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生物如何清楚自己的進化方向?

作者:由 957z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19-01-04

生物如何清楚自己的進化方向?Dr.Hu2019-01-04 23:56:27

生物/基因並不清楚/知道自己的進化方向,不存在應該進化四肢還是翅膀的選擇。

生物的進化說白了就是一邊透過突變重組等機制盲目增加多樣性,一邊透過選擇漂變等機制減少多樣性的過程。按照目前的理解,這個過程中並沒有某某生物/基因高瞻遠矚戰略性的選擇了某個進化方向(比如四肢)的現象。

我們很難說生物究竟是“不能”同時進化出四肢和翅膀還只是單純的“沒有”同時進化出四肢和翅膀。

現存生物中沒有同時擁有四肢加翅膀的物種,原因可能有許多,比如1)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變異;2)這樣的形態有某種劣勢所以被自然選擇淘汰了;3)雖然沒有劣勢但被選擇以外的進化機制淘汰了;等等。

生物如何清楚自己的進化方向?殤風2019-01-05 00:48:42

生物永遠不會清楚自己的進化方向,進化不是主動過程,是被動的自然選擇。並不是有一天心血來潮魚就長出了腿爬到陸地上了。透過現有的瞭解,具體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有一部分魚突變了,魚鰭比起他魚更結實和長,這些魚在水裡沒有任何競爭優勢,也沒有競爭劣勢,而在靠近岸邊的地區,因為強壯的魚鰭能在淺灘挖坑,不小心被水推上岸還能靠魚鰭在地上爬回水中,所以對比普通魚有更大的優勢,繁殖率和存活率就更好,幾萬年過去,靠近岸邊的魚裡魚鰭越來越強壯,可以離開水更遠,而這些魚裡還有繼續的突變,有些可以靠面板上的粘液脫離水或活更一段時間,不但能在水裡覓食,還能在水外段距離覓食,甚至繁殖。而有的時候,這些魚在靠近水的路地上找和他們一樣的配偶繁殖,這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半路地魚只能和其他半路地魚繁殖。又是幾萬年後,這些魚就慢慢的離水越來越遠,魚鰭越來越像現代的“腿”這個過程不斷重複,不斷產生地域隔離,慢慢的,就會產生生殖隔離,這就讓這些魚在漫長的時間裡完全演變成了另一種生物。也就是我們後人叫做兩棲動物的東西。

而於此同時在海中,有一部分魚的魚鰭因為突變變的狹長,這些魚能騰空更長時間,在水面上捕捉昆蟲。這類魚和上述的魚一樣經歷長時間的演變,就變成了我們熟悉的飛魚,但是因為飛魚還是在海中繁殖和生育,導致它們的變化相對於兩棲動物小很多,更接近原來的魚類,所以在生物學上,我們還是認為它們是魚類。

但實際上,現在的所有物種都是同一個進化等級,都經歷了一樣的進化時間,只不過有些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和他們的祖先區別很大。一些生活環境相同,和祖先的區別很小。還有一部分因為原有性狀就一直適合他們的環境,幾乎和祖先沒區別。

生物如何清楚自己的進化方向?冰釋無悔2019-01-06 22:31:11

進化是被動的。而且是緩慢的。不已物種意志所決定的。

生物如何清楚自己的進化方向?yum2019-05-05 18:16:17

之前沒被邀請,也就沒答,今巧收到一個評論回覆,同時收到一個邀請,那麼謝邀嘗試回答吧。

首先生物進化是盲目的,或則說基因突變是盲目的,只不過是剩者為王(勝利者+天擇後活下來的)。只是從剩下的那些來反推過程,貌似很神奇,但這其實是錯覺。

我對上述觀點的推斷方式是反證一個更簡潔的邏輯,如果我的邏輯成立,就不需要去假設進化是有主觀意願的,有方向的,有上帝之手這類前提。

(以上我不用意識這個詞語,我在本文如果用到意識,是指對環境感知後的處理模式,比如眼球感光後,意識會進行處理,針對對光線的頻率/顏色進行相應的處理)

從原始基因複製子分裂出來的簡單細胞生物,他們只做兩件事,吸取營養存活,透過分裂複製自己。這兩件事不需要主觀意願,也不需要懂得擇優方向,只需要有意識下達指令就行,比如指示細胞體不斷的吸收,不斷的分裂就行。(如果有人在這裡動了想討論意識的話題,請先按下,後文再回來說)

每個細胞都是一架基因的載具,也可以看做基因有無數的載具籌碼,載具籌碼長得是否好看,長得是否科學,基因突變時都不考慮,它也無法考慮,因為基因突變是宇宙射線,核汙染,環境突變,以及分裂複製過程中都可能隨機出現的變異,由不得它選擇和考慮。

但只要它籌碼載具足夠多,或環境使它一時半會死不絕(比如地球變成月球環境就完蛋了),那麼總有一些載具籌碼會剩(勝利者+天擇後活下來的)下來,剩下來這部分基因所保留的特徵就會逐漸擴散,又繁衍和升級(多細胞生物,然後分植物界,動物界,然後分卵生,哺乳類等等)出很多載具籌碼。

然後再進行無數次的這種豪賭,為什麼說是豪賭?因為剩下來的基因突變也是盲目,隨機的,所以它們的勝率不是累加的,而是每一次基因突變時勝率都是隨機的。

每一次豪賭,都會剩下一些運氣好的,也會絕種一些運氣不好的,比如恐龍就運氣非常不好。但我們不能狹義的說恐龍真的滅絕了,因為在基因主宰的進化裡,所有一切物種都是載具籌碼,滅絕的不過是某些型別的載具籌碼。

也正因為如此,進化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退化,或非利己的,非擇優的情況。也導致目前很多人提出必須是用演化論來換掉進化論這個詞語,對這個觀點我首先是覺得沒必要如此絕對,理由後文會有解釋,這裡不展開。

進化過程中的隨機演化現象(不擇優,不利己的基因突變永遠會發生),正說明了基因進化的盲目性,無主觀意願,無方向性。

分割線之後談談意識:(我說的不代表真理,如果邏輯自恰,感謝你用來參考)

yum:意識是什麼?意識和認知有什麼區別?

這條分割線之後談談對生命體(比基因還要更向前一步)進化的看法:

(我說的不代表真理,如果邏輯自恰,感謝你用來參考)

生物進化的主要方式是藉助“基因突變”,突變是盲目無意識的,所以變完之後要拼運氣,也可稱“天擇”。

至於原動力是什麼?必然是為了存續繁衍。

關鍵是,如果沒有上帝,沒有自我意識,這個原動力從何而來?

再次強調以下內容僅供參考,不是真理。

我的解釋有三:

1、生命體的本質是能量的有序化運動,

向上追溯講起,可以知道能量有序化運動起源於零點運動(量子場能量漲落),

它使宇宙有了溫度和溫差,溫差可以導致能量有序化的熱運動(生命體因此出現了),

有序化運動的副產品是熵增,熵增在孤立有限的系統(即本宇宙是有限,且唯一的)裡會導致生命體(包含任何生命形式)在熱寂中全體滅絕,

雖然如此,但能量有序化運動的天賦就是和熵增抗衡,雖然它能導致熵增,但它的目的(無意識的)是要逆熵(負熵)

所以,

逆熵是原動力(生存繁衍)的原動力?

2、也有說法,進化原動力來自環境壓力,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推理,

環境壓力的本質依然是熵增,即整個宇宙傾向於向低能態演進,比如事物總是從有序到無序,重元素質子總是會衰變成更小的元素,沙堆總會亂,碳水化合物總會腐爛,生命的進化總是趨向於提高抵抗熵增(無意識,無上帝之手)的能力,比如有辦法長壽,有辦法讓後代更健康,有辦法提高利用水(勢)能,熱能,核能能力的物種a,以及能利用a來存續的物種b,以及能利用b來存續的c,如此往復……就會形成食物鏈。

所以,逆熵是原動力(生存繁衍)的原動力,環境壓力(熵增)又是逆熵的原動力?

3、基因沒有意識,宇宙沒有上帝,基因不能感受環境壓力,它突變的原因就是物理法則使它會突變,比如原子衰變,宇宙射線,人工核汙染,常規環境變化都促使它可能突變,但它並非感受到了環境壓力,且有意識的突變。

基因突變完成後還要拼遭遇到的環境運氣,這時是天擇起作用。但這個天擇也不會被倖存的基因感知到,並在下一次基因突變時變得有意識或有方向。

所以,進化的原動力是物理法則,尤其是萬物總在運動的物理法則。

我傾向於第三種解釋,這個解釋簡潔而清晰。

但它會有一個副產品,即倖存的大機率是適應物理法則的那部分基因突變,即能提高抵抗熵增的那一部分,且抵抗能力會有持續提高的大趨勢(小曲折會有,但總體趨勢不會變),於是進化和演化這兩個詞就需要並列陳述,比如叫“生物演化以及進化論”

分割線之後談談 生而為人的困境:(這是主觀感受,我終於可以愛怎麼說就怎麼說了)

人類的每一個成員,擴大到生命體的每一個成員,生而就是囚徒,生而進入囚徒困境,每個人都必須參與《飢餓遊戲》,每個人都要被裹挾在996的爭議裡用行動投票,每個劇場都必須踮腳看戲。也因此我們必須不停的奔跑,競爭,殺戮,至死方休。

人們爭辯,人們不斷的分析對錯利弊,人們無數次的設想解決方案,模擬理想的理性光輝如何施展解數。

然而!

這是一個宇宙法則的問題:

凡是不能被絕對禁止的,就是欲罷不能的。

在囚徒的語境裡,邏輯大致如此:產能很重要,成本很重要,就業很重要,落後要捱打,句句在理,裹挾著你我,裹挾著我們的親人,朋友,直到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

因此,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分割線之後談談 為什麼我們還要活著:(這也是主觀感受,我終於可以愛怎麼說就怎麼說了)

1。因為我們的爹媽未經過與我們協商就把我們生了出來。

2。出來之後,我們的求生本能是被設定為預設開啟模式的,我們也可以手動關閉,只不過需要很大勇氣。

3。接受命運的我們,也會尋找其他辦法來緩解自己的生存意義焦慮,於是有了哲學,有了科學,有了信仰,有了心理學,其實目的都是要尋找確定性,安全感來做心靈安慰劑。

4。在第3條道路上下求索的人,常常會自問題主的問題,反而渾渾噩噩過日子的人沒有這麼多內心活動,類似無腦生物一樣活著未嘗是件好事。

5。從第3條和第4條裡得到體悟的人,且對自己足夠誠實,會發現大機率終其一生也不會得到答案。

6。沒有答案也得過日子,假設未來可能有答案則更要過好日子,因為愚公沒有了子孫,移山的故事就講不下去了。

7。怎麼才能把日子過好呢?你看你又試圖尋找確定性。

8。在第7條被打了臉的我們,如果能醒悟就會發現,往事只能回味,未來總是無常,只有當下可以把握。

9。所以,此題尚無終極答案,唯一的希望是未來也許可知,要去智慧彼岸,唯有活在當下。般若波羅蜜多……

生物如何清楚自己的進化方向?鹽選推薦2019-05-31 17:16:37

關於進化,推薦你讀美國生物學家、耶魯大學教授理查德·普魯姆(Richard Prum)的力作《美的進化》。

這本書被《紐約時報》評為「2017 年度十大好書」之一,不光介紹了關於美與吸引力的最新理論,也介紹了多種鳥類讓人驚訝的審美品位,還帶來了最新的生物學觀念和理論。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鳥類的美麗是吸引人的。但是大家並不會把鳥類的美麗羽毛與進化論相聯絡。畢竟,進化論只是一項在生物課上學過的知識,大多數人對進化論的理解,往往侷限於需要背誦的「適者生存」這個概念,也只能說出「長頸鹿脖子長是為了方便吃樹葉」這樣的謬誤言論。

在《美的進化》中,理查德·普魯姆教授站在「美」的角度,從鳥類的美入手,透過自己多年的科研經歷,用翔實的資料和精妙的比喻,為讀者展現了生物進化的另一處機制,介紹了進化論中被遺忘、被人忽視的配偶選擇理論。

這本《美的進化》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透過第一手的鳥類觀察資料和精巧設計的邏輯,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配偶選擇理論,以及雌性鳥類的審美品位是如何影響和推動整個種群向著美麗進化的。

這本書的具體內容能夠讓你收穫三大益處。

第一個益處,揭秘了鳥類與其他生物獨特的審美品位和求偶習慣。在本書裡,你能學習到鳥類和其他不少動物的生活習性、審美等最新知識。作為鳥類和羽毛進化領域的權威研究學者,普魯姆教授結合自己四十餘年的實地科考經歷,講述了許多無比美麗的鳥類獨特的求偶、交配習慣和生活習慣。可以說,這是一本絕佳的鳥類入門科普讀物。

第二個益處,瞭解進化研究的最新觀點和理論,也就是被遺忘的配偶選擇審美機制。透過作者對進化理論的深刻反思,你可以知道目前進化生物學主流觀點的來源和疏漏,更可以知道配偶選擇理論。瞭解生物對審美的追求如何獨立於自然選擇,從而產生了參差百態的美妙世界。也就是說,「美的品位」也參與在進化之中。作為達爾文最核心卻被塵封的理論,配偶選擇理論彌補了自然選擇的一些疏漏,解釋了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及其背後的原理。

第三個益處,從普魯姆本人身上,你可以學到提升自己的批判思維和知識素養的方法。作為配偶選擇理論的旗手,普魯姆教授的理論並沒有受到所有科學家的支援,書中的邏輯推理過程也難免受其個人的影響。但是透過閱讀這本書,你能夠跳出現有理論的思維框架,去思考作者的邏輯推斷是否合理、例證是否充分,從而提升自己的批判思維和知識素養。

第一個要點:鳥類與其他生物獨特的審美品位和求偶習慣。

很少有人會有理查德·普魯姆教授這樣的鳥類科學考察經歷。從小就是鳥類愛好者的普魯姆教授,將他的職業生涯都奉獻給了鳥類研究。就連他的太太也是在科考過程中認識的「同事」。對普魯姆教授來說,鳥類研究就是他的全部。

正如普魯姆教授所言,他的科研觀點源於他對鳥類的觀察和研究。這本書也毫不含糊地用近半的篇幅,揭開了鳥類求偶的神秘面紗。

在前兩章中,普魯姆教授透過理論分析,推出了達爾文被塵封的配偶選擇理論。而從第二章開始,普魯姆教授開始介紹各種鳥類知識,比如幾種侏儒鳥獨特卻有共性的舞蹈、鴨子複雜卻值得深思的求偶過程、園丁鳥為求偶搭建的精美舞臺等。

不過,你要是覺得這本書只是在說鳥,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本書的後半段,普魯姆教授把視線從鳥類轉移到了其他動物身上,也就是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動物和我們人類自身。靈長類動物和鳥類的確差異巨大,但是在對美的追求以及求偶和交配上,具有洞察力的普魯姆教授卻道出進化的相似之處:同種的雌雄動物,會在兩性競爭中協同進化。

不同的社會關係中,靈長類動物由不同的種群繁殖構成,其繁殖過程,或者是由雄性暴力主導,或者受是雄性貼心照顧。雄性之所以會採取不同的繁殖策略,往往是由於雌性的偏好選擇。不同動物在繁殖方式上的共同策略,恰好反映了配偶選擇理論的適用之廣泛。由此可見,雌性的審美選擇,在雄性領導的種族中看似無足輕重,實際上卻改變了雄性的求偶策略。

《美的進化》的關鍵點在於進化理論,所以,講述的內容也緊扣動物的繁殖和求偶過程。

以園丁鳥為例,在第六章「園丁鳥為愛搭造求偶亭」中,相比完整地介紹園丁鳥的生活習性和所處環境,普魯姆教授把關注點放在了園丁鳥的求偶過程以及所搭造的求偶亭上。相信很多人都在科普作品中聽說過園丁鳥:它們特別喜歡收集各類物品。無論是天然的植物、甲殼,還是各種人造產品,但凡是藍色的,都會被這些極有想象力的收藏家們收集,作為收藏品存放在它們搭建的房子裡。

這本書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首先,不同的園丁鳥有不一樣的習慣,有些只是搭建出求偶場,有些則會打造出複雜的求偶亭。

使用 App 檢視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援在 App 中檢視

App 內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