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說到“錢”這個字,你腦中浮現出的前幾個字、詞是什麼? 褒義 - 即刻App

作者:由 派子科技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5-16

如何讓你的思維像教練一樣靈活? #白一喵教練知識普及# 開放包容、積極學習,不僅是態度,還是一種能力。而教練的工作核心之一,就是協助教練物件提升自行學習的能力。 我想試著分享一些常見的教練技巧,目的是透過技巧理解背後的教練思維,融會到日常的工作中刻意訓練,提升思維的廣度、深度和彈性。 不是人人都能以教練作為終身職業,既不可能,也無必要。但是,教練的思維方式值得掌握,穿插到自我決策、促進和他人的溝通效率、幫助他人更好的自我發展等場景中。 這個道理,和不是人人都要做產品經理,但可以具備產品經理的思維習慣,是一樣的。 本篇主題:上堆、下切、平移(chunk-up,chunk-down,chunk-sideways) 【寫給誰看?】 (1)想要提升思維靈活性的人。 既包括習慣只看全域性,常忽略關鍵細節和事實,導致無法落地執行、接不了地氣的人; 也包括只看區域性,沒大局觀,常做無效努力的人。 (2)想在溝通能力上精進,從“求術”往“悟道”躍遷的人。 這裡的溝通能力,是廣義的概念,只要涉及到扭轉觀念、觸發行動,都算作廣義上的溝通。 常見場景包括:營銷產品、說服和影響潛在客戶(從不信到信,或者從信到行動)、動員他人、輔導和發展團隊下屬/平級夥伴、觸發人的特定行為,等等。 【有什麼內容?】 教練技巧之上堆(chunk-up)、下切(chunk-down)、平移(chunk-sideways)。 以知識普及為目的,不求在專業上的絕對精準,只求理解技巧背後的理念。我儘量用生活化的字詞,替代專業術語,確保沒有教練背景知識的人也能理解和上手。 【PART 1】定義:什麼是上堆、下切、平移(chunk-up,chunk-down,chunk-sideways)? 上堆、平移、下切,是三種不同的提問方式,也是三種不同方向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思維工具。為了方便記憶,可以簡記為:向上、向旁、向下。 · 向上,進入全域性、抽象層面的討論。從看到山裡的一棵樹,到俯瞰整座山、以及周圍的其他山。 · 向旁,進入同一個層面裡,其他方面的討論。從看到山的一棵樹,到看到山裡的一叢灌木、一朵花。 · 向下,進入細節、具體層面的討論。從看到山裡的一棵樹,到看到一片樹葉,到看到樹葉上的脈絡,到看到一個細胞。 舉個例子,圍繞我手上的iPhone,展開以下問題。括號裡是可能的回答。 · 向上:對我來說,這臺手機是什麼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和其他人通訊的工具,也是一種查詢資訊的工具) · 向旁:除了手機,我還有什麼別的查詢資訊的工具?(正好坐在我身邊的朋友、通訊錄裡熟識的專家和學者、聯網膝上型電腦、電腦裡存放的歷史資料、家中藏書、書店、圖書館) · 向下:什麼時間和場景下,我用手機查詢資訊?(在路上的時候,不方便用電腦的時候,臨時想到問題需要查的時候,問題瑣碎、我能預判能搜尋到答案、不便打擾別人的時候) 類似這樣的提問方式,既可以對別人使用,也可以對自己使用。 【PART 2】為什麼向上、向下、向旁思考很重要? 為了方便處理資訊,人腦習慣把資訊歸類,分塊處理。 舉個例子,假設一聊到“手機”,你的第一反應是,它是一種“電子產品”。 · 向上,進入到一個更大、更抽象的分類裡。比如,把“手機”從歸類到“電子產品”,轉變為歸類到“人類發明”裡。 · 向旁,找到同一資訊層級裡的另一個例子。比如,在“人類發明”的這個分類裡,發現和“手機”平行的另一個概念“手錶”。 · 向下,進入到更區域性、更具體、更細節的資訊。比如,從“手機”進入到:螢幕、外殼、主機板。主機板還可以往下拆分。 【向上】 向上歸類的方向不同,會直接導致對事情的態度、理解、思考方向有截然不同的選擇。 以“我要提升寫作能力”為例,丟擲一個引導向上思考的問題:你寫作是為了什麼目的? 如果答案是:宣洩情緒。繼續探究的方向是:有什麼情緒想要宣洩?想要如何透過寫作去宣洩情緒?還有別的排遣情緒的方式嗎? 如果答案是:自我表達。繼續探究的方向是:你傾向什麼樣的表達風格?當前表達有困難,是邏輯、用詞、還是別的問題?除了寫作,還有別的適合你的媒介嗎? 如果答案是:說服影響。繼續探究的方向是:對誰?要達成什麼目的?問題出在不瞭解物件、不清楚溝通意圖,還是具體的表達?你傾向的溝通風格和目標匹配嗎? 如果答案是:盈利。繼續探究的方向是:商業模式是什麼?與寫作相關的盈利方式有哪些?哪一個更貼合你當下的能力和資源,能快速出效果? 類似的例子,可以移步我的即刻帖子的評論區,看看不同的人談到“錢”能想到什麼,能看出不同年齡段、生活工作背景的人,思考的差異性有多大 可以看出,向上歸類的方向不同,下一步深入思考的方向、可能得出的結論、作出的決策判斷、採取的行動,會有極大差別。 向上抽象歸類的過程,有很強的主觀性,與人的天生傾向、教育、工作中的刻意訓練、知識儲備容量等多個因素都有關係。趁著年輕,多承擔豐富的職業角色和責任,多經歷,多廣泛的閱讀經典好書,能極大拓展向上思考的能力。 【向下】 這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種操作。就是一層一層往下追問,從宏觀到微觀,從抽象到具體細節。 比如:“我溝通有問題”,這裡的“溝通”、“有問題”都是非常抽象的描述,需要往具體的方向繼續追問。 具體在什麼工作中遇到了困擾? 何時、何地、和誰? 預期是什麼,你怎麼溝通的、結果是什麼? 類似這樣的層層追問,才能鎖定到底是哪種溝通、什麼問題(問題 = 不滿意的結果 - 最開始的預期) 如果你遇到過向專家諮詢問題,專家告訴你“你說的太空泛了,我沒法答”,很可能是因為你的問題向下細化得不夠。(插入一句,知識儲備越豐富、時間越寶貴的專家,越容易給出這樣的反饋)。負責任的專家,沒有足夠多的細節,是沒法正確歸因的,除非根據經驗大概的猜測,押個機率。 這就類似於你去看中醫,只說“肚子痛”,醫生是沒法判定是什麼問題的,一定會追問:是什麼感覺的痛,有多痛,痛持續多久,痛的頻率,具體在腹部的哪個位置,等等。 【向旁】 (1)剛才舉了一個考慮同一邏輯層次的例子:從“手機”向上思考到“人類發明”,再向旁思考到同一邏輯層次的“手錶”。 要做到在同一邏輯層次上向旁思考,腦中需要有一些常見的拆解、解構的模型、公式等,通常滿足MECE原則。 比如:網店的銷售額 = 客單價 x 轉化率 x 流量。假設你不知道這個公式,在討論“怎麼讓我的網店生意更好”的時候,很可能把注意力只放在一個地方(比如怎麼提高流量),而想不到提升另外兩個因子,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2)向旁思考的另一種非邏輯的手段,是透過類比、打比方,找到看似完全無關的事情之間的相似性,啟發思考。 比如:我和我的教練討論寫書的問題時,他問我,“寫書的這個過程,你覺得像什麼?” 我一邊想,一邊回答說:寫作一本書的過程,和蓋樓的過程很像。 · 地基是對寫作題材的理解。地基要穩。那我對題材的專業理解、實踐經驗、能力、經驗、知識體系,要夠深,最好掘地三尺,紮實可靠。 · 設計圖紙是內容的架構。圖紙要有大樓的框架解構,框架一定是簡潔清楚,沒有模稜兩可的,不然沒法施工。那我的內容風格是邏輯清晰,重點突出,做好內容取捨,在知識點的深度和推廣普及的廣度之間做好平衡。 · 鋼筋是一本書目錄的篇、章、節。一個樓的鋼筋搭完後,大樓長什麼樣、大概有幾個功能區應該就很清楚了。我需要讓我的目錄也有類似的效果,只讀完目錄就能知道全書重點,能快速導航去感興趣的頁面去閱讀。 · 磚塊是每節裡的文字。磚塊有不同類別,每種類別都是標準化的,而且每一塊磚不能有功能上的瑕疵。那我每一節裡的內容,也可以考慮用標準化的結構,用詞準確、句子通順,不要讀完不能理解就ok了。 · 粘合磚塊的水泥是節與節之間的邏輯。磚塊之間不是分離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前後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章節都之間是有邏輯的,這一點我需要注意。 · 外表的瓷磚和噴漆是書的視覺設計。建築的外觀要有視覺美感,還要能吸引人的注意力。那封面設計、排版、封面封底的文案、腰封這些元素,在交稿給編輯後,我也是要注意去溝通的,不能放任不管。 透過向旁思考,把“寫書”和“蓋樓”做類比聯想,我在怎麼寫書這件事情上獲得了不少啟發。 向上、向旁、向右思考的三種能力,向上指向戰略、第一性原理;向旁指向創新、發散、啟發、創造新的選擇;向下指向執行、定位核心問題。三種能力都很重要,需要得到平衡發展。被評價為戰略懶惰、死板不會變通、誇誇其談不接地氣的人,未見得是態度出了問題,只是分別缺少了向上、向旁、向下思考的能力。 這種切換的能力,不同人之間存在天生的差異,也有各自的短板。#MBTI# · 小塊思考的人:MBTI性格分類裡的S型居多。傾向關注細節。容易損失全域性觀,造成假成長,無效努力。戰術勤奮,戰略懶惰。典型職業畫像舉例:會計,偏執行的初階程式設計師,工作關注短期目標達成的職能(一線2C銷售、揹負付費轉化指標的運營)。需要刻意練習向上、向旁思考。 · 大塊思考的人:MBTI裡的N型居多。傾向關注全域性。容易損失關鍵的現實細節,造成只能在抽象、概念層裡討論,無法落地。典型職業畫像:諮詢顧問,戰略顧問,產品經理,哲學家,學者。需要刻意練習向下思考、有控制的向旁思考。 從人群佔比來說,前一種人比較多,大概是後一種人的3倍。“一葉障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前一種人來說是容易出現的問題。 【PART 3】小結:不同層面的比較 從三個角度橫向對比向上、向旁、向下思考的差別,方便大家加深理解。 從邏輯方向來看 · 向上:歸納(inducitve)。特殊 → 一般 · 向旁:相關(abductive)。原概念 → 平行概念 · 向下:演繹(deduvtive)。一般 → 特殊 從注意力聚焦點來看 · 向上:看全域性 · 向旁:看之前沒看到的其他部分 · 向下:看細節 從目的來看 · 向上:具體 → 抽象, 表象問題 → 深層目標和意義的探索 · 向旁:目標導向 → 可能性導向,封閉的答案 → 更多可能的方案 · 向下:抽象 → 具體,開放發散討論 → 收斂聚焦執行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有不同的觀點,我們評論區見~ #白一喵#

閱讀全文

標簽: 思考  向上  Chunk  向下  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