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客家人習俗系列談之六

作者:由 齊聲喚賢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05-08

客家人的年節習俗也與中原差不多。

客家人同樣有著“臘月忙年”之習俗。一般稱“臘八,祭灶,年關來到。” 臘八這一天,家家戶戶喝臘八煮(陝西、河南喝臘八湯)。一進入十五,就開始準備過年。先是搞衛生:男人打掃房子,女人洗衣洗被()。二十是祭灶日,要擺上祭品,祈求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到了二十五以後,農家(舊時官府祭灶日)正式“入年假”準備吃喝穿戴和走親訪友的過年之需。河南、陝西基本上是“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殺頭豬;二十六去割肉(蒸饅頭);二十七,油炸雞;二十八油炸鴨(過年應多準備,繼續炸菜)”。大年三十中午貼春聯,除夕夜人們開始放炮,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守夜(祭祖),之前吃年夜飯。當然所吃食品與中原不一樣了。大年初一晚輩長輩為長輩拜壽,長輩給晚輩發紅包。吃過早飯,鄉親們互相走動拜年。自初二起到初四五,出嫁的女子與丈夫一起,帶上孩子走孃家。初三是送窮日(河南為初五),人們拿起藏了幾天的掃帚開始打掃院子裡的衛生,並將垃圾拿到街道路口燒掉,以示送窮、除穢。這一天切忌串門,以防窮鬼把財神沖走。初七是人日(古人認為,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初七是人日),按照客家人的風俗,是什麼動物的日子,就不能傷害什麼。因此,初七這一天人們要吃7樣菜,即:芹菜、青蒜、大蔥、芥菜、芫荽(香菜)、韭菜,以及魚、肉等。客家人利用這7種菜的諧音,期盼家人能成為勤才(芹菜)、善算(青蒜)、聰明(大蔥)、多謀(芥菜)、與人有緣分(芫荽)、長久有財(韭菜),並且日子富足有魚(魚、肉)。下來是元宵節。客家人早飯要吃圓飰子(用糯米粉加水揉成團,裡面包有芝麻、花生粉白糖等),一到傍晚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男孩子挑燈上街。最具特色的要算“上新丁”和火燒龍活動。“上新丁”,即元宵節上午,添男孩子的人家挑著寫有“新丁”和“新丁發財”的燈籠,來到祠堂祭祖,報告添了新丁,並將兩個燈籠懸掛在祠堂樑上和自己家廚房的門上,將寫有新丁和祖父、父親名字的紅紙貼在祠堂的牆上。新丁從此成為家族中的一員,從此還可在公祭祖墳時分到一份酒肉。孩子上學時,亦可從族田和族山的收入中,獲得一份助學金。在此前後,規模最大、最熱鬧的是一連幾天的火燒龍之舞龍活動。

同中原地區一樣,客家人對清明、中秋、冬至等傳統節日,也非常重視,內容和形式與陝西、河南大同小異。

標簽: 客家人  臘八  祭灶  初七  青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