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逾期117.6億!安信信託驚天“自爆”

作者:由 i資管工廠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9-06-14

廠長的話:18年以來,“跌落神壇”成了金融業內的大熱詞彙。作為國內行業裡最為稀缺的牌照,信託以“信”為名,可依舊掰不動時代的大腿。前不久,上市信託公司安信信託自曝117億產品兌付逾期,又給我們揭開這個行業“敗絮其中”的一面。躺著賺錢的時代一去不返了,信託業的整體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逾期117.6億!安信信託驚天“自爆”

逾期百億的自曝

作為唯一一家以“信託”之名掛牌上市的金融機構——安信信託,最近因一紙“自曝”公告,被推上了輿論口的火海刀尖。

業績變臉、財務烏龍、產品兌付逾期。。。去年業績報出爐之後,由於相關資料離譜,及內部細節的諸多“矛盾”,上交所於5月22日發函,向安信信託發出“九問”。(相關財務問題過於專業,廠長這裡就不展開了):

逾期117.6億!安信信託驚天“自爆”

面對上交所的“靈魂拷問”,安信信託玩起了“躲貓貓”。

5月31日,安信信託釋出公告稱,“由於問詢函中部分事項需要進一步核實和完善,故申請延期回覆”。。。而這一拖就拖到了端午佳節。6月7日,趕著休市的大好日子,安信就公司業績、專案兌付等情況憋了一份長達15頁的“萬字雄文”。這其中,最大的“黑點”在於安信信託的產品“自爆”——其

未能如期兌付的專案有25個,而涉及到的資金規模更是達到了令人乍舌的117.6億元

逾期117.6億!安信信託驚天“自爆”

具體來說,這裡頭有13個單一資金信託計劃,涉及金額近60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12個,這部分的資金也有58。17億之多。而從時間上看,

產品逾期主要集中在18年下半年到19年的上半年

訊息一出,業內一片譁然,而安信的緩兵之計也未能奏效。節後第一天,安信信託就遭遇了盤中跌停。當然,自揭其短並非“自殺”,雖說涉及金額巨大,但安信的迴應也足夠“強硬”。

根據公告資訊,安信明確強調其兌付問題主要是由宏觀經濟形式和市場變化造成,屬於“短期流動性困難”;另外,其主動管理的專案全部都有抵押、質押的風控擔保,換句話說,目前的“災情”還只停留在“兌付逾期”階段,

理論上並不會惡化成“無法對付”的終極風險

逾期117.6億!安信信託驚天“自爆”

這點在後來的董事會發聲裡被進一步“升級”了:“公司信託專案整體風險可控,董事會有充足信心和完備方案解決兌付問題,

能全額完成兌付

”。 還真別說,就是這麼一個輕飄飄的承諾,撫平了安信信託的“二級市場”——可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

逾期117.6億!安信信託驚天“自爆”

接連踩雷,巨頭隕落

把時針撥弄回兩年前,那時的安信信託還是營收第一的“行業老大”。

根據其17年的業績報顯示,安信信託當年的營收為55。92億元,在同行間雄居榜首。然而僅僅一年之後,安信的這一資料就“突變”成了2億,縮水幅度高達96%;其淨利潤更是轉盈為虧,由淨賺36億變為爆虧18億。。。六年的狂奔戛然而止,而且這一停,就落下了萬丈深淵。

逾期117.6億!安信信託驚天“自爆”

從行業第一淪為行業墊底,看似意料之外,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和廠長以往扒過的“巨頭隕落”如出一轍,安信信託,也是死在了“環境+風控”的雙殺裡。

一者,誠如安信自述所講,

去年市場的整體環境並不友好

。金融去槓桿、社融規模收縮,2018年的金融業,從網貸、私募再到信託,可謂兵敗如山倒。倒也不是說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而是整個行業在源頭上一同崩壞了。這個時代沒有行業的成功者,只有行業的倖存者。

另外,

安信也犯了行業的通病——激進型擴張

。所謂“盈虧同源”,它近年來的盈利能力確實大幅領先行業平均水平,但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尤其在“退潮之後”,許多被速度隱藏的風險逐漸顯現出來。而作為一家信託機構,安信的風控措施顯然做得不夠到位。

在投資領域,安信去年踩了兩個大雷,

一個是“ST印紀”,還有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弘股份”

先說ST印紀。根據2018財報,安信信託因為踩雷ST印紀血虧了10。55億,佔到總資產減值的一半。

真講起來,這家公司在戴帽前也是一家名氣不小的影視股。14年借殼上市時曾自詡為“全球高概念娛樂品牌”,當年大熱一時的《杜拉拉昇職記》就是其代表作。公司的巔峰市值曾達460億,超越過同期的華誼兄弟。

然而,登上了巔峰,也意味著下坡路的開始。

根據相關財報,該公司在2018年鉅虧了20億,業績不堪使得諸多債務也難以顧及。從去年到今年,不但有數億資金陸續構成實質性違約,其實控人的股權還因此被全數凍結。

今年4月,印紀影視被突然“ST”,成為退市常態化下避之不及的“垃圾股”。這印紀混不下去了,作為股東的安信信託自然也被禍殃。

根據公開資訊顯示,截止到今年一季度,安信信託仍以6。03%的持股比位列ST印紀的第四大股東。而且有意思的是,安信的上車時點就是在公司爆雷的2018年,當時公司股價已有過一波大跳水。現在看來,安信的這波抄底真是失敗至極——當時的受讓價為12。75元/股,現如今只剩下了1塊多。

逾期117.6億!安信信託驚天“自爆”

除了對股票行情的“判斷失誤”,安信的債券投資也比較“倒黴”。

去年早些時候,安信信託曾向中弘集團“放貸”5。5億,並約定以集團所持的中弘股份股票為抵押。而“中弘股份”的結局我們也都知道了,由於政策變動,公司的優質豪宅秒變爛尾樓,致使業績變臉、股價暴跌,坑慘了大批扎堆的金融機構。當然,安信信託的這筆債權自然也是打了水漂,不但錢沒收回,作為抵押資產的風控——中弘股份的股票更是在去年年底就退市了。

股債雙殺,從印紀到中弘,這十幾億的虧損只是安信信託“眼光不好”的表面。至於此次事發的重點,那些逾期產品的專案細節,安信方面居然以“信託業務受《信託法》約束並具有特殊性為由”給申請豁免了,說白了就是“拒絕信批”。

雖說安信方面對兌付“打了包票”,但光靠“催債”肯定不靠譜,100%抵押結果無法兌付的情況也不是沒有過,真的能還也要些許時日,做不到實時。可如果資產方真的手頭緊,誰能來兜底?靠安信那點可憐的現金流嗎?

投資者該如何自處?

其實話說回來,信託界的“剛兌神話”早已被打破。

近年來,由於“大環境”的關係,差不多所有的信託公司都有或大或小的逾期兌付問題。

根據公開資訊顯示,在18年68家信託公司的年報中,只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公司實現了淨利潤正增長,且均以“背景大”的央企系和“小而美”的中小信託為主。

在專案風險方面,近年來的災情較為嚴重,像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踩雷王——中江信託,其未能兌付的規模就有80億。而整體而言,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的資料顯示(截至到2019年1季度末),

信託行業的風險專案有1006個,規模總數達2830億

逾期117.6億!安信信託驚天“自爆”

這裡頭問題最明顯的要數地產專案。一方面房企現金流緊張,急需產品融資,這使得地產專案成為數量做多、平均收益最高的信託產品;可在另一方面,地產所受到的政策壓力也是最大的的(參考中弘退),這使得地產信託的違約率也遙遙領先。像近來信託界的幾個知名大雷——中泰、渤海、海航,都是和這點脫不開干係。。。至於工商企業信託,那就更不用提了,今年變臉爆雷的“大白馬”,都不知有多少個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問題專案還有多少?如果參與的話,又有哪些避雷的注意點呢?

首先,

工商企業信託依然會是這兩年的重災區

,因為這類專案一旦爆雷就難以回收。比如像這幾年開展的純信用專案,不管你是多“優質”的企業,基本都會遇到“時運不濟”而無法兌付的情況。

其次,

地產專案也要當心,尤其那些三四五六線城市的開發專案

。對於這種聞所未聞的城市專案,即便是當地城投搞的,風險也不小(參考中江信託)。不過相對來講,此類專案大多有土地抵押,即便雷了也能兌出點價值。

與之相比,

政信專案稍好一點

,但也不是絕對安全,今年也炸過幾個。只能說政信逾期後的兌付能力和信用是最高的。而在城市選擇上還得關注下當地的經濟情況和發展前景,一些個大搞房地產的小城市就算了,棚改都退潮了,這裡頭的泡沫太大,這裡我就不一一點名了。

總而言之,信託目前的處境極為尷尬,在風險上已不差私募多少,在收益上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最近總體還是慎投,注意風控。不過好訊息也有,信託業最近要轉型,大搞“公募化”,這也算是個契機;另外,信託的一些新業務,比如資產證券化也開始做起來了,未來這塊也許會有驚喜。。。對未來廠長還是比較樂觀的,相信假以時日,待行業陣痛過去,終能對得起它的“信託”之名。

標簽: 信託  安信  兌付  印紀  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