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作者:由 手望Sowarm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9-11-20

老以前鐘錶值錢嗎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俗話說:“窮玩車,富玩表,貴藏鍾。”

一塊做工精緻的古董鐘錶,可以在市場上賣到驚人的價格。例如上世紀30年代的百達翡麗Henry Graves超複雜功能懷錶,曾以2130萬美元的高價成交,摺合人民幣約1。5個億。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 百達翡麗Henry Graves超複雜功能懷錶

收藏界有一個標準,古董鐘錶必須要有三十年以上歷史,尤其是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所生產的。年份越久遠,做工越精巧,古董鐘錶的收藏價值就越高。

古董鐘錶的價格為何如此昂貴?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難理解。

早期的鐘表,幾乎都是貴族的專寵。毫不誇張地說,時間是神權、皇權的壟斷資源,一臺精準的時間儀器只有教堂和皇室所擁有。所以,為了打造一件鐘表,權貴們可以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且在鐘錶的設計、製作和用料上方面也是精益求精。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 紋理精緻的鐘錶盤

世界上最早的自動錶,是一款以法國王后名字命名的瑪麗。安託瓦內特1160寶璣懷錶。

它可以自動上發條,具備了萬年曆、天文時差、三問報時、60小時動力儲存顯示、雙發條盒等功能。自動上鍊機芯由823塊零部件組成,夾板、表橋、表杆以及所有活動部件由玫瑰金鑄造,所有磨擦點、凹槽及軸承均安裝藍寶石水晶。

這塊表是1783年的一位神秘人向寶璣訂造贈與給王后的禮物,但直到1827年這塊表才得以完成,而王后已經逝世34年了。如今,這個傳奇的懷錶估價約2億人民幣,是世界上最貴的古董懷錶。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 瑪麗。安託瓦內特1160寶璣懷錶

早期進入國內的鐘表,大多是西方傳教士為了創造在中國傳教的條件而向皇帝和高官進獻的。因此,國內的古董鐘錶屬於舶來品。

明朝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來到了中國傳教。在一次與廣東總督的會面中,他們送上了讓中國人聞所未聞的西洋鐘錶作為禮物,以此換取了在國內的居留權利。

西洋鐘錶會自動報時鳴響,因此在國內被稱為“自鳴鐘”,而這座自鳴鐘,就是第一座傳入中國的歐洲機械鐘。當時,為了滿足當時國內按“時辰”計時的習慣,傳教士還特意對自鳴鐘進行了改造。

實際上,當朝實行嚴厲的海禁,是不允許外國傳教士進入國內的。若不是傳教士如此賄賂,廣東總督也不會寬容放行。這為後來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傳教,以及西方先進技術傳入中國提供了有利條件。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 西方傳教士與明朝官員交流

後來,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效仿前人的經驗,利用這些新奇的西洋玩意開路。有一次,利瑪竇獲准進京。他透過太監給萬曆皇帝送上了一份厚禮,其中就有兩隻鐵質的自鳴鐘。從那時起,送做工精巧的西洋鐘錶,似乎成為了覲見皇帝必備的見面禮。

與此同時,宮內的鐘表因為缺乏保養,有的已經停止了走時。於是,皇帝乾脆讓利瑪竇留在京城,並且在欽天監找來了學員向他學習鐘錶的製作、使用和保養的方法。在皇帝看來,這些傳教士就像是鐘錶工匠一樣,而傳教士也憑藉這個身份得以在北京安定下來。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

到了清朝,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都特別喜歡這些新奇的西洋鐘錶。

康熙帝向來善於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對自鳴鐘也很感興趣。他還寫過一首讚美自鳴鐘的詩《詠自鳴鐘》:

“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輪行隨刻轉,表按指分移。絳幘休催曉,金鐘預報時。清晨勤政務,數問奏章遲。”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 19世紀法國銅鎏金琺琅小布勒鍾

乾隆帝熱衷書畫和收藏,對於西洋鐘錶,他更看重觀賞性。乾隆帝當然不滿足守株待兔等待外賓的進獻。所以,他除了讓歐洲鐘錶大量進口,還讓宮廷裡的鐘表技師挖空心思去製作。代表先進科學技術的西洋鐘錶到了乾隆的手裡,更像是高階玩具或是奢侈擺設。

為了達到金碧輝煌、高貴端莊的裝飾效果,大量金銀珠寶、掐絲琺琅等貴重材料被運用在鐘錶的裝飾上。乾隆帝特別喜歡帶音樂的座鐘,不少的音樂座鐘都安裝了音色悅耳的八音盒。可以說,古董鐘錶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 清乾隆銅鍍金琺琅倒球捲簾轉人鍾。啟動後伴隨音樂有銅球不斷滾動;簾子會捲起,簾內有馬馱瓶、象馱塔等獻寶人物及翻單槓雜技表演。

但到了嘉慶時期,西洋鐘錶逐漸式微。

嘉慶皇帝曾經表明,自己“從來不貴珍奇,不愛玩好,乃天性所稟”。在他看來,鐘錶只是用來看時間的,普通百姓都沒有這些東西,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來就是習慣。他對鐘錶如此鄙視:“尚有自鳴鳥等物,更如糞土矣。”

統治者不喜歡西洋鐘錶了,再加上清朝日漸走向衰亡,這些古董鐘錶被搶走的搶走,被遺忘的遺忘,一些儲存好的便留在了博物館裡。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 銅製汽船式風雨表,故宮博物院藏

如今,與發展成熟的海外市場相比,古董鐘錶收藏在國內算是小眾。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日漸式微的行業——古董鐘錶修理師。

在國內,鐘錶修理師滿大街都是,但會修古董鐘錶的,十個手指頭就能數得完。趙元成老師傅是為數不多的鐘表記憶見證人。

作為一個古董鐘錶修理師,首先眼光必須要精,能鑑定鐘錶是不是個古董。精通世界各地不同時期的古董鐘錶的特徵,是他們的基本知識儲備。這樣,師傅能夠可以透過外觀的色澤、螺釘的年份、發條的個數、擒縱裝置的設計等等細節,判斷出鐘錶的真假優劣。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 德國甩球鍾(1876年),外接特別的擒縱裝置

掌握了鑑別能力,然後才是修復古董鐘錶的能力。越有特色的古董鐘錶越難修,因為它們的設計更為複雜,而且細小的零部件眾多,部件之間相互聯絡,只要有一絲差錯,整個鐘錶都難以走動。

曾經,趙師傅為了修理好一個鐘錶,每天都在工作臺上搗鼓,連續十多天都不願意回家。兩個多星期後,他向這個“破錶”宣戰:“再不修好你,今晚我就不睡了。”這個表就像有靈性似的,當晚的凌晨兩點指標終於肯走動了起來。趙師傅說,修好了一個鐘錶,就像救活了一個人一樣。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 美國鞦韆鍾(1886年),鐘錶也可以充滿動感

80年代中期,日本石英電子錶湧入中國市場。這些電子錶電路簡單,走時精確,加上外觀時尚,售價低廉,它們自然成為了人們買表的首選。

這樣一來,機械錶行業就收到了巨大的衝擊,連帶著機械鐘錶的修理師傅一同陷入了危機。他們轉行的轉行,年齡大的乾脆退休。恐怕再過幾十年,國內再也沒有人能給這些見證歲月蹉跎的古董鐘錶一個重生的機會了。

古董鐘錶是人類科技與藝術的智慧結晶。它們是時間的見證者,卻又被時間的洪流淹沒。或許世間沒有永恆的東西,唯有鐘擺的殘影提醒著我們:珍惜當下,便不枉時光的流逝。

參考文獻:

《手藝:鐘錶記憶》影片/央視紀錄片

《古董鐘錶與修復藝術的前世今生》文/遊艇

《自鳴鐘如何傳入中國?|溫故》文/看歷史

《史話第一座歐洲機械鐘傳入中國的內情始末》文/腕錶之家

《鐘錶還是老的好 淺談18-19世紀西洋古董鐘錶收藏》文/許昆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古董鐘錶,可以奢華到什麼程度?

標簽: 鐘錶  古董  傳教士  西洋  自鳴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