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如何評價國產動漫《天官賜福》?

作者:由 樹葉陽光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1-07-01

說明

現在編輯功能這麼強大了麼,還能自動設定目錄。我把這段時間斷斷續續的感悟重新整理一下,理一下結構。太喜歡這部劇了,沉迷啊。要不是前段時間突然就開了會員,也不會看到這部劇。

動畫評價

不錯呀,一些場景,牛車,撐傘,悅神,第一集開始的仙京,結尾骨灰戒指回顧,非常讓人驚豔。就是從動漫入坑,後來看了原著,又回來刷動漫,一花一劍,繞指紅,op,ed,非常好聽,歌詞非常搭配劇情,特別一花一劍的歌詞,寫的是真的好,迴圈幾十遍了吧。

對畫風的感覺因人而異吧,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動畫的主角畫風,但是除主角外其他男角色確實沒有什麼辨識度,不僅僅是南風扶搖,所有年輕的男神官,臉型都一模一樣,髮色服裝區別也沒有特別大,就跟大家來找茬一樣。這樣處理會導致配角的個性不突出。如果像其他一些偶像劇那種主要角色少的也就算了(男女主,男的忠心耿耿的僕人,女主閨秘,反派一個,其他配角),但是這部劇的大多配角各自有獨立故事,是比較重要,需要去刻畫的,這樣統一的畫風處理不太合適。

看了高讚的答案,確實,在看過小說以後,重新看動畫人物在一些細節方面行為不是那麼的貼合角色的性格,但我也確實從動畫入坑的。只能說瑕不掩瑜吧,對首次看動畫版的觀眾來說,肯定不會像原著粉一樣,把動畫與小說結合比對,只能是動畫把角色展現成什麼樣,就把角色理解成什麼樣,細節看不懂的地方,就會去補小說,哈哈。

對於動畫先入為主的我來說,動畫場景繪製的很美,人物動態製作的非常流暢,看動畫的時候感覺就是“好仙”,兩位主角的溫暖善良的性格也透過大伽的聲線傳達出來了,一些經典的對話與很溫暖的場景,加上精心製作的音樂,表現力極強。

讓我印象最深的場景就是牛車穿過一片楓林與銀杏林,兩個人在草堆上閒談,楓葉 飄落,夕陽的暖黃色的光透過樹葉照著他們,畫面美的心都在顫抖,夜幕下就著月光出現了算命那段經典對白,愛了愛了。第二名場景就是撐傘。看到這段場景時我跟謝憐一樣都在猜是不是鬼新郎,看到彈幕一直在刷“笑的跟反派一樣”,又覺得可能不是,但不能確定,聽到一花一劍的背景音樂,出現一段經典旁白,“斬厲鬼於三問之間”,出現謝憐與厲鬼戰鬥場景,太帥氣了,而後太子悅神,謝憐身著華服,罩著精緻的面具,忽遠忽近飛翔在富麗堂皇的紅色樓宇之間,一下接住了墜樓小兒,一瞬間面具滑落,露出極美的容顏,陷了陷了,非常驚豔,畫面從太子握著小兒的手切回到現在雙方的手,又切到花城掩飾不住的笑,跟音樂節奏與高潮完美契合,醉了醉了。還有就是第一集開場的仙京的場景轉換非常棒,是3d?謝憐出現在仙京,首次登場,裙帶飄舞,美輪美奐。結尾骨灰戒指回顧,花城露臉,也讓人非常感動。

說到這裡看到有的評論說花城畫的崩了,哈哈,確實有那麼一點,但是整體成熟的風格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就髮型比例修正一下就好了吧。

花憐

喜歡謝憐這個角色,非常的溫柔卻又執著,從天真到歷經磨難再到找回初心,堅守初心,努力生活,珍惜糧食,堅持善良,百折不撓,真的是神一般的意志與堅定,而且非常聰慧,多次事件都是他在分析推理,明察秋毫,還是花冠武神,美貌與實力並存。不僅是花城的神明,生存下去的信仰,我感覺也被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當然雖然謝憐諸事求和的思想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方法也通常治標不治本,畢竟文章裡的神官不等同於神,只是有神力的人罷了,真正的天命,還是天劫天雷。但是除此以外各方面真的非常優秀呀!謝憐三次給了花城生的希望,悅神時不顧破壞儀式救了墜樓的花城,回答被其他孩子欺負躲入小觀的花城“活著有什麼意義”時不顧風信慕情反對出聲告訴他“為自己而活”時,在自己十分窮困到冒出“打劫”念頭下還把最後的一些錢買下包括花城在內的一堆鬼火放生時。一個貌美又是武神仙官的一國太子救了一個落魄的平民孩子三次,而且不僅是為人的時候救,成為鬼火時也救,這一視同仁的溫柔善良在還是有階級的封建社會實屬難得,換誰不心動呀!

原著挺多金句,古風的畫面,非常美呀。牛車那段謝憐給花城算命時說的話,著實讓我震驚,也是我決定看原著的原因(文末解釋),我把這段貼出來:

你的命格很好。

這麼個好法

你性情堅韌,極為執著,雖遭遇坎坷,但貴在永遠堅守本心,往往逢凶化吉,遇難成祥,此數福澤綿長,朋友,你的未來必然繁花似錦,圓滿光明。

姜廣濤老師的配音,這段話非常之流暢,非常之溫柔,極美的祝福!真的是最最悅耳的話啦!就像抿了蜂蜜一樣的!

要知道國師說花城的命運時,說的是什麼嘛?天煞孤星,極兇極吉(原著中拋骰子只出現1和6)。這是後來看原著看到的,回過頭來再看這段話,真的是感覺又甜又苦。苦的是花城知道自己過的十分曲折坎坷,為了變強,下刀山過火海這樣的形容也不為過。甜的是,自己敬仰的人又一次的給了他希望,給了他祝福,就像過去一樣!即便謝憐自己也不確信自己說的話,就像之前他對花城說要為他而活一樣,但是謝憐就是習慣的想要這麼做,也確確實實給了花城一股力量,花城後來也明白這不是什麼天命預言,謝憐也不是萬能的神(花城在最後大戰時說知道他的絕望,他的愚蠢。),但是還是因為他對自己的溫柔感覺非常溫暖吧。當然不僅僅這些,花城一路隨謝憐走來(跟到謝憐差點成為白無相的時候,花城為了救謝憐,自己魂飛魄散了,後歷練成絕到處找謝憐,但是謝憐此時在人間遊歷)看著他的高光時刻,失意困頓潦倒的時候,眾叛親離的時候,萬箭穿心的時候,入歧途卻最後仍然選擇善的時候,他看到了謝憐堅持自己信念的執著,即便謝憐自己知道自己的做法改變不了結局,但他依然堅持的執念,以及面對巨大苦痛時的頑強不屈,選擇堅守本心。這些讓花城有了面對自己命運的勇氣,以及追隨謝憐的決心。

一聽音樂就覺得難受,音樂都是悲情的調子,心痛他們的遭遇,還好最後能在一起,但是怎麼說呢。兩個滿身滿心傷痕累累的人。想想依然是心疼。

花城是普通人,經歷人,鬼火,化形,成絕,四個階段。每歷經一個階段就要經歷巨大痛苦,死亡,看心愛之人受折磨化身厲鬼,吸收永安詛咒,銅爐山萬鬼相殘,挖眼祭出厄命,而這為了金枝玉葉的貴人的付出的所有的時間裡,花城大部分都是一個人靠著謝憐的神像度過,他是有多想能跟謝憐站在一起!!但是他為人時謝憐飛昇他一個人為謝憐戰死,他為鬼火時沒有力量保護心愛之人化為厲鬼,他成為無面後替謝憐吸收詛咒又一次消散,他跟謝憐在一起的時光非常短暫。他說“我還有一個心愛之人還在世上”,他捨不得離開心愛之人,所以拼了命要想留在這個世界,哪怕“永不安息”,這個執念,國師說可怕,但也是極其感動的。

再說謝憐,含著金湯匙出生,榮華富貴,資質甚高,在飛昇前一帆風順,沒有受任何挫折。因而無法一下子適應之後滑鐵盧般的遭遇。國破家亡,瘟疫肆虐,神壇跌落,宮觀被民眾燒光,火光持續七天七夜,被定義為瘟神,困頓潦倒,眾叛親離,要了結自己卻不能,被自己欲拯救的百姓萬劍穿心,一度要落入魔道,這個時候他身心都到達了極限,已自顧不暇,自然也不可能去注意花城。他對花城的鬼火說“忘了吧”。他已經放棄自己了,準備墮入黑暗。他最後把心中一點希望作為黑化前的最後賭注,好在贏得了雨中笠。之後自願去人間歷練,法力封印,運氣消散,成為花將軍被踩死在戰場,成為芳心國師被釘死在棺材裡,更多的時候風餐露宿撿破爛生活,居無定所,到處流浪。對疼痛已經麻木,兩個咒枷已經讓他忘記了自己是一位武神。

好在,一位執著,一位看開了,於800年後再度相遇,與君山上與君逢。之後花城鞍前馬後,化身護花使者,任勞任怨,花式表白句句經典,火力全開,用國師的話來說就是“狡猾的很”,終於追到了,但都沒來的及停歇,不久就又一次化蝶散去。太難了,真的太難了!

還好,還好,最後作者讓他們在一起了。

謝憐人物分析

謝憐是一個溫文爾雅(態度溫和、舉止文雅),善良,有憐憫之心,勇敢,執著,節儉,聰慧,貌美,出身顯貴,擁有過人天賦,又有高強武力,懷有崇高理想的人。但他曾經也是一個不諳ān世事(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對社會上的種種事情沒有了解,缺乏社會經驗),沉浸在自己理想世界裡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對自己的理想缺乏深刻認識的人。他早期說過許多自以為是的大話,而這都是因為他的過往過於順風順水,沒有一點挫折。以至於,之後的災禍接連而至,他險些墮入黑暗深淵。

他的溫柔,善良,憐憫之心,懷著濟蒼生,拯救蒼生的理想在作品中多有體現,破壞悅神儀式救墜樓的花城,試圖阻止戰爭,被動防禦的戰爭策略,運水救乾旱的永安,跟南風還是扶搖說不能這樣說女孩子的樣貌(他們說小螢長的醜),為民除害,斬厲鬼於三問間,除鬼新郎,跟胸口碎大石的大漢爭地盤,雖然勝了,但仍然把地盤讓出。他潛心修行,心懷蒼生。

他也勇敢並且執著。一念橋與厲鬼大戰三天三夜,為拯救仙樂國,不惜放棄仙位下凡試圖挽救國難,戰場上衝鋒陷陣,在與童靈的較量中試圖透過吞芳心劍來制伏。他在最落魄最痛苦的時候,仍然執著堅持著善的信念,在身上的錢所剩無幾的情況下依然買下了包括花城的一眾鬼火,在生活困難的時候,跟胸口碎大石的大漢爭地盤,雖然勝了,但仍然把地盤讓出,即將墮落為白無相的一刻依舊選擇等待一個人給予他不墜入深淵的理由。他到半月國試圖阻止戰爭,到永安當國師也試圖培養賢明的君主。他一直堅持自己濟蒼生的信念,改用各種方式去儘量實現。

他出身高貴,但也能吃苦耐勞,珍惜食物。在抓鬼新郎期間暫住宮觀時,撿起被南風扶持打翻的饅頭,擦了擦覺得可惜試圖吃。二次飛昇被貶人間後,收破爛,賣藝。按理來說,沒有信徒宮觀的神官會逐漸消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自己的頑強,還是有花城這個唯一信徒,還是君吾給的不死之身,總之並沒有消失,並且非常勵志地第三次又飛昇了。三次飛昇後他為自己找了個小破房修繕開宮觀,並且調侃道“開觀倒貼錢,收破爛賺錢,當真是飛昇不如收破爛”。

他武藝高強,成為武神飛昇,從小喜歡研究武術,斬厲鬼,二次飛昇時戰君吾,曾告訴花城適合用刀而不適合用劍 。最後大戰時衝破咒枷後,法力爆漲,打敗了君吾。

他十分的聰慧,天資過人。三次飛昇足以證明他的天賦異稟,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學神無論高考多少次都能考上清北。抓鬼新郞時,他推理得出被鬼新郞看中的條件是要笑,以及鬼新郎是女性並且殘疾,而且藏身在眾新娘中。遇三郎時,用各種方式試探對方的身份,並且表現的非常淡定自然。半月國一老道人找到他時,他與三郎同時注意到對方遠道而來對食物與水源沒有渴望,發現破綻。在半月副本中識破裴宿分身。在風師遇百話仙人時,識破黑水為地師。在找錦衣仙時,推斷靈文為幕後黑手。自己長期摸索出對付人面疫的方法。在番外時,他猜燈謎也十分擅長。書法也寫的極好。

他早年有些心高氣傲,自負的,以自我為中心,說過一些大話。悅神時救過花城之後,國師批評他這樣做會影響國運要他去反省並表達歉意,但是他說自己救人的做法完全沒錯,不應該為正確的事情道歉。他不屑於聽完厲鬼的三個問題的答案,而在戰後自己給了答案,“身在無間,心在桃源”。他欲違反仙界規定下凡救國難,就只是衝到君吾前說了一句道別的話,就霸氣的走了。半月也提到了謝憐在為花將軍時說過自己的理想是拯救蒼生,曾對她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要放棄之類的大話。面對花城活著有什麼意義的問題,給出的答案居然是“為自己而活”,還好人家本來就喜歡你,你這樣回答剛好合了花城的心意,哈哈。

關於他的理想。謝憐雖然在故事開始時與第三次飛昇都沒有改變擇善的思想,希望能幫助眾生,似乎沒有改變,但是內心對濟蒼生的理解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不管對於蒼生的理解更加全面,也對濟蒼生的方法有了改變,更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清晰的認識。意識到濟蒼生是極其複雜的問題。所以他說自己以前怎麼會說這樣的話,有點不自量力的意味。他自願去到人間生活,其實就是經歷過一些事情後,想走在蒼生中去了解眾生,走在人群中去體會不同的人生百味,酸甜苦辣。佛教有句話“開悟之前,挑水劈柴。開悟之後,挑水劈柴。”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如果真的讓人來扮演這個角色,我覺得很難。雖然小說設定兩大主角的外貌都因故凝固在花季,但是年齡800年了,內心絕對是老者。所以要年輕的演員演出閱歷豐富的感覺,有點難吧。

謝憐也不是完美的,一,他的廚藝驚人。是驚嚇的驚。除了花城跟他自己,其他人吃過他的東西都或多或少出現不良反應。

二,自己也有惡的念頭並且付諸行動只是都半途而止,他曾經搶劫未遂,在僻靜山路等了一整天,不搶普通人,而是試圖找一個富有的人搶劫,不想讓自己的行為影響對方的生計。他也曾經對生活破口大罵。 他也為了恨殺死郎英復仇,小說描寫的場面也非常駭人。他也差一點成為白無相發動人面疫。他曾以為自己完美無瑕,其他人也都是完美的人,都是可以理解寬容他,以他為中心的人。他後來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

三,他不是萬能的神,他沒能保護住國家,家人,戚容,那些受人面疫煎熬的眾生。對風信也是有所虧欠的,因為風信為了太子,忽視了愛情,導致跟蘭菖的感情破裂,並且自己的孩子遭人暗算成了童靈(這也是一個作品沒填的坑,誰暗算的)。

四,再就是他的和事老思想。為了和平勸解雙方,防止發生戰爭,反覆運水救永安,只是杯水車薪,但是卻沒能解決仙樂國腐敗的根基問題,旱災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半月國也是,欲阻止雙方交戰,但是現場勸阻,沒有能解決。去永安國當國師,試圖從統治階層培養心懷仁慈一心為民的君主,但是並非所有人的結局都好。之後就應該是放棄了,改去收破爛。大概這麼心如止水過了一段時間,又飛昇了。然後就是各位神官後院起火,陳年舊賬都被翻了出來。對於宣姬,童靈,錦衣仙,這些受害一方反過來成為加害一方,危害百姓的事情,也沒有做出什麼決斷,既沒有消滅他們,也沒有為他們的慘痛經歷打抱不平。君吾也是被鎮壓,沒有被消滅,而靈文重新回到仙京沒有受到刑責。唯一水師因為過錯死亡也是因為受害者變得強大來複仇了。因為謝憐是心懷善意之人,他理解的善是對所有人的善,面對衝突,兩邊都不想為難。但是現在生活中,對一方的善意有時是對另一方的殘忍,比較矛盾。如果對宣姬的遭遇懷有同情,那對小螢以及17位新娘與其家人就是殘忍,除非被害者像謝憐理想的眾生一樣,不怨恨,覺得付出生命無怨無悔,但是當遭受委屈不公平的時候是做不到無恨吧。

謝憐也意識到讓所有人幸福的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做法都是徒勞,無力,但是他還是沒有想放棄這種善的想法,儘自己所能,能做多少算多少。這就是花城在結局大戰後時說的“你的愚蠢”吧。

終於找到為什麼看到謝憐溫暖的笑就莫名難受心疼的原因了。因為會想到看似普通的百姓拿著劍說著各種理由刺入他的五臟六腑如同惡魔一般。會想到他插著劍躺在淵中,天空下著雨,雨水打在他身上,而路人一個又一個的經過的絕望。想到親信離開他後,他躺在坑中,如爛泥一般,醉醺醺跟鬼火說“忘了吧”。當他很平淡的或者笑著說出,感覺不到痛已經對痛覺麻木了,“飛昇不如收破爛”,“自己供自己”,準備要把芳心劍吞入腹中來對付童靈。誰能想到他可曾經是太子殿下啊!何止是花城,我都想跳進書裡保護他,看的不心疼嗎!一個人的善良,怎麼可以被這樣對待!

花城人物分析

花城還為厲鬼以前是很弱小的,雖然命中註定是成絕的,從作品前期的描述來看,花城小時候話也不多,但是銅爐山畢業以後,能做到舌戰群儒,戰力高強,謝憐說他見多識廣(動畫中),化身能工巧匠,務農做飯樣樣精通,還開了鬼城,說明他有經商頭腦,當然除了一手的破字。

花城從小受欺負,沒有收到什麼善意,所以他內心就沒有謝憐那麼柔軟,比較直接,以惡制惡,以善待善,果斷,所以會有一種霸氣的感覺。當謝憐被萬劍穿心,他替他怒吼,燒光所有在場的人,他就覺得這些人都是錯的,不會像謝憐一樣去考慮同情這些人有老有小,生活不易,這樣選擇也是無奈之類的,判斷粗暴簡單,做了惡事就是惡的,以惡制惡。而當謝憐的善意傳達給他時,他分外珍重,只為謝憐,謝憐想做什麼,他就陪著他做什麼,按謝憐的想法去做,就是無條件的服從,以善待善。

一些作品裡的反派就類似花城這樣的性格,就是對給予自己善意的人,不去區別其用意,盲目服從,而自己又力量強大,這在其他作品中就是那種終極boss。這麼打比方,假如花城小時候出生烏庸國被烏庸太子救了,故事估計就不這麼寫了。花城應該也會隨著烏庸的黑化而黑化。畢竟當時在謝憐變為白無相時,他也並沒有對事情提出異議,表示自己追隨。花城曾表示濟蒼生什麼的怎麼樣都無所謂,他只是喜歡謝憐。但是若不是謝憐有憐憫之心,怎麼能三次救花城,讓花城死心塌地?

但是作者有寫一句,謝憐最後選擇放棄計劃,謝憐感覺面具之後的他是笑了。作者想體現花城對濟蒼生是持肯定態度?我覺得可能不是,是他了解謝憐心中的糾結與痛苦,謝憐想選擇蒼生,但是就他自己的經歷來看,一路過來都是失望絕望,他一直在等有人支援他,哪怕只有一個人,花城也替他焦急,而當這個送斗笠的人來了以後,謝憐的希望實現了,花城也感到開心了。但是這也更說明花城只唯一人吧,無論謝憐追求什麼,他都追隨謝憐,謝憐如果黑化,他應該也會跟著黑化。

花城人物造型靈感:來自雲南苗族。看到知乎上的答案。

https://www。

zhihu。com/answer/193592

3142

其他人物

還有一個人物出場次數不多但是我也非常喜歡,就是雨師篁,四名景之一的人物。感覺很仙,自願墜入凡塵,歸隱山林,與世無爭,但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傾囊相助,武力非凡,內心堅韌,沒有幾句臺詞,但感覺非常帥氣,如果一定要有女主,她一出場我就覺得非常適合。只是眾神困仙京那段,她幾次都是用農產品拖延住君吾。額,把她寫的好實在。反正眾神困仙京那段大多描寫都比較尬。。。

看到一篇評論風師的文章,說他做到了“身在無間,心在桃源”。他面對了這麼殘酷的現實以後,身殘但沒有墮落,依舊樂觀開朗,還做了丐幫領袖人物,最終大戰還助眾神一臂之力,這也是非同一般。

不過最後大戰出來幫忙的不是民眾而是都是乞丐,不知道作者這麼寫有什麼意圖,難道是為了體現這個世界的平民都那麼的無情?還有最後君吾困眾神與仙京那段,以及石像大戰,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有點尬。是不是作者不太擅長構思大型團戰,但擅長講故事。如果這樣,個人覺得這個故事的續集(假想)比較適合這種結構:每次事件都是相對獨立的有深意的,類似狐妖小紅娘,最後boss出現的晚一些,或者一開始就不設boss,這樣故事可以一直進行下去。

其實除了風師,像謝憐一樣懷有善意的普通人還是有的,這個世界也並不是全部都是讓人寒心與絕望中掙扎的人,為了救謝憐冒危險最後卻做無用功的小螢,為了貫徹謝憐的信念開啟城門的半月,看到謝憐淋雨把傘給謝憐的孩子,在被白無相鼓動刺殺謝憐時唯一一個勸阻大家並寧願跑出廟外而不願意傷害謝憐的胸口碎大石的漢子,在謝憐等了三天以後給了謝憐一個斗笠,並把謝憐從淵中拉起的送笠人(這個人拯救了世界)。除了送笠人不知道結局,其他人結局都不好,不是掛了,就是殘疾。就不能給這些人寫一些好結局嗎,唉。

不過作者可能也是想表現有善心不一定有善果,相對的,罪惡之人並不一定就繩之以法,知道這些以後仍然堅持護佑蒼生的可貴吧。現實之中,可以看到並不是全部人的遭遇完全服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總有一部分罪大惡極之人逍遙法外,有很多原因,或者有強大背景,或者法律漏洞,或者狡詐逃脫。從中可以發現,善惡有報,這句話通常被認為是由天意來判斷並主持公道,但在實際生活中並不是的,來主持公道的永遠是人自己,法律是人定的,執行者也是人,社會公序良俗,道德也都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慢慢定下來,深入人心的,說到底善惡的區別是人自己定的,有沒發現不同時代的人對於一些觀念看法有一些都不一樣,但是不同的群體都有著一個目的,就是讓自己所在的群體更好的生存下去,而普通百姓的群體永遠是最龐大的,因此祈求安定祥和,能平淡的生活則是多數人的願望,也是仁德思想的產生的動力吧,把具有危害群體的行為定義為惡,把有利於群體的行為定義為善。但這樣也會有矛盾,就是對於一些行為,對一方有利,與另一方有害呢?或者同樣的做法在不同場景,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呢?所以語言出現了很多相互矛盾的話(回頭填坑)。就像水師無度,對於“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解震驚到我了,肯定跟哪吒的理解是背道而馳的。對水師來說他覺得弟弟風師的時運不濟,想逆天改命,但是他的做法是拿別人命運去換,而不是像哪吒一樣去自己同命運抗爭。這樣危害他人的做法就是屬於惡的範疇,這樣的行為只是利了他一人,毀了黑水一家。所以,說了一大堆,言歸正傳,那就是既然善惡人定,揚善除惡也是人來做的,那是不是就要多數人來堅持正確的善惡觀念,儘量去想方法讓善意得到普遍讚揚,讓小惡之人悔過自新,大惡之人繩之以法,而不是去顛倒黑白。而謝憐就是這樣一個人,雖然感受到看到了一部分善惡沒有報的絕望,但是依舊堅持濟蒼生的正確信念,最後阻止了人面疫的發動,打敗了君吾,拯救了仙京與世人,並且收穫了美滿愛情,也有了信徒。現實生活中,就如同保家衛國的軍人,消防員,公安民警,他們中的一些為了正義犧牲了,但是他們的精神永遠的長存於我們心中。

作品特點

這部作品有非常鮮明的特點:一是文中構建的所有角色都不是完美的,包括主角,都有善惡兩面的經歷。二是它的善惡表現與其他作品不同。其他作品多是一開始就是設定了一個角色的善惡。而這部作品更強調的是變化,就是角色的善惡是會隨著經歷變化的,例如:現在看上去光鮮亮麗背後隱藏著過去做過的大惡事,現在的惡人過去也有可憐之處,想要平平淡淡過日子的卻遭遇突然變故一落千丈產生的瞬間的惡念,一開始是可憐的後來變成了可惡的。感覺像是在透過案例探討善惡間的關係。一件事情對一部分群體有益但卻犧牲另一部分利益,這樣的事數不勝數。這樣的描述感覺更貼近現實生活,讓人覺得人物形象更豐富更有真實感。人都有小善與小惡的思想,只是大部分人都能把控惡的度。

還有一個要提到的點就是作品中成神成絕的判斷標準:看天賦,看地位,看執念。這些都是作者定的,好吧,不得不說作者才是世界裡的天意。那麼這些標準的依據?不分好壞不分黑白嗎?就看“天賦”?我是猜想,這是作者對現實中手握權力的人群的群像的認識吧。

入坑小說

回到謝憐算命這段話讓我震驚,以至於想看原著的原因

我有想過如果讓詞彙貧乏的我來誇一個人命好,大概只會來一句“你的命運很好”“這麼個好法”“大富大貴大紅大紫。。。之類的”,當謝憐突然間的蹦出這麼一堆話,而且十分順暢,信手拈來(謝憐說他臨時想的),就被這個角色折服了,這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文化人的感覺啊!而自己的回答就跟“俺也一樣”的詞窮。

本來第一集的一些語言就覺得非常優美押韻,比如:

“天官賜福,百無禁忌”

第一集最後結尾的撐傘加回憶:中原有古國仙樂,仙樂有太子謝憐。太子心懷蒼生,一心修行。其美談,在民間廣為流傳。神武大街驚鴻一瞥,救墜樓小兒於萬民之前。一念橋頭激然一劍,斬厲鬼於三問之間。天帝感曰,此子前途無量非凡。太子年少飛昇,位列仙班。然好景不長,仙樂國難,太子私自下凡救國無果,遭貶凡間。

看到算命這段就更加好奇原著的文筆。然後彈幕也刷了好多,歌詞也很優美,覺得文章應該不錯。果不其然。

這部作品吸引我的是帶給人的思考的一些話,優美順暢的古風語言表述方式,作品所表達的關於善良,勇敢,執著,惡的思考。動畫精美的畫面,如詩如歌般的古韻語句搭配上很溫柔的姜sir,馬正陽老師的聲線,還有音樂歌詞也非常好呀,太完美了!

這種句子的押韻,翻譯成其他版本體現不來吧。我要去好好學古詩詞了,補充成語,還有名篇名句。再整理一個名篇名句摘抄。

最開始看到這部動漫,是因為今年為了追番思來想去開通了會員,為了不浪費會費,就找評分高的只有會員可看的動漫。最先看到天官的封面以為是什麼古裝仙俠門派鬥爭,不抱太大期待。看了開頭覺得畫風意外的精緻,畫面非常流暢,人物輪廓線條粗細有變化的畫風個人非常喜歡。謝憐登場的時候,我想這個主角怎麼這麼溫柔,難道是治癒類的故事?後來靈文出場,臺詞又帶著點搞笑。開始摸不清這部劇的風格。之後出現通靈陣,覺得怎麼這麼像微信群聊,帶點現代風,更感覺偏搞笑,但是主角又溫柔型,治癒加搞笑風格?與君山的抓鬼任務出現,心想,那大概就是驅鬼除妖類的故事了。花轎裡突然伸出一隻修長的手,一個看上去外貌俊美?的男子出現,一般極惡的妖怪不都畫的醜陋?怎麼畫這麼美跟主角似的,然後彈幕一直在刷“笑的跟反派一樣”,就更好奇那是不是反派呀?!難道是最終大boss?有想過可能是男二,但因為之前從沒看過兩個男主的,這個念頭立馬就被打消。等與君山事件過後,就出現牛車場景,這個時候覺得這兩個人確實看上去挺搭的,但是還是覺得更像知己,可能第一季的故事因為是剛開始也沒有點的很明確,比較隱晦。所以第一季全部看完,只覺得男二對男一特別好,有時候也有感覺是過於好了,但是又想也有可能是男二對男一比較崇拜,或者非常默契的搭檔,或者男二性格就是這樣。畢竟有一些動漫裡,男配對男主也是非常忠誠的。後來去看了小說,這才確定,事情不那麼簡單。

其他

回頭再把動畫和書裡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句子詞語摘抄一些。

https://

zhuanlan。zhihu。com/p/38

2349578

詭譎:離奇古怪的另一種表述。第一次遇見這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需好好學習。

今天讀到泰戈爾的一些名言的時候發現這麼跟花憐這麼契合:

你微微地笑著,不同我說什麼話。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等待得久了。

我最後的祝福是要給那些知道我不完美卻還愛著我的人。

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這就是愛情。

6。21

剛好看到關於孔子的百科,被孔聖人的思想震撼到了(以下摘抄):【孔子_百度百科】

https://

mbd。baidu。com/ma/s/dIDX

YZcM

孔子主張德治與禮治。“德治”以道德感化教育人,“禮治”遵守嚴格的等級制度,君臣,父子,貴賤,尊卑有嚴格區別。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禮說,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則於人,都是他的做人準則。

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規。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大同”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大道暢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天下為公,指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不傳子。。(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這樣的思想了,超超超前)

在大同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陰謀欺詐不興,盜竊禍亂不起,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這是一幅理想化的傳說中的堯舜時代的原始社會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會。

這應該才是濟蒼生思想的濫觴(起源與發端)吧!

6。22看到狄更斯《雙城記》的一句翻譯: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對於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於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

6。24人民日報張桂梅報道節選

https://

mp。weixin。qq。com/s/xLaR

3RDp1df1Ecz0QRhntg

我要活著

不然人情債怎麼還

在張桂梅的臉上

刻著比她實際年齡多很多的滄桑

看著她佝僂的腰背

深深的皺紋

很難想象

她在年輕時也是個愛美的姑娘

三十多年前

她與丈夫在大理相識相愛

並跟隨他一起到大理的一所中學任教

那是一段輕鬆幸福的時光

那時候的張桂梅愛玩愛打扮

她會穿紫色的皮鞋

很藍很藍的褲子

她會唱歌、跳舞

可惜好景不長

丈夫在1996年因癌症去世

張桂梅害怕觸景生情

要求調到了邊遠的

麗江市華坪縣中心學校

開始了她和華坪的緣分

然而就在第二年

張桂梅被查出子宮肌瘤

而且腫瘤已經有5個月胎兒那麼大

當時的張桂梅心情低落

想要放棄治療

聽天由命

但是華坪的教職工和鄉親們不同意

他們得知訊息後立即召集捐款

張桂梅看著大家5塊

10塊的給她湊錢

眼淚抑制不住地往下流

在一次採訪中

張桂梅告訴記者

當時有一個村民

把自己的5元錢車費捐了

自己走了6個多小時的山路才回到家

那時候張桂梅就對自己說:

得好好活著

如果不活下去

這些人情債可怎麼還?

雖然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

但她決心竭盡所能

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這些善意

6。25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Love,once begun,will never end。許淵衝 譯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名上元節

天官節

春燈節

小正月

元夕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7]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習俗也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充套件開來。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大張燈火。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天官賜福(Heavenly God blesses the people),是舊時用作祈福消災的吉利話。亦用作對聯常用語,即天官降福之意,表示吉祥。人們貼對聯,上聯“吉慶有餘”,下聯“天官賜福”或“受天百祿”。另,農曆正月十五日,謂天官下降賜福,是漢族傳統節日上元節。

半緣修道半緣君的作者居然是渣男。。。讓我想到再別康橋。

標簽: 謝憐  花城  自己  蒼生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