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閒話《資治通鑑》之七十九——貫高的陰謀

作者:由 劍魔燁煌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6-11

卷第十一 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五年(前202)~七年(前200)

上回所講的稷嗣君叔孫通制禮,是《資治通鑑》第一次涉及禮樂典章——但並不會是最後一次。其實不光《資治通鑑》,《二十四史》中通常都不會放過“禮”、“樂”方面的歷史事件,一般都會有《禮志》《樂志》,而且還放在各《志》之首。但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記載的多是一些諸如“開什麼級別宴會應該奏什麼音樂”、“皇帝過世了各種人應該穿什麼樣的孝服”之類的瑣細之事。甚至皇帝的祖先哪個算“昭”哪個算“穆”,什麼叫“禘”什麼叫“祫”,一群朝廷重臣、博學鴻儒能就這些在皇帝面前瘋狂灌水,爭得臉紅脖子粗,不禁讓人以為這幫人是不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那可不是說著玩的。有人可能不解,這些看起來瑣碎的東西,真的有資格可以和戰爭、賦稅、貨幣之類相提並論嗎?

首先要明確一點,古人並不比今人傻,所以他們如此重視禮樂,必有其深意。要把一個國家從上到下維繫起來,總得有一個核心的東西。“法”是一個選擇,但“法”畢竟更多的是約束社會的下限,在不讓人變成“壞人”這一方面很有效,卻難讓人主動成為“好人”。若什麼事都以“法”來指導,二世而亡的秦朝就是很好的榜樣。

所以光有“法”還不夠,還需要別的“核心”;而古代中國人選擇的核心就是“禮”(“樂”其實是“禮”的一種具現)。所謂“禮”,其實就是一套行為、道德規範,規範了一個人應該怎麼為人處世,規範了社會中不同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但是,作為一個族群的核心精神,“禮”不能太過虛化,有必要像法令一樣看得見摸得著。所以,周公將上古時代已有的禮樂制度系統化、儀式化、宗教化,比如明確規定了天子穿什麼衣服開什麼車、諸侯穿什麼衣服開什麼車等等,從此“禮”遂成為中國的核心精神而固定下來。

現在西方老鼓吹“普世價值”,其實禮樂制度就是古代中國的“普世價值”,或者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核心價值觀”——而且比有些虛的“普世價值”可操作多了。禮樂制度在古代中國確實行之有效,即使信奉法家的秦始皇也不能無視這一點,所以他在朝廷中養了一幫禮樂制度的最大擁躉——儒生。高帝劉邦雖討厭儒生,也不得不學秦始皇,至於效果嗎,高帝的話已經表達得很直白了——

——

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以上扯了一些題外話,下面把視線拉回到歷史事件中。高帝七年冬十二月,討伐匈奴不利的高帝灰溜溜地往家返,路經趙國。趙王張敖娶了高帝的女兒魯元公主(就是在彭城之戰中差點和太子劉盈一起被高帝扔掉的小孩),以子婿之禮侍奉高帝,執禮甚恭。不過,大概是因為這幾年老是諸侯叛亂,高帝見到異姓王就來氣,遂遷怒於張敖,箕倨慢罵。張敖還沒什麼表示,他的丞相貫高、趙午等先火了,力勸張敖幹掉高帝!張敖嚇了一跳,趕緊對臣子們賭咒發誓自己絕無反心。但貫高、趙午並不死心,退下後私下商量:“我王是忠厚長者。現在皇帝侮辱我王,咱們做臣子的獨自為大王報仇就好,沒必要拉上大王。

這樣,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

閒話《資治通鑑》之七十九——貫高的陰謀

於是,一個針對高帝的刺殺陰謀逐漸成型。不過,高帝在趙國沒呆多久就走了,貫高們暫時沒有機會。

而這,也導致趙王成了個高危職業——從張敖開始,四任趙王,無一善終。

還是在本月,拿下韓地的匈奴又攻打代國,代王劉喜能力還不如韓王信,沒怎麼打就逃回來了;但畢竟是老哥,惱怒的高帝也不好懲罰他,只貶為郃陽侯。辛卯,立皇子劉如意為代王——記住這個倒黴孩子吧,他的下場可是比前任代王的大伯劉喜慘多了。

之前高帝命酇侯蕭何營建長安城的未央宮。春二月,高帝視察進度,發現未央宮甚是壯麗,怒道:“

天下匈匈,勞苦數歲,成敗未可知,

建個宮殿建這麼豪華是幾個意思!”蕭何回答:“正是因為天下未定,才好趁機修宮殿(天下安定就不好頻繁徵發勞力了)。再說,

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

”高帝聞言大悅。

司馬光對此不以為然,

王者以仁義為麗,道德為威,未聞其以宮室填服天下也。

蕭何這算哪門子歪理邪說!看來,領教過“皇帝之貴”的高帝,嘴上說要勤儉持家,心裡面還是想要一些能撐場面的東西的,蕭何不過是希迎上意罷了。

宮殿建好,高帝正式遷都長安,高帝七年的餘下時光,就這樣平靜地渡過了。

卷第十一 漢紀三 大事記

太祖高皇帝五年(前202)

冬,十月,固陵之戰。

十一月,西楚大司馬周殷叛楚,九江國地入漢。

十二月,垓下之戰,四面楚歌。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

漢王劉邦以魯公禮葬西楚霸王於穀城。

漢王奪齊王韓信兵權。

臨江王共尉不降,盧綰、劉賈俘獲共尉。

春,正月,更立韓信為楚王。封魏相國建城侯彭越為梁王。

二月,甲午,漢王即皇帝位於氾水之陽,是為漢太祖高皇帝。封故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故粵王無諸為閩粵王。

高帝劉邦以洛陽為都。

夏,五月,各路人馬罷兵歸家。

高帝欽定“漢初三傑”。

高帝召喚原齊王田橫,田橫自殺,其親信五百士亦自殺殉主。

高帝赦免西楚霸王故將季布,誅殺丁公。

高帝採納齊人婁敬、張良意見,決意遷都長安。

張良修仙,從此半隱退。

秋,七月,燕王臧荼反,高帝親征。

趙景王張耳、長沙文王吳芮去世。

九月,俘虜臧荼。壬子,立太尉長安侯盧綰為燕王。

西楚霸王故將利幾反,高帝擊破之。

後九月,營建長安城長樂宮。

西楚霸王故將鍾離昧投奔楚王韓信。

六年(前201)

冬,十月,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謀反。高帝用陳平計策,聲言出遊雲夢。十二月,於陳集會諸侯,韓信殺掉鍾離昧,謁見高帝;高帝趁機將其拿下。

田肯勸高帝以宗室子弟為王統治齊地。

高帝還至洛陽,赦免韓信,貶其為淮陰侯。韓信怨望。

甲申,封諸功臣為徹侯。蕭何封酇侯,張良封留侯,陳平封戶牖侯。

春,正月,丙午,分楚國為二,以從兄將軍劉賈為荊王,以皇弟文信君劉交為楚王。壬子,以皇兄宜信侯劉喜為代王,以皇子劉肥為齊王。

遷徙韓王信於太原以北。

高帝採納留侯張良建議,封雍齒為什方侯,諸功臣心安。

高帝採納鄂千秋建議,以酇侯蕭何為功臣之首。

高帝暫駐蹕櫟陽。

夏,五月,丙午,尊劉太公為太上皇。

秋,匈奴冒頓單于圍韓王信於馬邑,韓王信求和。高帝懷疑韓王信通敵,韓王信害怕被誅,九月,投降匈奴。

高帝命薛人叔孫通制定朝會禮儀。

七年(前200)

冬,十月,長樂宮建成,諸侯群臣以禮朝賀,高帝始知皇帝之貴。

高帝親征韓王信,韓王信逃亡匈奴,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立趙利為王。漢軍進擊匈奴。

白登之圍。高帝使用者牖侯陳平計策突圍。改封陳平為曲逆侯。

十二月,高帝歸還,路經趙國,羞辱趙王張敖。趙相貫高、趙午等密謀刺殺高帝。

匈奴攻代。代王劉喜逃歸,貶其為郃陽侯。辛卯,立皇子劉如意為代王。

春,二月,高帝至長安觀未央宮。

自櫟陽遷都長安。

標簽: 高帝  韓王信  代王  皇帝  張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