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米八石值銀一兩?:談一則朝鮮史料

作者:由 泰寶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4-12

明清交戰亦涉及朝鮮,因而朝鮮方面的史料頗受學者重視,但由於諸多原因,運用時同樣需要慎重比對與斟酌。

朝鮮當時歷經政變“仁祖反正”和叛亂“李適之亂”,政爭接連持續多年;又擔憂後金可能尋釁攻擊,欲遣使溝通後金,外交政策搖擺;大臣們對於邊境東江明軍的觀感、論點不一。再者朝鮮獲取情報較為困難,由於朝鮮邊境受到東江、後金干擾,以及李適叛變破壞等因素,控制能力較差,並因地理距離使得傳遞情報較慢;其派遣人員又有語言、種族等問題,不易探聽情報;東江、後金也都會向使者提供虛虛實實的假情報反間等等。

若以朝鮮史料《

仁祖實錄

》與《

承政院日記

》來對照明朝、後金的史料,有些事件可以看到朝鮮于第一時間獲得的情報有誤,有些大臣的判斷被誤導。這使得當代引用朝鮮史料來討論時,頗為複雜困難,一篇史料可能支援複數論點,若僅摘錄一小段有時不盡公允,或對同一篇史料會出現不同的解讀。

“米八石值銀一兩”

舉例來說,李光濤先生在〈毛文龍釀亂東江本末〉中,轉引述了日本學者稻葉君山先生《清朝全史》收錄的朝鮮使者出訪毛文龍記載,

“秋冬之間,米八石值銀一兩”

。李光濤依據這一則史料認為東江米價比登州更便宜,證明物資極為豐富,來批評毛文龍奏報東江物價高昂是說謊話,

“以此觀之,則島中之富足可知,關於百物騰貴之言,又不可信。”

〔圖〕〈毛文龍釀亂東江本末〉提到東江米八石值銀一兩的兩處段落。

出處:李光濤,《明清檔案論文集》,頁192、196

米八石值銀一兩?:談一則朝鮮史料

〔圖〕《清朝全史》〈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翻譯段落,

“秋冬之間。米八石值銀一兩”

出處:稻葉君山著、但燾譯,《清朝全史》,頁28-29。

Internet Archive

米八石值銀一兩?:談一則朝鮮史料

但明末的米糧價格不可能如此低廉,從畢自嚴《餉撫疏草》、《度支奏議》記載的米糧採購價格來看,米每石一般需要銀七錢,有時價格上漲到九錢;採購之外另外還要加上運送費用,估算時大約是以米一石折算銀一兩。而東江的運輸航程比起關門愈加遙遠,

“米八石值銀一兩”

無法合理解釋,即李光濤轉引述的這一則記載或者有誤。

對照日文版《清朝全史》原文,該段為

“米價は、秋冬の間、銀一兩に對して米八斗”

,可知是中文版翻譯錯誤了,將

“八斗”

誤植為

“八石”

,數量增加十倍。

〔圖〕《清朝全史》〈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原文段落。

出處:稻葉君山著,《清朝全史》,頁261。

日本國會圖書館

米八石值銀一兩?:談一則朝鮮史料

〔圖〕畢自嚴〈關門本色有限部議全支可虞疏〉記載天啟四年七月在山東買米,買價運價為每石八、九錢以上,運到關門還需要加上海運腳價每石二錢多。

出處:《餉撫疏草》,《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75冊,頁113

米八石值銀一兩?:談一則朝鮮史料

一字之差,

“米八石值銀一兩”

成了米八斗值銀一兩,差別極大;然而數字還需要再繼續修正,因為其朝鮮史料出處《續雜錄》的原文是

“米價秋冬間。銀一兩米一斛。容五斗。我鬥則八斗”

。因此,《清朝全史》記載的八斗,實際是朝鮮的計量,依據明朝的計量原本為五斗,即朝鮮使者記載的東江米價為米五斗值銀一兩,換算米一石值銀二兩,大約比明朝其他地方貴了六成到一倍以上。

也就是李光濤轉引述的朝鮮記載,追溯原文內容,反而是倒過來,支援毛文龍所說的東江物價高昂

“百物騰貴”

〔圖〕《續雜錄》的原文段落。

出處:趙慶男,《續雜錄》,卷三,〈戊辰下〉。

京都大學

米八石值銀一兩?:談一則朝鮮史料

朝鮮使者蒐集的東江情報

《續雜錄》收錄的1628年(仁祖六年;崇禎元年;天聰二年)12月東江報告,是來自朝鮮使者趙希逸。依據《承政院日記》

記載

,趙希逸於該年9月被任命為接伴使,前往東江與毛文龍接洽。這份報告較簡要的版本收錄在《

春坡堂日月錄

》第13冊的第75-79頁。

趙希逸的報告相當長,原文有兩千餘字,報告了多則東江情報,包含毛文龍個性、劉興祚(劉海)逃亡、東江民生情況,以及東江將領、兵力、火炮、船隻等等。他在報告中提到東江防範情報甚嚴

“而標下能者文不許交接我人。以防漏洩事機。前有作詩遺贈者。罪其從僕以懲。以此衙門識字之人。臣一無相接。號令之嚴。概可知矣”

。但是趙希逸仍然從官兵將領等處打聽訊息,以及蒐集相關傳聞,撰寫報告上呈。

李光濤另外又轉引述《清朝全史》的記載,來批評毛文龍生活享受

“都督毛文龍,一日進食五六回,其三回食五六十品,有寵妾八九人,皆飾珠翠,侍女甚多,皆遊手飽暖,崇侈如此”

。依據《續雜錄》原文為

“都督自俸。則一日食五六時。三時則器數五六十品。將官亦食二十品。小者十餘品。都督寵妾八九人。皆飾以珠翠。女侍甚多。皆遊手飽暖。崇侈如此”

然而稻葉君山在《清朝全史》引述此段記載,其後緊接著引述

“記事又曰。島中現在兵越二萬八千。戰馬三千餘匹。旗幟弓矢一切器械。無不整齊……”

,以及各島駐兵情況。依據《續雜錄》原文為

“島中見兵二萬八千,戰馬三千餘匹,旗幟弓矢諸般器械,無不整齊……”

,原文中列出的各島官兵合計超過三萬兩千八百名。稻葉君山因此評論毛文龍的作為與海寇鄭芝龍相似,但同時也認為毛文龍能力卓越,需要他來統率東江。

《續雜錄》的趙希逸報告中列有毛文龍的許多缺點,如情緒急燥、喜怒無常、言語狂悖等等,亦稱讚東江優點,例如官兵勤於訓練火器,

“將官等……時時習射。軍卒多持銃筒……臣所寓望見處。設教場。每月三六九日。放炮演習。”

〔圖〕《續雜錄》的原文段落,左頁提到毛文龍在杭州買房、送回妻屬。

出處:趙慶男,《續雜錄》,卷三,〈戊辰下〉。

京都大學

米八石值銀一兩?:談一則朝鮮史料

小結

朝鮮使者趙希逸報告東江情報的這一則史料,稻葉君山先生並陳毛文龍的優點、缺點;李光濤先生轉引述用於批評毛文龍的缺點,另外因為翻譯錯誤,導致李光濤先生對於東江物價作出錯誤推斷。趙希逸在報告中也說明有些情報是來自傳聞、有些是含蓄推測,不一定真實。由這一則史料,可見史料運用之複雜。

《續雜錄》還有多篇可供研究的記載,例如朝鮮與後金交涉贖回朝鮮俘虜、東江與後金的使者往來等等,都可以和其他文獻比對。

(本文若干內容於2017年2月發表在北朝論壇)

標簽: 東江  毛文龍  朝鮮  全史  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