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作者:由 杭州宋代玉器藝術館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3-21

今年有一部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該劇因為服裝考究十分嚴格,被譽為良心劇。這部電視劇發背景設定是唐朝時期,在劇中服飾出現最多就是唐朝時期的服飾,其中男子的頭冠最為常見的就是唐幞頭。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男子頭戴幞頭

幞頭是唐宋時期男子非常流行的一種冠飾。在古代,冠的樣式繁多,用途各異,其發展歷經數代的傳承演變,在出土文物中常有體現。

在杭州宋代玉器藝術館內,就有一頂青玉發冠。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宋 青玉 發冠 宋代玉器藝術館藏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宋 青玉 發冠 正面圖 杭州宋代玉器藝術館藏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宋 青玉 發冠 頂部 杭州宋代玉器藝術館藏

玉冠花朵形,整料掏堂,四面各雕雙層重疊花瓣,內大外小,邊沿翻卷,下部口沿橢圓形,中空,前後各有一孔可供插笄,頂部各有一個扁孔,可以穿繫絲帶固定玉笄。

目前考古發現的玉冠不多,主要有以下幾件: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宋 綰髮蓮瓣玉冠 南京博物館藏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宋 玉蓮瓣形冠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宋 白玉蓮發冠 首都博物館藏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冠”屬於古人頭部的服裝之一,所以又稱“冠”為“頭衣”,因古時人的頭部為“元”或者“首”,所以又稱“頭衣”為“元服”或“首服”,一般可分為“弁、冕、冠”等多種型別,泛指一切裹首之物。

“元服”或“首服”為全身服飾中“首先”或“最高”的部分,在誕生之初是為了保暖和裝飾,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步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成為顯示其人身份和地位的標誌,因此古人特別重視“冠”的形制以及“加冠”的禮儀。

《禮記•冠禮》:“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

從商周時期開始,髮型和冠飾就已經成為服飾禮儀的重要方面。冠禮經書記載,實行於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士戴冠,庶人則束巾。

“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禮記• 曲禮》中說道:“男子二十,冠而字”

男子到了二十歲,必行“加冠”之禮,並啟用正式名字。表示已經成年,可以婚嫁,並從此作為氏族的一個成年人,參加各項活動。可以說,“加冠禮”即是男子的“成年禮”。(女子十六歲行“笄禮”為“成年禮”)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影視劇中的冠禮

冠禮的儀式異常隆重和繁複。儀式必須在宗廟舉行,持續數日。男子舉行冠禮時,就要依次戴上三種不同冠,稱為始加、再加、三加。每次都不相同,各有含義。

在漢代,首服制度正式系統成型。冠冕成為標誌尊卑貴賤的禮制工具,冠冕制度日益嚴格。“頭衣”各有專名,主要為“冠”、“冕”、“弁”、“幘”四種,其中,前三種為貴族所戴,平民只能戴幘,等級森嚴,不容混同。成為後世等級制服中樞的冠冕制的源頭。

冠者禮之始, 嘉事之重也

冠標示身份,往往是貴族身份的象徵,故後代常用冠代指達官貴族。所謂的冠族,也即冠蓋之族,就指的是貴族了。人的等級不同,冠帽形狀也不同,貧賤無身份的人是不準戴冠的。

冠一般用於重要的禮儀場合,不能隨便視之。比如升官時,自然要 “彈冠相慶”。如果在祭祀等禮儀場合時不戴冠,便有違規定、不合時宜。因為冠的重要性,所以人們用免冠來代指謝罪,以求對方原諒。

到了宋代,“冠冕“更多意義上成為了精神的象徵,用來區分人的社會身份、朝堂職數和禮儀尊卑。其中,“冕“類作為“冠”的一種,是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多由帝王、諸侯王公戴用,從隋至明據可查禮典記載,大多是在重大場合(如 祭典、朝覲、婚慶等大禮)時穿戴它們。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南宋《中興瑞應圖》之“磁州謁廟”區域性

宋代“冠冕”名目和形制眾多,常見的有通天冠(或稱承天冠)、進賢冠、高山冠、籠冠、小冠、花冠及四周巾、結巾、幞頭(又稱“折上巾”或“烏紗”)、東坡巾、蓮花冠、元寶冠等多種式樣。

“冠”主要應用與中上層階級。在宋代官員體系中,“冠”按照種類不同可分為:“獬豸冠”(冠上有角形,以示秉公執法,公平公正)、“進賢冠”(是一種飾有簪筆的“梁冠帽”,以 示坦誠納言之意)、“貂蟬冠”,它們依次為法官、文官和武官的朝服冠。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獬豸冠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宋 李公麟《九歌圖》中人物戴 進賢冠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南京博物院藏 宋代范仲淹像的貂蟬冠(籠巾)

每一種冠上都飾有不同的象徵飾物以寓意冠者的職責。依官員品級的高低不同,這些冠在具體造型上顯現出差異,冠的梁數和裝飾材料因品級有異,梁數越少,官級越低,以此類推。冠上用來裝飾的金飾、銀飾、玉、玳瑁等飾物有別,不同官員的品級運用不同的材料。

宋代士大夫有用玉冠束髮的習俗,玉冠是宋代較為流行的小冠型別,因其高、寬都較其它冠形略低略小,故又被稱為“小冠”或“矮冠”, 這類冠式可單獨戴束,如宋徽宗名畫《聽琴圖》中描繪的撫琴者,頭上所戴的就是玉發冠。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聽琴圖 區域性

宋代平民中,男子使用最廣泛的是“幞頭”。(民間女性最流行的冠有團冠、花冠、高冠及蓮花冠等。)

“幞頭”:亦稱“幞頭”、“服頭”、“幕”、“四腳”、“上巾”、“折上巾” 等。是在東漢幅巾的基礎上變更來的,得名於北周武帝對東漢興起的幅巾作了裁出腳後幞角的改進而名為 “幞頭”。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宋式幞頭 南京西善橋南朝墓畫像磚

材質多以皂絹為質料,有四帶,或則曲折附頂,或則反折系頭,二條帶子系在腦後自然垂下,另外二根帶子反系在頭上,上至皇帝、文武百官,上至皇帝、文武百官,下至士庶百姓都可以戴用的頭巾。

《七類修稿》:『近世士夫私居,多用巾易帽,以為古雅,而貧賤者則以易辦,亦皆載巾,以為可笑。不知古者士夫冠,庶人巾也……今人戴冠而不復加以巾,人反為褻,此尤可笑也。』

宋南渡後又有簪戴幞頭,就是用金銀、羅絹之花來簪飾幞頭,以示榮寵。

宋代冠冕與宋代瓷器和宋代文人畫一樣,具有“得之象外 寄情其中”的特徵。無論帝王冕服的“威嚴莊重”,品官朝服的“秩序井然”,普通百姓衣冠的“純樸 清新”,都表達了不同的涵義,從各式各樣的冠冕或冠帽中可以讀出宋代的政治、文化、 民俗民風和信仰元素。

藏品解讀 | 青玉發冠:冠者,禮之始也。

瞭解更多宋代文化和玉器知識,歡迎關注宋代玉器藝術館

標簽: 宋代  冠冕  男子  冠禮  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