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金庸武俠史|修道之人張三丰(1291-1300)

作者:由 細思極酷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2-06-12

金庸武俠史:1291-1300年

1291年

1292年

1293年

1294年

1295年

1296年,張三丰五十大壽;

1297年

1298年

1299年

1300年

天龍與射鵰之間,空著一個時期,出獨孤大俠、黃裳、斗酒神僧等這些傳奇人物,照亮百年;在神鵰與倚天之間,也空著一個時期,楊過隱居,五絕去世,只留下郭襄和張君寶(張三丰)。

其實郭襄有事做,她既可以繼續抗元,也可以去尋楊過。反而張君寶,除了練武,只能抬頭看看雲,想想郭姑娘。

1247年,張君寶出生;

1259年,張君寶遇見郭襄;

1263年,張君寶離開少林寺;

1276年,張君寶創立武當派;(取十餘年的估算)

1283年,文天祥就義,郭襄開創峨眉派

引文1

: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挑了鐵桶,便上武當山去,找了一個巖穴,渴飲山泉,飢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

他得覺遠傳授什久,於這部《九陽真經》已記了十之五六,

十餘年間竟內力大進

,其後多讀道藏,於道家煉氣之術更深有心得。……由此而悟出一套以柔克剛的拳理,……他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

領會了武學中陰陽互濟的至理

,忍不住仰天長笑。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相生相剋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只因專心於道家之學,便在武當山真武觀中做了道士。

引文2

:張三丰長聲吟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的兩句詩,蒙古鐵騎南下、文天祥慷慨就義之時,

張三丰年歲尚輕,對這位英雄丞相極是欽仰,後來常嘆其時武功未成,否則必當捨命去救他出難

,此刻面臨生死關頭,自然而然的吟了出來。他頓了一頓,又道:“說來文丞相也不免有所拘執,但求我自丹心一片,管他日後史書如何書寫!”望了俞岱巖一眼,心道:“我卻盼這套太極拳得能流傳後世,又何嘗不是和文丞相一般,顧全身後之名?其實但教行事無愧天地,何必管他太極拳劍能不能傳、武當派能不能存!”

昨日有網友疑問,張君寶30歲時創立武當派,怎麼比郭襄還早,武當七俠是張君寶70歲後收的徒弟,中間空檔了40年。

這也不無道理。不過收徒時間可能略有出入,宋遠橋五六十歲,修煉得好,可能看上去會顯得年輕一些。實際年齡可能是60餘歲,與張君寶相差30餘歲,如果10多歲就拜師,那張君寶五十歲的時候,就開始收徒弟了,當然這還與創派隔著20年。

張君寶創立武術門派,起初仍醉心於道家之學,沒有傳武,或者只是在真武觀偶爾做做教習,並未收徒,亦未可知。

按照張君寶10多歲時的修為,和他與九陽真經的緣份,在30歲時,武功大成,自成一派,完全有可能。

蕭峰也是這個年紀,達到了戰神級別。郭靖、楊過、黃藥師、洪七公等人在35歲時,基本達到了一個階段的巔峰。

然而,在文天祥就義時,張君寶已36歲,他居然說其時年歲尚輕,武功未成,否則必當捨命去救他。

前面一段是作者的記述,三十來歲,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學中剛柔互濟的至理。而後面一段武功未成是張君寶的感嘆。

這兩相對照,有明顯的矛盾之處。

且不論36歲的張君寶武功如何,你好意思說自己年歲尚輕?此時不作為,何時作為,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張三丰有點喜歡八卦郭姑娘的情史,以為郭姑娘情場失意,才大徹大悟出家為尼,可人家不只是出個家,還創立了秉承抗元之志的峨眉派。張君寶的所言所行,無非是將自己不夠熱血,不夠正義的行為,自我合理化。

要這樣抹黑一個百歲高齡,武功超凡入聖的老人,總還有點於心不忍,但至少,

張君寶有點晚熟,在他30-60歲這段年紀的時候,還在以一己偏私的眼光,去揣測郭姑娘。

否則他的徒弟,怎麼得來郭襄的花邊新聞。

張君寶,確確實實只是個修道之人,不是什麼實幹家,他追求的是個人修為上的進益,對別的並不關心。

用黃蓉的話說,就是年紀都活到狗肚子裡去了。當然張君寶與郭靖的價值觀不同,無可非議。

所以總結下來,

張君寶就是一個修道之人。

關聯閱讀:為何寫金庸武俠史?

細思極酷:金庸武俠史|以金庸武俠小說為基,用時間串聯武俠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