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口腔組織病理學重點

作者:由 一個鬼的寂寞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1-06-24

1.神經嵴(neural crest)

神經褶的頂端與周圍外胚層交界處稱神經嵴。

2.腮弓(branchial arch)

原始咽部的間充質增生形成左右對稱的背腹走向的6對柱狀隆起。

3.腮溝(branchial groove)

相鄰的腮弓之間有淺溝,在體表側者稱腮溝。

4.成牙本質細胞(odontoblast)

在內釉上皮的誘導下,牙乳頭外層細胞分化為高柱狀的成牙本質細胞。這些細胞在切緣或牙尖部為柱狀,在牙頸部細胞尚未分化成熟,為立方狀。

5

.縮餘上皮剩餘(Serre上皮剩餘)

殘留的牙板上皮細胞團未能正常退化,以上皮島或上皮團的形式存在於頜骨或牙齦中。

6.釉梭(enamel spindle)

起始於釉牙本質界突入釉質內的紡錘狀結構,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機物分解代之以空氣呈黑色。

7.釉板(enamel lamellae)

是片狀、貫穿整個釉質厚度的結構缺陷,自釉質表面延伸至釉質不同的深度,可達釉牙本質界。

8.釉叢(enamel tufts)

在磨片上近釉牙本質界內1╱3的釉質中,類似於草叢的結構。

9.橫紋(cross striations)

是釉柱上與釉柱的長軸相垂直的細線,透光性低。橫紋在釉柱上呈規律性重複分佈,間隔2~6μm。

10.生長線(incremental lines

)又名芮氏線,是釉質週期性的生長速率改變所形成的間歇線,其寬度和間距因發育狀況變化而不等,較橫紋的間距大的多,約代表5~10天釉質沉積的厚度。

11.絞釉(gnarled enamel)

釉質內2╱3彎曲,牙切緣及牙尖處彎曲更明顯,增強釉質對咬合力的抵抗。

12牙本質小管(dentinal tubule)

貫通於牙本質全層管狀空間,充滿了組織液和一定量成牙本質細胞突起。

13.牙本質生長線:

原發性牙本質基質的節律性沉積形成的線條。如發育期間受到障礙,則形成加重的生長線,稱為歐文線。在乳牙和第一恆磨牙,其牙本質因部分形成於出生前部分形成於出生後,兩者之間有一條明顯的生長線,即新生線。

14.齦溝(gingival sulcus)

遊離齦與牙面之間有一環狹小的空隙,稱為齦溝。其正常深度為0。5~3mm,平均深度1。8mm。

15.牙髓(pulp)

是來源於外間充質的疏鬆結締組織,位於由牙本質所形成的髓腔(髓室和根管)內。

16.原發性牙本質(primary dentin)

指牙發育過程中形成的牙本質,即牙根尖孔發育完成前形成的,構成牙本質的主體。

17.繼發性牙本質(secondary dentin)

指牙與對頜牙建立咬各關係後形成的牙本質,即在牙發育到根尖孔形成後,位於原發性牙本質的內側。

18.修復性牙本質(reparative dentin)

第三期牙本質或反應牙本質,是成牙本質細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並部分發生變性。牙髓深處的未分化細胞可移向該處取代變性細胞而分化為成牙本質細胞,並於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質細胞一起共同分泌的牙本質。小管少且擺列紊亂、礦化程度低,與繼發性牙本質交界明顯。

19.死區(dead tract)

牙因磨損、酸蝕或齲等較重的刺激,使小管內的成牙本質細胞突起逐漸變性、分解、消失,小管內充滿空氣所致。在顯微鏡下觀察時,這部分牙本質呈黑色,稱為死區。

20.透明牙本質(transparent dentin)

:牙本質受到磨損或較緩慢發展的齲刺激後,成牙本質細胞突起發生變性,礦物鹽沉積而封閉小管,使小管和周圍間質的折光率無差異,磨片上呈透明狀,稱硬化性牙本質。

21.骨樣牙本質(osteodentin)

在修復性牙本質形成過程中,成牙本質細胞常可包埋在形成很快的間質中,以後這些細胞變性,在該處遺留一空隙,很像骨組織。

22.肌上皮細胞(myoepithelial cell)

主要位於腺泡及閏管的外表面、腺泡和小導管的腺上皮與基膜之間。

23.半月板(demilune)

混合性腺泡由黏液和漿液細胞組成,前者組成腺泡之大部分,緊接閏管;後者呈新月狀位於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

24.沙比纖維(sharpey's fiber)

主纖維分佈在整個牙周間隙內,一端埋入牙骨質,另一端埋入牙槽骨,僅在牙頸部遊離分佈在牙齦固有層中。埋在牙骨質和牙槽骨中的纖維稱穿通纖維或沙比纖維。

25.葉狀乳頭(foliate papilla)

位於舌側緣後部,在人類此乳頭為退化器官,呈5~8條平行排列的皺襞。正常時此乳頭不明顯,炎症時往往腫大,且伴疼痛。

26.味蕾(taste bud)

黏膜上皮內含有的味覺感受器稱為味蕾。

27.腮腺(parotid gland)

是唾液腺中最大者,分深淺兩葉,其間有面神經穿過。淺葉位於皮下、外耳前方,深葉位於下頜後凹。

28.菌斑

:細菌在牙面存在的一種形式,是由細菌和唾液糖蛋白及細菌胞外多糖等基質構成的薄膜狀細菌斑塊,是細菌生長的微生態環境,其存在與齲病的發生有著直接聯絡。

29.齲病:

一種牙硬組織的感染性疾病,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體無機物脫礦、有機物分解而導致牙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

30.骨上袋(supragingival pocket)

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頂的上方,由於牙槽嵴為水平吸收,其高度明顯降低,導致骨上袋形成。

31.齦谷(ginggival col)

在後牙,頰側和舌側齦乳頭頂端位置高,在牙鄰面接觸點下互相連線處低平凹下像山谷,故稱齦谷。由於該處不易清潔,易形成菌斑和牙石,齦谷易受到炎症刺激,牙尖區牙齦炎的發生高於其他部位。

32.骨內袋(intrabony pocket)

牙周袋位於牙槽嵴頂下方,牙槽骨在袋的側方,牙周袋處於牙根面與牙槽骨之間,是由於牙槽骨發生垂直骨吸收所致。

33.潰瘍

:黏膜或面板表層壞死而脫落形成凹陷。按其破壞組織的程度,可分為淺層潰瘍和深層潰瘍。

34.白斑

:指發生在黏膜表面的不能被擦掉白色斑塊,也不能診斷為其他任何疾病者。白斑是一個臨床病名,不包括組織學含義,屬於癌前病變。

35.紅斑(erythroplakia)

也稱為增殖性紅斑、紅色增殖性病變。指口腔黏膜上出現的鮮紅色、天鵝絨樣斑塊,在臨床上及病理上不能診斷為其他疾病者。因此紅斑這個含義不包括區域性感染性炎症,如結核、真菌感染等,而是指癌和癌前病變的紅斑。

36.囊腫:

是一種非膿腫性病理性囊腔,內含囊液或半流體物質。口腔頜面部囊腫除少數外,幾乎都有上皮襯裡,周圍有纖維結締組織囊壁(或囊膜)包繞。

37.含牙囊腫:

又稱濾泡囊腫,指囊壁包含一個未萌芽的牙冠並附著於該牙牙頸部的囊腫。X線檢查為一境界清楚的透光區,內含未萌出牙的牙冠。在下頜第三磨牙區最常見。

38.萌出囊腫(eruption cyst)

:發生於覆蓋在一個正在萌出的乳牙或恆牙牙冠表面的黏膜軟組織內,是發生於骨外軟組織內的含牙囊腫,即萌出牙的縮餘釉上皮與釉質之間液體瀦留而形成的囊腫。

39.咽囊(pharyngeal pouch)

:與腮溝相對應的腮弓的內側是原始咽部,表面襯覆的內胚層上皮向側方增生呈囊樣,形成與腮溝相對應的淺溝,稱為咽囊。

40.聯合(merge)

:面突突起之間為溝樣凹陷,隨著面部的進一步發育,突起之間的溝會隨著面突的生長而變淺、消失,稱為聯合。

41.融合(fuse)

:有的突起之間在生長過程中發生表面外胚層相互接觸、破裂、退化、消失進而在外胚間葉組織穿通稱為融合。

41.限制板(lamina limitans)

牙本質小管內壁襯的有機膜,糖胺聚糖含量高,調節和阻止牙本質小管礦化。

42面突聯合

:面部突起是由於面部外胚間充質細胞的增生和基質的聚集而形成的,表面被覆以外胚層。突起之間為溝樣凹陷。隨著面部的進一步發育,突起之間的溝就會隨著面突的生長而變淺,消失。

43面突融合

:有的突起和突起之間在生長過程中發生表面的外胚層相互接觸,破裂,退化,消失。

1神經嵴的分化過程

:胚胎髮育的第三週,三胚層胚盤已形成,發育中的脊索和鄰近的間充質誘導其,表面的外胚層形成神經板。

a中軸凹陷稱神經溝。

b隆起——稱神經褶——頂端與外胚層交界處——神經嵴——神經嵴細胞

2外胚間充質組織及其包括

概念:頭面部的大部分結締組織都來自於神經嵴細胞,由於它們起源與外胚層

的神經嵴細胞,所以這些結締組織又稱外胚間充質組織或外間充質。包括:面部所有的骨,顱骨,鰓弓軟骨,牙本質,牙骨質,牙髓,牙周膜,血管周細胞,血管平滑肌。

3面部發育及疾病相關?

在胚胎第三週,額鼻突的下方出現第一腮弓。約在胚胎24天,第一腮弓上出現上頜竇。約在胚胎28天,額鼻突的下方出現嗅突,兩個嗅突之間—中鼻突,嗅突兩側——-兩個側鼻突。胚胎第五週,中鼻突生長迅速形成——-球狀突。

中鼻突的兩個球狀突向下生長—人中,下頜骨,原發顎。上頜突自兩側向中央生長與球狀突融合—上唇。上頜突和側鼻突融合—鼻樑的兩側和鼻淚管。上頜突與下頜突由後向前聯合—面頰部,口角。下頜突在中線聯合—下唇,下頜軟組織,下頜骨,下頜牙。

唇裂

:多見於上唇,是球狀突和上頜突未聯合或部分聯合所致。

面裂:

橫面裂:上頜突與下頜突未聯合或部分聯合。斜面裂:上頜突與側鼻突未聯合。側鼻裂:側鼻突與中鼻突之間發育不全。

顎裂:

為一側側顎突和對側側顎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結果。

頜裂

:上頜裂為前顎突與上頜突未能聯合或部分聯合所致。下頜裂為兩側下頜突未聯合或部分聯合的結果。

4牙胚的組成和各部分的組織來源

a成釉器,組織來源:口腔外胚層 組成:牙釉質

b牙乳頭,組織來源:外胚間充質 組成:牙髓和牙本質

c牙囊,組織來源:外胚間充質 組成:牙骨質。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5牙髓的概念,組織結構?

牙髓隨著牙本質不斷的形成,成牙本質細胞向中心移動,牙乳頭的體積逐漸減少,等到原發性牙本質完全形成,餘留在髓腔內的多血管的結蒂組織。

組織結構:成牙本質細胞層,乏細胞層,多細胞層,固有牙髓。

6

牙齦上皮:有角化,有釘突。銀鉤上皮:無角化,有釘突。結合上皮:無角化,無釘突

7四種舌乳頭及其特點

a絲狀乳頭:遍佈舌背,舌尖部最多,體積較小,高於1~3mm,尖端多向後方傾斜,末端具有毛刷樣突起,表面有透明角化上皮細胞,上皮淺層細胞經常有角瓜和剝脫現象,青年時期最發達,至老年逐漸變平,舌苔,地圖舌

b菌狀乳頭:位於舌尖和舌側緣,分散於絲狀乳頭之間,呈圓形頭大頸細的突起,高約0。7~1。5mm,直徑0。4~1。0,上皮較薄,表層無角化,固有層血管豐富,呈紅色,有的菌狀乳頭上皮內可見少數味蕾。草莓舌。光滑舌或鏡面舌

c輪廓乳頭:位於界溝的前方,排成一列,約8~12個,呈矮柱狀,高1~1。5mm,直徑1~3mm,四周有輪廓溝環繞,周圍舌黏膜稍隆起,形成乳頭的輪廓結構。

d葉狀乳頭:位於舌側緣後部,呈5~8條平行排列的皺臂,正常時不明顯,炎症時腫大,疼痛

8口腔黏膜的增齡變化

(1)上皮萎縮變薄,上皮釘突變短,舌背黏膜絲狀乳頭數量減少,葉狀乳頭可增生。(2)固有層結締組織總量減少,成纖維細胞收縮,胞核變長,胞質減少,膠原纖維裂解,出現玻璃樣變,彈力纖維增多。(3)血管變化也較明顯,唇及頰可出現血管痣。(4)神經末梢的密度降低,味蕾數量減少,黏膜感覺功能下降。(5)上皮和結締組織的細胞增殖活動和組織更新較活躍。(6)黏膜各處的小唾液腺發生明顯萎縮,被增生的纖維組織取代。

9.腮腺的概念及其開口部位

: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者,分深淺兩葉,面神經穿行,淺葉位於皮下,外耳前方,深葉位於下頜後凹,腮腺分泌物的排出管稱腮腺導管,開口於上頜第二磨牙相對應的頰黏膜上,開口處呈乳頭狀,腮腺屬於純漿液腺。

10牙髓細胞概念,結構和功能

牙髓是來源於外胚間葉的疏鬆結締組織,位於由牙本質所形成的髓腔內。牙髓的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質,營養,感覺,防禦和修復,牙髓中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僅透過根尖孔和根尖部的牙周組織相連通。牙髓的細胞有:(1)成牙本質細胞:突起伸入牙本質小管,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質;(2)成纖維細胞:牙髓中最多,又成牙髓細胞,可分化為新的纖維細胞或成牙本質細胞;(3)巨噬細胞和未分化間充質細胞;(4)樹突狀細胞:是常常有3個以上的胞質突起,在功能上屬於抗原呈遞細胞;(5)淋巴細胞:是牙髓中主要的免疫反應細胞。

11.牙周膜的成分和各自功能

成分:(1)纖維:主要由膠原纖維和不成熟的彈力纖維組成,(2)基質:主要由氨基葡聚糖和糖蛋白組成,充滿在細胞,纖維,血管和神經之間;(3)細胞:成纖維細胞,牙周膜幹細胞,成牙骨質細胞,上皮剩餘,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4)血管和淋巴管;(5)神經;(6)牙骨質小體

功能:(1)支援功能;(2)感覺功能;(3)營養功能,(4)形成功能。

12.口腔黏膜的分類

(1)咀嚼黏膜:包括牙齦和硬顎黏膜,咀嚼黏膜的上皮有角化,沒有黏膜下層。顎黏膜由兩部分組成,硬顎和軟顎,分為牙齦區,中間區,脂肪區和腺區;(2)被覆黏膜:唇,頰黏膜,口底和舌腹黏膜,軟顎黏膜;(3)特殊黏膜: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葉狀乳頭,味蕾。

13唾液腺的分類

大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唇腺,頰腺,舌腺,顎腺,舌顎腺和磨牙後腺。(混合性腺泡包括:唇腺,頰腺,磨牙後腺和舌前腺;黏液性腺泡包括:舌顎腺,顎腺和舌後腺)

14.角質細胞和非角質細胞的區別?

(1)角質細胞包括:基底層,棘層,顆粒層,角化層;(2)非角質細胞包括:基底層,棘層,中間層,表層。棘層細胞體積大,細胞間橋不明顯,胞質中張力細絲不成束,張力分散,細胞器少。如:黑色素細胞,朗格漢斯細胞,梅克爾細胞。

15.菌斑的定義,基本結構,形成過程?

定義:未礦化的細菌性沉澱物,由細菌,唾液糖蛋白和細菌細胞外多糖構成的菌斑基質組成,其中還含有少量脫落上皮細胞,白細胞,食物殘渣等。(2)結構:基底層,中間層,表層。(3)形成過程:獲得性薄膜的形成,細菌的黏附和集聚,菌斑的成熟。

16三聯因素學說:

1。細菌和菌斑:細菌:變形鏈球菌,乳酸桿菌,放射菌屬,血鏈球菌

菌斑:細菌在牙面的一種存在形式,是未礦化的細菌性沉積物,是細菌的微生態環境,是細菌在空間上排列有序的生物膜,含細菌,唾液糖蛋白,細菌胞外多糖

2。食物:蔗糖多易致齲,氟離子能抗齲

3。宿主:牙齒:結構:含氟量,發育不全,礦化。形態:深而窄的點隙窩溝。位置:排列不齊

唾液:量,質,流速,緩衝力,成分等

17四聯因素學說

細菌:必須是致齲的;底物:必須是適宜的;宿主:必須是敏感的;時間:必須是充分

18上皮異常增生的12個特點:

1。上皮基底細胞極性消失2。出現一層以上基底樣細胞3。核漿比例增加4。上皮釘突呈滴狀5。上皮層次紊亂6。有絲分裂象增加,可見少數異常有絲分裂7。上皮淺表二分之一出現有絲分裂8細胞多形性9細胞核濃染10核仁增大11細胞粘著力下降12在棘細胞層中單個或成團細胞角化

19.簡述多形性腺瘤鏡下基本細胞構成及病理學特點。

腺管樣結構:腺上皮呈立方形或矮柱狀,核圓形或卵圓形,胞質微嗜伊紅,形成導管樣結構。腺管的外圍為梭形的肌上皮細胞或柱狀的基底細胞,胞質少,核染色深。

肌上皮結構:根據細胞形態,腫瘤性肌上皮細胞區分為漿細胞樣細胞、梭形細胞、透明及上皮細胞和上皮樣細胞四種形態,其中漿細胞樣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核偏位或中位,胞質嗜伊紅均質狀,排列呈片狀或瀰漫散在分佈。梭形細胞類似於平滑肌細胞,常排列成束。

粘液樣組織和軟骨樣組織:腺管及上皮條索周圍常見到上皮細胞疏鬆排列,逐漸移行為黏液樣組織和軟骨樣組織。

黏液樣組織的細胞呈星形或梭形,疏鬆排列,胞質突彼此相連成網狀。

軟骨樣組織似透明軟骨,軟骨樣細胞大小不一,胞質呈空泡狀。

20.簡述唾液黏液表皮樣癌分化程度的鑑別要點。

光鏡觀察,腫瘤實質由黏液細胞、表皮樣細胞和中間細胞構成。黏液細胞較大,為柱狀或杯狀,胞質呈泡沫狀或網狀。表皮樣細胞為多邊形,細胞之間可見細胞間橋。中間細胞較小,呈立方狀,胞質少,類似於上皮的基底細胞。

(1)高分化型:黏液細胞和表皮樣細胞為主,佔腫瘤細胞的50%以上,中間細胞較少,缺乏異型性和核分裂象。腫瘤細胞排列成巢狀或片狀,常形成囊腔和腺腔,內襯黏液細胞,形成乳頭突入囊腔,周圍為表皮樣細胞和中間細胞,腔內有粉染的黏液,腫瘤間質較多。若囊壁破裂、黏液溢位,形成黏液湖。(2)低分化型,構成細胞主要是中間細胞和表皮樣細胞,粘液細胞較少,低於10%,散在於表皮樣細胞之間。腫瘤細胞異型性及核分裂象明顯,排列成片或實性上皮團,缺乏囊腔和腺腔結構,向周圍組織呈浸潤性生長。腫瘤間質中”粘液湖“較少,缺乏淋巴細胞。

(3)中分化型:介於上述兩型之間,粘液細胞大於10%,中間細胞和表皮樣細胞也很明顯,常排列呈實性團塊,囊腔形成少,偶見細胞異型性及核分裂象。

21.簡述腺樣囊性癌的組織學型別及各型別的生物學特徵。

腫瘤實質細胞主要為導管內襯上皮細胞和變異肌上皮細胞。導管內襯上皮細胞呈立方狀,卵圓形,大小一致。胞質少,通常透明,胞核為圓形或卵圓形,較大,深染,核分裂象少見;變異肌上皮細胞呈扁平狀,梭形或不規則形。根據腫瘤細胞型別和排列方式分為三種組織型別:

篩狀型

:主要特點是腫瘤細胞團塊內含有篩孔狀囊樣腔隙,與藕的斷面相似。篩孔內充滿嗜酸或嗜鹼性粘液樣物質,不均勻,呈網狀;有的囊樣腔隙內為粉染的玻璃樣變性的間質,腔隙周圍有基底膜樣結構。

管狀型

:主要特點是以腫瘤細胞形成小管狀或條索狀結構為主。管狀結構的內層襯有導管細胞,外層為腫瘤性肌上皮細胞,中央為管腔,內含PAS染色強陽性粘液。

實性型

:此細胞較小,胞質少,嗜鹼性,核分裂象較多,腫瘤細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團,大的團塊中心組織可變性壞死,管狀和篩孔狀結構較少。通常比其他型別容易復發和早期轉移,預後不好。

生物學行為:此瘤為惡性腫瘤,儘管細胞缺乏異型性,生長緩慢,但侵襲性強。易向神經,血管和骨呈浸潤和破壞性生長,術後常復發。區域性淋巴結轉移少見,可發生肺,骨,腦和肝等遠處轉移。

22.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病理變化和術後復發的原因?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肉眼觀囊腫壁較薄,囊腔內常含有黃白色發亮的片狀物或乾酪樣物質,有時囊液較稀薄,呈淡黃色或血性液體。鏡下特點(1)襯裡上皮為較薄的、厚度一致的復層鱗狀上皮,常由5~8層細胞組成,一般無上皮釘突;(2)上皮表面呈波浪狀或褶皺狀,表層角化多呈不全形化;(3)棘細胞層較薄,棘細胞常呈細胞內水腫;(4)基底細胞層界線清楚,由柱狀或立方狀細胞組成,胞核著色深且遠離基底膜,呈柵欄狀排列;(5)纖維性囊壁較薄,一般無炎症;(6)纖維組織囊壁內有時可見微小的子囊和(或)上皮島。

其易復發的原因,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囊壁薄、易破碎、手術難以完整摘除,而殘留囊壁的上皮具有高度增殖能力,易引起復發;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囊壁內可含有微小子囊或衛星囊,若手術殘留,可繼續長大形成囊腫;部分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可能來源於具有高度增值能力的基底細胞。

23.鱗狀細胞癌的診斷要點和分級

診斷要點:肉眼觀常呈菜花狀,潰瘍。具有不同程度鱗狀分化的上皮侵襲性惡性腫瘤,其特徵是角蛋白形成和細胞間橋出現。瘤細胞呈明顯的異型性並見較多的核分裂象。

口腔鱗癌分為高、中、低分化三級:Ⅰ級(高分化)異形型小,核分裂少,角化和細胞間橋明顯。Ⅱ級(中分化)介於級和級之間。Ⅲ級(低分化)異型性大,核分裂多,角化少,幾乎無細胞間橋。

24.牙齦瘤的分型和各自的特點

1血管性齦瘤

:表現為質軟、紫紅色包塊,常伴有潰瘍和出血。出血可以是自發性或輕傷之後。組織學上,化膿性肉芽腫和妊娠性齦瘤的特點是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呈實性片塊或條索,也可是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增多。間質常水腫。炎症細胞浸潤不等,但潰瘍下區炎症明顯。

2纖維性齦瘤

:為有蒂過無蒂包塊質地堅實。顏色與附近牙齦相同。纖維性齦瘤由富於細胞的肉芽組織和成熟的膠原纖維束組成。含有以漿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多在血管周圍呈灶性分佈於纖維束之間。

3鉅細胞性齦瘤

:較為少見,以30~40歲多見。前牙區多見,上頜較下頜多,位於牙齦或牙槽黏膜。女性較男性多見。鏡下見,富於血管和細胞的間質內含有多核破骨細胞樣細胞,呈灶性聚集。毛細血管豐富,常見出血灶及含鐵血黃蘇沉著。

25.牙周炎的活動期、靜止期 牙周炎的病理變化

1、 慢性盤狀紅斑狼瘡:呈鮮紅色蝴蝶斑,角質栓塞,白色放射狀條紋

2、

26舍格倫綜合徵:

唾液腺造影顯示主導管擴張,邊緣不整齊,呈羽毛狀或者花邊狀。末梢唾液腺導管擴張呈點狀,球狀或者腔狀,甚至周圍導管系統被破壞而不再顯示。確切診斷常採用唇腺活檢。

病理變化:病變從小葉中心開始,淋巴細胞增生取代了腺泡。早期淋巴細胞浸潤將腺泡分開,進而腺泡破壞,消失,被密集的淋巴細胞取代,嚴重時小葉內腺泡全部消失,被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取代,但小葉輪廓仍保留,小葉內缺乏纖維結締組織修復,導管上皮增生,可形成實質性上皮團。

27扁平苔蘚

:臨床表現:白色或灰白色的條紋,對稱分佈,粘膜多變,以網紋型多見。病理變化:少數上皮釘突下端變尖呈鋸齒狀,粘膜固有層有密集的淋巴細胞浸潤帶。

上皮異常增生髮生的變化:細胞多行性,細胞核濃染,核漿比例增加,核仁增大,有絲分裂象增加,可見少數異常有絲分裂,上皮淺表1/2處出現有絲分裂,棘細胞層中單個或成團細胞角化,上皮基底細胞極性消失,出現一層以上基底樣細胞,上皮釘突呈滴狀,上皮層次紊亂,細胞黏著力下降。

28.慢性盤狀紅斑狼瘡

臨床表現:1鼻樑兩側:鮮紅色蝴蝶斑,其上覆蓋白色鱗屑2面部其他部位或手背等處:去圓形紅斑上的鱗屑可見擴大的毛囊,鱗屑內面可見角質栓塞3唇頰粘膜:紅斑樣病損,有糜爛出血,唇紅部可見紅色結痂4陳舊性病變可有萎縮角化,病損周圍可見白色放射狀條紋。

病理改變:1表面過度角化或不全形化,角化層可剝脫,粒層明顯,可見角質栓塞2棘層變薄,上皮釘突增長3基底細胞發生液化變性,基底膜不清晰,上皮和固有層之間可形成裂隙4結締組織內有淋巴細胞侵潤,膠原纖維變性水腫5毛細血管擴張,官腔不整,可見玻璃樣血栓,血管周圍有類纖維蛋白沉積及淋巴細胞侵潤。

29天皰瘡:

臨床表現:周緣擴充套件現象:皰壁薄易破碎形成糜爛面,糜爛面遠大於皰面,用探針沿皰底向周圍看起來健康的黏膜上皮輕挑出現剝離。

尼氏徵陽性:表面上看起來正常的面板或黏膜,加壓刺激或摩擦易形成皰或脫皮。

30複發性阿弗他潰瘍

病理改變:1早期上皮水腫2上皮溶解破潰脫落,形成非特異性潰瘍3表面可有假膜或壞死組織4固有層膠原纖維水腫,玻璃樣變甚至破壞消失5炎性細胞侵潤明顯

31白塞綜合徵

臨床表現:1口腔:反覆潰瘍2眼:不同程度的單純性結膜炎,角膜炎,視網膜炎,嚴重者失明3生殖器:睪丸,陰莖,陰唇圓形潰瘍4面板病變:丘疹,膿皰5全身症狀:週期性發熱頭疼關節痛及神經系統等症狀,病程長反覆發作。

病理改變:1與複發性阿弗他潰瘍相似2血管變化較為明顯,大多數血管有玻璃樣血栓,有的血管細胞內皮腫脹失去完整性,小動靜脈壁有炎性細胞。

32艾滋病在口腔的表現

: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

相關病變1口腔念珠菌病2口腔毛狀白斑3 HIV牙齦炎4HIV牙周炎5口腔卡波西肉瘤6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牙源性囊腫臨床病理特點及組織來源小結

名稱

年齡

性別

部位

上皮襯裡

纖維囊壁

組織來源

鼻顎管囊腫

任何年齡30-60高發

男性較多

顎正中縫前部管內

復層鱗狀上皮呼吸上皮立方上皮柱狀上皮

較大的神經和血管束

鼻顎管上皮剩餘

皮樣囊腫

舌下位(頦舌骨肌與口底之間)頦下位(頦舌骨肌與下頜舌骨肌之間)

復層鱗狀上皮

面板附屬器

胚胎髮育性上皮剩餘,獲得性植入上皮

表皮樣囊腫

同上

無面板附屬器

同上

鰓裂囊腫(淋巴上皮囊腫)

20-40歲

頸上部下頜骨處胸鎖乳突肌上1/3前緣,口底舌軟顎

復層鱗狀上皮假復層鱗狀上皮

大量淋巴組織淋巴濾泡

鰓裂或咽囊的上皮剩餘淋巴結內的上皮涎腺上皮

甲狀舌管囊腫

青少年

男>女

舌盲孔··甲狀腺

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復層鱗狀上皮

甲狀腺腺泡

甲狀舌管殘留不消失

畸胎樣囊腫

嬰兒少年

舌體口底

復層鱗狀上皮胃、腸粘膜上皮

未分化原始的胃與舌始基相鄰多潛能細胞分化

1釉質是人體最硬的組織,成熟釉質重量的96~97%為無機物,其餘的為有機物和水。無機物幾乎全部由含鈣。磷離子的磷灰石晶體和少量的其他磷酸鹽晶體等組成。 有機物主要由蛋白質和脂類所組成

2牙髓的組織學結構與密質骨相似,由細胞和礦化的細胞間質組成。細胞位於陷窩內,並有增生沉積線,但不同於骨的是牙骨質天哈佛管,也是血管的神經。

3氟離子促進再礦化,蔗糖導致齲病!

4齲病進展速度的分類定義:急性齲,慢性齲,靜止性齲:

5齲病破壞程度:淺齲:點隙窩溝,無明顯齲洞。中齲:達牙本質淺層。深齲:病變接近牙髓

6平滑面齲三角形分層(由淺至深):表層,病損體部,暗層,透明層

7窩溝齲的特點:呈口小底大的三角形,基底部向著釉牙本質界,頂部向著窩溝壁,病變容易進展到牙本質,臨床檢查可能無明顯齲洞,但深層已經有大範圍病變。

8牙本質齲病理形態分層:(由內向外)透明層,脫礦層,細菌侵入層

9棘層鬆解:天皰瘡;棘層內皰:天皰瘡,病毒性水皰;棘層下皰:粘膜良性類天皰瘡,多形滲出性紅斑。

10齲病的發展過程?釉質表面脫礦——-病變區色素成著——-無機物脫礦,有機物分解——-牙釉質本質結構崩解——-齲洞形成

11。牙源性鈣化上皮瘤,牙源性腺樣瘤,均含有澱粉樣物質。

12牙齦固有層的五組纖維?a齦牙組b牙槽齦組c環形組d牙骨膜組 e越隔組

13牙周膜的五組纖維及其特點?a牙槽嵴組:b水平組c斜行組:d根尖組:e根間組

14齲病在恆乳牙的好發部位?在恆牙,最常見於下頜第一磨牙,其次為下頜第二磨牙;在乳牙,最常見於下頜第二乳磨牙,其次為上頜第二乳磨牙。

15。腺樣囊性癌(如果腫瘤浸潤周圍神經而引起疼痛和神經麻痺)(神經浸潤的疾病)

16。牙周組織病的分類:牙齦病、慢性牙周炎、侵襲性牙周炎、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壞死性牙周炎、牙周膿腫、伴有牙髓病變的牙周炎、發育性或獲得性異常及其狀況

17。慢性齦炎分類:炎症水腫型、纖維增生型

18急性壞死性潰瘍性齦炎:又名急性壞死性齦炎,病因:梭形杆、奮森螺旋體。臨床表現:齦緣及齦乳頭急劇性壞死,牙齦

19牙周炎的病因:牙菌斑是牙周炎發病的始動因子;宿主易感性是牙周炎發展、加重的決定因素

標簽: 細胞  牙本質  上皮  黏膜  牙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