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終於,九鼎們“生死大限”來了!

作者:由 三板富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7-10-27

私募機構們這週末怕是要加班了。

2017年10月27日盤後,全國股轉公司釋出《關於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相關問題的通知》,要求掛牌私募機構應當在2017年11月10日前向全國股轉公司提交整改報告。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可以說,這份通知是一年前私募自查要求通知的修改版。

2017年5月27日,整改大限到了之後,股轉公司對掛牌私募機構披露或提交的自查整改報告進行了分析,發現各種私募機構對於自查整改的具體物件、自查整改條件的計算口徑等問題的理解不盡一致。

於是,新三板各掛牌私募等來了一紙“緩刑”。

股轉當時表示,將進一步研究明確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報告的具體內容與格式、自查整改條件的計算口徑等問題。

今天,內容要求和計算口徑終於來了。

一、新通知到底說了什麼?富姐來劃一下重點。

物件:去年5·27通知釋出之日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為私募管理人的掛牌私募機構。

財報資料參照範圍:涉及收入佔比的計算應當以2016年年報的合併財務報表資料為計算依據,並經專門審計。

整改期限:通知顯示,掛牌私募機構應當在2017年11月10日前向全國股轉公司提交整改報告。也就是說,各私募掛牌企業還剩下不到小半個月的時間。

不提交、未及時披露自查整改報或者不符合整改條件的私募,將被強制摘牌。而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證券類私募機構,不得在新三板上融資。

從通知來看,私募自查指標與去年沒什麼差別,只是在細節上做出了更具體的解釋。

首先,對“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須佔收入來源的80%以上”作出了詳細規定:

1、“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應包括“管理費收入、業績報酬、投資顧問費收入(與基金管理業務相關)、跟投收益”;

“跟投收益”的計算口徑應以私募機構作為基金管理人在其管理基金中的出資額不超過20%部分帶來的收益為計算依據。

2、“收入來源”應包括“管理費收入、業績報酬、投資顧問費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再者,針對5·27私募新八條中“創投類私募最近三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在20億元以上,私募股權類私募機構最近三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在50億元以上”這一規定,通知表示實繳管理規模和型別的認定以其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資訊為準。

二、從細則來看,最讓私募機構“頭疼”的有以下兩點:

1、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須佔收入來源的80%以上;

2、創業投資類私募機構最近3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在20億元以上,私募股權類私募機構最近3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在50億元以上。

在新規釋出之初,便有九鼎集團等7家公司率先披露了自查結果,而銀紀資產、新安金融、擁灣資產、蘇河匯四家公司則選擇在2017年5月27日新規期限最後一天釋出自查公告。

從披露的自查內容看,菁英時代、天圖投資、合晟資產、九鼎集團、思考投資等7家機構表示自查結果符合《通知》中新增掛牌條件。而蘇河匯、麥高控股、天信投資等機構面對部分不符合條件的自查結果,選擇剝離私募基金業務。

那麼,其他私募機構又是怎樣一個情況?

據媒體統計,如果以2016年年報披露的收入比例情況計算,信中利、忠誠投資、久銀控股、中科招商和矽谷天堂可能都無法達標。

信中利自有資產投資收入佔營收比的66。79%,受託資產管理實現管理費收入佔營收比的3。12%;

久銀控股自有資金閒置理財收入佔公司營收比的1。97%,受託資產管理收入佔公司營收比的78。53%;

中誠投資自有資產管理收入佔公司營收的37。68%,受託資產管理收入佔營收的48。08%;

中科招商收入來自於自有資產管理收入佔營收的22。37%,來自於受託資產管理的收入佔營業收入的77。63%;

矽谷天堂收入來自自有資產管理的金額佔比75。65%,來自受託管理資產的金額佔比24。35%。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合晟資產早在2016年6月20日已釋出了自查報告,並表示公司符合私募“新八條”的要求,在2017年5月12日,合晟資產卻宣佈擬申請終止掛牌,從而其也成為第一家擬離開新三板的掛牌PE。

三、一年前的私募新政,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掛牌私募公司的命運。

不少掛牌私募機構走上了差異化發展之路。有的選擇果斷剝離私募業務,有的轉型金融控股平臺,有的至今還未有動作。如今的私募格局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用一個詞來概括私募機構現狀,強者恆強。以2017年中報資料作為參考:

在24家掛牌PE中,營收規模上億有9家,九鼎集團錄得營收39。7億元,再次穩居首位,信中利位列第二,兩者營收差距在34億元左右。還有四家營收規模不足千萬,分別是富海銀濤、思考投資、麥高控股、擁灣資產。

除了是營收規模最大的,九鼎還是上半年最賺錢的機構。東財choice顯示,九鼎上半年錄得淨利6。29億元,在新三板上也就僅次於齊魯銀行,需要補充的是,共有6家掛牌PE淨利潤在億元以上,佔比25%;共有10家掛牌PE淨利潤不足千萬,佔比42%,其中還有4家虧損。

以業績成長性為維度,無論是營收增長2倍還是淨利增長46倍,菁英時代都位列增速首位,主要是經歷了2016 年陽光私募行業突飛猛進的大發展,新增發行備案基金2只。

需要補充的是,營收下滑、淨利下滑的私募機構家數分別佔比46%、42%。

接下來將細分到行業龍頭,看看現實情況。

1、九鼎集團:東財choice顯示,保險業務收入錄得16。69億元,佔據營收大頭。如果單看其投資管理業務,報告期內收入為4。2億元,略低於去年同期的4。4億元。

2、信中利:其全資子公司中馳惠程在2016年6月收購了上市公司深圳惠程並納入合併報表,成為了控股實業經營的主體,為信中利上半年帶來1。2億元收入,佔比總營收26%。從收入結構來看,深圳惠程營收佔比顯著提高。

3、中科招商:東財choice顯示,中科招商上半年淨利潤暴增6倍至2。9億元,重新回到掛牌PE盈利榜前四,利潤增長主要原因是減持上市公司股份。

中科招商在今年年初公告將清倉式減持曾經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並於5月開始陸續減持,減持物件包括被順豐快遞借殼上市的順豐控股。

整體來看,多數老牌PE業績出現大幅增長,與跨界併購整合趨勢有很大關係。

準確來說,如今的九鼎集團已是大金控平臺,近年來不斷併購金融牌照,比如2015年舉百億收購香港富通保險等等,還將觸角延伸至房地產、製造等領域,而保險業務也在上半年發揮強大勢能。

還有不少私募機構抱團走上了實業+私募的道路,除了信中利,達仁資管也已形成了實業+投資業務並行的綜合性投資管理集團,上半年業績表現搶眼,營收增幅達75。55%。主要原因是2016年併購了龍電電氣等實業公司並納入了合併報表後,為達仁資管2017年上半年貢獻了1。66億元收入,佔比總營收95%。

相比之下,明石創新實業經營規模就大很多了,擁有同興實業,核晶陶瓷等 15 家並表控股公司。2017年中報顯示,實業經營收入佔比其總營收超過98%。

總的來說,私募機構追求業務多元化主要原因是,如果只做金融資本還是產業資本,私募機構都無法與銀行等大型機構相抗衡,跨界併購正好彌補了這一點。如今整改大限將至,這些機構會交出怎樣一份答卷,值得期待。

標簽: 私募  營收  收入  自查  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