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作者:由 王笑笑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6-04-16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Chaz2016-05-19 22:20:00

去過今年Caspian的現場。在MAOlivehouse。

暖場嘉賓是21Grams,之前沒怎麼接觸過,個人感覺挺不錯的。相對Caspian的重型後搖,21Grams顯得柔和得多。舒緩 寧靜的部分,聽眾們都相對靜默些,跟隨節拍鼓點搖晃的頻率很小,或者幾乎沒有。但到鼓點密集或很有力度的時候,其實和一般搖滾的節奏差不多,情緒好的話也會很high。

但是後搖大多時長較長,為了鋪墊情緒和後面的情緒爆發,導致後搖普遍陰暗抑鬱。所以我覺得,Caspian這樣重型後搖的出現,是給了情緒一個很好的 積累 感受 思考 再噴薄的過程體驗。個人很享受。

21Grams的暖場挺棒的。Caspian出現在舞臺上的時候樂迷在臺下歡呼,但是樂隊成員只是安靜地除錯樂器,我站第二排,全程細細看他們,想象到接下來的演出,感覺就已經很美好了。

正式開始的時候,原諒我不記得開場第一首是哪首了,我只記得鼓聲出現的時候,整個人已經不太會思考什麼了。Caspian演出的特別認真,合著他們的作品,在現場真的有點想哭。

MAO的音效怎樣我不專業也不懂,當時只覺得聲音很大也很有實質感,吉他貝斯鼓,一下一下敲在胸膛和耳膜上,除了音樂沒有什麼其他。我注意看了下週圍的人,真的 很百態。

左邊一個小哥,看起來是理工科男生標配,一隻巨大的DOTA還是海賊的斜挎包,黑框眼鏡,很斯文的樣子。無意中看到他閉起眼身體輕輕搖晃,也會很用力地跟著節奏點頭。是很認真的樣子。

他左前方 有一個很瘦小的男生。全程激動盡興,看起來像是在Rock Am Ring 之類搖滾音樂節的現場。

右邊的男孩子是陪女朋友來的。我猜他之前並沒有怎麼聽Caspian。或者可能沒有聽過吧。他整場都把他嬌小的女朋友 護在雙臂和他女朋友身前的圍欄裡,時不時低頭,對沉浸在後搖裡搖晃身體的女朋友說“嗯這首好棒”,“這首也好厲害”。或者 幫她攏一攏披散的長髮。很暖。

我也有 靜靜站著放空思緒專心聽的時候 跟著節奏兇猛點頭的時候 稍微走神想到在乎的人的時候 甚至突然 不知道怎麼 看著那個身高近兩米的吉他手就站在離我半米遠的地方認真演奏的樣子 有種夢醒了的感覺。突如其來的失落。

拍的照片不如預想的多。聽後搖的現場讓我覺得 專心聽就好 不忍心打斷 不忍心做除了聽以外的事。

結束後 花了近一個小時回宿舍 洗漱完再戴上耳機聽錄音室專輯 感覺真的和現場差很多。

現場的時候 那些樂手真的很近 後搖也有點 實體化的感覺。

誇張的說 像是寂寞的 時緊時鬆的 低溫但不冰冷的擁抱。

寫的很亂 從來都寫不好東西 見諒。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燿懌2016-05-23 16:08:09

作為一個金屬狗最近聽後搖上癮。5月看了兩場後搖。5。7聲子蟲。5。18 Seas of years。

5。7號臺灣後搖聲子蟲。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吉他手之一號稱臺南張震。樂隊一出來看整體穿著很清新,畫風跟大陸樂隊確實不一樣。決定去聽他們現場是因為《津梅棧橋》這首曲子,很慶幸那天的最後演了這首。

站在最前面隱約看到他們上臺。海浪聲響起來,舞臺燈光還沒亮的時候就有那麼一點恍惚了。時選時近有層次感的海浪聲裡分解和絃彈起,一瞬間感覺自己就站在音樂裡。閉上眼感受不到風和海水,但卻覺得如此之近。

鼓手節奏打出,貝斯進入,Guitar 2的loop加入,能聽到的成分越來越多越分不清,燈越來越暗。。。然後一瞬間聲音炸開。整個人突然到了最放鬆最興奮又最迷茫的一個點。幾小節高潮過去平復心情,下一首。平靜與興奮交替了幾波後終於聽到了《津梅棧橋》。整首歌我閉著眼睛聽完。聲音漸弱直到消失,舞臺燈一點一點亮起來。我睜開眼他們已經下臺,琴和效果器安靜的睡在臺上。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觀眾中有人喊了幾聲安可,沒有迴音各自散開。

舞臺燈突然滅了,夢中驚醒。

那天是我19歲生日啊。

就這樣在後搖現場做了場夢。

5。18瑞典後搖Seas of years。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先偏個題,他們一上來我驚呆了哈哈。貝斯手的琴跟我的一個型號,第一次在演出現場見到自己這把非經典型號貝斯的同款而且又是這麼個很愛的後搖隊。有圖有真相。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演出很短現場很燃甚至一小部分人在甩頭。演出時候聽後面一哥們在說,北歐這幫搞後搖的怎麼跟玩金屬的一個造型,簡直戳笑點。《Harbour》和《Surface》都演了,最愛的一首《Lighthouse》沒有演略遺憾。

——————————————————————

坐等6。4惘聞。到時來答。

惘聞來啦。2016。6。4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惘聞毫無疑問是這裡場裡面最有誠意的。杭州MAO剛開業一週,場地附近都是未完工模樣,但絲毫沒有影響惘聞現場的高質量。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樂隊7人9種樂器,不在現場很難想到到這些聲音的來源。我所說的誠意大概就是,幾乎所有聲音都是現場輸出,錄好的效果使用很少,甚至是沒有。電吉他和貝斯用琴弓拉出聲響而不是用彈的,我是第一次在現場見。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惘聞作為一個老牌隊默契自然不用說。老謝前半場一句話沒說,直到唱Rust Inside時是第一次出聲。倒數第二首前串場說了幾句,熟悉的北方普通話。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樂手陸續謝幕後下臺,老謝最後一個下臺,觀眾呼喊後安可了一首黃泉水,全場高潮。

沒想到那天會整整演兩個小時,約的車來不及了,沒有等籤售。好遺憾。有個朋友是當場的演出助理,據說樂手老師人都很好很樸實,他說自己是鼓手還跟鼓手交流蠻久。樂手老師們都會調戲當場小助理。那天錄了個9分鐘的《Lonely God》現場影片,這兩天一直在回味。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總之惘聞真的是業界良心。應該是我看過比較優秀的現場了。

——————————————————————

pg。lost也要來巡演了。到時來答。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2016。9。11 Pg。lost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生之年系列的後搖樂隊。

現場效果低於期望值。

新專輯風格偏燥偏金屬,樂隊沒有自帶調音師,現場效果略差,但杭州作為後搖大城觀眾數量十分給力,目測有600+。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真心希望以後國外較有聲望的後搖樂隊來華巡演能自帶專業素質較高的調音師。

10月MONO巡演,11月初The Seven Mile Journey 巡演,很後搖的2016下半年。最後想說一句,newnoise真是個眼光很獨特的廠牌。

10。30 更一波10。16的MONO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新專輯不是很感冒

但是老歌都有演。

聽哭了。

11。20/文雀 2016年最後一場後搖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南方》作為開場響起的時候,突然覺得好溫暖啊。一隻大雁向南飛,一直飛到了我的城市。溫暖有能量的器樂搖滾。最近聽得最放鬆的一場live 了,心滿意足。表白貝斯手黃繼洋老師,律動做得太好了。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栗子喝奶茶噸噸噸2016-05-27 23:50:33

兩年後來repo剛剛聽的惘聞上海場

不像第一次那麼生疏了

只是有些旋律起來還是會想起來記憶裡的那些人

但也不那麼感性地落淚了

就是很嚴謹很嚴謹的去聽音牆裡面的每一個細微因子

感謝這麼美的音樂這麼美的現場和這麼美的人❤️

———————————

人生第一場livehouse獻給惘聞了啊啊啊。

>>livehouse 從看NANA開始,發誓一定要去,可惜可憐的寶寶從極小開始就被媽媽反對去到那種“危險”的地方。本來要去之前excuse me的livehouse作為第一次,後來苦於沒人陪伴。這次是惘聞,怎麼著就是想去,就拉了小夥伴入坑。去之前還專門查了一下第一次去livehouse要注意什麼,覺得自己一臉懵逼hhhh。

>>遇見後搖 不繫統性科學性的聽歌,只知道自己特別偏愛那種“行進感”(自己給的定義不要太在意)。直到不知道什麼時候,誒!就是這種,然後,哦!這是後搖。然後一發不可收拾。不清楚什麼樂理的,反正重的輕的,有代入感的爽的都愛。

>>05。27第一次livehouse 武漢vox 惘聞

二樓有玻璃不好觀看,人矮不敢擠就默默後排

【入入入入戲】看光影流動慢慢模糊視線 低頭看著黑黢黢的地面或是什麼

聽後搖像是看電影,或者做夢 沉入海底和巨獸共舞或者踽踽獨行在沙灘自我撕裂

低音震動到整個世界在輕微搖晃,像是人虛脫掙扎到視線模糊

鼓點每一次敲就覺得心臟動了一下,霎時間覺得這是每一個人活的氣息

新音源的加入和動聽主旋律?的不斷重複。不同的音色給人不同的情緒體驗,只聽了五首,前兩首偏厚重和後兩首由輕盈開始,情緒不一樣,畫面感也因為樂器和旋律的不同使用完全不同。

偶爾音樂輕快 靠著小夥伴的肩膀覺得內心溫柔流淌 莫名覺得世界的美好

【出出出出戲】前面情侶疊著左右擺動,左邊國外大叔就著小酒製造點菸霧前前後後搖晃搖晃,後邊姑娘也蹭嘰蹭嘰,然後我也動次打次hhh。

期間不斷會有人上上下下的擠過去,稍稍會影響音樂代入感,但直接好處就是我們其實沒怎麼動一不小心就離舞臺越來越近hhh。

走出來的時候發現後排看舞臺可能會是另一種感覺,在前排埋在人群裡黑黢黢地很容易代入。

偶爾好奇會想看這個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就努力踮腳看舞臺,但並沒有什麼卵用。有一次視角一直對著鼓手的鑔,看著他從頭敲到尾默默想手會不會酸(也是夠了)

>>插曲:馬達 在之前買的禮物莫名其妙就丟了 hhhh 而且因為禮物的奇形怪狀人潮擁擠聽說一度驚嚇路人

排隊的時候好多不明真相的群眾問我們在幹嘛 我只想說 這不是促銷 惘聞不是一個人 hh

特別擔心半路拉來的小夥伴的體驗感,畢竟後搖和日常其他音樂形式不太一樣,但很感激她一直陪我到最後 並且可以共同感受到後搖的魅力。

總之,聽完現場就會開始嫌棄日常的耳機體驗。謝謝後搖,謝謝惘聞。

總覺得會因為自己還有脈搏而心存感激。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Namiy2016-05-29 02:22:23

深夜…來答。。今晚剛聽了瑞典後搖seas of years的現場,確實很燃,我比較喜歡他們的專輯,蝦米有一張近乎滿分(9。9)的專輯Ocean Rift確實驚豔到了我,比驚喜多了幾分震撼,在內心澎湃混響、悠悠吟詩、緩緩催眠…又漸入夢之佳境的感覺。尤其是lighthouse,迴圈播放迴圈播放迴圈播放…

分享 Seas of Years 的歌曲《Lighthouse》

http://www。

xiami。com/song/17717991

86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來談現場:

感受和耳機裡欣賞非常不同!

這是必然的。

聽專輯時我們側重欣賞的是旋律,細節,後搖所呈現出的和延伸出的畫面,帶來的感受是緩慢的,是推土機一點一點推過去的(呃有點奇怪的比喻)或者說像是一個旋轉樓梯,你在往上一步一步走,驚喜有層次的逐漸展開…

但是現場,一段激烈的鼓點就會讓你瞬時速度百倍提升,一個起承轉合就會讓你腎上腺素爆表,就像點穴一樣立竿見影,會讓粉絲尖叫,路人被感染。這就是現場演奏的魅力:震撼,炫目。

但是現場也有弊端,雜音,樂隊配合偶爾不默契,音準失衡,聲音失真等現象還是會時不時出現一下,但都不是大礙。

今天只是觀眾不是那麼熱情,我覺得有些遺憾。還是說我比較錯了物件?之前在光圈聽的偏金屬一點,觀眾更加瘋狂一些。

好了,不多說上圖吧,你們肯定更關心樂隊。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很有意思的是鼓手穿了pg。lost的T恤,應該是致敬?

總之就是看到喜歡的樂隊心裡是平靜的喜悅,身體會輕微晃動,頭會隨著節奏上下襬動,也會很激動的手舉過頭頂。受限於也得益於後搖這種深邃又寬廣的音樂方式,大家現場反應更內斂一些,可是內心是飽滿的,滿足的。誰讓後搖是悶騷的靈魂藥丸。

中途我朋友受不了“胸腔和鼓膜被震動”出去呆了一陣,她覺得太吵了,感覺內臟被震的顫抖…

哈哈不誇張真是這樣的,但不這樣感受就不是一場live。

這幾個微胖的瑞典大漢看上去悶悶的,力量十足,表演投入。貝斯手說話聲音比較高亢。

有意思的是,對比過美國和歐洲的樂隊,到底還是歐洲人內斂一些,不太喜歡過多互動,比如這次的瑞典人和以前看過的荷蘭金屬樂隊。美國人偏熱情,臺下合照神馬的比較積極,問候和迴應更多一些。

吶,最終我也沒買他們呢的正版CD。

我默默用手機記錄下了他們的精彩片段就好啦。

說完seas of years,怎能忘記本土還有一場上海的後搖樂隊21 grams?!

他們先登場的,也在今天。由於手機圖片位置就先說了瑞典的。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這位貝斯手的太太和孩子今天也在現場。他們最後一曲是紀念一場青春的愛的。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鼓手個女孩,超酷!頭髮黑長直,半斜半齊的劉海,賣力,瀟灑。

當時離得遠,拍的不多。

有意思的開場專門用西安話和上海話做了介紹的錄音。

總之21grams絕對不讓人失望,在國內算是非常良心的一支。據他們現場中途介紹,他們各自有工作,卻一直堅持下來,很不容易,非常有恆心。

其實他們很牛逼但是表現的很謙虛,在蝦米和聽眾有很多互動,還在說自己不夠好什麼的。現場也在介紹他們後面出場的seas of years。

附21grams的介紹和專輯。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最後一點私心:希望大華1935越辦越好!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宇宙託兒所2019-03-05 13:48:42

謝邀。

翻看了一下自己18-19年的Live記錄,後搖佔據了半壁江山:

6。3 Childs

7。13 E321

9。8 惘聞

9。9 沼澤

9。23 Saisa

10。26 琥珀

11。25 The Last Sighs of The Wind

12。2 文雀

12。9 December

2。20 Dark Radish

上週六剛看完3。2 MONO上海站的演出,在途的有3。9 即將來上海的烏克蘭後搖The Best Pessimist,2019年才剛開始,下半年演出行程應該會排得更滿當。

在之前的回答裡分享過很多次惘聞和MONO,是心頭愛,這次具體分享下我上週去看MONO現場的體驗。

這次MONO中國巡演演出的是19年1月的新專輯《Nowhere Now Here》,這是他們的第十張錄音室專輯,今年也是MONO成團二十週年。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MONO3。2上海演出現場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6251726029475840

其實這已經是我第二次看MONO了,近幾年他們來中國還挺頻繁的,這放在十年前我在上大學時期是不可想象的。那時候入了後搖坑的人,身邊條件不錯的要麼攢錢去日本、北歐諸國看現場,要麼貧窮如我就只能窩在宿舍床上靠學校內網拖電驢。那時候還沒有網易雲音樂這個東西,蝦米上也正在流行李志,無損音質的後搖簡直是奢侈品。

但就在那個時期,東海另一端的島國日本卻用一個MONO打開了我的後搖世界。他們被稱為日本第一後搖天團,其實我覺得至少是亞洲第一,拿到世界上去謙虛地說也能排前三。

他們的風格大氣磅礴,將細膩的管絃樂、迷幻的shoegaze噪音完美融合於傳統三大件構造的器樂聲場中,擁有恢弘的敘事能力,演繹的主題從核戰爭到但丁神曲,從清冷的月光到冬天裡的一場雪,從初生到枯萎……

瞭解日本文化的人對「暴力美學」一定不陌生。這是一個左手執菊,右手握刀的民族,MONO身上恰恰凝聚涵概了太多此類的意向。英國NME 雜誌曾用「諸神的美譽」一詞來評價他們。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MONO樂團

雖然在耳機裡聽過無數次MONO,但是和在現場聽,感受大有不同。第一次聽MONO時為了近距離觀看他們,所以早早地趕到現場佔據了第一排的位置,結果被音響震到耳膜疼。其實第一排的位置除了離舞臺近,能清晰地看到舞臺上的一舉一動之外,從聽覺的角度來說,真的沒有任何優勢,反而會讓音效聽起來很不好。

音效最好的位置,其實是在調音臺上面的位置

這次看MONO我吸取了教訓,畢竟已經欣賞過他們的顏,這次就想好好感受他們的音樂,於是慷慨地為自己多花了100RMB,買了張演出場地的酒水券,跑到ModernSky三樓主控調音臺的上面正中心的位子坐下(擠開了2個剽漢後)。這裡不僅視野好,大廣角讓舞臺和周圍人群盡收眼底,輕鬆獲得「上帝視角」,同時立體環繞音效果也順利出來了,再也不會被鼓點敲的耳朵裡呲呲的。

Modern Sky的二樓和三樓區域都需要購買酒水券才能進入,100RMB/人,付款後會有員工在你的手臂上蓋上鐳射小水印,蓋完自己看不出來,上樓時西裝革履的保安大叔會拿小藍光筆給你照一照查驗身份,這時我才發現,竟然是一隻皮卡丘!可愛死惹,趕緊拍照留念。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擁有上帝視角前你需要先擁有一隻皮卡丘

二樓位置的正中間是音控臺,所以二樓的正中間區域是圍住無法進入的,如果你選擇去二樓,那你就只能在兩側觀看,兩側的斜度是往舞臺延伸的,越往邊上其實越靠近舞臺,也能比較清楚的看到舞臺上表演者的一舉一動。而我選擇的三樓中心位置雖然因為海拔的升高離舞臺的距離遠了,但是這裡因佔據高度和中心優勢,瞬間你就獲得了上帝視角,整個場子都在你目之所及之中。而且調音臺就在你下面,親測音效真的不是一般地好!

在下面這個影片裡50s左右可以看到我拍了音控臺,調音的外國小哥非常nice,看我在他頭上一直咳嗽,還給了我一瓶水喝。調音師邊上的燈光師是個妹子,燈光配合音樂急劇變化的時候,感覺她的手指不是在調光,是在彈鋼琴。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MONO3。2上海演出現場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6245593877352448

聽後搖你常常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尤其是聽MONO,你需要習慣他們孤獨而漫長的鋪墊,有網友形容那種感覺就是——「有如寂靜黑夜中你獨行於海上,既看不到遠方的燈塔,也嗅不出暴風雨的前兆。」

有些冗長,有些自言自語式的沉醉,那是暴風雨前的寧靜,風暴的中心沒有風。經過MONO精心的層層鋪墊,當高潮來臨的時候,你便會懂得為什麼人生需要那麼多前戲。人生至high的時候本就不多,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如MONO的鋪墊般踽踽獨行。

MONO的演出一向不愛說話,不論他們是在本國還是他國,都習慣性地一首接一首專注於表演,中途也不休息,不說話。

這次也是一樣,四人登臺都沒有說任何一句話,直接各就各位開始play。兩個長髮吉他手一人一邊分坐舞臺兩側,如同穩穩地坐著江山。他倆幾乎全程低著頭自嗨,保持飛速輪弦從頭到尾,嗨起來後就開始甩頭髮,甩到高潮還會跪下。大概留長髮也是有這個目的,甩起來過癮。

Goto的表演真的驚豔了我,貝斯手Tamaki也是帥得不行,站在C位自顧自搖擺,既帥氣又空靈,像惡魔和仙子的結合體,和三個男人同臺氣場完全不輸。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MONO3。2上海演出現場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6248015102246912

三大件堆砌渾厚雋永的音牆,一波波音浪排山倒海席來,坐在音控臺上方的我,到最後真的是感覺音浪~~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有種音浪已打通我的任督二脈,從我的天靈蓋噴薄出來的錯覺,擼起袖子看了看胳膊,真的是起了一肘子雞皮疙瘩,結束後都還能感覺到心臟像鼓點一樣在砰砰砰跳動。

如果在這樣的環境裡你都還沒有搖起來晃起來,那你可能真的需要接受下解放天性教育。

這張專輯中還有一個很大的亮點是MONO首次嘗試了人聲。《Breathe》這曲中,開篇就是貝斯手Tamaki的vocal,曲風舒緩輕柔,氛圍迷濛。第一次聽到Tamaki唱歌,空澈通透,聲線復古,也是和她的形象非常符合的質感了,感覺還有點Velvet Underground女主唱Nico的影子。《Breathe》這首展現了MONO極致溫柔的一面,從頭至尾溫潤輕和,輕輕訴說著那以悲涼為底色的生命。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MONO現場版《Breathe》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6251547335233536

ancore前最後一首歌末尾,MONO開著效果器一直迴圈最後2個小節,然後one by one離場,整個離場過程持續了近7分鐘。他們是一個接一個開好效果器,把自己最後2個小節留在舞臺上迴圈,走的時候放下樂器,輕輕說聲「拜拜」,就頭也不回的下去了。

觀眾們也都很配合,安靜地看完他們離場,讓效果器迴圈播放了2分多種,才開始有序地喊ancore,MONO也非常配合,很快就返場了。返場後依然一句話不說,四個人坐下來獻上了最後一曲。

演出結束後Goto出來禮貌地說了幾句,大意是感謝大家今天的到來,很高興能夠再次來到中國進行演出,感謝現場的觀眾,感謝場地方和主辦方等等,隨後扭頭而去。

這一次看MONO依然令我非常感動,雖然已經很瞭解他們的風格和作品,但每次聽現場都仍舊有不一樣的收穫。他們總是能夠不動聲色的震撼我,也讓我知道,最好的後搖,還是在現場。

普魯斯特說:「所謂創作,不過是和感受力、直覺和本能相關的事情。每一次也都是這樣被眼前充滿的濃烈情感所薰染,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這就是聽後搖現場的感受,你會沉溺、會淪陷,也會由此開啟自己的直覺和感受力,從這些沒有歌詞的旋律和音牆中,聽出自己創作的那一部分。到最後會發現,脆弱的人聽了覺得喪得無處可逃,果毅的人會覺得這是絕望過後深沉的力量。

韓松落有一本書叫《為了報仇看電影》,書中開篇有一段話特別有意思——「有的時候,看電影,為的是報仇,向庸常的生活報仇。」卡夫卡的門徒殘雪也出過一本報仇的書,叫做《為了報仇寫小說》。

小說和電影描述的是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理想的活法和放大的遭遇,感同身受以致於讓人落淚、歡笑和感動。於是有了民謠,有了搖滾,有了一種短暫寄居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形式,在旋律和歌詞裡躲一下再出去。

後搖不是一種撓癢的音樂形式,它像是一把凌遲的剃刀,緩慢、優雅的刮下潮汕的牛肉,等到積滿了一盤的量,迅速下鍋,沸騰著的新鮮的肉。它把一切你都能料到的程序,慢、快、爆破的時段和形式塞進一首進度條細長的時間裡,你在這段語境裡是個殺手、是個囚徒、是個廢物,都是你自己的另一種投射。享用它時,調料就是你的心情和你腦補的畫面,不同的時候,聽同一首後搖,你在腦子裡見到的絕對不是一樣東西。

爆破的那一下就是「暴力美學」的一種形式,如果你有被某段高潮刺痛到,恭喜你,你找到了你的仇人。後搖要報的仇,是在聲音裡催眠出的自己,也是仇人。

後搖報的仇,是內心戲豐富無處發洩、膩歪矯情與庸常現實的不共戴天之仇。不過你要堅信,這世上絕不止你一個人仇恨自我,至少在每一場後搖現場裡,你可以報了現實裡多餘自己的一箭之仇。

聽後搖的現場是一種什麼體驗?

希望可以永遠做一個安靜內斂澎湃躁動的後搖girl,適時滅了自己,又能及時自我復活。

標簽: mono  現場  惘聞  舞臺  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