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跟風)大唐政治笑話

作者:由 隴右節度大使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9-03-28

圖來源:《中國歷史地圖冊》譚其驤版

1。一位神策軍將領在談及同胞理念時侃侃而談:“眾所周知,大唐是不會捨棄任何臣子的,我們的信念堅定又忠誠。”

“我非常懷疑你說的這話,將軍!”在場有人發出噓聲。

這一定又是哪個御使來搗亂,神策軍將領倒也不客氣,他想知道是哪個不要臉的派人在這麼莊重的場合下讓自己出醜。

“說這話的是誰,你來自哪個州,年輕人?”

“我來自安西,將軍。”

今國家所守界:涇州西至彈箏峽西口,隴州西至清水縣,鳳州西至同谷縣,暨劍南西山大渡河東,為漢界。蕃國守鎮在蘭、渭、原、會,西至臨洮,東至成州,抵劍南西界磨些諸蠻,大渡水西南,為蕃界。其兵馬鎮守之處,州縣見有居人,彼此兩邊見屬漢諸蠻,以今所分見住處,依前為定。其黃河以北,從故新泉軍,直北至大磧,直南至賀蘭山駱駝嶺為界,中間悉為閒田。盟文有所不載者,蕃有兵馬處蕃守,漢有兵馬處漢守,並依見守,不得侵越。其先未有兵馬處,不得新置,並築城堡耕種。今二國將相受辭而會,齊戒將事,告天地山川之神,惟神照臨,無得愆墜。其盟文藏於宗廟,副在有司,二國之成,其永保之。

2。 在百濟,一位大唐將軍生氣的對下屬說“我是第一個沒有在勝利條約上簽字的大唐將軍!真是恥辱!”

轉眼多少年後到了大非川,當年的下屬成了將軍,唐軍被打的節節敗退,在撤離大非川之際。

他輕鬆的說:“這下好了,連條約都不用簽了”

3。 在總章元年的一次大明宮內部會議上,

有一名侍郎站起來大聲說:“我們決不能讓吐蕃在河湟培養出一批他們的勢力!“

其他人分分點頭,甚至有人鼓掌。

主持會議的李治最後總結到:

“關於河湟,大家都同意了,我們先把吐谷渾人趕出去,再把吐蕃人趕出去。”

4。 李隆基被李亨政變軟禁後,呆在大明宮度日。

這天一位太監來派送《邸報》,他一邊投遞一邊抱怨“唉,我曾經是監軍使,該死的站錯隊了,現在老了還得當郵差。”

李隆基聽到不屑的哼了一聲:“我曾經是大唐皇帝天可汗,現在是編曲的。”

5。地獄裡,三個人正在聊天。

“你們都是怎麼進來的?”

“我支援隱太子李建成。”

“我反對隱太子李建成。”

“你呢?”

“我是李元吉。”

6。 問:倘若鱷魚吃了李儇會怎麼樣?

答:鱷魚會連續打一週的馬球。

7。一名大食使節出使大唐,一名金吾衛的突厥人問他:“你來我們大唐要學習什麼?”

大食使節回答:“來學習你們一個勁的鄙視高句麗人和突厥人,卻還能讓他們為大唐天子送死的本事。”

“你胡說什麼,當今天子待四夷如一,沒有鄙視任何人。”

“對對對,我說的就是這個!”

8。 一個簡短的防秋會議上、兩位來自神策軍的將領正在爭吵。

“所以你告訴我,關東方鎮防秋兵駐紮在那個地方的意圖是什麼?”

“這支部隊存在的意義只是讓關中人覺得自己被大唐保護著,實際上吐蕃人知道沒有。”

9。 一個被俘的大燕士兵對長安金吾衛看守說:“我們的皇帝安祿山很了不起!他每天都去前線視察一次。”

金吾衛看守無動於衷地說:“我們的聖人更了不起,他根本不需要走動、防線每小時都在向他靠近。”

“現在越來越遠了。”看守補充道。

10。 問:在大唐、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有何區別?

答:樂觀主義者學習河朔話、悲觀主義者學習吐蕃話。

11。 安祿山登基稱帝后,把自己的老母親接到了洛陽,向她展示了自己的朝服、九鎏和洛陽的皇城,笑著問老母親這些東西怎麼樣。

老母回答說:“兒啊,我真替你高興,只不過叛軍來的時候你怎麼辦?”

丁酉,祿山陷東京,賊鼓譟自四門入,縱兵殺掠。

祿山入北郭,聞安慶宗死,慟哭曰:“我何罪,而殺我子!”時陳留將士降者夾道近萬人,祿山皆殺之以快其忿;斬張介然于軍門。

12。 唐德宗期間長安偷盜現象嚴重,李適很不滿,問劉晏:“到什麼時候才沒有偷盜現象呢?”

劉晏回答:“過兩天江淮的米還沒送過來,就沒有偷盜啦——因為軍隊會把其他人都吃掉。”

關中倉廩竭,禁軍或自脫巾呼於道曰:“拘吾于軍而不給糧,吾罪人也!”上憂之甚,會韓滉運米三萬斛至陝,李泌即奏之。上喜,遽至東宮,謂太子曰:“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矣!”時禁中不釀,命於坊市取酒為樂。又遣中使諭神策六軍,軍士皆呼萬歲。時比歲饑饉,兵民率皆瘦黑,至是麥始熟,市有醉人,當時以為嘉瑞。人乍飽食,死者復伍之一。數月,有膚色乃復故。

13。 唐文宗李昂曾經當面指出仇士良的專制獨裁,令後者氣急敗壞,仇士良說:“你再說,我就宣佈你不是先帝的弟弟!”

14。 地獄有個規矩,誰在人間害了人,被害人的血將淹此人。

一次唐代宗李豫去地獄視察,發現血只浸到史思明的腿。唐代宗就很奇怪,問到:“你殺了這麼多人,怎麼血只及腿呢?”

史思明答道:“因為我站在大燕皇帝安祿山的肩上!”

15。 安慶緒和唐朝使節交談,各自吹噓,唐朝使節說:“大唐道法發達,有種丹藥死人吃了可以復活。”

安慶緒說:“大燕體術發達,有人一刻鐘可以從日南跑到代北。”

大唐使節要求看看這個人,安慶緒慌了手腳,召集文武大臣商量對策,崔乾佑出了個好計策說:“這很好辦,你先讓唐使把藥片拿來,讓光烈皇帝吃了,那光烈皇帝一定復活,你用不了半刻鐘就可以從洛陽跑到范陽。”

16。 建中四年,關中村民在河裡捉到一條大魚,高興的回到家裡和老婆說:

“看,我們有炸魚吃了!”

“沒有油啊。”

“那就煮!”

“沒鍋。”

“烤魚!”

“沒柴。”

村民氣死了,走到河邊把魚扔了回去。那魚在水裡劃了一個半圓,上身出水,舉起右鰭激動地高呼:“討平河朔!”

17。 秦王李世民的宴會上,尉遲敬德直接用手抓肉就吃下去,旁邊的李世民看了以後皺了皺眉頭, 告訴他:

“尉遲敬德,用刀子吧。”

尉遲敬德聽到以後,馬上拿了刀就站起來——

“秦王,您要幹掉誰?”

18。貞觀年間,長安城裡一家酒肆中,吐谷渾人、突厥人和唐人正在喝酒。

“我們打了敗仗,被吐蕃人殺光了部族。”吐谷渾人憤慨的說道。

“什麼是部族?”突厥人問道。

“什麼是敗仗?”唐人問道。

19。 在天寶十四年的一次內部會議上。

有遊奕急匆匆闖進來說:“報告,安賊叛軍前日屯軍陝州,這對大唐的軍事部署來說。……”

會議的楊國忠打斷了他:

“好了好了知道了,我們先解決駐守潼關的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問題,好嗎?”

高仙芝之東征也,監軍邊令誠數以事幹之,仙芝多不從。令誠入奏事,具言仙芝、常清橈敗之狀,且雲:“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上大怒,癸卯,遣令誠齎敕即軍中斬仙芝及常清。初,常清既敗,三遣使奉表陳賊形勢,上皆不之見。常清乃自馳詣闕,至渭南,敕削其官爵,令還仙芝軍,白衣自效。常清草遺表曰:“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時朝議皆以為祿山狂悖,不日授首,故常清云然。令誠至潼關,先引常清,宣敕示之;常清以表附令誠上之。常清既死,陳屍蘧蒢。仙芝還,至聽事,令誠索陌刀手百餘人自隨,乃謂仙芝曰:“大夫亦有恩命。”仙芝遽下,令誠宣敕。仙芝曰:“我遇敵而退,死則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謂我盜減糧賜則誣也。”時士卒在前,皆大呼稱枉,其聲振地;遂斬之,以將軍李承光攝領其眾。

20。 唐肅宗收復長安以後,在京郊昭陵,一對父女正遠觀朝廷祭陵。孩子問:“父親,為什麼需要有這麼多人守衛昭陵呢?”

父親答道:“如果文皇帝看不下去了,決定再來一次玄武門怎麼辦?”

初,上欲速得京師,與回紇約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初,收西京,回紇欲入城劫掠,廣平王固止之。及收東京,回紇遂入府庫收財帛,於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財物不可勝計,廣平王又齎之以錦罽寶貝,葉護大喜。

21。 回紇的使者求見唐代宗,表示願意歸順大唐,但是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是下降公主。”使者說。

“沒問題。”李豫答道。

“還要五百匹絲綢。”

“完全可以!”

“最後是一個小小要求,大汗想要一隻小駱駝羔,送給他的孩子做禮物。”

“那可不成。”唐代宗皺起了眉頭:“江淮不產駱駝。”

22。天寶年間,在長安街頭,有兩人在對話:

“請問您是貴妃家的僕人嗎?”

“不是。”

“那您有沒有親戚朋友是貴妃或者楊氏的僕人?”

“沒有,你要幹嘛?”

“幹嘛?你他媽踩我腳不知道?”

“我是李(林甫)相的僕人。”

“郎君,我還有另一隻腳!”

23。 昭宗皇帝李曄除掉楊復恭之後說:“多年以來,朝中一直有人誣陷說,在先帝治下,我們的大唐江山和百姓一直處在懸崖的邊緣。現在,我終於可以自豪地宣佈,在新一屆政事堂的領導下,大唐將會向前邁出更大的一步。”

24。 李亨要前往大明宮,畫匠被強令畫一副《大唐皇帝北巡圖》。畫家是安史餘孽,對唐庭十分不滿,但逼迫不過,遂畫之。完成後官員來看畫:只見畫裡是個宮城,城內一片狼藉,還有一群人在肆意掠奪。官員大怒:“這是哪兒?”

畫匠答:“大明宮。”

“那群人是誰!”

“安史亂黨。”

“陛下在哪兒?”

“陛下在靈武。”

門既啟,則宮人亂出,中外擾攘,不知上所之。於是王公、士民四出逃竄,山谷細民爭入宮禁及王公第舍,盜取金寶,或乘驢上殿。又焚左藏大盈庫。崔光遠、邊令誠帥人救火,又募人攝府、縣官分守之,殺十餘人,乃稍定。光遠遣其子東見祿山,令誠亦以管鑰獻之。

25。 廣德元年,李豫回長安後一個老婦人看見他之後說:“真像我外甥。”

別人呵斥她:“別瞎說,這是天子。”

老婦人問:“他幹了什麼?”

答:“他趕跑了吐蕃人。”

老婦人急切的問:“他能不能把回紇人也趕跑啊。”

“初,回紇至東京,以賊平,恣行殘忍,士女懼之,皆登聖善寺及白馬寺二閣以避之。回紇縱火焚二閣,傷死者萬計,累旬火焰不止。及是朝賀,又縱橫大辱官吏。以陝州節度使郭英乂權知東都留守。時東都再經賊亂,朔方軍及郭英乂、魚朝恩等軍不能禁暴,與回紇縱掠坊市及汝、鄭等州,比屋蕩盡,人悉以紙為衣,或有衣經者。”

大曆六年正月,回紇於鴻臚寺擅出坊市,掠人子女,所在官奪返,毆怒,以三百騎犯金光門、硃雀門。是日,皇城諸門盡閉,上使中使劉清潭宣慰,乃止。

七年七月,回紇出鴻臚寺,入坊市強暴,逐長安令邵說於含光門之街,奪說所乘馬將去。說脫身避走,有司不能禁。

八年十一月,回紇一百四十人還蕃,以信物一千餘乘。回紇恃功,自乾元之後,屢遣使以馬和市繒帛,仍歲來市,以馬一匹易絹四十匹,動至數萬馬。其使候遣繼留於鴻臚寺者非一,蕃得帛無厭,我得馬無用,朝廷甚苦之。是時特詔厚賜遣之,示以廣恩,且俾知愧也。是月,回紇使使赤心領馬一萬匹來求市,代宗以馬價出於租賦,不欲重困於民,命有司量入計許市六千匹。

十年九月,回紇白晝刺人於東市,市人執之,拘於萬年縣。其首領赤心聞之,自鴻臚寺馳入縣獄,劫囚而出,斫傷獄吏。

標簽: 回紇  大唐  仙芝  常清  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