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關於秦始皇統一貨幣大家所不知道的

作者:由 老司機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7-31

公元前221年,年僅三十九歲的秦始皇完成統一六國的壯舉,也就是在那一年,他宣佈,統一全國貨幣,推出了影響中國近兩千年的“秦半兩”。

關於秦始皇統一貨幣大家所不知道的

《史記》記載:“秦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秦朝的衡制

,24銖為1兩,16兩為1斤。1斤約等於現在的250克,1兩約等於現在的15。625克。換算下來,秦朝新鑄的半兩錢,

重量為7.8125克

這就是秦半兩的由來。

這一壯舉被記錄在教科書上,傳頌至今。並且這件事情的意義大家也都耳熟能詳:

1、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貨幣形制各異、輕重不等、大小不一的混亂局面,克服了貨幣換算上的困難,消除了商品交換的貨幣障礙,減少了交易成本,推動了商品交換的發展,使糧食等重要的商品物資可以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加強了全國各地的經濟聯絡,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穩定。總之就是

加強了全國各地的經濟聯絡,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

2、統一貨幣,是秦始皇建立和鞏固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的重要手段。統一幣制,既有利於加強中央財權,便於國家賦稅的徵收,也可以從財權、財力上防止六國殘餘勢力,利用其原來的貨幣破壞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防止地方分離。同時,貨幣統一為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民族團結和民族融合。也就是:

鞏固了集權統治,維護了國家統一

在“秦半兩”一統江湖之前,各國的貨幣長這樣:

關於秦始皇統一貨幣大家所不知道的

關於秦始皇統一貨幣大家所不知道的

關於秦始皇統一貨幣大家所不知道的

關於秦始皇統一貨幣大家所不知道的

怎麼樣,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吧。其實,秦幣發展成外圓內方這樣是經歷了多年的一個發展過程的,最初是圓形,中間有個圓孔用來串繩。但這種造型不方便鑄幣打磨。試想一下,如果用一個細圓柱把很多幣串一起進行外圈打磨的時候,是不是很容易轉圈,不穩定。後面就發展成外圓內方造型了,不但方便攜帶,還方便鑄幣打磨,提升了制幣效率。至於所謂的外圓內方,外儒內法,圓為規,方為矩,無規矩不成方圓等說法,都是強加的形而上的釋義,更多是情懷。

其實秦半兩的長相還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他的統一性及方便攜帶流通。不說別的,就單單說此後兩千多年,各朝各代都效仿或者說繼承老秦家的這種外圓內方的銅錢,就足可以看出這個體系確實牛。雖然後續朝代陸續對這個體系都有補充和完善,但整體的底子基本沒變。時間最不會說謊,歷經兩千年的洗禮、沉澱,體系還在運轉,足以證明一切。

以上,這都是站在宏觀角度,站在歷史長河的角度來看,以上帝視角評價:意義重大。然而,在當時那個時代,始皇帝想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那麼多統一(

政治、文字、貨幣、度量衡、交通工具

等,甚至文化也想統一,搞焚書坑儒),尤其是貨幣統一,這可是影響全民經濟的國之大計啊,談何容易!在當時,引發很多陣痛。

1、

回收舊幣換新幣

這個好像並沒有史料明確記載說明此過程。越沒有記載越可怕,這說明這個回收兌換並沒有明確的標準,比如齊國的刀幣和秦半兩之間是怎樣的一個“匯率”,楚國的鬼臉幣和秦半兩之間如何兌換,統統沒有說明。或許有標準,只是沒有文字流傳下來,畢竟過去兩千多年了,這個不得而知。但即便有標準又能怎樣呢,標準也是由秦人制定的,帝國剛剛統一,連年戰亂導致民不聊生,現在要發展經濟,到處缺錢,那不得想著辦法從各國的中產、貴族手裡搜刮?匯率嘛,自然利好秦半兩。再退一萬步說,即便官方制定了非常公平的匯率政策,比如要求根據含銅量來做精準回收兌換,那也沒用。想想看,在那樣一個百廢待興的亂時代,下面落地層面的人,會秉公執行嗎。可以想象的到,其他舊幣的持有人,一定很受傷。

據傳,甚至發生過散播恐慌言論,誘導舊幣持有大戶恐慌性拋售舊幣,以便從中漁利的現象。

2、

新幣由誰鑄

據說,秦始皇的目標是全國的錢幣都由朝廷統一集中地鑄造,不許民間私鑄,當然,這只是目標,其實並未實現。國家層面只規定了錢幣的規格,比如尺寸、重量、含銅量等。按此規格鑄造,幣還是有國家鑄的和私鑄的兩種。那既然存在私鑄的口子,結果就可想而知了,質量上就比較難把控,這就為赫赫有名的劣幣驅逐良幣埋下了隱患。那秦始皇為什麼沒有實現朝廷對鑄幣權的統一呢?因為他掛的太早了,駕崩之後,秦二世又不頂用,連執行貨幣政策的專案經理

李斯

都給幹掉了,不用說,亂世就來了。秦始皇這一遺願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得以完成,鑄幣權最終收歸國有。

3、

新幣鑄成什麼樣

關於秦始皇統一貨幣大家所不知道的

這個上面有簡單提及,因為開了私鑄的口子,其實就為造假留下了無數種可能性。朝廷定了規格,只要符合規格就是合格的錢幣,看似簡單,但執行成本是很高的,或者說壓根就難以監督。比如說,民間就有一個很簡單的獲取私利的方法,把重12銖的秦半兩外圈剪下來一些,就可以另外打造幣,差不多七八個就能剪出一個銅錢來,等於坐地增值百分之十幾,簡直是暴利。如果鑄幣商也動這種歪腦筋呢?亂象可見一斑。事實上是,到後來國家公開鑄造分量輕的銅幣。

4、

讓大家用起來新幣

貨幣的一大價值就是要去流通,無法流通就失去了意義,那麼秦半兩造出來之後,全國範圍推行使用就成了勢在必行的事情。那問題來了,人們喜歡用嗎?當然不喜歡。就說說中產及以上階層,他們是舊幣的最大持有人,大量錢幣其實都在他們手裡,普通老百姓手裡的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計。上文也說過了,這些階層其實是貨幣統一的最大受害者,至少短期來看是這樣的。勝利者制定的政策,一定是利好勝利者的,那這些有錢人就要想辦法反對這些政策的執行。貨幣統一不下去,新幣夭折了他們才高興。再加上其他原因,比如老百姓手中沒有充足的新幣(下文再說)等等,最終導致,商品交易過程中,新幣推行阻力重重。嚴重時期,甚至回退回“以物易物”的原始階段,開了歷史的倒車。貨幣不好流通,商品交易受限,那國家收稅就減少了,那怎麼辦?在其他方面增加苛捐雜稅唄。可以想象,大家對新幣推行怨聲載道。市場體系、經濟體系也一片混亂。

5、

幣不夠用了怎麼辦

秦朝未統一六國之前,全國人口大概

300萬

,統一六國後,全國人口接近

3000萬

,是原來的十倍。還有,戰國至秦朝時期,金屬開採、冶煉技術尚不發達,整個國家的鑄幣能力是很有限的。秦始皇一統天下帶來的是人口急速增長、市場規模擴大、經濟體系也迅速膨脹,沒有經歷過渡期,沒有全盤考慮,上來就實行貨幣統一,卻沒有足夠的貨幣供應量來支撐整個帝國,後果可想而知。開始引發“通貨緊縮”,產生“物賤錢貴”的現象,開始出現錢荒,說白了,就是貨幣流通受阻了,大家有錢都不敢花了,攥在手裡。國家缺幣用了,怎麼辦?秦二世大手一揮,我說你們這些蠢貨,怎麼就不知道動腦子呢,缺銅鑄幣是嗎,原來半兩銅一個幣,現在半兩銅鑄兩個幣不就完了!幣量直接翻番。好傢伙,官方放水。這個口子一開,那基本就完了。如果你是當時的秦朝老百姓,你手裡握著足斤足兩的“秦半兩”和缺斤少兩的殘次品“小秦半兩”,你買東西優先想把哪個花出去?當然把劣質品花出去,良幣自己留著呀!“

奸錢日繁,正錢日亡

”,

劣幣驅逐良幣

的經濟效應就來了。國家的經濟體系開始土崩瓦解。

關於秦始皇統一貨幣大家所不知道的

當然,一國崩壞,很難說是某一個或幾個原因所致,一定是綜合性因素。但“秦半兩”帶來的經濟執行不暢、社會財產的輾轉騰挪及非常不公平的重新分配、甚至引發經濟崩塌等,無疑是這個短命王朝的毀滅加速劑。好在,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系列的壯舉也算是成就了此後大漢的輝煌,成就了沿用兩千多年的方孔兄!

標簽: 半兩  統一  新幣  貨幣  鑄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