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格式塔知覺理論,生態知覺理論和機率知覺理論之間有什麼聯絡?

作者:由 敏敏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2-09-15

格式塔知覺理論,生態知覺理論和機率知覺理論之間有什麼聯絡?敏敏2022-09-15 23:46:10

跪求大神!T_T

格式塔知覺理論,生態知覺理論和機率知覺理論之間有什麼聯絡?2014-09-26 16:49:08

我不知道題主是不太瞭解這三個的具體內容,還是具體內容都瞭解只是想問一下它們之間的聯絡?所以可能回答了很多題主並不需要的東西,敬請諒解。。。

環境心理學我看得書也不多,這是這段時間比較感興趣,之前回答過一個什麼是格式塔知覺理論的問題,等我回宿舍用電腦的時候給加連結,爪機我不會加連結,也不會弄字型。〒_〒

但是其實在我看的書中都沒有“格式塔知覺理論”這個名詞出現,有的只是格式塔心理學。所以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到底格式塔心理學到底算不算是一種知覺理論,因為我看到的兩本教科書裡在知覺理論這個知識點下面一般都只有題主所說的後兩個知覺理論。

但是這些書裡都把格式塔心理學寫在前面的一些知識點裡,比如用來描述知覺過程的一些特點。具體而言,就是人們在知覺過程中往往會把一些圖形看得儘可能簡單,清楚和易於理解等等。格式塔心理學用來解釋這些現象。

經常在環境心理學中提到格式塔心理學可能部分原因是:環境心理學研究強調整體,格式塔心理學也強調整體,所以有很多互相雷同或者可以受到啟發借鑑的地方。

另一個原因就是,格式塔心理學常常被運用在建築設計等方面,因為它和視覺感知有關,比如一排整齊的圓柱子形成了一組整體,使人有一種和諧的美感。而建築學和環境心理學之間有很深的聯絡,因為環境心理學是一門應用性的心理科學,它的一個目的就是研究人的心理和環境之間的關係,並使用它指導人們對於環境的設計。

然後再說後兩個。

機率論又叫透鏡論,提出的人叫Brunswik,他認為環境給人提供了大量線索,只有一小部分對於觀察者是有用的,觀察者只注意了這一小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透鏡)。

同時,他認為沒有任何一條線索是完全可信的,或完全不可信的,所以一條能正確反映環境真實品質之線索的存在有一定的機率。

這個理論很適合用來解釋環境知覺的個體差異,因為人們的學習和經驗習得會會影響人們的線索利用。

然後生態知覺理論指的應該是Gibson的供給論,他認為與其說我們是察覺那些被納入識別模式的個體特徵或者線索,不如說我們是對環境中的那些具有生態學結構意義的東西做出反應。(即我們會根據那些東西是不是可以給人的生活提供價值等,如食物?危險?庇護?)

例如,看到一個上表面與地面平行的物體,那麼就認為它有可就坐的功能。看到一個可以用來盛放食物,並且可以有一部分能放進嘴裡的東西,我們會拿它當容器(碗的形狀,杯子的形狀)。

我這兩個理論介紹有點簡短,可能沒太說清楚,因為覺得題主可能是已經瞭解這些理論了,然後只是想讓回答一下它們的聯絡的。

如果題主還想要進一步的理解,可以找一本環境心理學的教材看一看。

聯絡:

1。這兩種理論都與格式塔心理學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強調整體的分析。

2。機率論強調後天學習的作用,認為人們對於環境的知覺會受到後天經驗的影響(線索利用)

3。生態論認為環境被感知的過程是不需要透過大腦皮層的,所以是一種先天的能力。

我的觀點(說著好玩別當真,我是瞎猜的)

我認為這兩種理論是同時存在的,在一些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對於環境的知覺是供給論主導,因為這時我們的知覺過程沒有經過大腦皮層。

還有一些情況,比如在兇險的環境中,或者迷路,我們會對周圍環境異常敏感,我們的大腦高速轉動,這時是機率論在作為主導。

第三種,我們在專注於某件事,比如在電影院看電影,這時候,對於電影,我們動用了大腦皮層,是機率論,對於電影院的光線,氛圍,舒適程度,以及周圍人的活動,我們也有所知覺,但是是無意識的,對於這些物件,我們是供給論。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都屬於第三種,只是兩種知覺的比率不同,分配的物件不同,一種有壓倒性優勢的時候就是前兩種了。

另外,當我們處於供給論知覺狀態下,一旦某個事物給的知覺過於明顯,我們的注意力會被吸引,進而可能激發我們進入機率論的知覺。動用大腦。

我們平時的學習過程,經驗都可以改變我們的機率論知覺,而不能改變我們的供給論知覺。而當我們產生知覺的時候,這兩者往往是同時產生的,相互摻雜而比例不同。

格式塔知覺理論,生態知覺理論和機率知覺理論之間有什麼聯絡?2016-12-09 00:50:39

目前以我接觸的理論格式塔最為合適認知整體論,當一個0-3小孩他不能長時記憶,因為格式塔認知還沒完全形成,當認知累積到一定整體能夠形成時,意識形成,後續認知則不斷調整進來,其餘兩種說法,根據我們自身意識推斷都比較難以認可,目前做語音識別和影象識別都是以輪廓整體稀疏編碼到頂層神經網路

標簽: 知覺  心理學  格式  環境  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