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作者:由 貓魚33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19-02-27

三十多年前的日本,一部《戀戀風塵》,一位二十出頭的東京青年,一顆被深深影響的熾熱的心。

那些關乎於對電影事業純粹的愛,關於內心真實,關於理想的模樣,在他腦海裡漸漸清晰。

“如果沒有侯孝賢的話,我可能都不會成為一個電影導演。”他在一次採訪中如是說道。

他就是枝裕和,一次又一次斬獲國際性電影大獎的日本國寶級導演。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他有著電影導演和紀錄片導演的雙重身份。是的,在執導電影之前,他曾在電視臺從事十年有餘,對拍攝物件的愛與強烈的關心一直是他進行電影創作的思考方式。

我也是他忠實的粉絲之一,今天說他的一部成名作——《無人知曉》。

影片中主角柳樂優彌當時才14歲,因為片中的出色發揮,讓他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戛納影帝。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取材於真實的社會新聞,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單親媽媽惠子帶著四個“沒有身份”的孩子一同生活的故事。

用行李箱拖著弟弟妹妹來到了新家,大兒子明沒有歇著,馬不停蹄的跑去車站接妹妹京子。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四個孩子早已習慣頻繁的搬家方式。飯桌上,媽媽囑咐著“行事準則”。薺麥面冒著熱騰騰的氣,弟弟小打小鬧著,燈暖暖的照著臉頰,一如往常般溫馨的家。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每次看是枝裕和的電影,我總會不由的生出一股餓意。無論是小偷家族裡的其樂融融。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還是比海更深中,一家子一年裡短暫的天倫之樂。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是枝裕和透過飯桌,詮釋著家庭的模樣,詮釋著平凡日子裡生活的味道,樂此不疲。這也是他最擅長的鏡頭語言,質樸中透著巨大的能量。

曾有人問是枝裕和,什麼樣的電影對於他而言是好電影。

是枝裕和這樣說:“我認為好電影,就是會讓人看完之後,長久不能忘懷的,會真切的對你的人生造成一點點改變的電影。”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這也是日本電影區別於很多西式快餐,得以鮮明的特色獨立於世的原因吧。

言歸正傳,回到電影。

惠子每天回得很晚,明便在家中代替母親行使家長的職責。有一次甚至消失了一個月,像往常一樣,惠子給每位孩子帶了禮物,一家人看似又進入了歡樂模式。

沒想到第二天,惠子又失蹤了,這一次沒有信件,沒有留下電話。

孩子們像往常一樣等著媽媽回來。聖誕裡祈願,車站邊不停的守望。凜冽的冬過去,櫻花紛飛的春也過去,他們等來了蟬噪的酷暑。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錢已經消耗殆盡,屋裡停水停電,已經變得邋遢。孩子們也一個個蓬頭垢面。

年紀最小的小雪在一個夏日的午後意外從椅子上跌倒,再也沒起來。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夏末的一個夜晚,明和外來者紗希一起,將小雪埋在飛機場邊的空地。湖面泛著不小的漣漪,這一天的晚風格外的徹骨。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惠子終究還是沒有回來,獨留這幾個孩子,在世間無人知曉。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一如這酷熱難當的夏,影片看下來,渾身像是氤氳著一股散不開的燥熱感,不是滋味。

這是一次關於成長的殘忍悼念,影片裡卻沒有嚎哭和歇斯底里,只是平靜的日常敘說,波瀾不驚。

但是在這平靜之下,我們能感受到極度隱忍般的影像表達。絕望、恐懼、不甘。本該是擁有美好回憶的年紀,這群孩子卻無奈的遭受著這一切。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孩子們對生活是充滿渴望的,男孩明一次也沒有哭過,他們表現出要努力活下去的強烈慾望,是對強大的生之力量的詮釋。

整部影片沒有交代過時間,導演卻巧妙的把時間藏在了在片中很多的細節裡。褲兜裡變少的零錢,用到只剩半截的蠟筆,蓋過眼睛的長髮,都藏著時間的蹤跡。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像是孩子們精心養育的盆栽,最後長出了花來。流逝的時間像是附上了美感,可以觀賞,可以用心體會。是枝裕和以他獨到的鏡頭語言,讓時間飽滿起來,讓生命賦予力量。

電影片尾曲《珍寶》在我耳邊迴響著:我問漆黑的夜空,卻只有星星在閃耀,心中融化而成的黑色湖泊,也只是靜靜地流淌,天使會再一次面向我嗎?……

我腦海中浮現出的是影片最後的畫面。幾個十幾歲的孩子,衣服上沾了泥巴,迎著微曦的曙光,在空曠的早晨一語不發的從黑暗走向黎明。

我所認知的是枝裕和與無人知曉

標簽: 電影  枝裕  惠子  孩子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