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蘇東坡的煙雨平生

作者:由 愛碼字的Blue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2-14

人物簡介

本 名:蘇軾

別 稱:蘇東坡、蘇文忠、蘇仙

字 號:字子瞻,又字和仲, 號東坡居士,又號鐵冠道人、海上道人

所處時代:北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點:四川眉州眉山

出生時間:公元1037年1月8日

去世時間:公元1101年8月24日

主要作品:《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主要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

官 職: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

紀年表:

1037 - 1061 中進士,名動京城

1061 - 1071 鳳翔判官,史館官員

1071 - 1079 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1079 烏臺詩案

1080 - 1084 被貶黃州

1085 - 1089 翰林大學士

1089 - 1094 任職杭州,潁州,揚州,定州

1094 - 1097 發配嶺南

1097 - 1100 發配海南

1101 逝世於常州,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眉州蘇家

1037年1月8日,蘇東坡在四川眉州眉山出生了。

蘇東坡的家境尚算小康。

祖父蘇序,家裡有些田地,酒量很大,慷慨仗義。

蘇序雖然不識字,但很有頭腦。喜歡用大米換穀子,儲存在糧倉裡。有一年大旱,顆粒無收,蘇序就開倉散糧,分給自己的親朋好友,佃農和不認識的窮人。大家這才明白他儲存穀子的原因。因為大米容易腐壞,而穀子就可以儲藏好多年。

他還喜歡喝酒,經常在草地上席地而坐,邊喝邊唱歌。讓拘謹的鄉鄰大吃一驚。有一次,喝醉了,還砸了廟裡的一尊神像,因為平時看不慣寺廟向信徒們勒索錢財。

父親蘇洵,當時已經27歲了,正處於迷茫痛苦的時候。他性格古怪嚴謹,脾氣倔強又遊手好閒,與他的父親完全不同。直到長子蘇東坡出世,蘇洵感覺到生活的壓力,開始發奮讀書。《三字經》中“

二十七,始發奮

” 的“蘇老泉”就是指的蘇洵。

蘇東坡的性格特點更像祖父一些。

蘇東坡有一個姐姐 - 蘇小妹並不存在,是後人的美好想象。還有一個弟弟,名叫蘇轍,比他小兩歲,後來官做得比蘇東坡大,也很有學問。“三蘇”指的就是父親蘇洵和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唐宋八大家”中他家就佔了仨。要知道唐宋兩朝跨越了600多年,國土面積超千萬平方公里,這太不科學了。

蘇東坡的母親程氏,出自書香門第。蘇洵常常出門趕考,程氏就在家教孩子們讀書。

有一次,讀到《後漢書》範滂的故事。範滂因為清廉,彈劾權貴,遭到了誣陷,被判死罪。當時很年輕,才33歲。臨刑前,範滂的母親來和他訣別,說,“你現在有了好名聲,難道還想長壽嗎?死了也沒有遺憾,你不用傷心,也不用擔心我。”蘇東坡小小年紀,很受感動,就和程氏說,“我長大了也要當範滂那樣的人”。程氏也很瀟灑,回蘇東坡,“你要是能當範滂,我難道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宦海沉浮

老父親蘇洵,帶著兄弟倆到了京城,一邊準備考試,一邊拜訪京城的名流。

兩兄弟都很爭氣,同時考中了進士,震動京城。翰林大學士、主考官歐陽修十分欣賞蘇東坡的才華,他是蘇東坡的伯樂和一生的至交。後來,歐陽修的孫女,還嫁入了蘇家,成了蘇東坡的二兒媳婦。

1061年,蘇東坡被調往陝西鳳翔,擔任判官。

在北宋官制系統中,判官是三司使的助手。三司使是政府的最高財政長官,把持國家財政大權,相當於CFO,地位僅次於宰相。由於判官財權在握,很容易產生貪汙腐敗現象,所以歷來都是選擇德高望重,鐵面無私的官員擔任。北宋著名的清官包拯就曾擔任判官一職。

蘇東坡初入官場,就被任命為判官,可見朝廷很認可他的才幹和人品。

1065年,蘇東坡結束了陝西任期,回到京城,在史館任職。他很喜歡這份工作,有機會飽讀珍本書籍、名人手稿、名家詩畫。他沒有覺察到,史館外的朝堂上,正在醞釀一場巨大的變革。

這要從北宋立國之初的“三冗危機”說起。這三冗指的是:冗員,冗兵,冗費。也就是官員、軍隊、財政經費三方面的人員冗餘、效率低下、經費開支過大的問題。

1069年,當蘇東坡從眉州結束居喪,返回京城,就面臨了一場急風驟雨的變法運動。

宰相王安石為了解決“三冗危機”等一系列政治問題,大刀闊斧的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面改革。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的巨大革新,史稱“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幫派被稱為“新黨”。

變法的初衷當然是好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三冗危機”。但激進的執行過程,也導致商業蕭條,物價飛漲,百姓利益受到了更加嚴重的損害。

蘇東坡是個明白人。他比較了中國曆代政府制度的異同,指責新政的缺陷,在《上神宗皇帝》書裡說王安石“

招來新進勇銳之人,以圖一切速成之效

”,結果是“

近來樸拙之人愈少,而巧進之士益多

”。與王安石的激進的“我偏要!我就要!立刻!馬上!”相比,蘇東坡的政治哲學既有因次第盡的“隨勢而為”,也有對這種因次第盡的堅持。

很快,他捲入了這場政治鬥爭,受到了新黨的攻擊,不得不離開京城。前往杭州擔任“通判”。

在北宋,州府的最高長官為“太守”或“知州”,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公務。通判是太守的助理,一邊給太守打雜,一邊監察太守。

之後八、九年,他一直在杭州和周圍的湖州、山東的密州以及江蘇的徐州為官。大到治理洪水,小到關心囚犯的健康福利,他都親力親為。深受老百姓的愛戴。

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軾擔任湖州太守。

上任之後,他給神宗皇帝寫了一封《湖州謝上表》,相當於現在的述職報告。除了感謝神宗的恩典,敘述自己的坎坷遭遇,他也謙虛的說自己“

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意思是說:我老了,跟不上形勢,不中用了,回鄉當個小民就夠了。

蘇軾的述職報告發布在朝廷定期出版的公報上,相當於官方報紙。寫者無心,讀者有意,這聽起來就是在諷刺王安石新政。

新黨們想要至蘇東坡於死地,發起一片倒蘇之聲。於是,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監察院逮捕,押送到京城,關進監獄。這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

當時,蘇東坡坐了三個多月的大牢,差點被砍頭。後來,在朋友們的救援下,他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

團練副使相當於民兵副連長,是一個低微的小官,沒有什麼權利。蘇東坡這時候也已經43歲了。死裡逃生,有些心灰意冷,也開始反思自己,嘗試找回心中的安寧。公務之餘,他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些糧食來補貼家用。“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這時起的。

新帝宋哲宗即位,任命司馬光為丞相。司馬光以前是王安石的政敵,上位後,馬上打壓新黨,重用蘇東坡。

蘇東坡碾轉返回京城,八個月內被提拔了三次,官至三品翰林大學士。

這時候,他已經四十八歲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紀。

王安石的新政集團這個時候已經完全失勢,受到保守派的極力打壓。原來的新法幾乎完全被廢除,貪腐現象反而更加嚴重。

蘇東坡認為此時的行為和“新黨”沒什麼區別,因此屢次上書,極力反對當政的保守派做法。

在朝廷上,蘇東坡不屬於任何一個黨派,這也讓他成為了兩派共同的攻擊目標,還連累了很多朋友。

於是,他多次請求辭職。最終朝廷同意他離開京城,擔任杭州太守。

1089年,蘇東坡再次回到杭州。

蘇東坡與杭州有不解的緣分。十八年前,蘇東坡因為反對王安石新政,被外放到杭州擔任通判,輔佐太守。這一次,他因為反對王安石新政的反對派,被外放到杭州擔任太守。

此時,蘇東坡已經五十二歲。多年沉浮之後,胸懷更加豁達,積累了許多經驗,反而在事業民生上更加勇猛精進。

蘇東坡一到杭州,就全力以赴展開工作。

蘇東坡首先請求財政撥款,進行重要的民生革新。修繕官舍、城門、城門樓、二十七座穀倉。在短短的一年半之間,在全杭州城實施了公共衛生方案,包括一套清潔供水系統和一座醫院。

當時西湖淤塞嚴重,湖水乾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和居民用水。蘇軾動用二十多萬民工,挖淤泥,疏通西湖。挖出的淤泥被集中起來,築成了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方便老百姓行走。這條長堤就是“蘇堤”。還在湖水最深的地方,建了三座塔,作為警示標誌,就是今天的三潭映月。

西湖被稱為“人間天堂”,它的美,有蘇東坡的功勞。

他在杭州城中心的眾安橋,建了一家公立醫院。後來,醫院遷到西湖邊,改名為安濟坊。蘇東坡離開杭州後,還照常開放,為百姓治病。”

這一年,蘇杭發生洪災。為了穩定糧價,蘇東坡多次請求朝廷撥款,從臨近省份河南安徽買米,然後儲存在揚州,等冬季市場上米商囤積居奇,米價飛漲的時候,官方大量賣出平價大米,以穩定物價,免得居民捱餓。

可惜他的救濟方案沒有完全實施,就被調離杭州。之後,他的政治生涯,更加動盪不安。

1091年,蘇東坡被召回京城,恢復翰林大學士的職位。

同年八月,因為政見不合,被調往潁州(安徽阜陽)任知州。

1092年二月,擔任揚州知州。

1093年九月,擔任河北定州知州。

1094年,哲宗當政,新黨章惇受到了重用,步步高昇,官拜宰相。他是新法的堅定擁護者,嚴酷無情,以霹靂手段控制言論,實行嚴酷的律法,打擊舊黨。蘇東坡是他的重要打擊目標。

很快,蘇東坡被外放到嶺南(廣東惠州)。

1097年,蘇東坡再次被外放到更遠的儋州(海南島)。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個60歲的老頭子了。

1100年,24歲的哲宗去世,他的弟弟宋徽宗繼位。蘇東坡接到新皇帝的特赦令,可以回京城任職了。

他一路乘船過海,北上述職。到了常州,蘇東坡的身體狀況漸漸惡化。

1101年8月24日,蘇東坡在常州逝世,享年64歲。

文學大家

蘇東坡被稱為“唐宋八大家”,其書法、畫、詩詞、文章都有很高的造詣。

他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

蘇東坡的書法受到顏體的影響,橫輕豎重筆畫舒展,字字豐潤,錯落有致。他最有名的兩幅作品是《黃州寒食帖》和《江上帖》,現均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黃州寒食帖》為蘇東坡被貶黃州時,寫的兩首詩。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巖起伏,氣勢不凡又一氣呵成,達到一種完美的境界。

蘇東坡的煙雨平生

《黃州寒食帖》

《江上帖》又稱《邂逅帖》,是現存蘇東坡書法的最後一件作品。這是蘇東坡臨終前三個月,寫給老朋友杜孟堅的書信。感嘆時隔八年,江上重逢。雄健渾厚中透出散淡俊逸,自然天成。

蘇東坡的煙雨平生

《江上貼》

蘇東坡畫跡傳世作品屈指可數,僅有三幅。分別是,藏於中國美術館的《瀟湘竹石圖》,藏於臺北故宮的《雨竹》,和《木石圖》。《木石圖》是蘇東坡唯一一件可在市場中流通的國寶級藏品,2018年在香港佳士得拍賣,以4。636億港幣成交。

蘇東坡的煙雨平生

《木石圖》

蘇東坡的煙雨平生

《瀟湘竹石圖》

蘇東坡一生創作了多達三千多首詩詞。

蘇東坡在杭州的時候,經常出遊散心。遊西湖,逛靈隱寺,品嚐完虎跑泉水泡新鮮龍井,再沿著九溪十八澗溜達回來,逍遙自在。這首描寫西湖的七言絕句就是這個時期寫的: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他被貶到黃州,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文章,來寄託當時的心情。

有一天,他們趕上了小雨,沒帶雨傘。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蘇東坡不這麼認為。過了一會兒天晴了,他就寫了一首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他還寫了很多散文偶記,沒什麼目的和用處,大家卻很喜歡。有一天晚上睡不著覺,就起床在承天寺的月夜下散步。他在《記承天寺夜遊》中即興記錄了這種偶得的美: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逐步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蘇東坡的書法與畫作,同他的詩詞一樣,有著同源的節奏與意境之美,氣定神閒的寫意般的快樂。一竿竹,一塊根,煙雨山水,這些畫中透出天人合一與生命執行的和諧,置身其中,感覺到人只是滄海一粟,一生也只是宇宙間的浮光掠影而已。

友朋天下

蘇東坡一生仕途起伏跌宕。他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他的朋友也遍天下。

蘇東坡在鳳翔擔任判官的時候,和陳太守關係不怎麼融洽,卻意外的與陳太守的兒子陳慥氣味相投。陳慥字“季常”,喜歡飲酒騎馬,擊劍打獵,為人慷慨大方。典型的怕老婆, “河東獅吼”的典故就出自蘇東坡開的玩笑。許多年後,蘇東坡被貶謫到黃州,陳慥剛好隱居在那裡,成了他在黃州期間最好的朋友。

歐陽修、米芾、李公麟(龍眠)等大家也和蘇東坡往來密切,是一生至交。

蘇門四學士就是指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四人。都出自蘇東坡門下,且學識過人。

蘇東坡的朋友中,最特殊的,有兩位。

一位是王安石。

說起來,這王安石也是個奇人。他文學造詣高,與“三蘇”歐陽修同為“唐宋八大家”。當時北宋文人普遍風度優雅,注重儀表,講究飲食。但他一點都不在意,經常“衣裳骯髒,鬚髮紛亂”,有啥吃啥。這種狂放的性格,和蘇東坡有些類似。

開始,他們註定不能稱為朋友。

王安石推崇新政,蘇東坡反對新政的部分內容。這讓二人成了死對頭。蘇東坡也因為反對新政,受到牽連被貶謫外放。

後來蘇東坡遭受“烏臺詩案”,面臨殺頭之罪。王安石已經退休,身在南京,他上書替蘇東坡求情,說“

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意思是,哪裡有在聖明的世道,還殺有才能的人的道理呢?就因為王安石的“一言而決”,蘇東坡得到了從輕發落。

後來蘇東坡任職途中,經過南京,特意去看望退休的王安石。談論詩書,佛學。提起往事,二人都感慨萬千。蘇東坡還建議王安石發揮他的影響力,讓朝廷避免黨政內鬥和戰爭,發展民生。

蘇東坡與王安石,二人政見相左,頗有君子和而不同,惺惺相惜的意思。

另一位是佛印。

佛印是金山寺的一位僧人。天資聰穎,據說三歲能誦《論語》,五歲能誦詩三千首。他是一名特別的僧人,雖然出家,卻不忌酒肉。機緣巧合,遇上了蘇東坡,二人十分投緣,留下了很多有意思的典故。

蘇東坡後期被貶黃州,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意義。借用佛學中的一些禪修心法,向內尋找清淨之所,達到物我相忘,身心皆空。在蘇東坡學佛期間,佛印對他有很重要的影響。

後來無論蘇東坡遭遇什麼樣的變故,流放到嶺南,海南島,他都能夠安住其中,適應環境的變化,積極的入世,又保持內心的寧靜。

宜其家室

唐宋八大家中,蘇家三父子就佔了三席,說明蘇家家教源遠流長。蘇東坡與蘇轍二人風神俊秀,他們的手足之情,可以稱之為世代典範。蘇東坡曾說蘇轍“

豈是吾兄弟,更是賢友生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是蘇東坡在月夜思念弟弟的時候發出的感嘆。蘇東坡的才華不必說,蘇轍的詩詞“意境閒澹,情趣悠遠”,文章“論事精確,修辭簡嚴”,又有“一唱三嘆”之妙。

在仕途上,兄弟二人立場一致,共同進退。蘇東坡有些恃才傲物,捅過許多簍子。蘇轍深沉穩重得多,每次都為哥哥辯護,撐場子。相比較蘇東坡的一生動盪,蘇轍平穩得多,曾官至副宰相。相比動盪的政治生涯,蘇東坡的婚姻生活更和順安穩一些。他一共有過三位伴侶。第一位是結髮妻子王弗。蘇東坡剛入官場的時候,對人很坦誠,處理事物也不夠老練成熟。相比之下,王弗更有知人處事的智慧。他與訪客談話的時候,王弗就經常在屏風後靜聽。事後再提點丈夫,要提防哪些人,而誰又是真君子。蘇東坡和王弗兩人很恩愛,兩人有一個兒子蘇邁。可惜他們相守了十一年後,王弗就生病去世了。蘇東坡很傷心,十年後還對亡妻念念不忘。寫下《江城子》,悼念王弗。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東坡的第二任妻子是王閏之。

據說王弗在彌留之際,放心不下蘇東坡,將他託付給了自己的堂妹王閏之。

閏之比蘇東坡小十一歲,沒有王弗那麼聰慧能幹,但她性格溫和善良,容易滿足。她一直陪伴在蘇東坡身邊,撫養堂姐的遺孤蘇邁、自己的兒子蘇迨、蘇過,“三子如一”,皆同己出。後來歷經“烏臺詩案”和“黃州貶謫”,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兩個人一起採野菜,赤腳耕田,相濡以沫,走過人生的大起大落。

蘇東坡在杭州當通判的時候,閏之買了一個叫做“朝雲”的丫頭。她聰明又善解人意,對詩詞也略知一二。到了黃州,朝雲長大了,成了蘇東坡的侍妾。

古人的婚姻大多由別人撮合。父母為蘇東坡選擇了王弗,王弗又為他選擇了閏之,閏之又選了朝雲來照顧蘇東坡,她們都是理想的伴侶。

婚後,朝雲生了一個兒子,叫蘇遁,可惜十個月就夭折了。

後來閏之去世,蘇東坡晚年被流放到嶺南,朝雲陪伴在他身邊。兩人心意相通,一起修行佛法,是相互的精神依靠。到嶺南一年多,朝雲因為水土不服,得瘧疾去世。伴侶的離世,對晚年的蘇軾是個很大的打擊,他一直沒有再娶。

結 語

蘇東坡一生命運坎坷,最後客死途中。一般人所追求的幸福安穩,歲月靜好,都與他無緣。但他的正直品格和心靈,卻流傳千年。在蘇東坡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浩然正氣和人文光輝。

浩然正氣

。正如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所說:“

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他一生為國為民,做了許多實事。他不隸屬於任何黨派。他曾經反對新政的某些做法,受到新政團體的打壓。又反對對新政的徹底推翻,因此也受到保守派的報復。在任何環境中,他都秉持自己的原則,不趨炎附勢。他追求的,是他一直秉持的浩然正氣,他的“理”。

人文光輝

。蘇東坡文學造詣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寫了無數詩文,傳誦至今。他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大概是歷史上旅遊經歷最豐富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又能在任何環境,安住其中,熱氣騰騰的享受生活。他的朋友遍天下,兄友弟恭,一直相互扶持。家庭和睦,對三位妻子情深意重。基層工作也做的好,深受老百姓愛戴。

蘇東坡的煙雨平生,飽滿、灑脫而快樂。

注:原文首發於公眾號“至人”

標簽: 蘇東坡  王安石  黃州  王弗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