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石峁遺址屬於什麼文化?

作者:由 湖南考古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8-30

石峁遺址屬於什麼文化?湖南考古2022-08-30 02:36:34

石峁遺址是一座面積約400萬平方米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的城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組成,是目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大的史前城址。

石峁遺址考古工作過程(2011年至2017年)

●2011年至2012年,開展石峁遺址區域系統考古調查,發現了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並相對獨立的石構城垣構成的石峁城址,城外還分佈有數座人工修築的“哨所”類建築遺蹟。2012年至2017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先後重點發掘了外城東門址、韓家圪旦墓地、樊莊子“哨所”、皇城臺等重要地點,取得了重要收穫。

●2012年、2013年,重點發掘了位於石峁城址東北角的外城東門址,揭示出一座體量巨大、結構複雜、築造技術先進的城門遺址,出土了玉鏟、玉鉞、玉璜、玉璋、陶器、壁畫、紝木和石雕等大量重要遺物。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建築學院合作開展石峁城建技術的對比研究工作,與吉林大學合作展開黃牛古DNA研究、與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合作研究石峁遺址植物遺存,動物遺存研究主要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研究室承擔。

●2014年發掘的韓家圪旦地點位於內城中部偏東的一處東西向“舌形”山峁之上,與皇城臺隔溝相望。發掘房址31組(座)、墓葬41座、灰坑27處、灰溝4條及窯址1座。遺蹟間疊壓打破關係豐富,遺物種類豐富,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器,還發現個別蚌飾、海貝、鴕鳥蛋殼、綠松石飾等。發掘表明,韓家圪旦地點的聚落功能有變化,早期為一處以窯洞為重要居住方式的居址,晚期變作一處大型墓地。分別與西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展開體質人類學、動物牙釉質鍶同位素、人類古DNA研究。

●2015年主要發掘了城外東南方向的樊莊子地點,揭露出一座上中部為石砌方圍、一側下方有弧形石堆的“高臺式”建築,根據上部方圍內壁均勻分佈的壁柱槽判斷,可能為一處哨所類建築,與城外另幾處類似建築共同構成石峁城外的“預警”體系。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合作開展殘留物分析及微痕分析。

●2016年、2017年重點發掘皇城臺門址及東護牆北段上部。基本釐清皇城臺東部結構,目前僅見的一座門址位於皇城臺東部偏南,扼守皇城臺通往外界的“咽喉要道”,皇城臺門址基本結構與外城東門相似,主體由內外甕城和南北墩臺構成,但結構更復雜,並在外甕城之外還增加了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的“廣場”類建築。東護牆北段上部的發掘揭示出皇城臺四周石砌護牆的一般結構,自下而上逐階內收,使皇城臺整體呈現出“階梯狀金字塔”結構。2016至2017年度皇城臺的發掘出土遺物極為豐富,包括陶、骨、石、玉、銅等各類遺物及漆皮、布片等有機質遺物,其中骨器數量巨大,僅骨針一項就超過1萬件。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展大植物種屬的鑑定與研究。

標簽: 皇城  石峁  發掘  考古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