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東周-宮殿-秦雍城

作者:由 藍五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3-01

城址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城南,雍水河之北。平面呈不規則的方形,東西長3300米,南北寬3200米,面積約10。56平方公里。當前已發現的建築基址有20多處,其中宗廟、朝庭等建築遺址非常重要。

已發現的有城內姚家崗春秋宮殿、馬家莊春秋宮殿和鐵溝、高王寺一帶宮殿三大宮殿區以及城郊宮殿遺址。

東周-宮殿-秦雍城

東周-宮殿-秦雍城

姚家崗春秋宮殿遺址 位於雍城中部偏西,距雍城西垣約500米,當地人稱此地“殿臺”。遺址東部已被破壞,北部未及清理,僅發現西南部分。殘存夯土基東西長8。9米,南北寬2。8米,厚1~1。2米。西高東低,上有夯土牆兩段,南牆殘長3。06米,寬0。96米,殘高0。1米;西牆殘長2米,寬0。8米,殘高0。2米。在該牆北端有一拐牆伸向西,似為缺口。距夯土基西邊0。6米,平行鋪設石子散水一道,殘長3。6米,寬1。2~1。4米;夯土基南亦平行鋪設石子散水一道。兩條散水厚度均在0。4米左右,多用白色河卵石,鋪設極密。根據《秦本紀》記載推斷,姚家崗宮殿就是秦康公、秦景公居住的雍高寢。

馬家莊一號建築群遺址 位於馬家莊北約0。5公里的臺地上。座北朝南,方向北偏東20度,平面為長方形,南北殘長約76米,東西寬87。6米,面積約6660平方米。由大門、中庭、朝寢、亭臺及東西廂等部分組成。整個建築四周有圍牆環繞,形成一個全封閉的建築群。佈局井然有序,規矩整齊。

1號宗廟建築群遺址總面積近7000平方米,由大門、中庭、祖廟、昭廟、穆廟、圍牆等組成;殿堂都是土木結構的,大屋頂,四面坡,屋頂由雙楹柱支承,這是迄今所見規模最大、儲存最好的先秦建築群遺址。

3號建築群遺址東距宗廟遺址約500米,西距姚家崗春秋宮殿遺址約600米,總面積達218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5座宮院,是迄今發現的先秦時代最完整的朝寢區。

雍城大型宮室建築殘長186米,系組合式結構,顯現“五門”、“五院”、“前朝後寢”的格局。根據文獻記載及參閱相關研究,這組建築由外及裡可釋為五門、五院,有屏、門房、廂房、前殿、大殿、寢殿、迴廊、偏廂房、階、碑、闕等建築單元。這一發現初步顯現出秦早期傳承周制,為寢廟合一模式,後來發展成廟、寢分開且平行,再演變到後來咸陽時期為突出天子之威,朝寢於國都中心,而將宗廟置於南郊的情形。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漢研究室主任田亞岐表示,這一變革影響了秦國城市最高禮制建築發展,乃至整個中國封建社會都城最高禮制建築的佈局,例如,清朝的故宮與天壇就是受其影響的寢廟分離佈局。

東周-宮殿-秦雍城

第一院落 長52米,寬59。5米,面積3068平方米。東、西、南圍牆寬1。5~2米。南牆正中設有一門,寬8米。門南正前方25米處有夯土牆一段。東牆正中有一門,寬2米。

第二院落 長49。5米,北端寬60。5米,南端寬50。5米,東西圍牆均寬1。5米。西牆正中有一門,寬2。8米。南牆寬2米,正中設一門,門寬6米,與第一院落相通。院內中部偏北兩側分別有一座建築。

第三院落 長82。5米,北端寬62。5米,南端寬60。5米,東西圍牆的北段各有一門,寬4米。東西牆南段亦各有一門,寬約2。5米。南牆正中有一門,寬4米,與第二院落相通。院落中心有一建築。

第四院落 南北長51米,東西寬70米。東西圍牆由第三院落圍牆相接處各外擴3米後向北延伸,中部各有一門,寬6米。南牆有一門,寬10米,與第三院落相通。

第五院落 是五院落中最大的一處。南北長65米,東西寬86米。東西圍牆由第四院落東西圍牆相接處各外擴8米後向北延伸。東圍牆正中有一門,寬2。8米。院內正中及前方兩側,各有一座建築,呈“品”字形分佈,大小相等,均長22米,寬17米。院內南部還有二座建築,其間有路與第四院落相通。

東周-宮殿-秦雍城

東周-宮殿-秦雍城

雍城屋脊模擬復原

東周-宮殿-秦雍城

豆腐村製陶作坊遺址發現的鳳鳥紋貼面磚

東周-宮殿-秦雍城

雍城遺址 戰國鹿蟾狗雁紋瓦當

東周-宮殿-秦雍城

雍城遺址戰國臥鹿紋瓦當

標簽: 院落  遺址  圍牆  一門  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