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為何李鴻章把北洋水師基地定在旅順,放棄更優越的威海衛和膠州灣

作者:由 歷史大學堂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2-07-19

1881 年,李鴻章決定將旅順作為“北洋水師總埠”,要在此修建興建基地。但清廷中的許多官員對北洋水師基地的選址有不同看法。山東巡撫丁寶楨認為應該重點建設威海衛,許景澄、朱一新等認為膠州是不可忽略的良地。而英、德等外國人都對旅順基地的選址有非議。如此爭議,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中期。

在遭受內外雙重非議,且威海衛、膠州條件明顯比旅順優越的情況下,李鴻章依然堅持要把旅順建設為“北洋水師總埠”,這是為什麼呢?

為何李鴻章把北洋水師基地定在旅順,放棄更優越的威海衛和膠州灣

上圖_ 北洋艦隻在旅順港停泊圖

旅順口位置分析

旅順口位於遼東半島最南,屬遼寧大連。其又位於黃海之西,渤海之東,山東半島與其隔海相望。

按照李鴻章的評價,旅順就是“渤海之門戶,北洋之首衝”。

旅順的防禦位置,可用袁保齡的一段分析概述。“(旅順)跨金州半島突出大洋,水深不凍,山列障屏。口門五十餘丈,口內兩澳,四山圍拱……設外防於大連灣,屯堅壘於南關嶺。”

可見在內層防禦方面,旅順口門深,有四山環繞,有天然屏障。

在外層防禦方面,可在大連灣、南關嶺等設防,鞏固旅順。

在規模上,朱一新“口門狹處僅容一船”概括了旅順口狹小的狀況。

在腹地上,旅順沒有內河相通的腹地,人口稀少,不利調兵和調動當地人口。但其臨近森林,森林資源豐富,可以為建設提供便利。

在航行條件上,其水域狹小,水深不足,還有一定淤積,不利於航行。

在威脅上,敵軍可能會偷入渤海,登陸旅順後部淺灘,拿下金州和大連灣,讓旅順孤立無援。

為何李鴻章把北洋水師基地定在旅順,放棄更優越的威海衛和膠州灣

上圖_ 清朝海軍進行施放水雷演習

威海衛分析

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鄰近黃海,北與渤海海峽隔海相望,與旅順口合為渤海鎖鑰,拱衛京津。

在防禦位置上,威海衛三面為山,一面臨海,本身已是天然防禦之所。

威海衛外還有劉公島這個坐擁二口門、若干炮臺的外層保障,以及日島、黃島、牙石等島羅列防護等。

按山東巡撫丁寶楨之話,這就是“勝則可追,敗則可退而自固”的良地。

在規模上,威海衛地區水闊,利於駐泊,還可以為船艦日常操練提供空間。

在腹地上,雖然威海衛腹地在光緒年間只是一個小漁村,但其西連山東大塊腹地,利於調兵救援,獲取原材。

在航行條件上,威海衛水域泥沙少,水量大,利於航行。再者,其海岸線曲折,利於避風。

為何李鴻章把北洋水師基地定在旅順,放棄更優越的威海衛和膠州灣

上圖_ 膠州灣

膠州灣分析

在地理位置上,許景澄指出膠州灣“地當南北洋之中,上顧旅順,下趨江浙”,可以透過水運聯絡控制南北。“實為海軍之地利、南北洋水師總彙之區也。”

在防禦條件上,膠州灣四周皆山,形成天然屏障。

其口門也很利於防禦,有內、外口。外口位於青島之南,陳家島之北,內口位於黃島以東,坦島之西,可謂是天然防禦門戶。

在規模方面,湖面廣闊,地跨數十里。而且水深可以滿足多種容量船艦執行,沙石稀少,利於航行。

在腹地上,膠州灣的腹地是有名的商埠膠州,有一定的交通優勢。

在航行條件上,膠州灣為大小沽河等。河流匯流之處,水量充足,水運便利。

綜上,從地理位置,防禦條件,建設規模,腹地條件,航行條件五者分析旅順口、威海衛、膠州灣,可以看出威海衛、膠州灣相比旅順至少有三點明顯優勢。兩地地處南北洋之中央,更利於中央控制全域性;兩地地闊水深,建設規模明顯比旅順大;兩地腹地條件比旅順口優越。

為何李鴻章把北洋水師基地定在旅順,放棄更優越的威海衛和膠州灣

上圖_ 北洋海軍軍旗

但李鴻章還是堅持把旅順建設成北洋水師總埠,後續才緩慢開始建設威海衛和膠州灣,這是為什麼呢?

一、經費拮据

李鴻章曾親口說“威、大兩處水深口寬,形勢扼要……一切工程需銀四百萬兩……此時焉有如許財力?”而膠州灣則是“約估需費已不下數百萬兩”。

地闊水深本來是營造海軍基地的極大優勢,但對經費有限的清朝,這是明顯的劣勢。

光緒元年至光緒十年(1875——1885),晚清政府共給北洋水軍撥款1600餘萬兩白銀,北洋水軍支出近790餘萬兩白銀。即平均每年撥給約160餘萬兩白銀,支出約79萬兩白銀。

這些白銀能做些什麼呢?在收到撥款後,李鴻章開始建設旅順口,可“一旅順小口澳塢軍庫並日而營,至今尚未齊備”,可見軍費明顯不足。

而旅順小口尚未能建設完全,建設更大的威海衛、膠州灣則更難了。

這樣看來,旅順相對來說花費要少,價效比高。所以李鴻章決定把旅順定為北洋水師總彙之區。

為何李鴻章把北洋水師基地定在旅順,放棄更優越的威海衛和膠州灣

上圖_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二、威海衛、膠州灣雖然有優勢,但也有明顯劣勢

1。威海衛

首先,深度不足

威海衛附近水域大部分水深為三至四米,不利於大型船艦的停泊。

其次,裝置基礎一般

威海衛在明朝時雖然是發揮著抗倭前線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裝置。但到清朝,威海衛地位下降。雍正皇帝裁了威海衛,導致威海衛地區在光緒早期只是一個小漁村。所以在裝置基礎上,威海衛明顯不如旅順口。

為何李鴻章把北洋水師基地定在旅順,放棄更優越的威海衛和膠州灣

上圖_ 北洋海軍

2。膠州灣

首先,停泊處和口門狹小

洋務派認為膠州灣雖然寬廣,但是停泊之處狹小,只有一處“寬約二里,長僅十里”的地方。這不滿足北洋水師停泊的需要。

停泊處小,膠州的口門也小。其口門大小明顯不如威海衛和旅順。

其次,缺乏建港原料

膠州灣腹地膠州多產花崗岩、砂石等,缺少建造船塢和補充船艦動力的資源。如若建港,則需要額外增加水運成本。

另外,與海軍規模不匹配

在規模方面,北洋水師彼時只有十餘艘軍艦,數量不多。如果停駐在膠州灣,餘地就過多了,也不利於調配。

為何李鴻章把北洋水師基地定在旅順,放棄更優越的威海衛和膠州灣

上圖_ 北洋水師旅順軍港

三、旅順有一定的軍事建設基礎

旅順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到明朝時,逐漸成為重要的海防重鎮。明朝修建了烽火臺、堡壘等軍事裝置,以便防禦攻擊。並設立驛站、中左所,方便傳遞資訊和管轄。

清朝統治者在繼承原有基礎上又完善了旅順的裝置。《清史稿》言:“(旅順)清初即有水師之制”。康熙年間,又專門設立旅順水師營以及協領衙門,配備一定數量的弓箭等武器,賦予其出海巡哨、捍衛清廷的重要職能。而後,旅順水師營雖然一度衰落,但還是保留了炮臺的裝置,繼承了駐軍的傳統。

在軍費緊張的晚清,旅順是一個營建軍事基地的優選。在裝備上,其有炮臺、鳥槍等;在防禦上,其有許多堡壘,且駐守有慶軍等十餘營官兵,範圍覆蓋關鍵的金州後路。所以李鴻章認為旅順“有險可扼”。

為何李鴻章把北洋水師基地定在旅順,放棄更優越的威海衛和膠州灣

上圖_ 海軍衙門制定的《北洋海軍章程》

四、李鴻章“拱衛京師”的觀念影響

李鴻章作為清朝重臣,其建設海軍基地首要是為拱衛朝廷而服務的。李鴻章曾說:“旅順為直奉兩省以及京畿附近海防之關鍵”。

他後來開始著手建設威海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旅順泊船數量不足,所以要建設威海衛,不至於“讓敵船以屯宿之區”,危害京畿。

對於膠州灣的地理位置,李鴻章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膠距天津一千三百餘里,實屬鞭長莫及。且膠澳僻在登、萊背後……敵船可揚船直北,不必旁趨。”

在他看來,膠州灣距離天津較遠,對北部的直奉兩省和京畿拱衛作用有限。後來為了防範敵軍在山東登岸,從陸路進犯,李鴻章也開始著手建設膠州灣。但由於經費有限,且後來膠州灣很快被“租借”,李鴻章的建設成果不多。

直至北洋水師全面覆滅之前,建設最完善的依舊是可以拱衛京師的旅順口,而威海衛和膠州灣在基礎裝置的完備上顯然不足旅順口。

由上,可以看出,李鴻章由於經費原因和觀念原因,執意要把旅順定為“北洋水師總埠”。但從甲午戰爭戰敗的結果看,這也許又不是最好的選擇。

作者:

夏禎

校正/編輯:

莉莉絲

參考資料:

【1】《論晚清旅順海防要塞的經營與防禦作戰》 楊星星

【2】《洋務新政與李鴻章對財政的控制》 王延開

【3】《晚清山東海防研究》 趙紅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