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動漫

洛克的思想(1)

作者:由 林先生 發表于 動漫時間:2019-01-18

1、洛克哲學的目標

洛克自認為自己只是哲學大廈的小工,為哲學掃除障礙。

那麼有什麼障礙呢?

1、不可知論的障礙。洛克認為,當我們把理智超出它固有的範圍,那麼就會陷入一種不可知的狀態。我們缺失了判斷標準,所以產生了無盡的爭辯。

2、天賦觀念的障礙。洛克是經驗主義哲學集大成者,他是有著承上啟下之功用。而經驗主義的理論目標就是反對一個先於經驗之前而存在的觀念。

3、曖昧言辭的障礙。

因此,為了清除這些障礙,我們必須探討人類知識的

起源、確定性和範圍,以及信仰、意見和同意的各種程度和根據。

正是因為過往哲學沒有對於理智進行研究,使得我們盲目地闖入理智之外,這會使得我們無所適從。這種思想是康德哲學的啟蒙,雖然洛克是想要清除不可知的影響,但是反而證明了不可知的存在。這一點是有其深刻之處。

他認為,不可知的物件有三

其一、無限之物,例如上帝

其二、實體物

其三、在世界大機器中自然如何產生各種現象的途徑,以及各類物種在其連續生殖中的延續方式等等

一言以蔽之,事物屬性的基層不可知,實在本質不可知,過於遙遠和微小的事物不可知,神靈不可知。

2、天賦觀念的批判

天賦觀念論和經驗主義原則是根本衝突的。

天賦觀念論的核心思想其實在於,存在不存在在人類認識以先就被規定好的格律。而經驗主義原則則認為,

一切知識來源於感覺經驗

所以,在這種原則的貫徹下,實質上就必須假定人類的意識是一塊無規定性的白板。

天賦觀念在西方哲學上起源很早,

1、柏拉圖的回憶說,甚至於經院哲學上賦予基督教教義的天賦性

2、笛卡爾的天賦觀念。笛卡爾認為,人類認識之前是有一些清楚明白的功能和真理的

3、英國主張天賦論的學派。他們主要認為,道德和宗教的保證必須有一個普遍同意的天賦觀念。

很清楚地看到,天賦論的核心目標在於確立知識的

普遍性和必然性。

柏拉圖就曾經把知識分成三種,其中意見是不可靠。只有理念才是可靠的,這是一種本體論上確證知識有效性的探索。

洛克作為經驗主義哲學家,他是反對天賦觀念的。他的反駁如下

1、新生兒,白痴,沒有教育的人,根本沒有所謂的不證自明的觀念。所以這些觀念不是天賦的。

2、若說觀念存在,卻不為人所知。這是自相矛盾的,這就猶如說某物既在,又不在。

3、道德層面也沒有天賦觀念。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甚至於某地有殺嬰的行為發生,這說明沒有共同的良心。

4、道德的一些觀念只是兒童生活之中,逐步被灌輸進去的,日久年深,就被人誤以為是天賦的。

5、上帝等觀念同樣不是天賦的,在非基督教徒那裡就沒有上帝的觀念

這樣一來,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洛克被人詬病為無神論者。而在當時的西方,要是被人認為是無神論者,等同於惡魔一樣。

3、感覺與反省

洛克必須解決,知識從何而來?

洛克認為,人類的一切知識導源於經驗。而在這裡,洛克必須假定,我們的意識不具備任何規定性,這就是著名的白板說。白板說,顧名思義,人一開始就是一塊白板,人類所有的知識都來源於經驗,所有的思想都是外來的。那麼白板說對不對呢?實際上是錯誤的。因為完全無規定的存在,可以視之為根本不存在。

任何一個存在,既然存在,他就是已經被限定下來,他就不具備完全的無限和無規定性。

總之,洛克在白板說之上,再去探討經驗的來源。

他把經驗分成兩種,

其一、對外物作用的感覺

其二、對內心作用的反省

第一種,我們得到了色、聲、香、味等等的觀念。第二種,我們得到了思想,懷疑,信仰等等觀念。

我們透過感官感知到種種感覺,然後我們再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界限反省,形成內部的經驗來源。

那麼,感覺從何而來?洛克相信,在人類感知之外存在著一個客觀存在的外物。

4、物質和精神

前面我們講到笛卡爾提出身心二元論。認為物質實體和精神實體是兩個互不統屬的實體。

從根本上來說,要消解笛卡爾的理論,要麼偏向於物質,用物質來統攝精神。要麼偏向於精神,用精神統攝物質。

因此,當時唯物論哲學家,例如伽桑狄,他主張原子論,認為靈魂也是一種特殊的原子構成。

洛克既主張有物質實體,也主張有精神實體。

這裡需要知道,實體和屬性的關係。

所謂實體,具備獨一性、主宰性。他的核心表徵,就是來區分存在和存在。

例如說,一家工廠生產出同一批次,標準化的商品。從觸覺、視覺等等感覺中,幾乎沒有任何分別。但是沒有人會認為,兩個一模一樣的東西是一個東西,因為實體不同。

因此,當我們意圖分別,物與物,我們就得承認,物和物有各自的實體。而精神實體,用來分別,一個精神和另一個精神。例如,我不是你。

而物質實體和精神實體是現象背後的支撐基層。我們必須假定有一把刀,才能說刀如何。

而物質實體是被動的,洛克接受了機械論的觀點,認為物質的運動,僅僅是一個物質被另一個物質推動。而精神是能動的。

洛克一方面認為,物質和精神是不相容的另一方面他又無法解釋,既然不相容,精神現象是如何產生的?難道精神現象只是物質運動嗎?

於是,他訴諸於萬能的上帝。也就是追問,萬能的上帝為什麼不賦予思想於物質呢?

5、第一性質和第二性質

按照經驗論的原則,感覺觀念來源於外部世界,那麼就會出現如下問題

其一、物質怎麼產生感覺?

其二、物質和感覺有什麼關係?

所以洛克引入了第一性質和第二性質。

當時普遍的思想是機械觀。所謂機械觀,就是把古希臘哲學的原子論引入進來,加以力學的闡釋。把原子就改造為,符合力學的物質微粒。然後認為物質微粒只具備廣延性、凝固性,用物質微粒,在空間結構和數量組合,來解釋一切現象。

所以微粒成為當時解釋一切的原理。但是細究下去也有兩派,

1、笛卡爾派。笛卡爾認為,物質的根本屬性在於廣延,廣延和物質不可分離。因此,不存在虛空。

2、波義耳-牛頓派。波義耳已經提出兩種性質說。他把不可入性(凝固性)、大小,廣延等等視之為第一性。把色、香、味視之為第二性,是第一性的運動在感官中生起的感覺。因此一切物質性質都是微粒的內在機械特性和空間組合及其數量關係。

而洛克屬於後者。他主張,物質的根本屬性在於凝固性,在於不可入性。當某物佔據一個空間,他物就無法進入這個空間。

不可入性和廣延性是有區別的,具備廣延性,並不代表具備凝固性。因此,他們承認虛空的存在。

而洛克認為,物質本身不可動,需要外力推動而推動。

除此之外,物質就不具備其他屬性了。

透過物質微粒的特性在組合成物的時候的空間結構和數量關係的不同,作用於感官產生了色、香、味等性質。

這兩個性質是天壤之別的,

其一、任何一個事物無論如何分割,只要他存在,他就具備凝固性、形狀、大小和可動性。但是分割到過小的時候,微粒就無法引起感官刺激,形成感覺。因此,第二性質是附著於物上的。因此,第一性質,被稱為原始性質。而第二性質是附著性質。

其二、第一性質產生的感覺是他客觀性質是一致的。但是第二性質並不完全相同。第二性的感覺是第二性質與我們感官結合的產物。

但是這裡隱含著重大的問題。

就是,你如何判定第一性質是客觀存在的?是你先在本體論上假定說,微粒怎麼執行,然後形成了第一感覺。換言之,你實際上是獨斷了一個解釋,然後再去解釋認識的發生緣由。

但是,經驗主義的基本立場是,你的知識來源於經驗。可是第一性質所由依託的物質微粒,根本無法被經驗到,你又如何得知這個知識的呢?

因此,這種解釋豈不是和你的基本立場相違背嗎?

當我們試圖把經驗主義立場貫徹下去,我們就會發現,當我們沒有經驗到某物的時候,某物的存在並非是必然的,而是被懸置的。

標簽: 洛克  物質  天賦  觀念  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