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西漢篇】舞陽侯樊噲·本傳詳解·第三篇·受封舞陽

作者:由 二十八年蟬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5-25

漢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7年的10月到公元前206年的9月(秦時曆法,以十月為歲首,九月為歲末)。此時的樊噲,論身份,他已經是漢國臨武侯,擁有著漢政權中除漢王劉邦之外的最高爵位。

所以如果樊噲願意,哪怕他從現在起什麼都不做,只要漢政權不亡,那麼他都能比較舒適的過完餘生。

沒有人知道當時的樊噲是怎麼想的,更無人能夠想象,已經成為列侯的樊噲,居然依然要像曾經那樣和底層士兵們一起衝鋒陷陣,還要受到某些爵位或許連列侯都不是的將軍們的指揮。但事實就是如此,作為一名只是郎中官職的樊噲,無論史書如何修飾,此時的樊噲都只能被迫率領小股部隊在將軍們的指揮下衝鋒陷陣。

還定三秦,別擊西丞白水北,雍輕車騎於雍南,破之。《史記·樊噲列傳》

漢元年八月,漢王劉邦集結漢軍主力,在大將軍韓信的統一指揮下,從故道出發,突襲雍國。至此,三秦之戰正式爆發。而當時樊噲的職責,就是以郎中的身份率領小股精銳,擔任陣前衝鋒的職責。其中樊噲相繼在白水縣北部擊敗雍國西縣的縣丞,而後又在雍縣南擊破雍國小股騎兵部隊。

雖然此時樊噲的作戰都是大獲全勝,但是很明顯對於整個戰局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影響。畢竟雍國地域廣大,而一個小小的縣丞又能掌握多少軍隊呢?所以也能看出樊噲當時的地位確實很低。不過從接下來樊噲在雍南擊破雍國騎兵部隊的記錄中可以看到,樊噲當時所率領的小股軍隊已經從步兵逐漸向騎兵演變了,甚至說當時樊噲的部下就是騎兵部隊。所以,樊噲才能領漢軍騎兵破雍國騎兵。

從攻雍、斄城,先登擊章平軍好畤,攻城,先登陷陣,斬縣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級,虜二十人,遷郎中騎將。《史記·樊噲列傳》

在雍南擊敗雍國的騎兵部隊後,樊噲所屬便開始奉命與其他友軍部隊合力進攻雍城、斄城、以及好畤。

雍城之戰和斄城之戰沒什麼好說,在雍軍主力退往好畤之後,漢軍在將軍紀成的指揮下,勢如破竹也是必然了。所以接下來的重點,還是雍王章邯所據守的好畤城了。

而按照《史記·高祖本紀》中的記載:“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這裡說明了雍國章邯軍與漢軍戰鬥的三個重要節點:

第一個是陳倉之戰,此次雍國軍隊大敗,並接連失去雍城和斄城。第二個是好畤之戰,在漢軍全面突進的情況下,以漢軍視角記載的歷史中出現了兩個字“止戰”,便說明當時的漢軍在好畤這裡遭遇了一場敗仗。第三個則是第二次好畤之戰,漢軍攻破好畤,雍軍徹底敗退,章邯遂退往廢丘。

再根據《史記·樊噲列傳》中的記載,從攻破雍城和斄城後,就直接跳到了攻破好畤,顯然缺失了一部分記載。而這裡缺失掉的那一部分記載,便是指的《史記·高祖本紀》中“止戰好畤”的那場戰事。如此,再依據《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記載的將軍紀成戰死好畤的故事,那麼關於“止戰好畤”的原因,應該就是指的漢軍前鋒總指揮將軍紀成戰死事件了。

至於為何說這裡的紀成是漢軍前鋒總指揮,一則是因為當時的紀成已經是將軍了,自然有指揮作戰的許可權;二則是因為紀成只有在前線才有可能戰死;三則是因為紀成在戰死後,到漢帝國建立後,劉邦為了表彰紀成的功績便特意封其子紀通為侯,從這裡則能夠說明紀成在漢政權中的地位之高。所以綜合這些因素,說紀成是漢軍前線總指揮,也是合理的。當然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漢軍全線突擊的情況下,也只有前線總指揮陣亡這種事,才能讓漢軍的攻擊徹底停滯下來,如此也就是《史記·高祖本紀》中記錄的“止戰好畤”。

而既然漢軍前線總指揮都陣亡了,那麼在那場戰事中陣亡的漢軍將領們應該也是不少的。至於樊噲,既然無記錄,那麼猜測可能是因為他有其他任務,所以就沒有被紀成徵調過去,因此也就避開了這場厄難。然而樊噲雖然避開了,可其他人卻沒那麼幸運了。最終,此戰還是導致漢軍失去了以紀成為首的眾多中高階將領。不過,於樊噲來說,這恰好又是他得以成為漢軍中指揮型將領的一個機遇。

在將軍紀成戰死後,經過漢軍統帥部的調整,由將軍周勃和將軍曹參一同擔任前線作戰的總指揮,並重新發起對雍軍的進攻。不久,章邯軍便敗退至廢丘,而好畤城也在漢軍的重兵包圍下,順利破城。

在此戰中,樊噲依然還是作為陣前衝鋒的基層軍官,率先攻上城頭,並斬縣令和縣丞各一人,以及其他士卒九人,俘虜二十人。而後,漢王劉邦為了彌補在之前好畤之戰中的損失,便正式升遷樊噲為郎中騎將。由此,也讓樊噲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名漢軍高階軍官,並且也是從這時開始,樊噲便正式脫離了基層,不再參與陣前衝鋒了。

接著牛刀小試,也就是壤鄉之戰,樊噲所屬郎中騎兵大破雍軍殘餘騎兵部隊。至此,樊噲的指揮能力不再受到質疑。於是,在漢軍統帥部的商議下,破格提升樊噲為將軍,並準其吸納雍國騎兵,全面擴充郎中騎兵的數量。

攻趙賁,下郿、槐裡、柳中、咸陽;灌廢丘,最。《史記·樊噲列傳》

以上,是樊噲在成為將軍之後的一系列作戰。鑑於此時的樊噲已經成為將軍了,所以便不會再有什麼斬首之類的記錄了,畢竟此時考驗樊噲更多的還是他的領軍才能。當然,還有一點要說的就是,漢軍騎兵部隊多為呂澤統屬,因此筆者懷疑此時的樊噲所屬騎兵部隊也是由呂澤統管。所以說,三秦之戰中的這些記錄,雖然說的好像都是在樊噲的領導下勝利的,但是合理猜測,恐怕更大可能還是在呂澤的統一調配下才取得最終勝利的。

當然,從“灌廢丘,最”這一條記錄中可以看出,在漢王劉邦率領五國諸侯東征西楚之後,樊噲軍並未出關,而是留守關中繼續參與攻打廢丘的戰事。一個“最”字,則說明了此次水淹廢丘最大的功臣就是樊噲。在攻破廢丘之後,樊噲便領軍回到櫟陽,接受太子劉盈和丞相蕭何對其的封賜,領樊鄉為食邑。

此時已經到了漢二年六月了,鑑於西楚大舉來犯的局勢,樊噲遂領其本部人馬出關抵達滎陽。這時也就是漢王劉邦重整漢軍騎兵的時間段,剛好樊噲所屬多為騎兵,於是便擇其中優秀者劃入灌嬰麾下。其後樊噲便協助灌嬰,在外黃擊敗了將軍王武和程處所率領的西楚騎兵部隊。

於是,當樊噲率部迴歸滎陽後,便被漢王劉邦再次獎賞食邑二千戶。但是在之後的楚漢戰爭中,樊噲的表現就不再那麼突出了。除了駐守廣武,協助漢王劉邦對抗項羽外,便是其他小規模的戰鬥。如陽夏一戰,樊噲所屬俘虜西楚周將軍麾下四千人,雖然也不少,但對於幾十萬的西楚軍隊來說,只能說是聊勝於無。而後於樊噲影響最大的就是胡陵屠殺事件了,因為此戰對於漢軍在當時天下的輿論中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所以此後劉邦便將樊噲徹底留在自己的身邊,不再輕易放出領軍參戰了。

至於《樊噲列傳》中另外記錄的一條:“圍項籍於陳,大破之。”這裡因為牽扯到的人員和將領太多,同時漢軍統帥級別的人物也直接參與了指揮,所以樊噲在其中的作用並不是很明顯,因此這裡的戰鬥只能形容樊噲是作戰了,並不能說明他獲得了多大的戰功。

而後就是垓下之戰了,大將軍齊王韓信率眾三十萬與西楚進行決戰,此時連漢王劉邦在內都是配角,更不要說是樊噲了。所以在這期間的樊噲,雖然地位挺高,但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很大,甚至說是可有可無的。

項籍既死,漢王為帝,以噲堅守戰有功,益食八百戶。《史記·樊噲列傳》

漢五年,項羽敗死,漢王劉邦登基稱帝,而後樊噲便以守護劉邦有功,再次增加食邑八百戶。結合前後封賞,此時的樊噲食邑已經有了三千多戶了。

而樊噲雖然在之前的楚漢戰爭中貢獻不大,但是在之後協助劉邦平定各地封王卻是功勞頗大。漢六年十月,樊噲協助皇帝劉邦誅殺燕王臧荼。漢六年十二月,樊噲又協助皇帝劉邦扣押了楚王韓信。

至此,漢帝國南北基本安定,皇帝劉邦遂正式開始封賞功臣。漢六年十二月甲申日,漢庭分封第一批功侯,共有十位。接著在漢六年正月丙戌日分封了第二批功侯,漢六年正月丙午日分封了第三批功侯。

而樊噲就是在第三批封侯之列,其先前所封臨武侯爵位和食邑全部去除,改封舞陽侯,食邑五千戶。

樊噲,這位曾經靠著陣前殺敵封侯的驍勇戰士,這次則是靠著不斷進行政治站隊,順利的進入了漢庭第三批封侯之列中。而樊噲的這種轉變,自然也是象徵著漢庭軍隊中的一次巨大風暴即將到來,這一次,他們的敵人不再是外部,而是內部。

至於樊噲,此時的他已經是漢庭將軍,受封五千戶食邑的大型封國之主了,無論是地位還是官職,都已經在那時的漢庭中屬於頂尖之列了。

那麼對於樊噲來說,再進一步又會如何呢?

標簽: 樊噲  漢軍  劉邦  騎兵  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