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你的答案》——你沒有答案

作者:由 Mckk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2-10-27

你的答案

不久前的一個晚上,我對面的室友外放單曲迴圈了這首歌有一個小時。

之後又不久的一個晚上,我某個同學又把這首歌分享給我。

昨天那個晚上,我發現這首歌是熱榜第二。

於是我又非常認真地聽了一遍 。

勞有所得

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每 4 年會針對全世界的中小學生舉辦一次數學與科學研究和評測活動,這就是大名鼎鼎的 TIMSS 考試。(即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在第 1 章,我們討論生於招生日期前、後的四年級學生學習差異時曾經提到過 TIMSS 考試。)這項研究旨在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當各國學生參加 TIMSS 考試時,他們都需按要求填寫一份問卷。問卷裡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父母的教育水平,對數學的看法,朋友都是些什麼型別的人等。你可別以為這是隨隨便便的問卷,這份問卷題目多

達 120 道。

實際上,這些問題既單調又麻煩,很多學生最後都有一二十道問題空著沒填。

最有意思的部分出現了。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的答題平均數量不同,也就是說,可以按照各國學生答題平均數量進行排序。

現在如果將答題平均數量排序和各國 TIMSS 考試得分排序放在一起比較,你認為會發現什麼呢?兩者的排序是一致的。換句話就是,哪個國家的學生更願意花時間仔細回答冗長的問卷,這個國家的學生在 TIMSS 考試中取得的成績就更好。碰巧發現這一現象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俄林·波依。「這真是出乎意料。」他說。

波依到現在也沒能把這一發現發表在學術期刊上,原因是學術期刊認為他的論點過於怪異。

提醒一下,他的論點並不是完成問卷的能力和數學考試的能力存在關聯性,而是這兩者根本就是完全一致:你如果比較兩個排名,會發現結果

完全一致

。讓我們再換一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每年在世界的一個知名大都市都會舉辦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每個國家都會派出 1 000 名八年級學生參賽。照波依的觀點,不需要任何數學題,我們就能精確預測每個國家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成績的排名。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份問卷,考察學生們的努力意願程度。

實際上,我們連這樣的問卷都不需要做,我們只要考察哪個國家的文化特別強調努力的作用,我們就已經可以預測結果了。

中國還有個說法叫作「一年忙到頭,吃穿不用愁」。「一年忙到頭」?對於悠閒自得采集

蒙果果

的土著人,或是依靠睡覺過冬的法國農民,或是任何生活在非稻田文明地區的人們來說,這樣的諺語真是莫名其妙。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本書所涉及的成功案例均是那些比同輩更加努力工作的個人和團體。比爾·蓋茨還是孩子的時候就沉迷於電腦,比爾·喬伊也一樣。甲殼蟲樂隊花了數千小時在漢堡練習演出,而弗洛姆在機會降臨之前,已經在不入流的併購訴訟生意上打拼多年。

努力工作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性,而稻田中產生的文明的精華是,透過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貧窮中尋找人生的真正價值。

現在才發現我們中國特有形成的

文化傳承

是這麼特別,我們的精華是,過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貧窮中尋找人生的真正價值。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從小到大都不斷地有人告知我們要努力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夠出人頭地。

但過了某個年紀,換了某個環境,這些東西就不適用了。

在小學,在初中,在高中,我們好好學習努力讀書基本上是與我們成績成正相關的。於是我們越努力,越成功;越努力,越幸運。再加上老師家長不斷灌輸的大道理,教室後高高掛起的橫幅,社會上宣傳的奮鬥正能量,終於奮鬥改變人生,奮鬥改變命運的思想在我們心理深深紮下了根。這是我們的精華,我們出來的個個都是肯努力願意努力的人,

但與此同時伴隨的一系列終將讓我們自己深受其苦的思想留存於我們心中,讓我們忘了自己是誰,同時這些思想也在不斷地為以後的深夜痛哭積攢力量。

由於長久以來的奮鬥思想不斷給我們自我強化,所以我們已經形成了很強的自我奮鬥慣性,這點是很好的,如同上文所說這可能使得我們在TIMSS 考試中總是名列前茅,但與此同時我們形成的那一套價值判斷標準和個人甚至是人生目標卻是不切實際,所以到最後達不到目標的人會十分痛苦最終在經歷幾年的自我感動後在淺色床單上深夜痛苦,變成了一個佛系青年。

這套價值體系是什麼呢,就是奮鬥改變人生,奮鬥改變命運,奮鬥出人頭地,奮鬥就能得到一切。

但現實不是的。

進入大學以來,雖然那種強化奮鬥的價值觀淡了很多,來到了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環境中,但每個人都行走在自我的或是一個小圈子的世界裡,因此每個人帶有每個人的思想,每個人帶有每個人的情緒,每個人帶有每個人的價值判斷,在這裡如上所說,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傳承著高中那套思想的。

他們按時吃飯,按時睡覺,按時上課,按時簽到,按時學習,按時完成作業,按時完成老師派給的任務,幾乎是做到了一個學校要求的無可挑剔的好學生模樣。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這樣做到呢,不一定。

因為上了大學的生活不再是那麼單調了,生活中絕不止學習這一件事需要處理。我們發現了更大的世界,我們內心的種種渴望期待被滿足,我們那些噴薄而出的慾望正在一件又一件湧起,可是這些都需要時間精力去做呀,那我又怎麼能去好好學習好好奮鬥呢,這時候就會陷入掙扎——我是該像高中一樣繼續每天刻苦按時好好學習呢,還是去做那些我進入大學想做的事呢?

堅信奮鬥改變人生奮鬥改變命運的人還是會選擇這條路,他們繼續踏上了這條傳統之路,去尋找他們所希望的未來了。

這沒有任何好批判的。

只是如果這些人都是抱著一股我奮鬥那麼我一定有個光明前途的思想的話,這是不好的,因為現實往往達不到我們的預期,她不是這樣的。

這麼做至少有兩個弊端,一個是讓我們在這條路上自我感動卻又不斷受著外界干擾痛苦著,一個是在最終發現達不到目標時自甘墮落。

進入大學,作為一個正常的人,誰能說自己就是為學習而生的,誰沒有點正常的慾望?但是學校老師家長告訴你了,要繼續好好學習要努力要奮鬥,更要

自律,

所以你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學下去,他人打遊戲時你學習,他人追劇時你學習,他人出去玩時你學習,他人談女朋友時你還在學習,你敢說你不痛苦嗎?

於是痛苦的你可能做出如下行為:

弗蘭克揚:奮鬥逼簡史(2):奮鬥逼的大學時代

而現實不止是這麼殘酷,你忍受住了寂寞煎熬依舊自律著,卻很可能發現現實還是不那麼如意。

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於是你自己的信心終於就在這不斷的外界誘惑和自我一次次達不到目標中被瓦解侵蝕了,然後終於引發某天夜晚懷疑人生式的深夜疑問和痛哭。

而這一切都源自你那個不切實際的幻想——你對自己要求和期望太高了。

努力一定有回報,付出一定有收穫,這些話都是沒錯的,可你要知道你之所以有回報收穫是因為你還在學校這麼一個評價體系中,這個大部分還是以成績論英雄的地方,可你卻偏偏要把成績和那麼多不相干的東西關聯起來,因為他們是你眼中看來最大的優勢了。

努力就一定有回報,付出就一定有收穫,嗯!繼續加油努力吧少年,你一定會有個光明的未來的。但抱有這種心態的你

不僅做不到

,而且

現實也從來不是這麼好做到。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說出了社會被摩擦過就好了,因為你那些統統不切實際的幻想都要被打碎,然後與自己和解,承認自己不過就是一個曾經中二如今平庸的普通人。

也許世界就這樣

我也還在路上

沒有人能訴說

也許我只能沉默

眼淚溼潤眼眶

可又不甘懦弱

低著頭 期待白晝

接受所有的嘲諷

向著風 擁抱彩虹

勇敢的向前走

……

看起來和聽起來都很有感覺是不是?

“沒有人能訴說”——世上本沒有誰有義務來關心在意你,更何況沒人喜歡一個奮鬥逼。

“眼淚溼潤眼眶,可又不甘懦弱”——達不到目標又還是想要,當然淚水模糊啦。

“低著頭,期待白晝,接受所有的嘲諷”——哈哈,少年,已經說了沒幾個人真的在意你,把自己看得那麼重幹嘛,真有人有力氣來整天嘲諷你麼,是自己那份不可抹去的腦補吧~

“向著風,擁抱彩虹,勇敢的向前走”——盲目地走,只有深淵,沒有彩虹。

當然你說難道沒人能奮鬥出來嗎,當然不是的,只是要調整好期待,不要抱太多自我腦部的幻想(雖然某哲人說幻想是人生的最大樂趣_),這樣在得不到時可以不過分悲痛,在得到時仍然可以欣喜如初。

也有心態不極端的奮鬥者……

《你的答案》——你沒有答案

侵刪

有哪些送給 20 歲的年輕人的建議?Mckk:優秀病

當然這些人大部分來自家庭並不富裕的非一二線城市,這個以後再說……

你問為什麼人們都那麼喜歡看雞湯喜歡講奮鬥?因為他們相信,我努力,我也能行!但人們只願意去看到他們想看的東西,而不願意去承認現實。這首歌熱榜第二也可見一斑。

你的答案

標簽: 奮鬥  努力  我們  問卷  TIM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