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作者:由 我是雕刻師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8-11-23

所謂鈣化是玉器在上千年的埋藏中發生的質變現象,究其原因有地熱說、火燒說等多種,目前暫無定論,但鈣化之處玉質發生質的變化是肯定的。自出現仿古玉以來,人們經常會利用玉皮、僵、火燒等方法仿鈣化。

哪種什麼樣的鈣化才是真的鈣化,什麼樣的鈣化是仿的鈣化呢?本文從鈣化古玉的特點及與玉皮、僵的區別來探討古玉鈣化問題。

一、是整體鈣化的古玉特點。第一,整體鈣化的古玉一般都有一層比較均勻、厚實的包漿。有一種情況可以特別,就是鈣化之處特別鬆軟,都開始掉粉末了,不過這樣的玉器相信對我們也沒有吸引力,無需過多研究。一般情況下,整體鈣化古玉,清洗後馬上就會沁漿;不清洗的生坑鈣化玉器,放上一段時間也會自然包漿。

第二,整體鈣化的古玉大多伴隨有綹裂、蝕孔、土斑、氧化凸起等情況,有時這些形變之處會被沁漿所覆蓋,但仔細觀察還是能發現。這一點比好理解,即使鈣化不是因為綹裂、蝕斑等導致的,鈣化之後也更容易出現綹裂、土蝕等現象。

第三,鈣化嚴重的玉器可能不透光,但也有透光的。是否透光取決於鈣化的厚度。更簡單地說,如果把水沁理解為一種輕度鈣化,那肯定可以透光。所以透光的問題並不是一些朋友認為的鈣化了就不應該透光。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圖1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圖2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圖3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圖4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圖5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圖6

上圖為南昌西漢海昏劉賀墓出土的玉熊飾,通體被一層油潤的包漿所覆蓋。

需要說明的是,博物館收藏的整體鈣化古玉比較多,有的館藏古玉照片看上去相對幹一些,實際那是因為拍照的光線不同,鈣化古玉一般都會有一層自然包漿。

二、是帶有開窗的鈣化古玉特點。第一,鈣化古玉開窗邊沿自然而不規則;第二,鈣化古玉開窗之處往往有小的點狀或者絲狀鈣化;第三,傾斜一定角度觀察,或打燈觀察,可見有的鈣化點有一定的深度,而不是浮於玉表。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圖3

上圖為徐州拾屯火山劉和墓出土的西漢早期饕餮紋玉鋪首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上圖為震旦博物館收藏的漢代玉帶鉤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上圖為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漢代玉劍璏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上圖為香港嘉德2018秋拍成交的一對漢代玉握豬

三、是鈣化與玉皮、僵的區別。第一,質感的區別,玉皮、僵的質感相對硬、粗,鈣化給人的感覺相對軟、潤;第二,成因的區別,玉皮、僵的成因是原石的自帶的,與玉器其它部位渾為一體且十分穩定,而鈣化往往和沁一樣,有一定的綹裂、蝕孔等“後天”誘因;第三,過渡的區別,玉皮、僵與玉肉的過渡往往比較乾脆,有的皮與肉之間可能會有點顏色,但依然可以看出皮是皮、肉是肉,而鈣化與開窗的過渡則有意猶未盡、藉斷絲連之感。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圖1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圖2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圖3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古玉鈣化”鑑別的三大要點

▲圖4

上圖為西安漢宣帝杜陵出土的漢代玉舞人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標簽: 鈣化  古玉  玉皮  上圖  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