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如何避免成為實驗室裡的討厭鬼

作者:由 Nature Portfolio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18-11-18

導語:不經意的冒犯會迅速滋生實驗室同事間的積怨——所以有必要遵守實驗室裡不成文的規矩。

病毒學家Alice Huang從一場噩夢中醒來,嚇出一身冷汗 。她請了病假在家,夢見自己回到實驗室後發現同事做出了她最反感的事情——所有儀器都被毀壞,卻無人對此負責。

當然,現實中當Huang回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實驗室時,一切正常。她的最高工作原則是“物品損壞即刻上報”,並早就將其灌輸進每個人的大腦。她給出的理由是,這樣做至少能及時修復儀器,保障實驗繼續進行。

如何避免成為實驗室裡的討厭鬼

Adapted from Thomas Barwick/Getty

實驗室裡的煩心事不只出現在噩夢裡,其實它們很常見,既令人惱火,還會傷到士氣。

有些事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比如用作抗氧化劑的巰基乙醇散發出的惡臭,或者機械裝置的轟鳴聲。但最讓科研人員介意的是實驗室同事的壞習慣:用後不清理工作臺;用了最後一盒移液管卻不作補給;或偷偷拿走同事珍愛的Sharpie牌馬克筆。

“這些都是小事,但是它們日積月累,”位於美國西雅圖的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學術調查專員 Karen Peterson說,

“有些事看上去無關緊要,你卻偏偏特別在乎。”

對於這些惱人的事情通常都有可行的應對措施。比如將愛整潔的研究人員的工作臺和不愛整潔的同事的工作臺劃清界限,又比如排一張辦公室大掃除時間表,或者做一張共享裝置使用預約單,如果要使用裝置的話,大家可以在上面提前標註。最重要的是在同事之間培養對彼此的尊重並保持良好溝通,以及確立一些基本準則,這能減少摩擦,保障實驗室運轉順暢(見‘實驗室重要守則’)。“

歸根結底是做到彼此尊重

,” Peterson指出。

實驗室重要守則

•如果你是新人,請詳細瞭解實驗室規範和流程。

•工作結束後收拾整潔,並將物品歸位。

•借用物品後及時歸還。

•如果用了最後一批耗材,請製備或預訂新批次。

•如果倒出太多溶液,請勿將多餘液體倒回貯存瓶——否則有可能造成汙染。

•不要隱瞞過錯。如果傾灑了危險品或者損壞了儀器,請及時上報以便問題得到處理。

•戴手套時請勿觸碰其他人或者他們的儀器和物品。

•請勿獨佔共享裝置。

•別人在專注做事的時候(比如計數)請勿打擾他。

•手機來電時到實驗室外接聽。

•遵守這條黃金原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些問題十分常見,比如使用公共裝置時粗心大意。實驗室高精度檯秤上的殘留物尤其讓人苦惱:沒人想面對或者試圖處理一撮來源不明、毒性未知的粉末。“如果你連它是什麼都不知道,你肯定不想不帶手套直接接觸它,” Peterson說,“你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清理”。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Suzanne Hangx為了讓她的地球科學實驗室保持整潔,制定了每週和每月的掃除計劃。每週五傍晚博士生會輪流檢查實驗室和備料室並清理任何區域性髒亂。每月全體成員會再花一個小時收拾共用的工作空間。

預警物品短缺

另一個常常聽到的埋怨是有人一聲不響地用掉最後一點某種關鍵的公用物資。Lucie Etienne是法國里昂的國際傳染病學研究中心(CIRI)的一位生物學家,她說她所在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經常會用到奶粉(用於做蛋白印跡實驗),但經常有人用完奶粉卻不作補給。某個星期五晚上,一位新學生就因為奶粉被他人用光而未作補給,不得不跑去附近的購物中心購買嬰兒配方奶粉來做實驗。發生這件事之後,每個人便更注意保持奶粉儲備量,Etienne說。

如何避免成為實驗室裡的討厭鬼

試劑總是會消失——應做到“隨用隨補”。Olivér Svéd/Alamy

幹細胞生物學家Sophie Arthur 痛恨試劑被用完後卻沒人補充。“你明明計劃好一整週的實驗,卻因為別人用光了電泳緩衝劑而不得不停在第一道工序,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事了。” Arthur抱怨說, 她是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在讀博士生,“你不得不為了準備更多物料或者等新試劑到貨而停下手頭的實驗,以致耽誤實驗進度。”

為避免此類麻煩,Arthur所在實驗室儘量每種試劑都儲存兩瓶的量。任何人用完第一瓶都要製備或預訂新試劑。Jaime Fox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工作過的生物化學實驗室也有類似制度,保證實驗室裡有充足的移液管吸頭和塑膠微量離心管等耗材。實驗室成員會用紅色的膠帶標識倒數第二盒耗材,誰用到這一盒就會預訂新的一批耗材,Fox解釋說,她目前就職於北卡羅萊納州的Research Square公司,是‘美國期刊專家’部門的編輯團隊經理。

Etienne偏愛示範教學。她會為實驗室新成員指派示範人員,向他們言傳身教應該如何整理工作臺及如何協助他人。

應對小偷小摸

上述日常通知機制對於重新補給庫存消耗很管用,但對另一個普遍存在的麻煩卻幫助不大:習慣小偷小摸的同事。當個人用品(比如馬克筆、移液管,或者其他重要的供給或儀器等)遺失又不能方便迅速找回時,實驗進度會被延誤。

Hangx攻讀博士期間就曾因為自己的儀器專門定製的非標六角扳手被人拿走而好幾小時不能工作。她需要用那臺儀器破壞岩石樣本,以測定它們的強度。沒有了專用扳手,舊樣品取不下來、新樣品安不上去。她花了一整天時間才找到那把扳手——在一位沒上班的同事的實驗室工作服口袋裡。

現在,Hangx所在實驗室用顏色標識每臺裝置對應的工具和工具箱,以便追蹤每件工具的歸屬。她的一位在讀學生提出了另一個方案:即時整理並公佈整個實驗室的“丟失工具”清單;如果有人“借用”了清單裡的物品,此人有機會匿名歸還。Fox也提到,研究人員還可以在個人用品上貼上自己的名字,這也能減少小偷小摸行為,還可以幫助他們辨識他人工作臺上的工具。

保持溝通大有好處:如果研究人員知道實驗室裡同事的課題,就會更容易實現資源共享。例如,Arthur說她從與同事的簡短對話中瞭解到他們剛完成一大批覆制DNA的聚合酶鏈反應。如果她打算其後一週進行自己的反應實驗,就會知道讓實驗室採購大量該實驗需要用到的探針。

或者在其他成員忙著完成蛋白印跡實驗時,她會詢問是否有時間允許她用共享裝置做一兩個自己的實驗。“聽起來這很簡單,但許多科研人員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真正考慮對同事帶來的影響,”Arthur說。

出現問題時,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是直接向同事提出顧慮。

Peterson建議可以跟同事說“這是我比較介意的地方,目前的情況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能一起討論下解決方案嗎?”實驗室成員也可以在團隊會議上不具名討論,並達成全員都能接受的約定。

如果這些方法都不奏效,實驗室負責人就需要採取更為嚴格的措施了。Hangx的團隊成員都知悉如果誰經常把實驗室弄得一團糟,就可能會被暫時禁止進入實驗室。(這個條例執行約10個月以來,她還沒有被逼無奈到執行此禁令。)

免疫學家Howard Young供職於馬里蘭州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他們有一項幾十年前由實驗室技術員提出的“罰食物罪”,其他實驗室也有采用此罪名。Young將此類罪定義為所有會干擾他人的行為。比如,有人為同事準備好凝膠卻因為將電極插反而毀掉實驗。

一旦罪名成立並且確定罪犯,此人要麼另謀高就,要麼——更多情況下——以請大家吃美食的方式接受懲戒。“這能讓個人意識到自己是團隊的一員,並且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他人”,Young表示。

懲戒對多數團隊成員是奏效的。一次,一名同事觸犯上述禁令後買來了甜甜圈——雖然和往常一樣,自己吃掉了一半,不過實驗室還是原諒了他。

的確,打造一個融洽、共議的實驗室氛圍為實驗室的平穩運轉提供堅固基石。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環境工程師Rolf Hut鼓勵實驗室成員間建立友誼,如在喝咖啡時間或者其他非工作時間閒談,他說,“對周圍人感興趣並且態度真誠,才能一起走得更遠。”

Nature|doi:10.1038/nj7664-481a

原文釋出在2017年7月26日的《自然》職業專題上,

作者:Amber Dance

版權宣告:

© 2018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標簽: 實驗室  同事  實驗  Arthur  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