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易經》自集註之1 - 乾卦(周文王的一生)

作者:由 rickyro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3-18

什麼是“民族復興”?

現在大家都很喜歡講“民族復興”。這“民族復興”到底啥意思?其實也簡單:“興”就是興旺發達,“復”就是再次,所以

“復興”就是再次的興旺發達起來。

那你要說“興旺發達”還是太抽象,我們漢民族堂堂十四億人口,一直都是世界第一,這還不夠興旺啊?

所以“復興”顯然還要要加上“富起來,強起來”的概念

。我們現在有沒有強起來其實不太好判別,因為自從中越戰爭之後我們也好久沒好好的打一仗了。但是富起來嘛,雖然俺們人均起來還只是小康,但湊一起一大家子已經排名世界第二了,也算是個積富之家了吧。

所以“復興”的意思就是說:

我承認我們有過壞日子,而且正打算從那裡面走出來。

我認為根據漢民族的歷史,這種“復興”是歷史上多次成功發生過的,說明了我們的民族是有著強韌的生命力的,是能夠從壞日子裡面走出來的(復興),所以這一次應該也不難做到。

所以你看簡單的一個詞“復興”其實有很豐富的涵義,對吧。有非常坦誠的

現實主義價值觀

,也有願意回顧尊重歷史的

經驗主義價值觀

但是光“富起來”就行了嗎?

歷史上富裕過的民族千千萬萬,但是能有幾個能一直垂澤後世,留下燦爛的文化記錄的呢?

留不下來顯然也就掩埋於歷史埃塵(比如瑪雅文化的馬丘比丘),也不可能復興對吧。既然是復興,那就顯然富起來之後還應該有點其他的東西。那這個東西是什麼?

我覺得就是孔子說的

“富而好禮”

啊。

1.15 (學而篇第一,第15章)

(“富而好禮”)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我們漢(華夏)民族從上古五經(詩、書、禮、易、春秋)算起來也有綿延三千年的文字史了,這裡面好日子和壞日子都有過。但是

這上古五經加上先秦諸子始終流傳不廢,更是從那衍生了出了唐詩宋詞這樣光輝燦爛的俗文學代表作品

,構成了龐大而又雅俗共賞的成文字的民族文化,成了我們復興的堅實底座和脊樑。

《易經》是本什麼書

上古五經當中最古老也是最讓人迷惑的就是《易經》了。文字內容上來說可能似乎《尚書》更古質難解一些,但是《尚書》有身份真偽之爭,我也沒開始看,就不胡言亂語了。

《易經》在各種通俗文化和高雅國學裡面,大多是

包裝成先人無上智慧,洞察天地和人事執行,可以預言吉凶和未來

但是這種包裝如果擱在歐洲中世紀可能還有人信,到現在誰都知道E=mC平方的時代,誰都在看《時間簡史》的時代,你說還有人信,我覺得他真是不配做民族復興的載體的。

我也不做過多的摘抄和闡述了,我直接引用下面這本書的觀點:

《易經》的作者

周文王和周公

(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同母弟)

《易經》的內容

是記述

周在文王-武王-周公治理時期的主要事件,

包括

周人在

文王

的帶領下為了報其父

季歷

被商以莫須有(其實是發展太快遭到猜忌)罪名殺害,初次伐商失敗,但並沒有遭到商人的滅絕性打擊。周人重新建侯。(見《晉》,《泰》,《否》,《屯》,《小畜》等卦)

文王為了彌合和商人的關係(緩兵之計),

往商求婚

。(見《睽》,《中孚》,《否》等卦)

商王帝乙(末代商王紂王的父親)同意了把一個妹妹嫁給文王(

帝乙歸妹

)。(見《屯》卦)

那時候諸侯國之間聯姻,除了正主兒之外,往往會附送一位或幾位,一個是怕正主兒不孕不育,另外也是怕其太孤單,思鄉情怯。這位允諾嫁給文王的妹妹可能是年紀小,也可能是想試探一下,所以帝乙先把同族的一位女性先嫁給了文王,

帝乙歸娣

。這位女性考察後返回商都(

返娣

)。(見《歸妹》卦)

考察結果似乎對文王不利,婚期進一步延誤(

歸妹愆期

)(見《歸妹》《屯》《中孚》等卦)

文王派人活動(一般就是行賄了),得人幫助,於是帝乙再次應婚。

帝乙歸妹

正式進行(見《泰》,《否》,《中孚》等卦)

帝妹無德

(見《歸妹》《屯》《小過》《蒙》《姤》等卦),帝妹和文王兩人不和(見《中孚》)

帝妹主動休夫,回商

(見《歸妹》《屯》《小畜》《中孚》《訟》《否》等卦)

各種和商之間的危機及其解決(見《泰》《否》《小畜》《小過》《中孚》等卦)

商王召命文王往商爭訟,不敵帝妹(《泰》《小過》《小畜》《中孚》《訟》等卦)

逃回周國,續娶太姒(見《訟》《小過》《否》《鼎》等卦)

這些摘抄的還只是文王娶帝乙妹的一些糾紛敘事解析。根據何益鑫的研究,《易經》裡還有

文王跟隨商王

征伐鬼方

部落(這個可能是彌合關係真正起作用的)

文王發展越來越厲害,

受命稱王

,這個就已經是不把商王看在眼裡了。

文王四處征伐

之事,逐漸有天下三分之二之地。

文王

遷都於豐

武王克商

周公攝政的政績

等等等等。所以《周易》是一部文王,周公的《史記》性質的著作。這兩人文武兼備,既能帶兵征伐,又能把事件載以文字。

那為什麼採用這種

奇怪的形式

呢?為什麼不寫成《史記》那樣曉暢的長篇大論,為什麼不寫成《春秋》那樣字字珠璣、言簡意賅的短文?而是《易經》這樣奇奇怪怪的文字,比《詩經》還要古雅,格式又長短不一,更奇怪的是還要加上“吉,無咎,兇,吝”這些占卜的術語呢?

這應該是上古時期巫術和統治術其實是合一的,也就是政教合一。

一個政治的領導者也是首席大巫師

這位大巫師不僅要主持巫術儀式,還要負責

出卜辭並進行解讀

。那麼

文王和周公這兩位首席大巫師就基於自己遇到的重大政治事件撰寫了這些文字,並摻以占卜用語,混編成一本奇異的著作,這便是《周易》了

《易經》自集註之1 - 乾卦(周文王的一生)

何益鑫是復旦的理學學士,哲學博士。這個是我非常看好的一種中國新時代的文科社科類人才的培養模式。原因就不多說了,免得大家認為我是在歧視文科生。

《易經》自集註之1 - 乾卦(周文王的一生)

這是我推薦大家自己研讀《易經》的三本書:

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

是一本名著,在後兩本書裡都有大量引用。高亨詳細描述了古人卜筮之法,對“元亨利貞”四個字進行了撥亂反正的重要基本解釋,還原了《周易》是本卜筮之書。可惜這本書停印很久了。中華書局二十多年前出過,我當時就買了,看了之後形成了對《易經》的基本認識。後來清華大學出《高亨全集》有這本,但這套書也售罄停印。現在兩邊都沒有重印,不知道版權現在在哪裡。好訊息是可以在淘寶買翻印版(我上面那本就是)。

李零的《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周易的自然哲學》

。這本書在李零的《我們的經典》(講易經,論語,老子,孫子各一本)套裝裡面。基本上吸收了先前各位大儒的解釋,以及吸收了近幾十年的考古新成果(這點高亨就來不及看到了),對《易經》的文字做了非常好的解釋,言簡意賅,不做亂七八糟,神玄鬼怪的牽強附會。

推薦用這本進行文字疏通

,排版也極好。

何益鑫的《周易卦爻辭歷史敘事研究》

。這本書去年底(21年12月)才出版,真是讓我如獲至寶。

徹底完成了《易經》從卜筮用書 - 上古自然哲學 - 周人早期歷史這樣一個蛻變,完全切合並且圓滿了了我的“六經皆史”的認識觀

什麼是八卦、64卦、爻?

《易經》自集註之1 - 乾卦(周文王的一生)

作為入門,我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卦和爻是什麼意思。

乾卦圖如上,有

從下到上六條橫線

,每一條橫線叫做“爻(yao2)”。

陽爻:一根長線。上面乾卦裡面的六根線都是這樣的長線。

陰爻:兩截短線(類似於把陽爻從中間斷開)。乾卦裡面沒有,見下面的坤卦。

陽爻用“九”來稱呼,陰爻用“六”來稱呼。

順序是從下到上,叫法是“陰陽爻”加上“編號”,比如乾卦的六根爻就依次稱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乾下乾上是什麼意思?六根爻的卦有點複雜,人類玩的東西都是從簡單的開始的。一根爻的只有兩種變化(陽和陰)太簡單,兩根爻的只有四種變化也沒意思,三根爻的就有八種變化了,有點意思,就從三根爻的開始吧。

我們學過排列組合,知道

三個位置,每個位置兩種變化,那總共的變化數就是2的3次方=8

。所以呢就有了

八卦

乾(三全陽,天),

坤(三全陰,地),

坎(陰陽陰,正好就是篆書的“水”字),

離(陽陰陽,水的相反,即火),

巽(xun4,陰陽陽,風),

震(陽陰陰,雷),

兌(陽陽陰,澤),

艮(gen4,陰陰陽,山)

《易經》自集註之1 - 乾卦(周文王的一生)

三爻的八卦如上,這是很好的一個開端,可以認為是上古的華夏民族簡單原始的自然哲學。

好了,八卦有了基本的複雜度,但用來解釋事件複雜度又顯得不夠了,咋辦?直接加倍好了,

上下各用一個八卦,那不就是根據乘法定理有8×8=64種組合

了啊。於是這就有了

《易經》的64個卦

。乾下乾上的仍然稱為

乾卦

《易經》自集註之1 - 乾卦(周文王的一生)

坤下坤上的仍然稱為

坤卦

坤卦的六爻(從下往上)分別稱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易經》自集註之1 - 乾卦(周文王的一生)

而這個震下坎上的顯然不能繼續稱為震或者坎了,在《易經》裡它的名字是

“屯”卦

屯卦的六爻分別稱為“

初九

,六二,六三,六四,

九五

,上六”。

《易經》就是對

64個卦都給出了一句話,這叫做“

卦辭

64個卦的每一根爻也都給出了一句話,這叫做“

爻辭

”。

卜筮的時候呢用

蓍(shi1)草

(一種北方有的草,《詩經》裡面有提到,截斷草莖

或長或短

做成占卜器具),利用複雜的操作方法(參見高亨一書)得先後得到卦象和爻位,先看卜到哪個卦,找出“卦辭”來看一下吉凶,然後找出相應的“爻辭”看一下吉凶。

當然因為

文辭非常晦澀,歧義紛復

,所以

最終的解釋權還是在首席大巫師的手裡面

乾 - 卦辭和爻辭解

乾:元亨,利貞。

:頭等的、開頭的、最什麼什麼的,類似於英文的most,一般和亨字和吉字連用,元亨,元吉。

:靈通,靈光,通於神明。這字怎麼來的呢?其實是來自於“享”,更來自於

“饗”,兩人對坐,共食一簋(gui3)(在一個鍋裡吃飯)

。古人不僅用酒食招待親戚朋友,溝通人與人;也用酒食享祀鬼神,溝通人與神。

人以酒食享神,神食其氣,悅而享之,人與神相通

,這種交流就是“享”的本義。(李零書)

利貞

:利於占卜。

本卦各爻

通敘周文王一生

。周道亨通(何益鑫選這個意思),利翦商之占卜。

初九:潛龍,勿用。

勿用

:表示“不作為”。

周文王(龍)晦藏之時,不用於世。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李零解為在田野間看見龍(文王),(拜)見大人(文王)是有利的。所以這裡的兩個“見”字都讀作jian4,而不讀成“現(出現,顯現)”。似乎不妥,為什麼?因為九三接著就是“君子”,李零自己也說了“大人”比“君子”大,這樣九二時候已經有了大人,到九三再稱文王為君子就是時間軸混亂的。

所以應該是“

現龍在田,利現大人

”,也就是說文王的功業初步顯現在田野(周原),利於大人(文王)現世。當然這時候文王還不是大人,只是一個未來的期許,或者說回過來用他將來的成就指稱他。比如華盛頓小時候,你寫一篇他的故事,你就可以說他的磨練和學習利於一位美國總統的成長。

文王修善政於周原,

賢士多歸之,

文王初顯大人之相。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君子終日自強不息,晚上則保持警惕,雖有危險(厲),也無大患(無咎)。

大人有官位爵祿,地位比君子高。君子出身高貴,但未必分到了官做(春秋的長子繼承製)。所以這裡又

重新回到“君子”來指稱文王,因為這時候文王仍然晦藏

帝乙,帝辛(紂王)之際,文王終日戒懼,對各種困難(厲)防備應對,終能免害(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有時龍又會跳到淵潭,也無大患。

淵乃水積之處,乃龍興之所也,本句為文王稱王之象。

諸侯來朝,文王稱王(躍)。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文王祭天而稱王,征伐而遷豐。再次提到

利於大人現世

。你看Bible裡面說Jesus是the one,救世主就要一遍一遍的說,既是為了強調,也是為了造就一種緊張的情勢,也是因為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實。

九五和九二兩次說利於文王現世,顯然不是為了說謊,而是因為

事後諸葛亮,我們確實知道了文王和他的兒子武王成了大事,成了大人

。這種文字的素材當然來自於文王自個兒,但文字的設計應該來自於他有才能的親兒子周公。

上九:亢龍, 有悔。

龍飛得太高,難免後悔。文王平平安安的活了97歲(參九三),得天下三分之二(

亢龍

),但終究沒有反商而死,任務交給了兒子武王。有點像後來的曹操或者司馬懿,或者更應該說這兩位都看多了文王的故事,也不好意思破例,只能因襲。

有悔到底是說文王自己沒(來得及)反就先死了而(應該)後悔呢,還是說武王后悔自己在太子的時候沒有推父王一把呢?不知道。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乾坤二卦通為陽爻或陰爻,為了顯示特殊地位,就多出了一個爻位,叫做“用”。乾卦的當然叫做“

用九

”,坤卦的就叫做“

用六

”。其他卦均無。

諸侯蜂起反商而無首領,正武王出來牽頭翦(除)商之吉時。

寥寥數語,隱忍一生,勵精圖治的周文王形象躍然紙上。六經皆史,信然。

標簽: 文王  易經  復興  中孚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