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汲古齋說壺|壺蓋碎了,為何不好配

作者:由 汲古齋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7-08-01

紫砂壺用久了,自然會有些感情;或是密友相贈,想留下回憶;當然,還有價格昂貴,工藝精湛,具備藝術性等等等等諸多理由,總之,壺碎了,總歸是心疼的!

汲古齋說壺|壺蓋碎了,為何不好配

紫砂壺打碎了,很少人想重做,壺蓋打碎了,很少人不想重配。但是壺藝人往往只想重做不想重配,玩壺者不免會有些怨氣和想法。只要瞭解了紫砂泥的特性和紫砂壺的製作特點,玩壺者就能夠理解了。今天汲古齋小編就和大家講講紫砂壺蓋打碎了,為何不好配。

按理論來講,紫砂壺蓋是可以配的,但是在紫砂行業裡有句話:寧做三把壺,不配一個蓋。為什麼呢?

汲古齋說壺|壺蓋碎了,為何不好配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明白,既然茶壺蓋是單獨做好了再與壺身拼合在一塊兒的,那為什麼不能再單獨做一個蓋子呢?

首先:紫砂壺配蓋最困難的是需要根據原壺的形、神、氣來做。不是同一個制壺人的話,很難做到風格與賦意的統一。其次,即使是同一個老師,配蓋也並非是個容易事。

汲古齋說壺|壺蓋碎了,為何不好配

茶壺的製作雖然是分步進行,卻是連續的,誰也離不了誰。在生坯階段,壺蓋就必須與壺身進行配合實驗,不能太鬆,也不能太緊,而且燒製過程中,壺蓋壺身是蓋在一起燒的,燒製時同時受力,一起收縮。這樣燒製出來的茶壺才能正好。

如是單獨配蓋,要有同一種礦料同一批煉製的泥那是必須的,就不用說了。就算制壺人手中有原泥料、原壺身,也是很困難,畢竟原壺身是熟坯,已經完成了收縮過程,而這收縮程度是人力不可計量的。所以,這樣做出來的蓋子也是很難做到不鬆不緊正正好的。

汲古齋說壺|壺蓋碎了,為何不好配

另外燒製過程更是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即使是同一個窯的裡外上下都存在細微的溫差,所以脫離壺身,單獨燒製一個壺蓋,燒成後不僅僅大小不合,更是會壺蓋壺身存在色差,既不實用又不美觀。

下面小編給大家摘抄一段顧景舟大師補壺的片段,來讓大家進一步瞭解補壺蓋的艱難:

上海著名海派畫家兼紫砂收藏家唐雲(1910-1993年)藏有一把清末“日巔山館”款的紫砂《漢鐸壺》,上世紀文革初期被紅衛兵抄走,至70年代末清退唐雲的抄家物資時退還唐雲,但壺蓋已失。後唐雲求助於老友顧景舟為其配蓋,顧景舟當仁不讓一口答應。他叫來趙江華(1950年出生,顧大師私人醫生,常跟顧學藝)與關門弟子葛陶中(1957年出生,高階工藝師),由顧大師親自配泥,配好泥後,由趙葛兩人先捶泥,捶泥要按順序與方向,然後切割,一道程式也不能錯,整整三天才把泥捶好。

汲古齋說壺|壺蓋碎了,為何不好配

這時顧大師叫葛陶中做了好多個試片,按高、中、低三種溫度進窯燒製,如此反覆折騰,不斷嘗試,開窯後,看何種溫度的試片與《漢鐸壺》的壺體色澤相符。然後顧大師親自用捶好的泥製成漢鐸壺的壺蓋,按剛才泥色相符的溫度進窯燒製,出窯後的壺蓋與《漢鐸壺》的壺體色澤和諧,轉動靈活,妙手天成。可見配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何況當今世上還有幾個顧景舟大師這樣技藝高超的人呢?

紫砂壺是喝茶利器,卻也是易碎品,不是說補就能補的,不小心使用的話,磕磕碰碰,很容易就缺口裂縫,或是乾脆碎成幾片。前者雖然影響美觀,但卻還能勉強使用,後者卻是隻能掃進垃圾桶,讓人好不痛快。紫砂易碎,壺友們使用起來千萬小心。

汲古齋說壺|壺蓋碎了,為何不好配

標簽: 壺蓋  紫砂壺  燒製  配蓋  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