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攝影史|94.保羅·斯特蘭德:現代主義攝影的開拓者

作者:由 Meet Camera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21-06-09

攝影史|94.保羅·斯特蘭德:現代主義攝影的開拓者

保羅·斯特蘭德1890年出生在紐約,接受過攝影方面的教育,也參加了攝影俱樂部,1908年在菲爾德斯頓民族文化學院參加了

劉易斯·韋斯克·海因(Lewis W. Hine)

[1]

執教的攝影課程。在海因的安排下,他參觀了

阿爾弗雷德·施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

[2]

管理下的291畫廊,這次參觀激發了斯特蘭德探索攝影藝術表現的可能性。畢竟,在此之前,他只是把攝影當作愛好。

攝影史|94.保羅·斯特蘭德:現代主義攝影的開拓者

△保羅·斯特蘭德,斯蒂格利茨1919年攝

雖然他曾活躍在紐約攝影俱樂部,並且在近20年的時間裡一直使用俱樂部的暗房,但他的創作理念卻來源於施蒂格里茨的圈子,以及1915年前後成立的現代畫廊,其成員包括

查爾斯·希勒(Charles Sheeler)

[3]

莫頓·L.尚博格(Morton L. Schamberg)

。保羅·斯特蘭德的作品曾在291畫廊、現代畫廊和紐約攝影俱樂部展出,獲得過沃納梅克攝影展的大獎,並在最後兩期的《攝影作品》雜誌上發表。

攝影史|94.保羅·斯特蘭德:現代主義攝影的開拓者

△盲婦,紐約,1916年

大約從1915年起,他開始研究和探討現代主義審美在歐美視覺藝術領域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現代主義審美理念來說至關重要。在20世紀20年代,在拍攝了一段時期的工業機器之後,他開始著重拍攝城市題材,後來他的注意力轉向了自然界,他使用5×7英寸和8×10英寸畫幅的相機,最後採用接觸印相工藝將影像輸出在鉑金相紙上。

攝影史|94.保羅·斯特蘭德:現代主義攝影的開拓者

△《紐約阿克利車間的3號車床》(Lathe No。3,Akeley Shop,New York),1923年,明膠銀鹽印相工藝,保羅斯特蘭德

這些作品,被認為是新客觀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創新,其外在形式和內在情感是不可分割的。此外,保羅·斯特蘭德也發表攝影理論文章,1917年他發表了題為《攝影和新上帝》(

Photography and New God

)的文章。在文中他提出攝影師在基於現實客觀性和大畫幅相機固有效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自己審美觀念的必要性。他曾在軍隊醫療隊服役,在那裡他接觸到X射線和其他醫療攝影技術。他同希勒合作拍攝曼哈頓,並在1921年釋出了這部分作品,命名為《宏偉的紐約》(

New York the Magnificent

)。此後不久,他購買阿克利(Akeley)攝影機開始作為一名自由攝影師工作,他以這個身份工作到30年代早期,直至新聞和紀錄短片這個行業的中心從紐約轉移到美國西海岸。在訪問了美洲西南部之後,他開始意識到墨西哥國內正在湧動著革命的社會思想,便尋找機會在當地拍照,並參與制作政府贊助的紀錄片。1934年,他釋出的紀錄片《網路》(

Redes

),也被稱為《浪潮》(

The Wave

),反映了墨西哥韋拉克魯斯附近一個漁村所面臨的經濟問題。1935年保羅·斯特蘭德試圖作為蘇聯導演

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

[4]

的助理在當時的蘇聯工作,但是最終未能成行。

攝影史|94.保羅·斯特蘭德:現代主義攝影的開拓者

△Sergei Eisenstein

此後,他同

帕爾·洛倫茲(Pare Lorentz)

[5]

一起拍攝電影《開墾平原的犁》(

The Plough that Broke the Plains

),在那之後他和其他一些進步電影製作人組織成立了“邊界影片社”,製作了一系列同情勞工和反法西斯主題的電影。給“邊界影片社”帶來更大盛名的電影是1941年上映的《國土》(

Native Land

),影片講述了一段從國會聽證會發展到反勞工運動的故事,影片上映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前,影片傳遞的資訊被認為是有政治分裂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很難籌集資金進行電影拍攝,保羅·斯特蘭德轉向印刷出版,而出版物能夠將圖文結合,在他看來這種圖文結合的形式類似於電影。在新英格蘭地區,他與

南希·紐霍爾(Nancy Newhall)

[6]

合作出版了《新英格蘭時代》(

Time in New England

),這本書使用了大量他拍攝的新英格蘭的人工製品、建築和自然景象,並配有該地區最有見地的作家的文字,喚起人們對於過去和現在的思考。

攝影史|94.保羅·斯特蘭德:現代主義攝影的開拓者

△Nancy Newhall

1950年,他移居歐洲,並繼續堅持自己的創作,並在1952年與

克勞德·羅伊(Claude Roy)

合作出版了《法國的輪廓》(

la France de profil

),1955年同

塞薩·扎瓦蒂尼(Cesare Zvattini)

[7]

合作了《一個村莊》(

Un Paese

),1962年

巴塞爾·戴維森(Basil Davidson)

[8]

合作了《英國布里底群島之外》(

Tir a’Mhurain

),以及其他若干作品。總而言之,保羅·斯特蘭德在攝影界嶄露頭角恰逢現代主義在美國視覺藝術領域的首個高潮時期,而直至1976年去世,他一共堅持拍攝約70多年,並在自然界和簡單生活中發現他理想中的美好和優雅。

攝影史|94.保羅·斯特蘭德:現代主義攝影的開拓者

△《義大利盧扎拉的全家福系列2》(The Family,View Ⅱ),盧扎拉,義大利,1953年,明膠銀鹽印相工藝,保羅·斯特蘭德

本文為

Meet Camera

原創作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歡迎粉絲轉發,媒體、公眾號等轉載請聯絡後臺。

購買原版進口攝影圖書

請訪問Meet Camera有贊微商城

攝影史|94.保羅·斯特蘭德:現代主義攝影的開拓者

http://

weixin。qq。com/r/3C8PF03

EShA1rQl093rO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參考

^

劉易斯·韋斯克·海因(1874-1940),美國社會學家和攝影師。

^

阿爾弗雷德·施蒂格里茨(1864-1946),是一位身兼各派的全才攝影家。他早期曾是畫意派攝影高手,後又成為純粹主義攝影的倡導者和寫實攝影的先驅者。作為攝影分離運動的先驅,他與一些藝術家積極向美國藝術界引進包括馬蒂斯、畢加索在內的歐洲前衛藝術家,對美國現代藝術觀念轉變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被譽為美國“現代攝影之父”。

^

查爾斯·希勒(1883-1965),美國畫家和商業攝影師。

^

謝爾蓋·愛森斯坦(1898-1948),蘇聯電影導演和電影理論家。

^

帕爾·洛倫茲(1905-1992),美國電影製作人。

^

南希·紐霍爾(1908-1974),美國攝影評論家。

^

塞薩·扎瓦蒂尼(1902-1989),義大利電影劇作家,義大利電影中新現實主義運動的首批理論家和支持者之一。

^

巴塞爾·戴維森(1914-2010),英國攝影記者和歷史學家。

標簽: 攝影  斯特蘭  保羅  電影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