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漆繕的來源 千年文化

作者:由 柒藏工作室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6-01

中國的陶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而由於陶瓷易碎的自然屬性。陶瓷修復肌膚技藝也成為中國陶瓷史和手工藝史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內茶道、香道、花道的發展。以及古瓷收藏在國內的興盛,以修復古陶瓷、紫砂器皿為主的大漆修復工藝——“漆繕”又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

一、漆繕的起源

漆繕,是指以天然大漆為拈合劑。對破損陶器、瓷器碎片進行粘接和補缺的一種工藝技法。在功能上和中國傳統瓷器修復技術——鋦瓷工藝較相似。漆繕應用範圍較廣。除了常見用於修補瓷器和紫砂器外。也可以用於竹器、木器、牙雕、玉器等小件器具的修復上。

中國漆藝歷史悠久。近年來浙江杭州跨湖橋遺址出土的漆弓。又將中國漆藝的歷史提前到距今8000年前。而以漆來修補、裝飾器物是我國一項歷史悠遠的傳統技藝。明代(1368-1644)中期,也是我國文人藝術與工藝美術發展的興盛時期。出現了《園冶》、《長物志》、《髹飾錄》等一大批工藝美術專著。明代黃成所著的《髹飾錄,尚古第十八》雲:“補綴:補古器之缺……”明確提到用大漆修繕古器舊物。清代藍浦所著的《景德鎮陶說》中引用明初的《墨娥小錄》一書中記述中的“粘碗盞法”和“粘官窯器皿法”。雖然所記述方法都是採用蛋清、麵粉、石灰等材料。並未用大漆調和,但這種粘接工藝無疑可以看作是金繕工藝的前身。

杭州跨湖橋遺址出土 漆弓

明清兩代。古物收藏風氣的興盛加之文人審美的推波助瀾,使得以瓷器為核心的衍生行業及文化愈發繁榮,鋦補、漆補等技藝也逐漸發展成為文人貴族所欣賞的高階工藝。特別是在清代。上等瓷器的修補和修復受到皇帝的直接關注,尤其是熱衷瓷器的雍正、乾隆、嘉慶三位皇帝都曾多次親自批示和指導修瓷過程。據《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雍正至宣統年間。清代宮廷陶瓷修復修繕工藝包括有清潔、打磨、鑲扣、膠粘、蠟補、金補、鋦補、隨色、復燒、做舊等10種。其中的“金補”,即陶瓷補金,也就是日本所稱的“金繕”,是將金粉與漆調和後對陶瓷斷裂、缺失處進行補配。或在漆修補的基礎上再在陶瓷破損處撒、貼金粉金箔的修補工藝。清宮檔案中有用大漆修補瓷器的記錄:“乾隆十一年閏三月十六日,司庫白世秀、七品首領薩木哈、太監胡世傑來說,總管劉滄州交均釉飛脊花觚一件。傳旨:著用漆補好,欽此。”據專家考證。在乾隆時期或之前補金修瓷工藝就在清宮中應用,而現存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傳世汝窯天青釉洗上,也有多處以補金工藝修繕的痕跡。就實物來看清代補金工藝一般使用在貴重的瓷器上。以彰顯其珍貴性。

汝窯天青釉刻劃雙魚紋橢圓洗 大英博物館藏

在文獻中難尋清宮瓷器補金的記載,但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成書於乾隆年問的傳世陶瓷圖冊《燔功彰色》中,“宋汝窯舟形筆洗(乙)”一冊所示的汝瓷口沿上繪有補金的痕跡,正與英國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汝窯橢圓洗相吻合,由此證明了此修補有很強的耐久性,可至今不脫落。

北宋汝窯青釉圓洗 故宮博物院藏

二、漆繕之金繕工藝

以金銀來裝飾器皿,古已有之。根據出土文物。我國在商周時期就有了貼金片的漆器。西漢中期至晚期,不少金屬扣漆器器身貼上了金銀片圖案或採用戧金技法刻畫出精細的紋飾。此風東漢更盛。《漢書,貢禹傳》:“臣禹嘗從之東宮,見賜杯案盡文畫金銀飾。非當所以賜食臣下也。”國內考古界、文物界稱貼金銀片工藝為“金箔貼花”、“銀箔貼花”。《漢宮舊儀》載:“太官尚食,用黃金釦器。”又云:“中官、私官尚食,用白銀扣器。”唐代。在漢代金銀箔貼花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出現了“金銀平脫”工藝。這種在漆器表面貼金銀片以後。全面髹塗推光漆再將金銀片磨顯出漆面的工藝。文質齊平。極為奢華。唐代貴族所用的器具或宗教器具常以金銀或金漆裝飾。據日本元開所著《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天寶二年(743年)與天寶七年(748年)鑑真和尚二次準備東渡時。都攜“金漆泥像一軀”。日本奈良正倉院所存《東大寺獻物賬》上,有金漆髹飾的刀劍記錄。其中提及的“金漆塗刀”、“金漆銀銅作大刀”等,至今賬存物在,是我們研究唐代金漆髹飾技藝與中日漆藝交流的重要例證。

中國古代對金銀裝飾的運用,本是為凸顯皇家貴冑的威儀以及官階禮儀制度,而與之相應的工藝的運用上,強調“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著力於對器物“完美感”的主動追求。漆繕作為一項修復技藝。目的是為了減少器物受損後的“殘缺感”,無論是採取何種手段。都不可能達到器物完好時的那份完美。因此本質上是依然一種被動的無奈選擇。需要漆繕工藝修復的器物,通常都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或商業價值。而金漆所特有的富麗華貴的視覺感受。能一定程度彌補器物殘缺所造成的遺憾;而金色作為一種中性的色彩,不容易與其他材料在色彩與材質上形成衝突;此外。漆繕技藝修補的表面非常平整,相對於鋦瓷修補表面會有突出的鋦釘。在處理薄胎瓷器。以及罐蓋、茶壺蓋的子口等需既要精細密合。又要轉動靈活流暢的部位。優勢更為明顯。

三、功能取向與藝術追求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藝術品收藏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投資方式。古代陶瓷的拍賣行情一路飆升。即使是那些以往不被藏家關注的,略有破損和瑕疵的古舊瓷器。價格也水漲船高。對這類破損或有瑕疵的瓷器進行專業修復。有助於文物的儲存並提升它的市場價值。大漆和黃金無毒無害。物理效能穩定。經由漆繕工藝修復過的古舊瓷器。也能作為實用器具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來。伴隨著國內手工藝的復甦。手工製作的器物與手工技藝逐漸成為文化熱點而備受關注。

漆繕作為一種修復技藝,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無奈的被動選擇。雖然每次修繕的工序大體相同,但就每一個修復的專案而言,每一項修復工作都是獨一無二的。針對不同陶瓷品類,不同的殘損程度。不同的器物形制,如何去修復、如何去把握器物原有的韻味或創造完全不同的審美意象。卻是一項頗費思量的藝術創作過程。也存在藝術個性的發揮空間。

單從修理行為的目的和結果角度出發。漆繕工藝包含“金漆修補”、“隨色修復”和“自由改造”三個不同的工作方向。金漆修補。即以恢復功能為目的,對已破損器物進行修理來延長其使用壽命,並以金色裝飾修補痕跡。這是最為常見和實用的傳統處理方式。隨色修復。偏重於復原器物的審美價值,透過修繕外觀以接近原物。達到鑑賞和展示其珍貴程度的目的。類似於《髹飾錄》中提及的“補綴”和清代宮廷陶瓷修復中的“隨色”工藝。有經驗的漆工。能調出與原有器物極為接近或與之相協調的色彩,透過高超的描繪技藝。掩蓋修飾破損瓷器的痕跡。儘可能地還原器物應有的色彩、質感和韻味。相對於常見的金漆修補。這種工作方向有一定難度,需要作者具有較高的漆藝造詣和高雅的鑑賞品位。自由改造。

漆繕是一種基於殘缺美的修復技藝。每一次修繕實踐。都是一件器物新生的過程。漆繕工藝源自我國古老的漆藝傳統。其工藝技法與工序的相對單純性與工藝實踐物件的極大豐富性。使其具有中國古代哲學中“抱法處勢”、“萬法歸一”的文化意味。

漆繕的來源 千年文化

標簽: 工藝  漆繕  修復  修補  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