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作者:由 IMPACT STUDIO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0-02-05

​相信很多同學在建築學啟蒙的時候,都聽過“透明性”和柯林羅這個名字,並且進一步對現象的透明性和物理的透明性這兩個概念產生過混淆。這個定義本身也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爭議和討論。不過拋開不同建築流派對話語權的爭奪,《透明性》一書中富含邏輯思辨並且具有可實踐性的觀察建築的方式,無論是對大家學習設計方法、還是未來研究生階段進行設計研究,都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柯林羅其人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柯林羅,作為“德州騎警”的一員,在建築教育改革、建築理論和批評領域上最有影響的人之一,對當代建築理論和風格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

而《透明性》一文,起源於他對於當時將立體主義繪畫與包豪斯關聯的反駁。

將透明性分為了“物理的透明性”與“現象的透明性”兩個類別

。其中物理的透明性指材質上可穿透,可透過某一介面看到背後的空間,但空間組織是清晰的、一覽無餘的;現象的透明性則是透過同時觀察到不

同空間的片段,導致空間解讀的不同而形成的“理解的透明性”。

01 格式塔心理學

參考幾個格式塔心理學的重要原則:

接近或鄰近原則(proximity)

接近或鄰近的物體會被認為是一個整體。

相似原則(similarity)

刺激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強度等物理屬性方面比較相似時,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組織起來而構成一個整體。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相似原則

封閉的原則(closure)

有時也稱閉合原則。有些圖形是一個沒有閉合的殘缺的圖形,但主體有一種使其閉合的傾向,即主體能自行填補缺口而把其知覺為一個整體。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封閉性原則

連續性原則(continuity)

如果一個圖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連線在一起的,那麼這些部分就相對容易被我們知覺為一個整體。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連續性原則

知覺恆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

人們總是將世界知覺為一相當恆定以及不變的場所,即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東西,落在視網膜上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不會認為是這個東西變形了。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知覺恆常性

空間要產生透明性的效果,我們首先應假設並承認格式塔心理學的存在——

即我們看到事物的多個片段時,會自動想象和補全他的整體;看到多組資訊時,會自動識別並分別設想每組資訊的完整形象

。而透明性就是利用這種觀察方式的限制,使得一個觀察面上的資訊儘可能豐富、並且相互衝突,讓人“腦補出”不同的空間形象。

02 立體主義繪畫

透明性的概念還參考了立體主義繪畫的幾個主要特徵:

正面視點的平行透視與多重網格的組合關係

。不同的網格暗示著不同的不同的參考體系,而針對不同參考體系的同一幅畫面的圖案則有了不同的觀察方式,從下圖中就能窺知一二。

“斜線和曲線的組織暗示了空間在對角線上的縱深,一系列水平線和豎直線的存在又表明繪畫者對平行透視的曖昧態度。”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畢加索 單簧管樂師

淺空間與畫面的多重解讀

。 例如畢加索哭泣的女人與杜尚下樓的裸女。我們一般觀察事物時只能看到一個面,進而進一步想象他的側面、整體、背景,畫面因而有了縱深感。而立體主義繪畫將一個事物多個側面、甚至不同時間的各個影像同時拍平了呈現在畫布之上,使具有深度的物件的各個方向被壓縮,淺空間就產生了。

“多個圖形互相滲透,但視覺上彼此形成整體”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淺空間同時還意味著透視關係的不明確,前後關係的模糊

。針對不同參照物前後關係是不明確的,甚至是穿插混亂的。比如蒙德里安的畫作。大家在建築學入門的時候可能被要求重現過他的畫,就會發現他的化作中前後關係是相互穿透的,位於前方的物體在一部分遮擋了另一個物體,而另一部分可能也會被這一物體遮擋——同時在同一層面呈現多個物體,空間解讀的多樣性就發生了。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這種疊合關係還可參見柯布西耶的【純粹主義影象】。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多型別的分層方式

“希望明白無誤的打破形式組織,將其分解成明確的平面。這種嘗試表明,為空間中所有形式找到確定的位置是不可能的。”

應用在建築的設計邏輯

01 同時對一系列不同空間位置進行感知

戈爾傑·凱普斯在《視角語言》中闡述透明性“如果一個人看到兩個或更多的圖形疊合在一起,每一個圖形都試圖把公共部分據為己有…一種空間維度上的兩難…這種圖形被認為是透明的,他們能夠相互滲透,同時保證視覺上不存在彼此破壞的情景。”

“同時對一系列不同的空間位置進行感知,空間不僅在後退,也在變動。人們同時看到交疊圖形的每一個,對於近處的圖形如此,遠處的也是如此。”

比如文中舉例提到的加歇別墅。

層狀的內外部空間。將建築體量縱向切割的五個空間層次和橫向切割的四個空間層次使得加歇別墅充滿了空間維度上的矛盾。兩種不同的參考系統將空間如魔方般切割,使得人們在空間中沿任何一種參考系統的方向前進時,都不得不注意到另一個不同的參考系統的存在,最終引發無窮無盡的動態解讀,形成了建築空間中的透明性。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戈登·馬塔克拉克的作品

“圓錐相交”

。透過在陣列的標準方盒子建築空間中嵌入幾何腔體,既使得視線延腔體方向時能夠觀察到沿途所有空間;在其餘角度觀察時又能看到似乎遵循某種邏輯同時又很曖昧的開洞關係。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以及柯布西耶的屈侯賽住宅。透過不同層高、相互分離的空間組合在一起,製造了空間關係上的多樣性。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02 同一空間遵循不同的網格系統

“凡是擁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參照體系的空間位置,都會出現透明性現象。在那裡,分級尚未完成,在一個級別與另一個級別間進行選擇的可能性保持開放。”

看起來比較複雜,其實就是在同一空間或建築中引入不同的網格體系,幾個方向的網格體系遵循各自的秩序,

那麼當不同系統的邏輯同時出現在一個空間裡時,人對這一空間遵循哪一套空間秩序產生了歧義,多樣性的解讀就產生了

最早明確提出這一邏輯的是柯林羅和弗瑞德·科特的研究【拼貼城市】。在遵循不同道網格的分叉關鍵點,觀察者能清晰的發現兩套空間秩序的關係。這種扭轉促進了不同空間的動態關聯。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比如賴特的【西塔裡埃森】整體佈局中兩套互為45°角的直角網路,空間中無數節點同時隸屬兩套體系,重疊、交織在一起,指明空間中可能的運動方向,以供人們選擇。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還有其他文章提到過的李伯斯金。他的猶太人屠殺紀念館重構三套空間系統的塑造,使得人在行走過程中不斷產生空間交疊割裂的感覺。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03 立面的複雜性與透明性

立面上的複雜性,主要就是製造不同比例的立面網格,在構圖上提供大量的視覺組合的可能性。

比如威尼斯卡多洛金屋的立面,單層建築或每一開間的選擇可以有多重方式~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所以透明性,說白了就是創造模糊空間,或者創造相互滲透可以被多重解讀的空間關係。

透明性的思辨與發展

在瞭解現代建築的爭端和理論時,我們需要謹記一點:不要盲目信任,也不要盲目批判。更多的瞭解論文的時代背景以及針對物件是很有必要的。柯林羅在《透明性:物理層面與現象層面》一文末尾也主動說明:“前面的討論意在說明使現象的透明性成為可能的空間條件。但這並不是說現象的透明性必然是現代建築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也不是說可以不假思索的把它當作檢驗建築正統程度的試紙。

我們的動機很簡單,只是想完成“類”的辨別,並警示“類”的混淆。

透明性是一種方法論,但並未成為一種絕對的理論支援。當代建築尤其是日本建築師其實對透明性進行了更多的實踐與思考,

如果將透明性定義為儘量使人們在同時對一系列不同空間位置進行感知,並且壓縮空間的深度,創造相互滲透可以多重解讀的視覺現象,那麼物理的透明性與現象的透明性其實並沒有完全的區分,透明的介面對創造空間的層次與曖昧其實多有助益

正如妹島和世在討論中也曾經提到“Transparency means creating relationships。 It does not have to be looked through”。透明性意味著創造關係,並不一定要通透。””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另一個問題在於柯林羅對透明性的討論是基於如何處理建築的視覺問題這一概念上展開的,強調正面性的作用。除了加歇別墅中刻意控制的行走路徑與觀測方法,現代建築日益強調建築“時間-空間”的屬性,強調觀者在建築中自由行走與體驗過程中瞬時感受的變化和疊加。某種意義上而言,

當代建築的目標正在逐漸脫離建築師的視角、脫離有意識的駐足與思辨,強調空間的體驗感與可閱讀性

,就如前幾篇推送提到的時延電影理論一般。透明性的運用在堅持立體主義的觀察與描繪方式的同時會融入更加鮮明且具有衝突性的空間疊加方法。

另一邊日本建築師們似乎不再致力於創造“反差”感,即像加歇別墅一般透過創造室外與室內兩個位置對空間觀測和想象的反差來強調透明性,而是直接用更為直觀的多重空間滲透疊加的方式應對快消時代的觀察方式。比如HouseN中透過三層巢狀產生的面前的空間-空間之後的空間-之後的空間背後的空間……的豐富觀察層次。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無論如何,作為一種空間閱讀和創造豐富度的手段,透明性作為一種較為具有實踐可能性的建築理論會隨著時間不斷髮展下去。其歸根結底是一種對於形式創作的學說,“形式作為手段,成為了空間的催化劑。”

設計物語 | 立體主義與透明性--柯林羅的建築思辨

“設計是用精神和靈魂進行塑造的歷史。”

標簽: 透明性  空間  建築  不同  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