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金亡史話02:開禧北伐

作者:由 螺絲山太郎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2-25

1206年,對於中國歷史是非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裡,在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先後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南宋方面,由宰相韓侂冑主持了對金的北伐。

在岳飛、辛棄疾、陸游的詞中,我們都記得南宋初年,宋朝人對於收復中原故地的執念,然而北宋的靖康之恥是1127年,距離此時已有79年時間,這差不多是四代人的時光了。這79年裡南宋與金打打停停,但總體上是和平的時間多,戰爭的時間少。

宋高宗在位時,南宋與金朝媾和,還處死了名將岳飛,但在許多南宋人的心中,克復中原,還於舊都,是永遠的夢想。

1142年,岳飛被殺,紹興和議達成。7年後,28歲的金朝右丞相海陵王完顏亮殺掉了31歲的堂兄金熙宗,成為金朝繼太祖、太宗、熙宗之後的第四個皇帝。完顏亮並不滿足於眼前的疆域,他在位12年間,立志於消滅南宋,統一整個中國,結果在1161年南侵失敗,被部下殺死。完顏亮死後,宋金之間又回覆了和平關係。

宋高宗晚年沒有兒子,於是將皇位傳給了養子,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他告訴宋孝宗,好好治理好這半壁江山就可以了,別想著北伐。宋高宗的考慮是,他在位的時期有名將岳飛、韓世忠、吳階、劉光世……都沒能打敗金朝,到了孝宗繼位的時候,哪有那麼多精兵強將可以北伐?

宋高宗說得還是有一點道理的。

1162年,也就是完顏亮被殺後的第二年,宋高宗讓位給宋孝宗,自己做了太上皇,就不太管政事了。但宋孝宗沒有聽進養父的勸告,立刻發動了北伐,就是隆興北伐。

金朝雖然南侵不成,但本身實力仍然很強,繼位的金世宗完顏雍很好地宋軍很快戰敗,不得不和金朝再次議和,並且割讓了唐州、鄧州(這兩地在河南)、海州、泗州(這兩地在江蘇)、秦州(甘肅天水)、商州(陝西商縣)。隆興北伐失敗後,宋孝宗放棄了對金朝的攻擊,轉而專心治理內政,使得南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根據史料記載,宋孝宗在位後期,宋金關係很不錯,只要有節日、紀念日,南宋就會遣使去拜賀,如果有太后去世之類的喪事,也會派人去慰問。同樣的,南宋有什麼節日或者皇室的紅白喜事,金也會派人去。雙方禮尚往來,這樣的活動每年不斷。

1189年,宋孝宗傳位給太子趙惇,自己成為太上皇。趙惇就是南宋第三個皇帝宋光宗。1194年夏天,宋孝宗去世。

南宋派使者去金朝通告這個訊息,金朝也很重視,當時的皇帝是金章宗,派大興府事尼瑪哈鑑等人去南宋弔唁。

與此同時,南宋發生了宮廷政變,精神不正常的宋光宗下臺,代之以宋光宗的兒子趙擴,也就是南宋第四個皇帝宋寧宗。

宋寧宗繼位後,雙方使者的往來仍然頻繁。直到1205年的春天,按照慣例,南宋派遣使節去金朝祝賀春節快樂,叫作“賀正旦”,使者是吏部尚書鄧友龍。

鄧友龍的出使可不簡單是去拜年的。宋金雙方雖然長年處於和平狀態,但畢竟都是勢均力敵的大國,使團出境去對方國家免不了要觀察對方的國情,有可能的話,儘量還要多探聽一些情報。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即便是現代國家互相派駐大使館,往往也都有蒐集對方情報的功能。

出使到金朝後,鄧友龍住在專門的驛館,類似於高階招待所,或者是國賓館。他沿途倒也沒看到什麼奇怪的景象,但突然有一個神秘人求見。看門的保安不讓他進去,他就花錢賄賂了保安,然後見到了鄧友龍。

他講了一段話:如今金朝在北方被韃靼人所困,因為戰亂許多老百姓都處於饑荒中,如果宋朝派王師北伐,一定能夠摧枯拉朽,打垮金朝,老百姓也會簞食壺漿去迎接宋軍!

神秘人說完這些就離開了驛館,史書中沒有記載這個人的姓名、身份、職業。

鄧友龍身為高官,對這些資訊自然非常敏感,他裝作無事地完成了出使任務,然後回到南宋。一到宋朝境內,他就飛快地報告了朝廷。

但歷史往往沒有這麼簡單,尤其是發動一場戰爭,不會僅僅是因為這麼一個報告。

早在鄧友龍出使前兩年,南宋就在做軍事準備了。

1203年,南宋開始修建戰船,在浙江嘉興、金華等地擴充水軍,同時在襄樊地區擴充騎兵。西邊的吳曦也奉命,讓四川的宋軍進入戰備狀態。1204年,南宋內部就已經做好了北伐的準備。

浙江安撫使辛棄疾此時已經64歲,他出生時北宋已經滅亡數年,1161年完顏亮南侵時,他才21歲,由於戰亂再起,他參加起義反金,戰爭結束後他南渡建康,併成為和談的代表之一。辛棄疾此時也請求新皇帝宋寧宗出兵北伐。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中國人幾乎都在中學課本里學過的詞,就是辛棄疾在備戰北伐時所寫。對年過花甲的辛棄疾來說,他的大半生都在等待這個北伐的機會,如果這次不成,那恐怕他此生再無機會目睹恢復中原故土了。

而朝中還有一個堅定地主戰派,就是韓侂冑。

韓侂冑是北宋名臣韓琦的後人,一直致力於北伐金朝,恢復北宋故土。在擁立宋寧宗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被成為了一時的權臣。

按道理說,韓侂冑主持北伐是得到了許多人支援的,甚至宋寧宗本人也支援北伐。如果成功,對南宋來說肯定是空前絕後的功業,但問題就壞在韓侂冑本人完全不會指揮戰爭。

古人打仗講究謀定而後動,就是一定要有了成熟的謀劃才可以出兵征伐。可宋朝的這次北伐簡直如同兒戲。

1205年春,宋軍陸續侵入金朝佔領下的秦川、鞏州。今天河南南陽市下的平氏鎮更是被宋軍劫掠焚燬。金朝自然不是傻子,立刻蒐集了相關情報,然後對宋朝發文,叫宋軍立刻撤回,以免事態惡化。但宋軍又劫掠了鄧州的白亭。

金朝覺得事情不對勁,派平章(次於丞相的高官)布薩揆為河南宣撫使,準備對宋朝的防禦。隨機,宋軍在蘇北的漣水縣也發動了攻擊。

南宋與金的邊界主要分三段:西段是陝西、四川方向,中段是河南、湖北,東段是淮河流域。西段和中段都有許多山地,東段則有水網,是宋金雙方的戰爭天險,歷次戰爭中哪一方都很難越過分界線站住腳。而宋朝在西、中、東三段連續出兵鬧事,明顯不是偶然的事故,而是幕後有指示的行為。可是這樣的小打小鬧又是什麼意思呢?如果立志於滅金,那就應該是出動大軍尋找金軍主力決戰,然後奪取首都,而不是這種偷雞摸狗式的打法。

這樣的邊境小衝突持續了一年多,到1206年夏天,戰事進入到真正的戰爭狀態。宋軍開始圍攻靈璧、壽春、宿州,直接引發了金朝的反戈一擊。金人沿用華夏傳統,以出師告於天地太廟,然後發兵反擊南宋。

標簽: 南宋  金朝  北伐  宋孝宗  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