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為何科學家會把物質只分為粒子性和波動性?

作者:由 張冠偉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19-05-17

物質本來的形式是什麼樣子,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只能用接近的模型去描述它。粒子與波只是兩種模型而已,波粒二象性或者說量子也只是另一種模型。目前來看,已知的這些物質是量子的,但是誰也不能保證,將來會不會出現更新的描述物質的模型。

經典力學中,粒子與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粒子,可以看做質點,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時不需要考慮形狀、大小、內部結構,具有確定的速度與質量等等的物理性質。

波,是粒子在平衡位置附近進行往復運動,同時以一定的時間差帶動相鄰粒子進行運動,從而使得這種往復運動在粒子集合中進行傳播,具有波長、振幅、週期等物理性質,但由於沒有粒子沿著波速方向移動,因此波本質上沒有質量也沒有動量。而由於波的形成與傳遞必須以粒子為基礎,粒子集合體就被稱為波的介質。

粒子由於運動速度和方向的確定性,不可能具有衍射的性質。在一束平行運動的粒子前方,放一小塊障礙物,粒子撞到障礙物之後,只能停止運動,在障礙物正後方完全觀察不到,會形成與障礙物大小完全相同的粒子空白。而波由於只是粒子運動方式的傳遞,因此在一束平行傳遞的波遇到障礙物後,會發生衍射現象,可以在障礙物正後方觀察到衍射形成的波紋。

這是經典物理學中粒子與波的概念。但是這兩個概念只是模型,解釋起機械波和普通物質來,還算準確,但是到了光的時候,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難。

光被證明具有衍射性質,因此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光是一種波,並且引入了以太作為光的介質。但是,使用經典理論來解釋黑體輻射時,遇到了想象不到的災難,要麼是長波區與實驗不符合,要麼是短波區與實驗不符。第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人是普朗克,他將光波的能量規定為一份一份的傳遞,也就是按照量子來進行傳遞,這樣就解決了黑體輻射的問題。愛因斯坦隨後在解釋光電效應的時候,也引入了光量子的概念,將光波粒子化,讓其具有質量和動量,從而完美解釋了光電效應的現象。

因此,光由於可以衍射,因此是一種波;而由於具有質量和動量,又有粒子的特徵。自此,經典物理學中關於粒子與波的界限被打破,物質可以同時具有波的特徵,也具有粒子的特徵。後來,波粒二象性被推廣至所有的物質,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量子力學的基礎。

而實際上,波粒二象性這種說法有一定的混淆性,

量子既不是經典意義上的粒子,也不是經典意義上的波。

它只是同時具有一部分粒子的特徵,比如具有質量、動量等,同時也具有波的特徵,比如可以衍射。但是它的粒子性具有不確定性,即通常所講的“不確定性原理”;同時波動性也不是經典意義上的波,它不需要介質,也不是粒子的振動,而是一種“機率波”。

量子模型實質上是獨立於粒子模型和波動模型的第三種物質模型。

標簽: 粒子  模型  障礙物  衍射  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