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作者:由 HNGER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7-10

文章正式開始之前,先向大家推薦我不久前寫的文章

這篇文章透過諸多史學書籍、清初的史料和畫作等資料,介紹了清廷“剃髮易服”政策是怎麼從順治時期的強制推廣、改為康熙時期“潛移默化、移風易俗”為主的。正是因為康熙年間剃髮易服政策的放鬆,導致整個康雍時期,晚明的服飾和髮式在民間依然普遍存在。整個康雍時期的畫作,除了官僚軍隊外,都看不到普通人留辮子。

先了解到了這些背景,才能對本文顛覆以往認知的結論不會感到衝擊那麼大、難以接受!

正文開始:

從2007年開始,網上開始出現一個關於清朝髮型演變的流言,說清朝髮型經歷了金錢鼠尾、豬尾、牛尾的演變過程。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有人可能會質疑我為什麼能這麼確定這種說法是2007年出現的,其實很簡單,度娘有自定義時間限定的搜尋方法,用這種方法進行篩選,就能輕易得出結果了)

此說法流毒甚廣,迅速黃漢接受,成了黃漢心裡的“歷史真相”到處給人“科普”。

黃漢一直都是這種德性,喜歡透過抹黑自己祖宗的方式來抹黑少數民族,比如喜歡宣傳自己祖先身為上億人的大民族,卻多次差點被北方十幾萬人的小民族殺得亡國滅種、相信自己祖宗當了“兩腳羊”成了少數民族的軍糧、相信自己祖宗是四等人、相信自己祖先全被少數民族戴了綠帽,因為自己女性祖宗都被少數民族“初夜權”了,自己祖宗都要“摔頭胎”、自己祖宗“命同驢價”等等。

黃漢小將們對此等流言深信不疑各個恨得咬牙切齒、義憤填膺,巴不得現在就把此等血海深仇給報了。但是誰要是告訴他們這些流言絕大部分都是流言,他們的祖宗沒有被少數民族當豬一樣殺得快要絕種和吃掉、也沒有中 出他們女性祖先給他們男性祖先戴綠帽子,他們反倒會罵你是在“美化屠殺”的“蠻夷、反汗分子”云云,第一時間代表戶籍民津開除你的漢籍!

真不知道在現如今這個民族平等的文明社會,到處宣揚這種煽動仇恨的流言能達成什麼目的,除了證明黃漢的祖宗是個劣等民族還能證明什麼?是能把少數民族宗族土殺了、還是能把少數民族拉到集中營做成肥皂?

一時有點感觸,說了很多題外話,現在迴歸正題吧!

黃漢、尤其是汗服er特別相信清初的男人剃了金錢鼠尾的髮型,但是,很多人發現流傳下來的清初四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的畫像,鬢角清晰可見,疑似未剃髮,根本不可能是金錢鼠尾,直接打臉黃漢信奉的辮子三段論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清初四帝像

​對此,黃漢的解釋是“滿清酋長”也知道“金錢鼠尾”太難看,因此“酋長”們大搞特權,只給漢人剃,自己卻不剃!

但是2009年北京石景山出土了一具順治、康熙年間的四品文官黃拙吾的乾屍,這具乾屍的髮型徹徹底底打臉了黃漢所謂清初男人金錢鼠尾辮子論。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乾屍頭像復原圖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乾屍腦後的髮髻

此具清初的乾屍的頭髮數量不但絕不可能是金錢鼠尾,還是束髮挽髻的!對於深受辮子戲和網文洗腦的現代人來說對此真的難以理解,表示很困惑!而黃漢的解釋是因為這具乾屍活著的時候懷念明朝,所以死後其家人將其髮辮挽成髮髻,依然儲存明朝髮式入葬,以示慰藉。

但是懷念明朝怎麼不去做明朝遺民,還來做清朝大官呢?留髮髻就是懷念明朝?依據現存所有康熙、雍正年間的畫作,其中包括康熙南巡圖、康熙萬壽圖此等寫實性宮廷畫作,上面的普通人幾乎都是看不見有留長辮的,難道所有康熙年間的人都在懷念明朝嗎?

下面透過我搜集的一些清初的人物肖像畫,大家可以自己判斷康熙時期普通男性的髮式是什麼樣的。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康熙南巡圖 第二卷 官民治理黃河場景

下面小圖為區域性人物放大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康熙帝南巡圖卷》第二卷中繪製的治理黃河的場面,裡面治水的平民不但身穿漢裝,還有裹頭巾的,不見有人留辮子!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漱石捧硯圖》區域性

此圖主人公是當時文園同社的社長、號為漱石的布衣文人。不但沒留長辮,還挽了一個小發髻!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李圖南聽松圖 區域性圖

李圖南聽松圖,作於康熙三十六年,主人公留著寸頭,腦後似乎有裹髮髻的白布(見紅圈處)。

李圖南,生卒年不詳,字開士,號簡庵,連城(今廣西境內)人。康熙時舉人,雍正間以縣令赴京學習政事,任職於戶部湖廣司,後以母病歸。一生究心治學,為康、雍時期名士。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汪懋麟像

汪懋麟,康熙六年進士及第,授內閣中書,康熙九年為中書舍人。官至刑部主事。康熙十八年與博學鴻詞科,康熙十九年,入明史館,與修《明史》。書成即告歸。閉門讀史著述。康熙二十七年病卒,年四十九歲。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王士禛放鷳圖》區域性,作於康熙三十九年

王士禛,賜名士禎,小名豫孫,清代著名文人,進士出身,康熙年間官至刑部尚書。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楊賓像

出自《滄浪濯足圖卷》,可以看出主人口楊賓是挽了髮髻。

楊賓(1650-1720年)浙江紹興人,清初文人,因為其父被康熙流放到寧古塔,導致他恨了康熙一輩子。終生都未出仕。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高士奇像

出自《湖山高隱圖》,高士奇(1645~1704年)為康熙寵臣,深得康熙帝信賴,康熙三十六年以母老乞終養,遂不復出。

此圖似作於高士奇辭官迴歸鄉里隱居時期,身穿清初文人常穿之道袍,頭髮雖然很少,但還是能看到挽了髮髻。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上面兩張圖出自《喬元之三好圖》,作於康熙15年,主人公喬浣塵(字 元之)是官二代、學者,喬萊之侄。畫中他挽著髮髻,踞榻而坐。左邊三個女樂人,身穿清初樣式的雲肩、披風和比甲,梳著康熙年間最為流行的“牡丹頭”髮式。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喬萊像

出自《喬萊書畫娛情圖》,流傳至今的喬萊肖像圖有很多幅,髮式都是一樣的,只是沒再頭戴紗巾,沒有找到高畫質圖就不貼了。

喬萊(16442年-1694年),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進士,授內閣中書。舉應“博學鴻儒”一等,授翰林院編修,與修明史。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喬萊竹林偶聚小像圖軸

又一副以喬萊為主人公的肖像畫,畫家是康熙年間著名的肖像畫名家禹之鼎,由於喬萊對禹之鼎來說有推薦之恩,因此禹之鼎一直很感激喬萊,把喬萊視為恩師。在不同時段為喬萊畫了很多畫作,其中除了《侍直圖》是朝服(清朝官服)像外,其他畫作髮型、服裝都類似。“小像”就是“便服像”的意思,再次證明明式道袍在康熙年間還是文人便服。

很可惜這幅畫沒有高畫質圖,看不清細節,也不知道除了喬萊外,其他五位文人的身份,但依然能看出所有人都是短髮挽髻的髮式。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出自《微雨鋤瓜圖》,作於康熙四十年。主人公為宋致,大學士宋權之孫、宋犖之子,自己也是大官,官至四川總藩、湖南布政使。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上面五張圖,出自清代古籍《練川名人畫像》中記載的康雍時期的幾位練川(現上海嘉定區)名人,不但一如明末清初的文人一樣穿著道袍,也一樣是短髮、挽髻的髮式!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王原祁藝菊圖》區域性圖

王原祁,清代大畫家,裡面兩個小童的髮式似乎是挽髻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春耕草堂圖》區域性圖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春耕草堂圖》區域性圖

以上《春耕草堂圖》主人公為宋起,河南商丘人,康熙五十二年受康熙之命督修永定河,時年五十八歲,而這幅畫就是宋起完成朝命之後,為紀念自己這次的功績而作的。

圖中小童似乎也是挽髻,在看看右上角耕種的老農,穿著交領衣、也似乎挽髻,反正看不到辮子。

短髮挽髻——清初漢人真實的髮型

《郎廷極行樂圖卷》區域性圖

《郎廷極行樂圖卷》,作於康熙四十四年,同樣注意畫作中小童的髮式,應該是留髮髻的。

郎廷極,清代漢軍旗人,湖南布政使、山東巡撫郎永清子。康熙間以門蔭授江寧府同知,遷雲南順寧知府,累擢江西巡撫,督造官窯瓷器,世稱郎窯,官終漕運總督。

更多相關的圖畫,參見下面兩個帖子

上面兩個帖子中,康雍時代的肖像圖的主人公,雖然多數都戴帽子或幅巾,但是稍微仔細看一下基本上都會發現鬢角,說明這些人至少是留短髮的。

在我準備這個帖子,尋找資料的過程中,也找到了很多清初滿人和軍人的肖像,發現他們也一樣是短髮,不過一般都留個辮子,所以康熙年間漢人髮式以短髮挽髻為主,滿人卻真的是要留辮子,雖然辮子之外也是短髮。這種情況一直到了乾隆時代才開始改變,乾隆時代的男人,開始以刮光辮子之外的頭皮為時尚了,不過這都和本帖主題關係不大,所以就不收錄了。

標簽: 康熙  黃漢  髮式  清初  挽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