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作者:由 人物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9-10-09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壞了就修,修好了就繼續用,如此反覆,日子的氣息都漸漸地滲進器物裡。金繕留下的金色痕跡也時刻提醒著她,這些都是生活的失去與重來。

文|

賴祐萱

編輯|

查非

重生之道

猿山修還記得女兒小時候打碎了碗的那天。那是一個很普通的碗,打碎之後,女兒一邊嚎啕大哭,一邊對著小碗說:「對不起、對不起。」

這個瞬間觸動了這位父親,原本該把碎片丟掉,但他看出女兒不僅僅是被嚇到了,還飽含著失去心愛之物的悲傷。「可能她從小到大生活中一些瞬間的各種情感,都在那一瞬被擊出了波瀾。」就在那個瞬間,這個日本著名設計師、東京六本木人氣古董店鋪的老闆猿山修,決定將那個小小的碗修補好,還給女兒。

另一群人也有過相似的決定。觸發他們決定留下破碎物品的理由,是拿著碎片走向垃圾桶,即將丟棄前的那一刻,他們意識到,還不能這樣放棄,還不能這樣告別。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這是日本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後,經受了生死離別的人們開始收拾屋子,把一片狼藉的碎片分類打包好。里氏9級的地震不僅造成福島核電站的洩露,引發的海嘯也讓無數家庭被吞沒。人們面對的是一個支離破碎的世界,近2萬人死亡失蹤,5萬多人至今仍流離失所,還有數不清的房屋、傢俱、器物在令人恐慌的搖晃中破碎。

這場史無前例的地震昭示著一個殘酷的事實:生活會在剎那間被剝奪,一切都有可能喪失。

就在走出房門,準備將震後破碎殘片丟進垃圾桶的時候,許多人突然強烈地想要抗拒放棄,抗拒失去,「難道面對這些,我什麼都不能做嗎?」那一瞬間,他們希望把這些帶有往日記憶的器物留下來,繼續過日子。

「過去,東西壞了就丟掉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東日本大地震的境遇讓這種意識被改變了。失去家人,失去房屋,失去傢俱和器物,無論受災大小,都會被滿滿的喪失感所包圍。也是因為這樣,很多人開始意識到,不能這樣失去下去了,為什麼我們不能說『繼續吧,再一次吧』?」田村香乃說。她是神奈川海邊一家藝術商店的老闆,有個教人修補器物的教室。3·11大地震後,很多人拿著破碎的器物,找到她,想要學習彌補的方法。

彌補裂痕,讓器物重生,他們選擇的不是用502之類的化學強力膠隨意粘補,也不是選擇磨平缺口或增添原料等粗暴的方式,而是使用一種唯美的古老技法——「金繕」。

這種工藝輕柔細膩,用生漆與麵粉調製的粘合劑拼接碎片,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器物原本的模樣,不會對器物進行改造破壞。修繕後的器物,相較原貌只是多了一些最樸素的修補痕跡。唯一的與眾不同是,勾勒這些「樸素」線條的是金箔磨成的金粉。

拿著一件金繕過的器物,你會很清楚地看到,破碎的軌跡是如何行走的。裂痕不但沒有被遮蓋起來,反而在陽光下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因此,有人把金繕器物上的金色走線稱為「景色」。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用金繕修復過的器物 圖源《金繕:惜物之心》

在日本,越來越多人開始沉迷這種「傷痕下的景色」。開辦金繕教室的堀道廣發現,日本3·11大地震讓越來越多人投身這件「彌補過去」的事業中。3·11大地震之前,堀道廣的金繕教室只有兩三個學員,現在畢業生有四五百人,在學的也有500人左右。很多人開始成為一名職業金繕師,修補器物,也修補過去的故事。

他發現,這段痛苦的經歷,讓人們意識到,就算有一天器物被劃上傷痕,就算無可避免地支離破碎,還能有一種辦法,恢復它們的生命力,並繼續生活。「大概就是人生不止一次,人生可以重生的道理吧。」堀道廣說。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堀道廣和妻子在家中,他們桌子上擺放的幾乎都是金繕器物 圖源《金繕:惜物之心》

猿山修也選擇了同一種方法,修補女兒的碗。相對於「完品」來說,他更喜歡一些被修繕過的舊物,他說金繕是一種能夠凸顯修繕痕跡的技法,是日本特有的捕捉美的方式,它從不隱藏過去。

「如果不是主人在器物摔碎的瞬間感受到,時光的飛快流逝,不可挽回的裂痕,不能和器物繼續走下去的難過,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要去修繕這件器物。」猿山修說。果然,女兒收到了被修繕過的小碗感到欣喜不已,之後再也沒有摔過,一直用到了現在。

同為金繕師的田村香乃告訴《人物》,3·11大地震前的日本,東西壞了就丟掉,趁機買個新的,是很平常的想法。但自然災害的創傷,以及不太景氣的經濟狀況,讓人們不再抗拒內心對破損東西的留戀,「日本人開始意識到,就算東西壞了,繼續用吧,不丟人。」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從二手店淘來的金繕修復過的茶盞開啟了田村香乃最初與金繕的緣分 圖源《金繕:惜物之心》

日常之道

金繕原本只屬於極少數人。源於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金繕,是日本最古老傳統的修復工藝之一。在過去,它只會用於高階茶道的器皿以及貴重的文物瓷器。當然它也作為世界公認的文物修復方式,運用在不少歐美博物館的中國瓷器上。

大地震之後,金繕這種原屬於貴族的技法,開始慢慢走向日常之物。

相比高價的茶道器物,最近日本的金繕師們總是能收到這樣的委託:送給孫子斷奶期使用的小馬彩染飯碗;結婚時好友送的情侶茶杯;臨終前希望送給老友的舊物;在植物園工作痴迷植物的男子寄來的小花盆;裝著醃梅乾的義大利製造破舊白瓷罐;過世的父親生前最愛的破酒壺……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3·11大地震後被修復的器物 圖源櫛谷明日香

櫛谷明日香是東京一家金繕教室的老師,平時也會接受一些金繕的委託。她說自己幾乎沒有遇到過高價茶道品的委託,很多委託都是想要修日常生活裡的尋常物件,委託人總是惴惴不安地問,「拿著這樣便宜的東西過來金繕,金繕師們真的不會生氣嗎?」

櫛谷明日香修繕過的百餘件器物,其中一半的器物是東日本大地震的產物,都是一些平日生活裡的尋常東西。震後三個月裡,159件「受傷的」器物從日本島另一端傳遞而來,有盤子、茶壺、杯子、蓋子、沒把手的壺……原本以為只會有人們使用的器皿,但寄來的器物裡還有很多貓使用的東西、相框、佛像,甚至有一個日本傳統節日女兒節的人偶宮殿,送來的杯子裡還有咖啡或茶水的水漬,可見這都是主人們最喜歡、也最常用的東西。

櫛谷明日香也為90歲的祖母金繕過一個韓國的水瓶。這是戰時祖母一家在韓國生活,曾祖父收集的古董。曾祖父去世後,祖母儘管很討厭古董和舊物,但為了好好儲存對父親的追憶,特意把這個水瓶交給明日香,讓她用金繕修復。

「畢竟那是心愛之物啊,上面有著和物品一起生活的痕跡,有對作者的思念。無論是貴還是便宜,想要繼續使用下去的心情才最重要,不是嗎?」她說。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櫛谷明日香與丈夫宮下智吉 圖源《金繕:惜物之心》

其實在中國,越來越多人也用金繕修補日常之物。江南大學的老師鄧彬是最早將金繕文化引入國內的人,他接受的金繕修復委託裡有一半都是「日常生活物」。

2013年至今,幾千件被修復好的器物裡,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微波爐專用」的碗。它的主人是一個女孩,從小父母離異,從來沒有和母親生活過,後來她到上海工作,有一次生病母親特意過來照顧她,當時買了一套餐具帶給她,這個碗就在其中。碗摔壞後,她無論如何都想把它留下來,把這個承載著難得親情記憶的載體留下來,哪怕只是一個看似尋常的「微波爐專用」碗。

還有的時候,想要修補的是一份珍惜。鄧彬曾經修過一個家傳的鐲子,委託他修繕的人說,母親不小心把鐲子摔壞了,一直為此感到內疚傷心,她沒有告訴母親,偷偷從盒子裡拿出來修繕,想要之後再偷偷放回盒子裡,只為了給母親一個驚喜。

很多委託的都不是什麼奇珍異寶,甚至相比本身的價值來說,金繕修復的費用要高昂得多。花費幾倍甚至十幾倍價格來修補一件破物,對物主來說,不願意捨棄的是與器物之間的羈絆,是想要珍惜器物的心情。

鄧彬認為日本人最初選擇「金」來裝飾修復的部位,是日本特有的美學體現。「金」這一極具衝擊力的顏色,將殘缺的傷痕完全地、大膽地映現出來。「用一種近乎完美的手段對待不完美的東西。可以說,面對殘缺,日本人不是嫌棄它,而是正視它。」

面對失去,不願回看,是人們習慣性的做法。金繕就是把那些不願回看、不願提及、不願意承認的遺憾、失去、裂痕,用最強烈的方式表達出來。在看到它的瞬間,記起失去它的瞬間。實際上,金繕的每一條傷痕都是在提醒使用者,要珍惜,要珍惜。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金繕製作中 圖源網路

待物之道

金繕師們有著與眾不同的待物之道。「有時候覺得自己開了一家器物醫院。」鄧彬這樣解釋自己的工作。他的妻子也是金繕師,兩人時常相伴在工房裡修繕器物。有時收到的器物破損得厲害,鄧彬會寬慰妻子,這就是來了個重傷患者,需要我們救治它。

受傷的器物被送進工房裡,等待救助。修補完,為了漆的乾燥,器物們還需要在蔭房中待上兩三天。防塵、乾燥的環境像極了一個靜候重生的病房,金繕過的器物需要忍受這最後一段的孤獨,傷口的漆才會幹得更徹底、更牢固。櫛谷明日香說,日本的梅雨季節是最適合做金繕的,溫度和溼度都剛剛好,器物的恢復和重生不需要太多人為的輔助,一切只需靜候自然的力量。

破碎的器物需要忍耐寂寞,金繕師更需要。做金繕6年,鄧彬感到很多時候這是份孤獨的工作。就像打坐入定了,在封閉的空間裡,只有他和器物在對話,空氣中大多都是砂紙摩擦瓶身的聲音,或什麼聲音都沒有。金繕器物時,櫛谷明日香經常四五個小時一動不動,每次站起來屁股都會發麻,視線也總是變得模糊不清。但只要定睛看看眼前被修好的器物清晰而美麗的樣子,她就覺得金繕這件事可以永遠做下去。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很多破損的器物都被送到櫛谷明日香這裡,等待著被修繕 圖源《金繕:惜物之心》

當然,並不是每位金繕師都有同樣的待物之道。有的金繕師從來不會使用金繕的器物,金繕只是財富的來源;也有的人只接受昂貴的文物古董,不屑於修補普通生活用具;還有粗略瞭解金繕工藝就大肆開辦培訓班的人——畢竟如今依靠金繕確實能夠獲得一筆較為可觀的收入。更有的人,故意摔碎器物,以此反覆練習金繕技藝,甚至希望將金繕變成商品,進行批次生產。

櫛谷明日香聽說了這種行為,覺得很可怕,「懷著這樣心情去修繕,無論如何都不能把器物變美吧。」

8年過去了,櫛谷明日香還記得2011年金繕震後器物的場景。在她看來,每一件器物的裂縫裡,都透露出不同家庭無法言說的悲傷。「有的器物身上有二三十處裂痕,總擔心交還給主人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幫助募集的店鋪告訴我們,客人說無論多久都願意等待,才真是感到安心了。」也是在這次修補當中,明日香意識到了3·11地震對人們造成的創傷究竟有多大,僅憑那些碎片就能想象到地震和海嘯帶來的致命衝擊。

傷痕是顯而易見的,筑波離震源地近,器物比起東京的碎得更加厲害,這些器物就像一個地震地圖,記載著每個地區或深或淺的受災程度。修復也比預想的更艱難,每天晚上金繕師們都聚集在工房裡,圍坐在一起花費三四個小時修復器物。順利的時候一天能修兩三件,難的時候一件都修不好。

那年夏天,工作室還沒裝空調,炎夏的中午只能把窗戶全開啟,櫛谷明日香和金繕師們一邊吹著電風扇,一邊說著好熱,一邊還要討論碎裂嚴重的器物該如何修補。因為季節的變化,生漆的狀態也要不停地進行調整,本以為3個月就能完成的159件器物卻整整花費了半年,從落櫻的4月,一直修到了降雪的12月。

在那場災難中,丈夫的好友、法國旅日服裝設計師Jurgen Lehl,家裡所有珍貴的收藏品幾乎全部打碎。「太悲傷了,根本無法看它們。」 Jurgen Lehl將碎片全部裝在箱子裡交給櫛谷明日香夫婦。明日香形容那場工程就像拼拼圖一樣,每一步都是在做解密題。30多樣器物混雜在一起的碎片,太多了,得仔細挑選出來,一件一件拼湊、組合、粘連、修復,最終還原成一件完整的器物。「沒想到最終全部都修復好了,我真的是太高興了。」明日香說。那不只是完成了一次金繕工作,更是完成了一份人生的拼圖。

彌補傷痕的過程,就是在重拼一幅關乎人生的拼圖。再微小的碎片都記錄著人們曾經活著的故事。兩年前,這位設計師朋友因故去世,而這些在地震中破碎又重生的器物,成為了夫婦倆與他最深刻的連結之一。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被金繕過的器物,即便是普通不過的盤子,也有獨特的美 圖源《金繕:惜物之心》

生活之道

對很多熱愛金繕的匠人來說,金繕不只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堀道廣說,現在摔壞東西,他和妻子都不會垃圾分類了,而是統統堆在雜物間,想著「就算壞了,金繕一下也很不錯啊。」結果家裡的金繕器物越來越多,堆積如山。兩個孩子之間也是各種廢物利用,5歲孩子摔壞的東西,補一補再給1歲的孩子用。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堀道廣金繕過的器物 圖源《金繕:惜物之心》

事實上,堀道廣是一個會對生漆過敏的人,也就是說,每一次用金繕方式修補器物,對他來說都是一場癢疼難忍的磨難,但是儘管如此,他仍然熱衷於沉浸在金繕的世界裡。為了能夠繼續做金繕,在上漆之前,他都會先用日本護膚品排行榜第一名的護手霜塗手,家裡還備有一罐浸泡著柿子葉的梅子酒,以緩解過敏引起的漆瘡。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堀道廣做金繕的常用工具,護手霜是必備之物 圖源《金繕:惜物之心》

選擇成為金繕師,原因很單純,就是「修繕破損器物這個行為的本身」。堀道廣忍受了生理的過敏,而櫛谷明日香則為此放棄了其他專業,一頭扎進修補他人舊物的金繕裡。讓器物拋開破損後的陰暗沉重,重新散發光芒和朝氣,是她最大的快樂。她認同金繕師很像醫生的比喻,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沒那麼重要,她更願意稱自己是一個「動物飼養員」。

「我們與器物的關係,更像是陪伴、注視,並幫助動物成長的飼養員。動物園不是動物原來的居所,對人類來說也許是個自以為是的地方,但看見它們內心就會變得富足,也會產生與動物相互依偎,共同成長的感覺。對我來說,器物也好,漆也好,都像擁有生命的東西。」

在這位金繕師的心裡,人在陪伴器物成長的同時,器物也擁有了凝望與陪伴人類的生命力。櫛谷明日香家裡最常用的一個白色粉引茶碗,不是什麼高階貨,因為陶土鬆散,碗邊還經常會出現小缺口。丈夫常常一邊用金繕幫她修補邊緣,一邊忍不住吐槽,「說不定哪天會變成一個擁有金邊的茶碗呢。」慢慢地,日子長了,茶碗邊上真的出現了一圈金色。「雖然常常要修補它,卻最最喜歡它。它可是一直在照顧守護著我們夫妻兩個人的日子呢。」

明日香說,器物身上會有主人性格、容貌、人生的投射,人與器物,更像是兩個交織的生命體。

在丈夫的部落格裡,除了記錄下震後修復的每一個金繕器物外,還經常分享給兒子做的紙殼玩具車、參加半馬比賽、針灸初體驗等等有些無厘頭的小故事,還有個叫做「今日的湯」的欄目,詳細地記錄了這個家庭每日的料理:「今天喝的是西紅柿和黃麻做的湯菜,要加一點點蘋果醋,很清爽,是夏天呢。」

或許這些時刻關注並珍視生活趣味的人,才能用最大的溫柔去撫慰那些原本傷痕累累的器物。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很多喜愛金繕的人會特意選用金繕食器來放置料理 圖源《金繕:惜物之心》

許多接受採訪的日本金繕師,都會在採訪之餘忍不住提醒記者,要善待那些失而復得的金繕之物—不能太過暴力地對待它,要用柔軟的海綿輕輕地擦拭,用過之後不能馬上用水擦拭,不能用尖銳的東西碰它,不能用微波爐、不能用洗碗機……

只有金繕師田村香乃不一樣,她很爽快,「請完全不用擔心地使用它!」

把金繕看做更為日常的事情,把金繕師看做裁縫一樣的手藝人,是她的願望。她認為,金繕可以是一件高雅的事,滿足收藏家們嗜好,也可以是一種藝術鑑賞,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生活智慧,一種普通的手工活兒。

在她的家裡,用金繕小碗盛飯是「最普通的光景」,只要保持水溫45度以下,金繕過的食器也是能用洗碗機清洗的,比起所謂的藝術品,田村香乃認為那些日常生活中誕生的金繕,才是永恆存留在記憶中的東西。

她有個從父母那兒拿來的花盆,是一個知名大師的作品,每次來臺風都會莫名地破掉,每一次她又會重新修好。日本陶藝家市川孝的蕎麥豬口杯,是田村香乃最初金繕過的物品,很脆弱,經常壞。15年間,她也沒丟掉它,只是一邊用著,一邊修著,杯子竟還頑強地活到了現在。

採訪後的一天,田村香乃發來了一封郵件,又講了很多關於金繕的故事,信的末尾她寫道,「其實,聊了這麼多我最想說的是——在普通的日子裡,你總會有突然意識到美的瞬間吧。家人無憂無慮的笑容,晚餐沙拉的色彩搭配,夕陽投照在器物上的影子,花瓶裡略微萎靡但依然還活著的薔薇花,年邁疲勞老貓的毛色。我期盼,這些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的景象啊,不經意讓人感覺到的生活之美啊,能夠真正地、全部地,融入每一個被金繕過的器物裡。」

壞了就修,修好了就繼續用,如此反覆,日子的氣息都漸漸地滲進器物裡。金繕留下的金色痕跡也時刻提醒著她,這些都是生活的失去與重來。

金繕教給她的道理,她也把它活在自己身上,那是一句日常的叮嚀,受傷了也沒關係,「繼續吧,不丟人」。

#FormatImgID_13#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田村香乃與兒子 圖源《金繕:惜物之心》

舍不掉的舊物,就像丟棄不了的人生,修復它吧

標簽: 金繕  器物  明日香  修補  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