人那裡取得什麼,就想辦法用自己的資源(錢、資訊、人脈、時間等)去交換。無論是要託中間人認識關鍵的人脈,還是要拿某件稀有產品的代理權,都需要你拿利益去交換而得,而不是單純的去懇求和說服別人。小資源可以換小利益,大資源可以換取大利益。透過無數次交換,才能慢慢把雪球滾大。

但是大多數人,既缺乏交換思維的習慣(覺得這是見不得人的勾當),也缺乏交換思維的策略技巧,所以很難讓自己的才能商業化,侷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裡當個井底之蛙。

而商業社會的基礎規則就是交換和流通。那些真正尊重商業規則的人,才有機會玩得轉現代商業。

4.

做任何有“資源紅利”的事情

“資源紅利”的意思,就是你不管到了哪裡,都可以享受你手上資源帶來的好處。比如你在某網際網路公司做新媒體運營,把公司的公眾號粉絲量從0做到了50萬,其實這並不能給你帶來任何“資源紅利”,因為這個公眾號以及它產生的附加值是隸屬於公司的。但如果你有一個自己的公眾號,哪怕粉絲量只有5萬,那也是你的資源,不管你是用它來賣燕窩還是賣充氣娃娃,相關的變現收益都歸屬於你。

再舉個例子,比如你在某大公司工作,花了很多時間很大精力拍領導的馬屁,這其實是一件沒有多少“資源紅利”的事情。因為如果調換了領導,或者你跳了槽,你又得從頭開始拍新領導的馬屁。原來那個被拍得很舒服的老屁股,是沒辦法繼續給你帶來好處的。

但是你如果藉助公司的平臺認識了行業內結識了很多關鍵人脈,這就是一件有“資源紅利”的事情。因為當你有一天不在這個公司裡,這些人脈也許還能發揮作用,很多做廣告公關行業的創業公司,前幾比生意往往就是來自於創始人在大公司積累的客戶。

所以妥善識別你現在做的事情,判斷哪些具有“資源紅利”,並儘可能多的把時間花在上面,是非常有價值的。

結語:

別人眼中的荒山野嶺,可能在某些人看來是藏寶圖。這一個時代,被大數人看作“階層板結,年輕人最缺乏上升渠道”的時代,但依然會有不少人四處都能發現機會,關鍵是視角的轉變。

鑑於我的讀者都是偏愛深度閱讀深度思考的聰明人,相信讀懂這篇文章的人也能讀懂這個時代的財富邏輯。

如果在公眾號

吳寒笛可愛多

(微信

ID:whdkad

),回覆

創富

,即可檢視超級實用的超級乾貨文章,保證讀完你的世界從此不一樣,絕不能錯過喔!

發現賺錢機會的知乎live:

如何快速洞察時代的財富風口

標簽: 維度  努力  資源  交換  肥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