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宋末三傑之一陸秀夫:帶數十萬軍民赴死,43歲的陸秀夫揹著8歲幼主跳海殉國,一生忠君愛國!

作者:由 袖攬清風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7-26

他是偉大的愛國民族英雄,為國家民族忠心耿耿,他抗戰一生,誓死不降元廷,後來兵敗崖山海戰,最終他為愛國而負少帝趙昺投海,壯烈殉國,他堅強的民族氣節值得我們學習與稱讚,他忠貞愛國,誓死不降的硬骨頭精神更加值得人們敬佩與歌頌,他就是左丞相陸秀夫。

宋末三傑之一陸秀夫:帶數十萬軍民赴死,43歲的陸秀夫揹著8歲幼主跳海殉國,一生忠君愛國!

南宋末年,元軍自北而下,大舉南犯,宋朝軍民一路南逃,面臨國破家亡的危境。宋朝是禮儀之邦,深陷如此窘境,每到朝會,丞相陸秀夫仍然整理衣冠,端持手板,猶如宋朝鼎盛之際。

宋末三傑之一陸秀夫:帶數十萬軍民赴死,43歲的陸秀夫揹著8歲幼主跳海殉國,一生忠君愛國!

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公元1279年3月13日)陸秀夫在崖山海戰兵敗後,揹著八歲的宋少帝趙昺跳海殉國,時年四十三歲。

但一路南下途中,陸秀夫卻心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悽楚,常常以朝衣拭淚,左右無不為之感染。

宋末三傑之一陸秀夫:帶數十萬軍民赴死,43歲的陸秀夫揹著8歲幼主跳海殉國,一生忠君愛國!

南宋末年,南宋朝廷中帶領軍民抗擊蒙元入侵的三位英雄:文天祥、陸秀夫與張世傑,因此被後人稱為“宋末三傑”,南宋雖然覆沒,但輸得是這樣的悲壯,這樣有節烈之氣,勇士們面對外族入侵和壓迫,拼死抵抗,為爭取民族生存,自尊、自衛而英勇獻身,義無反顧。

在封建時代,忠於君王,熱愛國家是評判一個人道德品行的最高標準,以此標準來衡量陸秀夫,那他絕對是流芳千古的一代忠臣。

宋朝皇帝歷來多磨難,經歷靖康之恥後,大都活得憋屈又抑鬱。到南宋末年,宋度宗趙禥因在井澳遭遇大風,一病不起,重病而亡,時年35歲。

此後,宋度宗的三個兒子都在逃亡中度過,在位時間都不超過兩年。宋度宗次子宋恭帝趙顯4歲即位,在位兩年便被元朝皇帝忽必烈俘虜,後來做了幾十年的和尚。宋度宗長子宋端宗在弟弟被俘後登上帝位,在位也僅有兩年,兵敗後逃亡途中重病,最後受蒙古騎兵驚嚇而亡,時年10歲。

端宗駕崩後,南宋臣民人心渙散,準備各奔東西。然而此時宋度宗的第三位兒子趙昺站了出來,他示意陸秀伕力挽狂瀾。

陸秀夫振臂高呼,安撫群臣:“古代靠著一城一軍得天下的君主不是沒有,如今我們有精兵數萬,百官齊備,我們為什麼不能擁立衛王為帝,恢復大宋萬里江山呢?”眾人立即重拾信心,決定立僅有6歲的趙昺即位。

趙昺便是宋末帝,他即位後,改元祥興,封陸秀夫為宰相,張世傑為樞密副使。雖然趙昺自幼聰穎而曉明大義,但此時的南宋大勢已去,時局來不及等待趙昺長大。

趙昺稱帝的當年6月,元軍將宋軍逼迫到了崖山附近的水域。趙昺、陸秀夫張世傑帶領十幾萬軍民在此駐紮。

崖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是以此為據點,可謀求後路,就算對陣元軍失敗,也有退路。

但張世傑一意孤行,下令將一千多條船用鐵鏈鎖在一起,並焚燒岸上所有房屋。數十萬軍民登船,陸秀夫和張世傑尚不知道他們將要帶著宋民走上一條死路。

當元軍將領張弘範追到此地,看到宋軍如此做法都忍不住嘲笑,調侃道:“宋軍不搶佔海口有利地形,難道是為了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

張弘範立馬下令火攻上千艘連在一起的船,但張世傑早有防備,在船身抹上厚厚的黃泥,火燒不到裡面。

元軍又乘船近身搏殺,但因為不如宋軍熟悉水情,不僅沒損對方分毫,還將自己搞得死傷慘重。

張弘範決定打拖延戰,直接切斷岸上宋軍水源,讓數十萬軍民直接斷掉生機。張世傑千算萬算沒算到這一層,沒有淡水資源,不少人渴到飲海水,但如此更加加速了死亡。

在宋軍崩潰之際,張弘範派人勸降張世傑,但張世傑錚錚鐵骨,無懼道:“我知道投降後,榮華富貴,高官厚祿享之不盡,但我誓死保衛皇帝的志向,誰不能動搖。”

張弘範再次命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但文天祥也是一位有氣節之人,對張弘範呵斥道:“我不能保護自己的父母,卻教人背叛自己的父母,這可以嗎?”然後留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過零丁洋》。

雙方對持了大半個月,2月6日,張弘範趁著漲潮之日,領兵發動攻擊,宋軍因多日供給不及,不敵元軍,潰敗之中,被元軍撕掉一個口子。

擒賊先擒王,年僅8歲的宋末帝趙昺是眾矢之的。張世傑得知訊息,派人前去營救趙昺,但宰相陸秀夫害怕有詐,不放心將趙昺讓他們帶走。

眼看元軍逼近趙昺所在的船隻了,陸秀夫自覺逃走無望,於是逼迫妻女跳海自盡,隨後對趙昺痛哭流涕說道:

“國事已然一敗塗地,陛下應該殉國,不能再受當年之辱!”

趙昺雖小,但明白大義,也流淚說道:

“數十萬人盡赴國難,朕年齡雖小,但也不願苟活……”

四十三歲的左丞相陸秀夫看著年幼的趙昺,不無遺憾,若讓他早生十幾年,大宋是否有力挽狂瀾的希望呢?

但此時的想法也不過是被逼入絕境後的一點奢望罷了,陸秀夫將傳國玉璽綁在腰間,陸秀夫揹著8歲的幼主趙昺縱身一躍,悲涼消逝於海水間。

自此宋朝滅亡,但宋朝臣民卻未全軍覆沒。經此一役後,陸秀夫的兒子陸自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番舶外逃到南洋的爪哇島。因為陸自立是殉國良臣陸秀夫的兒子,信譽很高,被眾人推舉為首領。後來從戰亂中逃亡到此島的南宋遺民在此地建立了爪哇順塔王朝,以圖後事,光復宋朝。但由於當時的元朝十分強大,陸自立攻打元朝的想法一直沒有實現。

直到明朝年間,鄭和下西洋,路過此地,才發現此地竟然有漢人血脈。當時的國王得知此事,決定歸順明朝,還派人到明朝進貢。

也是在此時,官方重視起陸秀夫的歷史壯舉,明朝鹽城西大街曾建有“陸忠烈公坊”,儒學街立有“宋丞相陸公故里碑”,上鐫刻“海國孤忠”,以供後人瞻仰。

流傳至今,史上唯一抱著幼主壯烈蹈海、以死殉國的陸秀夫已經成了忠君愛國的文化符號,這樣的民族英雄定當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