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作者:由 清兵衛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2-05

引言

中國古代建築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形成並保留下來了一些較為鮮明且頗具多樣性的建築特徵。包括

建築的形式、結構和材料

等方面的某種特點。這些特點最初是產生於人們生活生產的實際需要,並且受制於自然物理的法則。

總體來說,

中國古代建築是一隻獨立的系統

,建築的基本特徵和佈置原則僅有發展的緩急變化,順序進展,數千年來無遽變之跡、摻雜之象,直至近代。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中國建築主要部分名稱圖

木構系統

中國古代建築一貫以其獨特純粹的木構系統為特徵,分佈在我國東西南北大小地區,涉及宮殿、寺廟、陵墓、民居各種建築型別。甚至傢俱、裝飾、工藝品、器用之細,都與之息息相關。

木架建築型別

一、穿鬥式木構架

特點:用穿枋把柱子串聯起來,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檁條直接擱置在柱頭上,再用鬥枋把柱子串聯起來,由此形成一個整體框架。

分佈:江西、湖南、四川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穿鬥式木構架示意圖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

二、抬梁式木構架

特點:柱上擱置梁頭,梁頭上擱置檁條,樑上再用矮柱支起較短的梁,如此層疊而上,梁的總數可達3~5根。當柱上採用斗拱時,則梁頭擱置於斗拱上。

適用:北方地區及宮殿、廟宇等規模較大的建築物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清式抬梁木構架示意圖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

三、插梁式木構架

特點:抬梁和穿斗的變體,樑上加童柱,輔以厚板,梁插柱中,柱頭接檁。立柱之間的橫向聯絡是梁而不是穿枋,既有拉結作用又要承受童柱傳遞下來的荷載。另外插梁還常於磚牆互相配合。

分佈:嶺南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安徽黟縣西遞村敬愛堂清 喬迅翔《建築史叢刊》

四、井榦式木構架

井榦式是一種不用柱子和梁的構架形式。它以圓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層層疊置,在轉角處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木頭部分既是結構部分又是圍護部分。

分佈:東北、西南等森林茂盛之地

木架建築優勢

一、取材方便

在古代,我國廣袤的土地上散佈者大量茂密的森林,包括黃河流域也是林木森鬱的地方。並且木材易於加工,使用石器即可完成砍伐、開料、平整、作榫卯的工序。

二、適應性強

木架建築由柱、梁、檁、枋等構件形成框架來承受屋面、樓面的荷載。牆不承重,房屋內可以自由地分隔空間,門窗可任意開設。使用靈活性大,無論山區,水鄉,寒帶,熱帶都能滿足需求。

三、有較強抗震效能

木架構的組合採用榫卯結合,木材本身有一定柔性加上榫卯節點一定程度的可活動性,使其在消減地震力的破壞方面具備很大潛力。

四、施工速度快

木材加工遠比石頭快,加上唐宋以後使用了類似今天的建築模數制的方法,木構件定型化,可同時加工,再組裝拼裝。

五、便於修繕、搬遷

榫卯節點有可卸性,所以易於某種構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遷。

木架建築缺陷

一、木材越來越稀少

到宋代,建造宮殿所需的大木料已感緊缺,《營造法式》用法規形式規定了大料不能小用,長料不能短用,邊腳料用作板材,柱子可用小料拼成等一系列節約木材的措施。

二、木架建築易遭火災,受潮腐蝕,白蟻侵蝕

三、對空間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無論是抬梁式還是穿鬥式結構,都難以滿足更大、更復雜的空間需求,從而限制了它繼續發展的前景。

單體建築

單體建築組成

一座建築單體,通常可分為臺基、屋身、屋頂三部分。

臺基由磚石砌築而成,使室內地面高出室外地面,以求達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內乾燥潔淨的目的。

屋身由木製柱按照柱網支起做骨架,中間安裝門窗隔扇或砌牆,並施予油漆粉刷。

屋頂一般由木結構屋架構建而成,屋面四周伸展至屋身以外並形成柔和雅緻的曲線,屋架上鋪以

清灰瓦或琉璃瓦。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佛光寺大殿立面圖

單體建築特點

一、簡明、真實、有機的特點

“簡明”是指平面以“間”為單位,由間構成的單座建築。“間”由相鄰兩榀房架構成,因此只需觀察柱網布置就可以清楚建築室內空間及其上部結構。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佛光寺大殿平面圖

“真實”是指對結構的真實性顯示。除了最高等級一類的殿堂建築會構作天花板遮住樑架外,一般建築都是暴露樑架、斗拱、柱子等木構部件,體現中國建築的結構美。“有機”是指室內空間可以靈活分隔。室內室外空間相互流通滲透,與環境融為一體。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二、平面、結構、造型不可分割的特點

在決定一座房屋的進深時,必須同時考慮它的屋架用什麼長度的梁和用幾根檁條。在畫立面時必須首先確定剖面樑架,否則難以在立面上得出屋頂的高度。

中國古典建築是沒有獨立的立面設計的,也就是說建築物的外觀必須和它的平面、結構同時考慮。

三、屋頂是單體建築的“第五立面”

屋頂對建築立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它出簷深遠,反宇向陽,屋角微微起翹形成柔美曲線。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中國古代單體建築屋頂式樣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中國古代單體建築屋頂式樣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

屋頂形式多樣,它們組合使得建築形體和輪廓線變得更加豐富。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組合舉例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

組群佈局

中國古代建築以群體組合見長。其中特別擅用院落的組合手法來達到各類建築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標。庭院是中國古代建築群體佈局的靈魂。

庭院圍合方式

一、主房,院門和牆圍合

二、主房、院門和廊圍合

三、主房、院門、廂房圍合而成——三合院

四、主房、倒坐、廂房圍合而成——四合院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中國古代建築庭院組合舉例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

建築群體佈局方式

一、沿縱深方向佈局

沿著一條縱深的路線,對稱或不對稱地佈置一連串形狀與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築物,烘托出一種崇敬、肅穆的氛圍,是中國古代建築群所特有的藝術手法。

二、縱橫方向都作對稱佈局

這種佈局常用於最莊重嚴肅的場所,如禮制建築中的名堂、辟雍、天壇、社稷壇、地壇及漢代陵墓等。

三、自由軸線佈局

常見於園林建築中,園林建築多是因地制宜,曲折迂迴。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中國古代建築群總平面舉例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

建築與環境

中國古代兩大主流哲學派別——儒家與道家都主張“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種思想促進了建築與自然的相互協調與融合。歷史上,建設者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處理建築與環境的關係:

一、善擇基址

無論城鎮、村落、第宅、祠宇,都透過“卜宅”、“相地”來對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小氣候、環境容量等方面進行勘查,究其利弊而後作出抉擇。

二、因地制宜

即隨地勢高下、基址廣狹以及河流、山丘、道路的形勢,隨宜佈置建築與村落城鎮。

三、整治環境

即對環境的不足之處作補充與調整,以保障居住者的生活質量。如開池引流、修堤築堰、植林造橋等。

四、心理補償

即採用文學和風水的手段來滿足心理平衡的需求。

建築型別

建築型別因其特定的社會需要而產生,隨著社會活動的日益複雜,建築型別也越來越豐富,綜合起來包括以下型別:

居住建築

各地區、各民族、各階層的城市與鄉村住宅。在所有建築中佔的數量最多。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雲南昆明一顆印住宅

政權建築及其附屬設施

帝王宮殿、中央政府各部門及府縣衙署、貢院、郵鋪、驛站、公館、軍營、倉庫等。。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北京故宮太和殿

禮制建築

以天地、 鬼神為崇拜核心而設立的祭祀性建築,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之一,被歷朝統治者所重視,成為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重要建築型別。包括以天神為首的壇殿,如天壇、日月星辰之壇等;以地神為首的壇廟,如地壇、社稷壇、先農壇及各種山川神廟;以祖先為核心的建築,如太廟、祠堂、帝王的陵墓以及各種聖賢廟等。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北京天壇

宗教建築

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基督教教堂、摩尼教寺廟等。

中國古代建築專題:古代建築特徵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山門

商業與手工業建築

商鋪、 會館(商賈集會場所)、旅店、酒樓、作坊、塌坊(供出租用的貨棧)、水磨房、造船廠等。

教育、文化、娛樂建築

官辦學校有國子監、府縣儒學、醫學、陰陽學,私學則有各地的書院;觀象臺供觀測天文、氣象之用,是古代的科研建築;此外有藏書樓、文會館、戲臺、戲場等。

園林與風景建築

皇家園林、 衙署園圃、寺廟園林、私家宅園,以及風景區、風景點內的樓、館、亭、臺類建築。

市政建築

為全城報時的鼓樓與鐘樓、望火樓、路亭、橋樑,以及官辦慈善機構如惠民藥局、養濟院、公墓等。

標誌建築

風水塔、航標塔、牌坊、華表等。門樓、鐘鼓樓以及其他高聳的建築常兼具標誌性。

防禦建築

城垣、 城樓、冷鋪、窩鋪,設於城牆上供軍士值夜之用。南方城牆上設長廊周匝,以避烈日霪雨。

標簽: 建築  古代  劉敦楨  建築史  木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