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不一樣的蘇州報恩寺

作者:由 松下亂彈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2-08

蘇州報恩寺,地鐵在這裡有一站,叫北寺塔。非著名景點,不收門票,外地遊客一般不到這裡來。相傳在東吳時期,孫權為了感恩他的奶媽,建了報恩寺。

我去過國內許多知名寺院,樣式大同小異,基本上分辨不出誰是誰。宋朝之後,寺院變成了模式化,被稱為“伽藍七堂制”。寺院坐北朝南,沿山門南北中軸線一字排列,山門殿—彌勒佛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兩廂是鐘鼓樓、伽藍殿、觀音殿、藥師殿和齋堂等。蘇州報恩寺有三處自己的東西,與別的寺院不同。

一是磚塔加回廊的樣式,北寺塔的底層直接連接回廊,與迴廊一體,這種樣式我還是第一次見。第一次見塔加回廊的樣式,是在奈良的法隆寺,據說最初白馬寺就是這種樣式,後來在國內絕跡了。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國,最初只在寺院中心造一座塔,並沒有佛堂,被稱為“浮屠祠”,周圍還有一圈圍廊,禮拜塔中的舍利是當時信徒巡禮的主要內容,信徒圍繞著佛堂行走唸經,迴廊是為信徒巡禮遮風擋雨的。印度結束了“無像期”,佛像開始傳入中國,原來的一塔一回廊的寺院,無處安放佛像,於是在塔的旁邊建造一座金堂,用來安放佛像。隋唐之後,佛殿取代了佛塔,佛塔逐漸被擠出了寺院,置於寺院前後或兩側。在此之後,寺院又增加了講授佛經的講經堂。

不一樣的蘇州報恩寺

中國早期的建築都是幾毀幾建,早已失去了當初的風貌,留給今人的都是清朝的式樣。蘇州報恩寺還保留著塔加回廊的最初模樣,十分難得,不知其中的原因。奈良法隆寺是一塔一金堂加回廊,迴廊四四方方,相當於一個院子的院牆,而塔和金堂並列在院子中央,與迴廊有著一段空間。北寺塔的迴廊與塔的底層連成一體,並無分離空間。不過迴廊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為信徒巡禮遮風擋雨。

第二個不同之處是七佛堂。據說供奉七佛的寺院全國只有三處,一處是四川峨眉山,一處是遼寧義縣,一處就是這裡。中國內地的寺院多是供奉一佛或三佛,三佛是按照時間排列,是代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三尊佛;山西有供奉五佛的佛堂,五佛按照空間排列,代表東西南北中。現在供奉七尊佛的寺院極少,有的在釋迦牟尼佛背光上刻雕7尊小佛像,如杭州靈隱寺;有的則在寺院內外造7座佛塔,如寧波天童寺。

七尊佛即是“過去七佛”,因為形象完全相同,從外形上無從分辨哪個是哪個,理論上是按照時間先後排列,自東向西依次為迦葉、拘留孫、屍棄、毗婆屍、毗舍浮、拘那含牟尼及釋迦牟尼,皆結跏趺坐於蓮臺之上。釋迦牟尼是最西邊的那個,因為他離現在最近,那六位比他更早些。佛教的時間概念真是大手筆,動輒就是幾十億年。七佛中有一個叫迦葉,我原以為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其實是同名,並不是一個人。拘留孫就是《封神演義》中的那位,在書中他是闡教,元始天尊的門人,也是土行孫的師父,土行孫能夠在地底下行走。在封神戰役後,他脫離道教,成為佛教過去佛中的拘留孫佛。

章回小說中常有這麼一句,直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昇天,意思是被打得死去活來。想不到這是一句佛家的話,按照佛教的解釋,一佛昇天後,二佛才會出世。如今七佛都已經昇天,下一個出世的佛是彌勒佛,據佛教的說法,還要等56億年。

不一樣的蘇州報恩寺

第三處不同是不按常理。按照傳統的寺院模式,進了山門就是彌勒佛殿,供奉一尊大肚子彌勒佛,轉過來,是一尊韋陀的立像。在蘇州報恩寺,沒有彌勒佛殿,彌勒佛和韋陀都是供奉在院子裡,在露天或坐或立。我第一次見到這種樣式,不知是何原因,難道是住房緊張,沒有這二位的房間了?

出門看景緻,不喜歡看千篇一律的,就喜歡看不一樣的,不一樣才有故事,才有學問。

標簽: 迴廊  寺院  彌勒佛  報恩寺  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