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比利·林恩」的一些觀感

作者:由 懷念EB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6-11-14

五點半的場次,一千多個座位的放映廳,滿座。

片頭還有李安帶給中國觀眾的一段寄語。

電影正式開始後,第一感覺就是好亮好清晰,甚至在這種亮度與清晰度之下,你會下意識的更用力去觀看整塊熒幕,包括演員表情與場景佈置,然後不自覺便會忽略掉底下的字幕。最開始幾分鐘,我就一直在這兩種狀態下切換,一會想把注意力集中在清晰度上,嘗試在鏡頭內獲取更多的細節,一會又擔心因為沒看字幕而錯過情節。很矛盾。

記得以前看 3D 電影的時候就說過,我並不是一個很喜歡看 3D 的人,主要原因是在現階段放映條件下,任何一部電影製作 3D ,只要你戴上眼鏡,熒幕都會灰暗很多,更過份的是還會縮小,就算是 IMAX 巨幕屏在 3D 眼鏡的後面也顯得沒那麼大了。

但李安的這部電影,亮度上跟看 2D 電影沒什麼區別,在大熒幕裡實現的幾乎就是現實生活裡的那種光亮程度,給人以極大的「沉浸」感。但我想在很多人眼裡,這部片子所謂的「電影感」缺失或許跟這個也有關係吧。再就是 4K 的清晰度也確實給人一種在看高畫質電視的錯覺,於是兩相疊加之下,很多人便產生了一種在看高畫質記錄片的觀感。尤其當比利·林恩的腦海裡閃回到戰地戲分的時候,這種感覺就更為明顯了,坐在影院裡,很像在看一部高畫質戰地記錄片。

至於120幀,我的感受倒沒有那麼強烈,沒看出多大的區別來。也許需要重新看一遍24幀版本之後,才能感知到兩者之間的差異。

劇情方面,這大概是本片最容易被詬病的地方了。但對我來說,覺得講得還可以,沒我以為的那麼差。導演仍舊很順當地講出了比利·林恩的困惑與思考,也把他如何作出最終決定的這個過程表述得很有說服力。

有一處讓我印象相當深刻的地方發生在影片的結尾處,當比利·林恩告訴那個他一見傾心的啦啦隊隊員佐恩·菲姍,他有一股衝動想帶她一起逃走時,佐恩·菲姍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你不是授勳英雄嗎?——此時,熒幕上能清楚看到比利·林恩眼裡閃過的一絲失望,接著便是釋然。微博上丁小云說,比利是一個多麼敏感的孩子啊。單從這個段落,我們就能感受到比利眼裡愛情的火苗剛一燃起便走向幻滅,當然,是那種他自以為的愛情。

總的來說,很喜歡比利·林恩這樣的年輕人,聰明,內斂,願意誠實的面對自己與他人,不愛說假話,懂禮貌,有勇氣,責任感,還喜歡思考,身上兼具了早熟、眼神脆弱可是內心又無比堅強的品質。難怪蘇更生說,活像是塞林格小說裡走出來的主人公。真是我見猶憐。可見李安導演選演員很有自己的一套,小夥子前途可期。

當比利·林恩結束了兩個星期的中場休息,終於決定再重回戰場,電影也戛然而止。導演在結尾處理上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以至於當我看見片尾字幕滑出的時候,坐在椅子上還愣了幾秒鐘,沒想到就這麼結束了。

在豆瓣上,我給這部電影的評分是四顆星。不知道為什麼本片在北美首映時,很多人給出了差評,在我看來,哪怕拋開本片在技術上的探索與積極進取,單從故事上來說,也不失為一部佳作。李安仍然在他的新作裡帶給我們一些思考,無論是關於技術的,還是成長的,亦或是戰爭的。

推薦大家前往觀看。

標簽: 比利  林恩  電影  李安  熒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