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美育系列之古代的記時器

作者:由 小王夫子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2-24

古代的記時器

智慧結晶/偉大發明

美育系列之古代的記時器

從古至今人們都說珍惜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現代人用手錶手機等現代化裝置查詢記錄時間。那麼古人用什麼辦法記錄時間呢?—今日話題

美育系列之古代的記時器

宋代學者王應麟在《小學紺珠》中將古代計時器分為四種,即銅壺、圭表、香篆、輥彈。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幾種古代記時器。

01. 銅壺

銅壺,即為漏刻,漏指漏壺,刻指刻箭,是以漏壺滴水在刻箭上表示出時刻的計時器。記錄漏刻最早的文獻,是《周禮·夏官·司馬》:“凡軍事,懸壺聚柝;凡喪,懸壺以代哭著。皆以水火守之,以分日夜。”最初的漏壺是沉箭漏,靠漏水後水位的沉降,在刻箭上標出時刻。後面古人更是採用了增加加水漏壺的方法成為四級漏壺,使得加水增加均勻,漏速均勻使得記錄更加精確。

美育系列之古代的記時器

中國歷史博物館儲存了一套元代延佑三年(1316)的四級漏壺

漏壺史上一個重要發明便是宋代燕肅蓮花漏中的分水壺,這種漏壺是利用在平水壺的上沿加一個分水管,水位超過分水管就從分水管流出的方法。燕肅創制的漏刻,因刻剪頂端是一朵蓮花,故稱為蓮花漏。

美育系列之古代的記時器

蓮花漏示意圖

02. 圭表

圭表,圭是指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表是說測日影的竿子或石柱。古代竿、臬、髀、椑等都是表的別稱。《小學紺珠》中所說的圭表計時器指的就是日晷,日晷是以觀測太陽射影來定時刻的儀器。它測時是依據日影的方向,而不是日影的長度。日晷分為兩種: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關於日晷,古代很早就有記錄,《漢書·律曆志》記載:漢武帝“乃定東西,立晷儀,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於四方。”

美育系列之古代的記時器

國家博物館存最早的日晷,出土自內蒙的托克托城

03. 香篆

香篆又名更香。是用燃燒效能均勻的木料做成盤香。彎曲成福壽喜等字樣,有的制的很長,可以燃燒幾天甚至十幾天;還有的在幾更處粘幾個金屬珠子,燃燒到某更時,金屬珠下落到銅盤裡發出清脆的響聲,告訴人們到了幾更天。香篆的優點除了材料易得、價格便宜、使用方法簡單之外,還可以隨身攜帶用於行進中的車船軍隊和商旅。但他也有缺點。比如使用時易受空氣溼度和空氣流動的影響。

美育系列之古代的記時器

04. 輥彈

輥彈是唐代僧人文誥發明的計時器。在寬高各三尺的屏風上裝貼一根七尺五寸長的竹管,主竹管分為四段做成“之”字形,管頂是一朵銅製的蓮花,主管的出口下也是一朵蓮花。用十個重量半兩的銅圓彈,依次從主機板上口頭下經過“之”子形竹管落入銅荷花中,發出清脆響聲。聽到響聲即投第二個銅彈。屏風上掛有二十個木牌,投完十彈,翻拍一塊。二十塊都翻完了,再重複進行。一晝夜翻牌六十遍,投彈一萬二千次。按古人把一晝夜分為一百刻計算,一刻要翻十二塊,投彈一百二十次。

美育系列之古代的記時器

記載輥彈最詳盡的資料是薛季宣的《浪語集》

05. 機械記時器

除了《小學紺珠》說的四種記時器外,唐代一行、梁令瓚發明的開元水運渾天儀就包括了機械記時器,只是它不是單獨的記時器而已,水運渾天儀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運轉,能模仿天體執行的儀器,並可以測定時間。這個渾天儀改進了漢代科學家張衡的設計,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輪,每天一週,恰恰與天體週日視運動一致。水運渾天儀一半在水櫃裡,櫃的上框,有如地則自然撞鐘。整個水運渾天儀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視運動,又能自動報時,有二木人,每刻擊鼓,每時辰(合現在兩小時)撞鐘。這是世界上最早將擒縱應用於計時的裝置,比外國自鳴鐘的出現早了六百多年,無疑是中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美育系列之古代的記時器

渾天儀復原

隨後,宋代蘇頌等人研製的水運儀象臺,則把機械計時裝置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峰;元代郭守敬把充分成熟的機械記時器從天文儀器中分離出來,製造了大明殿的機械水利記時器-“燈漏”;元順帝的機械記時器-“宮漏”,被明太祖加以“奇技淫巧”的罪名銷燬了;明初詹希元創作了以流沙做動力的機械記時器-五輪沙漏。明代後期,西洋的鐘表開始傳入我國,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古代的記時器已經慢慢的被取代。

美育系列之古代的記時器

結語

現代科技雖然高超,但古代先民們的智慧,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記時器我們都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發明創造,就足以證明了我們的民族是一個古老並且充滿智慧的民族,我們既有光輝燦爛的過去,也一定會有美好無限的未來。

-END

德不孤,必有鄰

有喜歡書畫或有業務合作的,可私信小王,共同宣傳學習傳統文化。

標簽: 記時器  漏壺  日晷  渾天儀  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