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文子箴言薈萃44

作者:由 andyanancy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01-22





文子箴言薈萃44

論見識

故察於刀筆之跡者,不知治亂之本,習於行陣之事者,不知廟戰之權。(微明)



有言:漢初,高祖、惠帝、文帝行休養生息之策,法疏可漏吞舟之魚,藩王坐大,漸成掣肘之勢,惠帝時齊王劉肥有七十餘城,景帝時吳王劉濞有五十餘城。天下之大,半入藩王。於是,漢景帝時,大臣晁錯上書《削藩策》曰:“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於是削藩之策決於朝廷,反叛之勢成於吳楚,晁錯亦死於七國之亂。晁錯既然已經明確提出削藩的意見,極力推動景帝大力度的削藩,而且知道削藩的結果必然是削之亦反,不削亦反,那麼為什麼不能夠及早的採取主動的預防措施和周全的削藩策略與方法呢?

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曰:晁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班固在《漢書》中也有如是評價:“錯為人峭直刻深。晁錯銳於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其父睹之,經於溝瀆,亡益救敗,不如趙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錯雖不終,世哀其忠。”

而在吳楚七國之亂初起之時,漢景帝問詢晁錯的建議,此時晁錯卻建議漢景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關鍵時刻把皇帝推到前線,而自己卻躲到相對安全的京城,既引起皇帝的猜疑和朝中一批反對晁錯的大臣的不滿,也為他人的反擊留下了口實。不智也。

而較之於晁錯之削藩策略,漢武帝實行的“推恩令”則巧妙的將削藩之策略輕易的推廣開來,各地的藩王自此再也不能威脅朝廷中央的統治地位了。

所以,欲行革新者,必得其時勢、能力、方法和人才。不然如晁錯之削藩失之於能力與方法,王安石變法失之於方法與人才,皆招致大禍。為人臣而居重位者,不能推本溯源以化解矛盾,卻反而激化了矛盾,既無益於解決國家大事,又置君王與國家於危難之中,失策也。

標簽: 晁錯  不削  削藩  漢景帝  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