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國寶會說話:琵琶不是中國樂器,也非豎抱彈奏

作者:由 走遍世界博物館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8-21

三彩駱駝載樂俑怎麼讀

作者:

M·辰

國寶會說話:琵琶不是中國樂器,也非豎抱彈奏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援、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

文明古國系列

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以及

歐洲系列

的俄羅斯一直走到

亞洲系列

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土耳其。現在,

中國篇——陝歷博”

正在進行中。小夥伴們,速度圍觀啦!(本文圖片由M·辰、色影拍攝,

版權所有

國寶會說話:琵琶不是中國樂器,也非豎抱彈奏

上篇說到

:陝西曆史博物館(以下簡稱“陝歷博”)館藏重器“

唐三彩載樂駱駝俑

”(上圖),因為其器物上所出現的一支橫笛而成為“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件物證,理由是:橫笛原本是西方樂器,但它卻出現在了唐代的三彩陶器上,說明唐代時橫笛已從西域傳至中原,此為物證。

唐三彩載樂駱駝俑

”(以下簡稱“三彩載樂俑”)除了上述重要歷史價值外,其在色彩、工藝等方面的極高藝術價值,使其在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

195件禁止出國(境)文物之一

國寶會說話:琵琶不是中國樂器,也非豎抱彈奏

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直接證物,“三彩載樂俑”中除了橫笛外,另還有一件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樂器——

琵琶

(上圖紅圈內),也是證物之一。

這是不是讓你感到有些懵圈?琵琶,竟然不是中國傳統民間樂器!

是的,你沒看錯!

琵琶是外來樂器,是“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的產物

……

今天,咱們繼續陝歷博“三彩載樂俑”之細節解析。

(關於“唐三彩”、“駱駝”和“絲綢之路”內容詳見#陝歷博篇2-4#)

國寶會說話:琵琶不是中國樂器,也非豎抱彈奏

上篇中已介紹過“三彩載樂俑”的駝背上共有七位樂手,每一位樂手的手中都各執有一件樂器。咱們今天要說的是上圖中這位正對著觀眾的樂手,他的手裡拿著一把琵琶。由圖可見,這把琵琶的琴身是梨形形狀,而問題恰恰就在琵琶的形狀上……

國寶會說話:琵琶不是中國樂器,也非豎抱彈奏

(北魏壁畫)

琵琶簡介

琵琶,中國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由琴頭和琴身兩大部分組成。

琵琶的出現大約是在秦、漢時期,它是一種

琴身為圓形並帶有長柄

(見上圖)的彈撥樂器。根據這種樂器的演奏技法:批,右手向前彈;把,右手向後挑;人們將其稱為“批把”。後來,因為早有“琴瑟”等樂器之名在先,為了書寫的和諧與統一,遂將其名改寫為“琵琶”,並一直延續至今。

自琵琶起源至今約2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它一直深受歷代歷朝皇族與百姓的喜愛,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

國寶會說話:琵琶不是中國樂器,也非豎抱彈奏

,南北朝時一種被稱作“胡琵琶”的樂器經絲綢之路從西域傳入中原。這種樂器跟中國的傳統琵琶有些相仿,主要區別在於:1。它的琴身是梨形的(琵琶為圓形),2。它是橫抱彈奏方式(琵琶是豎抱彈奏)。

“胡琵琶”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琵琶並存共生,此間關於兩者的稱謂曾一度混亂不清。直到唐代,“琵琶”之名才開始固定下來:琴身為梨形的叫作“琵琶”,琴身為圓形的謂之“阮”。“阮”之名得自於晉代名士阮咸,因其善奏此樂器,遂以其名相稱。

國寶會說話:琵琶不是中國樂器,也非豎抱彈奏

胡琵琶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並與中國傳統彈撥樂阮相互影響並逐漸發展演變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琵琶樣子。

而陝歷博所藏這件國寶“

唐三彩載樂駱駝俑

”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胡琵琶的原貌,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是“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貴物證。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