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作者:由 阿里技術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3-16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7197893186420736

當你坐在出租車後座,愜意地拿起手機點開新華社的新聞推送,不經意間抬起頭看到窗外迅速流動的車輛,正在這時,前方的交通燈切換回順暢的綠燈,計程車一路帶你駛向火車站。抵達後,你用30秒取出12306系統訂好的車票,準備去往另一個城市開啟一段奇妙的旅程。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這是我們能想到的有關“城市生活”的美好場景。當你身居城市,享受著每一份便捷帶來的喜悅,卻很難把它們和一個看似抽象的名詞聯絡在一起——

阿里雲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在2015雲棲大會上,阿里雲釋出的全新品牌口號是——“計算,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

在這個滿富情懷的口號背後,站著一個穿格子襯衫的男人,他用十年的付出寫出了他獨特的生命程式碼——為了無法被看見的信念。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他是王堅,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帶著“騙子”的標籤,推動著阿里雲完成了從0到1到偉大突破。

近期,王堅博士應邀參加CCTV《朗讀者》節目,分享了一路的心路歷程。

“被騙”的心理學教授

進入阿里之前,王堅身上已經有了一個標籤:學心理學的。

考大學的時候,王堅誤打誤撞選擇了心理學專業。即便是偶然選擇的道路,王堅一走就是20年,在這期間,他抱著最純粹的想法讀了博士、當了教授,後來成為杭州大學心理學系主任。那時的王堅是一個堅定的行動者,他覺得每件事都有意義,因此要把一切都做到最好的程度。這是年輕時代的他,對世界的獨特理解。

在校學習的期間,王堅一直在接受有關“大腦”的重要知識,他沒想過,幾十年後,“城市”和“大腦”這兩個詞會經過自己的創造,巧妙聯結在一起。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做了老師的王堅,一直都是生活裡離網際網路最近的人。他在心理系教學生程式設計,還成了學校裡最早使用電子郵件的人。在傳送第一封電子郵件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資訊從杭州傳送到北京,再分發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現在來看,那個郵箱賬號已經成為一個古董,靜靜沉入了時代的浪潮之底。而王堅,這個新技術的弄潮兒,即將開始他的轉型。

那時的王堅,有機會和美國前沿的人工智慧專家西蒙對話。西蒙曾獲得過計算機界最高獎圖靈獎,但王堅覺得自己被這個專家“騙了”,西蒙預言人工智慧就是10年以後的未來,王堅很遺憾自己沒有等來他眼中的未來。不過,王堅還是很感激這樣一段經歷,讓自己接觸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像是穿越了時空隧道一樣”。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與西蒙的交流,不僅是一場時空隧道之旅,還像一場巧妙的隱喻。他們兩個都是心理學背景出身,那時的王堅覺得自己被西蒙“騙了”,卻沒想到,時空隧道的另一端,自己也被貼上了“騙子”的標籤。

一場技術革命的起點

就像最初選擇了心理學專業一樣,王堅偶然間的選擇,就像一隻手,輕輕一推,把他推向了另一扇門——微軟亞洲研究院。

在微軟工作期間,王堅曾經多次和比爾•蓋茨進行過技術方面的討論,也得到了比爾•蓋茨的賞識。2008年,正在阿里準備轉型的階段,王堅的個人理念和阿里的轉型思考不謀而合。這一次匯聚的起點,來自於對核心技術的直覺與堅信。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當時的阿里就像一個看似行走順暢的人,但他的兩條腿來自於另外兩家技術公司——雅虎和IBM。

王堅一到阿里,就為公司做了兩個“截肢手術”——去雅虎化和去IBM化。

他堅信技術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改變阿里對其他公司的技術依賴,才能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堅實力量。

王堅對技術的驚人洞察力一部分來自於經驗,一部分來自直覺。這場有關技術的革命,也讓阿里長出“雙腿”,走上了自己發展核心技術的道路,慢慢長成了一個真正的巨人。這個巨人不再模仿別人的腳步,而是清晰地知道如何前行、為何前行。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後來的阿里雲,就是這樣的存在。正如王堅自己所說:“我們不是看人在做雲計算就效仿,我們是真的知道為什麼要做雲計算,這在根本上就不一樣。“

“相信,就是別無選擇”

阿里雲到底是什麼?從2009年2月寫下它的第一段程式碼開始,阿里雲上上下下的負責人們就一直在試圖解釋阿里雲、雲計算到底是什麼。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在王堅的眼裡,計算機裡最核心的計算就像是一口井,井裡有著最珍貴的水資源。隨著大家對計算需求的增大,需要有人想辦法把井水變為自來水,讓它順暢地流入尋常百姓家。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建水廠、鋪管道、做水龍頭、裝水錶等一系列環節的精密配合。

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人們對新理念的接納。第一口自來水從水龍頭裡流出之前,沒有人敢相信水資源的安全性。雲計算的整個程式做好之前,也沒有人覺得這個新技術所帶來的革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源泉。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但王堅選擇相信。他願意去做那個引水人,憑藉自己的對於技術的強烈信念,去打造一座全新的技術帝國。

馬雲也選擇相信,他給了王堅一年十個億,投十年的承諾,讓這個團隊放手一博。

那時候,甚至有人向王堅道出隱慮:“馬雲真的會堅持做這個東西嗎?如果他後悔,那我們不是衝過去做炮灰嗎?” 對此,王堅只回應了一句話——“相信,就是別無選擇。”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這種純粹的相信,是王堅在阿里雲開啟技術之路的起點。慢慢走下去,“純粹”在質疑、困境、時間的洗滌下,不但沒有被消耗,而且轉變為了歷經萬難之後的堅定。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爬山人的目標是山頂,渡海者的目標是彼岸。這些都是看的見的東西,立在那裡,只需要克服艱險,就能抵達心之所向。但對王堅來說,過去10年裡,他在爬的是一座不知道山頂在何處的險峰。

在做阿里雲的前幾年時間裡,專案持續賠錢,bug頻出,團隊出走,甚至80%的工程師陸續離開。

因為不知道這是不是一份有答案的考卷,在解答過程中又頻頻面臨失敗與崩潰,所以許多人放棄了答題,在走出考場前送了王堅一個稱號——“騙子”。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因為沒有辦法能夠證明阿里雲可以做成,所以大家都覺得被王堅騙了。而王堅自己的想法恰恰帶上了理想主義者浪漫的色彩——“恰好因為沒有辦法證明它一定不行,所以就有希望!”

王堅喜歡用爬山的隱喻來形容這段旅程。普通的事情就像是登臨香山,你一定能夠有辦法站在山頂,俯瞰滿山紅葉。阿里雲的推進,就像是對珠峰的征服之路,哪怕做足了完全的準備,也要面臨葬身山腰的風險。

王堅不是一個喜歡誇張的人。但是,

他形容阿里雲是靠工程師“拿命來填”。他領著一群年輕人,去做一箇中國人從來沒有做過,只在他們腦子裡存在過的東西。

當然,這個過程裡有無數的同行者放棄攀爬。2012年,在阿里雲年會上,面對很多離職的員工,王堅像個孩子一樣哭得泣不成聲。那一瞬間,所有複雜的情感一起翻湧出來,潮溼了這個“登山者”的心。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這樣的感性時刻,非常少見。理性的日常中,王堅覺得即便所有人都離開了阿里雲,只要有他一個人在,這件事就一定要做成。這樣咬緊牙關的堅持背後,是王堅極端的工作日常:他會拍打著桌子,用比咆哮還要可怕的怒吼面對團隊成員。很多人都覺得他是一個脾氣很差的領導者。回顧過往,王堅說道:“

你知道你遇到那麼大的挑戰,你一定要完成的時候,你的行為不是你平時可以想象的

。”

事實上,王堅並不在意他人的評價。在被冠以“騙子”的漫長時間裡,王堅曾在大大小小的場合裡聽到過大家對他的討論和質疑,他總是假裝聽不到。假裝的時間久了,自然就變得鈍感了。

對日常環境的鈍感與對網際網路趨勢的敏銳相反相成,變為這個孤獨登山者的手杖,支撐他親手建立起一座珠峰,又花了9年的成功攀爬到頂峰,俯瞰壯闊之美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現在的阿里雲,已經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業最佳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排程等全域性能力為一體的ET大腦,全面佈局產業AI,為當下的城市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美好瞬間

。而王堅作為雲計算的第一人,終於穿越了他生命中的空氣稀薄地帶。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王堅朗讀了探險家喬恩·克拉考爾的珠峰攀登作品《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正如書中所說——“

如果困難出現,你就戰鬥到底

。”最終,他戰鬥到底,也征服了原來認為的自己。王堅帶著他名字裡特有的堅持、堅韌、堅信的底色,成為推動城市之美、構築生命之美的時代弄潮兒。

王堅博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標簽: 王堅  阿里  技術  計算  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