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仁與兼愛的不同

作者:由 吳金銘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2-11-06

仁是由同情心(惻隱之心)產生的,我們人類看到其他人和動物受到痛苦就會感覺自己心理難受痛苦,這便是同情心。這種同情心是有強弱之分的,就如磁場,越近越強烈,越遠越弱。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人在眼前血流不止痛苦呻吟,這時候刺激最大,想立刻停止這種痛苦。而如果只是聽說這件事或從電視電影遊戲上看到,痛苦就會較低。大多數人只有微弱的同情心,轉頭便可能忘記了災難。而君子聖人更智慧和勇敢,會把解救幫助受苦受難的人作為自己的使命,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法律制度也就是禮來杜絕人受到侵害的情況發生,保護人類的自由和平安,這就是仁。所以仁是人的善良本性,人人都有,而聖人君子更強烈,更智慧,更博大。仁愛在十七世紀傳播到歐洲,形成了人本主義,成為現代文明的基礎。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對仁有詳細論述。歐洲原本沒有仁,基督教說的神愛世人僅是侷限在信神者,對不信者是不仁的,可以隨意殺害迫害。仁傳播歐洲之後,歐洲人才明白要平等的對待他人,停止奴隸制和世襲制,對異教徒也應該寬容和尊重。仁才是普世價值觀所說的博愛。

兼愛是對仁的極端追求。墨家也是主張仁義的。和儒家的不同在於,儒家承認仁有強弱之分,承認人的天性更親近身邊的人,承認和尊重人的差異,承認自私自利者存在,承認有人可以不仁。而墨翟嫉惡如仇,崇尚平等,主張統一思想,認為任何人都必須遵從仁義,認為人人都應該是一樣的,對任何人都應該是一樣的。

所以,孟子譏笑墨翟把父母視同路人,是無父的禽獸思想。墨翟則譏笑儒家優待親人,是偏私假仁。

從實踐來看,儒家思想的仁是很容易做到的,是符合人性的,只要人願意行仁便可以立刻行仁。儒家只要求君仁臣忠,也就是掌握權力的統治者應該遵從仁,而對普通百姓並不要求行仁。墨家要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實際上根本做不到,必定有的人很自私,不肯行仁,墨家想要統一思想就必然侵犯他人權利限制他人思想製造各種壓迫。

標簽: 行仁  同情心  痛苦  儒家  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