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作者:由 紅山酋長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1-12-29

手卷,長347㎝,其中左軸匣直徑9㎝,寬32㎝(圖片)。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關於此手卷,作者在此第10部分文字中這樣描述:“家藏周室漢唐以至我宋重臣畫像凡八人,是皆道德之尊,才略之遠,功業之高,使百世之下望其風采,縱然畏而仰之,有不可企及自非天降大任命之以濟天下疇克爾哉,然則,周宣、唐宗之得賢佐,論者歸之於天,為可信矣恭惟。”故知其出自宋人手筆。據第9部分文字:“太師公相畫像贊”推測,此手卷作者可能是宋代太師;又據第10部分文字:“體鄭公之直道,遂謀以安社稷”語,查兩宋期間皇封太師共27位,其中鄭姓者為“鄭紳”、“鄭清之”,究是哪位鄭姓太師,不得而知「1」。

此手卷裝裱較為少見,從掛軸至3。38米下為一對開的圓形匣子,開啟匣子,兩側是對開門的蓋子,蓋子上面有副篆書對聯:“叭宋之公 日月共天,古文之光 遂如乃光”。開啟蓋子,匣內藏一副隸書對聯:“享名而成之阡陌之文才,唯止扵乃步唯入其川峽”。顯得精巧別緻,非同一般。

附: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內文抄錄:

題頭文字:

“墨跡通天”

第一部分文字:

“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下視成王,叔父之貴,師表萬民,吐握待士,思兼三王,經制畢儲,群叔洶洶,流言紛至,天威彰顯,聞望無愧,盛德元勳,下蟠上際,式圖丹青,昭(此處三字跑墨),若揭日月,詔彼稚昧。「2」”

第二部分文字:

“日勸駕西都闗,羽冀已成儲嗣安,願輿赤松求神仙,高名萬世長鏗鍧,再拜清風何所言,望之儼然即之溫,奇偉魁梧焉足論。”

第三部分文字:

“自期稷卨,致君堯舜,願為良臣,展盡底蘊,正觀之治,畿於成康,外戶不閉,行不齋糧,想其堂堂鴞立犯顏進諫,雖逢帝怒,神色不變,信乎百世,之下論世尚友雄姿凜凜,傳扵不朽。”

第四部分文字:

“宇宙雰雺兮孰輿清,日月薄蝕兮孰輿明,清而明之兮命世之英,大廈將欹兮其誰支,神器將墜兮又誰舉之,支而舉之兮命世之,奇英輿奇兮唯梁公,為子孝兮為臣忠,北斗以南兮人誰輿同,取日虞淵兮洗光咸池,授五龍兮夾以飛蒙,恥濟謀兮功蓋一時,貌圖丹繪兮如玉如金,風度溫然兮貽後人,十襲之藏兮爰丕,顕於斯辰。”

第五部分文字:

“唐德中否,群凶肆起,尚父鷹揚,於彼溯方,克服兩京,三河肅清,整我六師,大振威靈,單騎見虜,壓以至誠,忠貫日月,德通神明,二十四考,中書政成,式圖貌像,仰止儀形,英姿粹蘊,凜凜如冰,維昔方虎,中興周室,詩人歌之,二雅紀德,再造唐祚,汾陽允武,用罄頌聲,以紹厥緒。”

第六部分文字:

“(此處文字裝裱跑墨,不能辨認)垂於千載,道貌溫然如玉之清,神氣凜然如水之澄,武庫森列,詞鋒崢嶸,默然(以下數字亦因跑墨不能辨認)。”

第七部分文字:

“於皇上帝,降祚炎宋,爰錫真儒,?為時楝,真儒伊何,時維司馬,如柱如石,克建大廈,退居西洛,十有五年著書立言,成名自天,既相君實,歡聲洋溢,農安於田,婦安於室,復我良法,式循祖宗,進良退姦,坐致融融,四方仰止,影象克肖,飲食必祝,家至戶到,食來溫國,著名凌煙,元勳巨德,英圖莫傳。”

第八部分文字:

“太師公相畫像贊

天之蒼蒼其命灼然,將興太平必生真?

堂堂益公,起江之東,受天間氣,出建大功,節義凜然歸秉國,均建萬世榮,交歡寶鄰,長樂正位,清朝偃兵,四時協和,萬邦咸寧,道大不器,德全難名,高勳巍巍,日月並明,皇帝神聖師臣贊襄多,歷年所相得益章,圖形凌煙褒讚有光,其永相予雍榮,廟堂風采,德威外傳四方,真漢相矣豈唯王商,南山之高巍巍,其石民懷姬公,師保之德,千載具瞻,輿山無極。”

第九部分文字:

“?嘗觀周宣王得申、甫之徒,以致中興,董仲舒稱之曰,天佑周宣為生賢,?唐明皇得姚、宋之賢以成,至治史臣贊之曰,天以姚、宋佐唐中興,夫人君得人,以濟大業,論者必歸之,於天者何哉,愚知之矣,欲啟太平之運,?必興大有為之君輔之,有為之君,則必有不世出之臣,?商宗之得扵夢,周王之應於卜,凡古之聖賢得君行道建功立名卓冠今古,究其所以(下有6字跑墨),家藏周室漢唐以至我宋重臣畫像凡八人,是皆道德之尊,才略之遠,功業之高,使百世之下望其風采,縱然畏而仰之,有不可企及自非天降大任命之以濟天下疇克爾哉,然則周宣唐宗之得賢佐,論者歸之於天,為可信矣恭唯。

太師公相心偉大,道之徵身任天下之重位,為帝王之師則。

體鄭公之直道,遂謀以安社稷。”

底匣和匣面文字:

叭宋之公 日月共天

古文之光 遂如乃光

匣藏對對聯文字:

享名而成之阡陌之文才

唯止扵乃步唯入其川峽

註釋:

「1」兩宋共有二十七人受封太師。

趙普

趙元佐 趙元儼 韓琦 富弼 文彥博 趙顥 趙佖 蔡京 童貫 鄭紳 趙俁 趙偲 秦檜 韓世忠 楊存中 張俊 史浩 吳益 趙伯圭 韓侂冑 史彌遠 楊谷 楊石 鄭清之 趙與芮 賈似道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即將完成的時候,作者在網上忽然發現榮寶齋刊載故宮博物院藏南宋佚名《八相圖》考一文,此文附圖顯示,它與本手卷除了載體不同,前者為紙本、後者為絹本、名稱不同,裝裱不同,沒有左邊匣軸,品相、顏色不同外,人物畫像、書體,都一樣。現將此文複製如下,以供同道討論研究。

故宮博物院藏南宋佚名《八相圖》考

· 來源:榮寶齋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佚名畫家所作《八相圖》。這幅《八相圖》並未出現於古代書畫文獻著錄中,在其他文集中也不曾記載。民國時期故宮博物院珂羅版《故宮書畫集》中亦無收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文化部文物局成立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對全國各大博物館藏畫進行鑑定、編錄,其成果《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影印了此幅《八相圖》,並在卷末附有基本資訊。二十一世紀初編纂的《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中有餘輝主編的《晉唐兩宋繪畫·人物風俗》,其中再次收錄了此卷,並附有相關介紹資訊,釋讀出題跋,在此基礎上辨別出八位名相,並對畫作的特點作了簡單概括。近年浙江大學、浙江文物局承擔編纂的《宋畫全集》再次收錄了該幅作品的高畫質圖版,並附有圖版說明,但基本為《晉唐兩宋繪畫·人物風俗》中的內容。

該幅作品所描繪的“八相”,《晉唐兩宋繪畫·人物風俗》中識讀為周公旦、張良、魏徵、狄仁傑、郭子儀、韓琦、司馬光和周必大。學界對此並未提出疑義,筆者先前也基本認定該作所畫為此八相。許浩然《一幅南宋紹興年間的秦檜畫像—故宮博物院藏〈八相圖卷〉考辨》一文,首次提出了第八位名相為秦檜的觀點,並作了相關考辨。

對這樣一幅名款殘損、圖章全無、又乏古代文獻著錄的作品,目前僅有基本識讀和一篇研究性論文。而該作還有許多疑問尚未解決,如畫作名稱、畫作的作者、創作年代等。本文不揣冒昧,對這幾個問題以初步考證。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南宋 佚名 八相圖之一 故宮博物院藏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南宋 佚名 八相圖之二

一、畫作中文字的基本資訊

雖然《晉唐兩宋繪畫·人物風俗》已經有對畫作題跋的釋讀,但個別識讀有錯誤,對八相的識別也並未給以推導過程。故本文重新抄錄,加以句讀,再作分析。現將畫作中文字內容從右至左分為十個部分,依次標註為一至十。

第一部分文字不可辨識。畫作自右向左開啟,畫心部分起首四字由上而下書寫。前兩字殘損超過三分之二,後兩字雖存右半部分,但與左邊之間有重新裝補的痕跡,雖然裂痕形狀勉強和左邊吻合,但不可辨識,漢字中並無此二字。與周邊對照,右半部分絹片明顯為他處所有。推測或是畫商牟利,將他處殘片置於此處;亦或為當時重新裝裱的失誤。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八相圖》中第一部分文字錯誤裝補(左)

第二部分文字殘缺(中)和正確的文字裝補(右)

第二部分文字內容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下視成王,叔父之貴;師表萬民,吐握待士;思兼三王,經制畢備;群叔洶洶,流言紛至;天威彰顯,聞望無愧;盛德元勳,下蟠上際;式圖丹青,昭□(示?)□(後)□(世);若揭日月,詔彼稚昧。”

文字描述的主人公是 “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為西周時期的周公旦,記錄他握髮吐哺求賢若渴、創立典章制度、攝政並平定叛亂、威德遠布四方人的事蹟。繪此畫作的目的是向四方昭示他的德行並起到示範作用。該部分內容第四行的最後三字處有殘缺。經查詢,其殘損部分仍保留在畫作上,只是被錯誤地裝補到了第一部分文字處。

第三部分文字內容為:“巨飈扇海洪波翻,指鹿為馬無腆顏;泗上亭長起應天,子房杖策來自韓;圯上老人書一編,佐漢興王無後艱;客有為□(我)□(橈)楚權,請借前箸輸忠談;南宮偶語事寢闌,即日勸駕西都關;羽翼已成儲嗣安,願與赤松求神仙;高名萬世長鏗鍧,再拜清風何所言;望之儼然即之溫,奇偉魁梧焉足論。”

根據史書記載,可知本部分文字描述稱讚的主人公是漢留候張良。寫秦朝末年張良來自韓國,藉助圯上老人黃石公所贈《太公兵法》,輔佐劉邦起事。這裡選取了他的幾個事蹟:反駁酈食其的策略、建議獎賞有功之臣、勸服劉邦移駕長安、幫助呂后和太子孝惠鞏固地位、功成名就後隱退等。讚揚他的萬世高名,雖為婦人之貌,卻遠勝奇偉魁梧的大丈夫。本部分文字第三行倒數二、三字有殘損,但是根據史書記載可補足,模糊二字分別是“我”“橈(橈)”。

第四部分文字內容為:“自期稷卨,致君堯舜;願為良臣,展盡底蘊;正觀之治,幾於成康;外戶不閉,行不齎糧;想其堂堂鶚立,犯顏進諫;雖逢帝怒,神色不變;信乎百世之下,論世尚友;雄姿凜凜,傳於不朽。”

這部分文字稱頌的是貞觀時期的名臣魏徵。談及魏徵如稷卨這樣的名臣,“貞觀之治”堪比“成康之治”,記錄在魏徵治理之下有夜不閉戶而遠行時又不必攜帶糧食的淳樸世風,以及他堂堂正正犯顏進諫的諍臣風範,這些皆傳於不朽。

第五部分文字內容為:“宇宙雰雺兮孰與清,日月薄蝕兮孰與明,清而明之兮,命世之英;大廈將欹兮,其誰支;神器將墜兮,又誰舉之;支而舉之兮,命世之奇英;與奇兮惟梁公,為子孝兮為臣忠;北斗以南兮,人誰與同;取日虞淵兮,洗光咸池;授五龍兮,夾以飛蒙;恥濟謀兮,功蓋一時;貌圖丹繪兮,如玉如金;風度溫然兮,貽後人;十襲之藏兮,爰丕顯於斯辰。”

翻檢史書,我們會發現這裡面描述的國之棟樑、忠臣孝子、忍辱負重規勸武則天將廬陵王李顯立為太子使政權又回到唐代宗室手中的一代英豪是“梁公”狄仁傑,描繪梁國公之畫像,目的是將他的風采傳遞後人,這樣的圖載值得珍藏。

第六部分文字內容為:“唐德中否,群兇肆起;尚父鷹揚,於彼朔方;克復兩京,三河肅清;整我六師,大振威靈;單騎見虜,壓以至誠;忠貫日月,德通神明;二十四考,中書政成;式圖貌像,仰止儀形;英姿粹蘊,凜凜如冰;維昔方虎,中興周室;詩人歌之,二雅紀德;再造唐祚,汾陽允武;用垂頌聲,以紹厥緒。”

被封為朔方節度使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平定河東、河西、河南叛軍,單騎免冑見回紇,為中書令期間主持官吏的考績二十四次而被尊為“尚父”的是唐朝的郭子儀。繪畫者希望能夠像當年紀念中興周朝的方叔、召虎一樣,給郭子儀“式圖貌相”,讓後人讚頌他,並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這一部分的文字殘缺甚多,根據內容判斷所描繪的主人公頗有難度。而判斷這段文字所描述的主人公,主要是依照第十部分的文字內容。透過排除法,可得知這段文字所頌讚的是韓琦。史書記載,韓琦任官期間敢於諍言讜議;嚴肅的外貌卻給人溫和的感覺,如玉如水;家中藏書頗豐,所寫文章品格不凡。

第八部分文字內容為:“於皇上帝,降祚炎宋;爰錫真儒,鬱為時楝;真儒伊河,時維司馬;如柱如石,克建大廈;退居西洛,十有五年;著書立言,成名自天;既相君實,歡聲洋溢;農安於田,婦安於室;復我良法,式循祖宗;進良退奸,坐致融融;四方仰止,影象克肖;飲食必祝,家至戶到;食採溫國,著名凌煙;元勳巨德,英圖莫傳。”

這一讚文描述的是北宋司馬光。北宋時期的良才為伊河之地的司馬光,進為棟樑之才,退則著書立說,再次拜相時又一次輔佐君王造就了繁榮安定的景象。因此,理應為司馬光傳圖寫照,受到後人尊重。

第九部分文字內容為:“太師公相畫像贊。天之蒼蒼,其命灼然;將興太平,必生真賢。堂堂益公,起江之東;受天間氣,出建大功;節義凜然,歸秉國均;建萬世策,交歡寶鄰;長樂正位,清朝偃共;四時協和,萬邦咸寧;道大不器,德全難名;高勳巍巍,日月並明;皇帝神聖,師臣贊襄;多歷年所,相得益章;圖形凌煙,褒讚有光;其永相予,雍容廟堂;風采德威,外傳四方;真漢相矣,豈惟王啇;南山之高,巖巖其石;民懷姬公,師保之德;千載具瞻,與山無極。”

根據文字內容,這描述的是太師公相畫像,他被封為益國公,其功勳可比日月,且與皇帝交往融洽,品德風采足可與山川一樣長久影響後人。先前識讀者根據文字內容的第一行“太師公相畫像贊”及第三行“堂堂益公”確定此主人公是同為益國公、太師的周必大。在許浩然的文章中,他提出此主人公是秦檜而非周必大的四點理由:第一,“起江之東”與周必大原出河南鄭州管城的籍貫不符;第二,周必大卒後贈太師,而非“太師公相”;第三,在宋代身任宰相、官太師、封益國公,同時又為江東之人者僅有秦檜;第四,“節義凜然,歸秉國均;建萬世策,交歡寶鄰”是言其被俘金國,後回南宋擔任宰相併主張議和等經歷。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周必大像 故宮教院南燻殿舊藏

基本來說,許浩然之文考辨的是有道理的,只是第一點中提到的“起江之東”,也與周必大有關係,周必大出生於江東長洲(今蘇州)。學者們之所以會混淆周必大與秦檜,是因二者資訊比較接近,在相貌上又無確切描繪。故宮博物院南燻殿舊藏周必大像與該畫作中的秦檜像或可作一對比,周必大面相仁厚,秦檜似顯城府。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八相圖》中的秦檜像

二、作品的作者與創作年代考

《八相圖》的落款處缺損了時間、作者等關鍵資訊,又沒有印章和畫史的著錄,加上畫風的疏簡和樸質的書風給人不夠精緻和高雅的印象,目前對該畫的研究尚不足。

《八相圖》乃故宮博物院於一九五七年從外收購,具體資訊不得而知。《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晉唐兩宋繪畫·人物風俗》《宋畫全集》都將此作品以真品收錄其中,尤其是《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鑑定組的諸位專家對此並未有不同意見。雖然尚需告知真偽的基本證明過程,但大致說來真跡的判斷應屬無誤。該幅作品有部分殘損和修補,不過基本保持了原畫的風貌。畫面的文字、畫風和題跋以及卷質等都可以作為斷代的依據。現筆者擬透過文字資訊試斷定創作者和具體年代,並對此畫的真偽做進一步的說明。

⒈畫作名稱“八相圖”商榷

在三本權威的書畫集錄中,都將此圖命名為“八相圖”,其命名的基本理由是上面繪有八位名相。從這個角度看,“八相圖”的名稱並沒有問題,不過忽視了其他資訊和內涵。

根據畫面中第十段文字中的說法,其“家藏周室漢唐以至我宋重臣畫像凡八人”,這些人在道德、才略、功業方面都是百世罕見,故加以圖載,贊以賦文。由此判斷畫家的創作意圖,或是家中獨藏有這八人的畫像,故圖繪之,實則有另外的含義。

首先從畫作的組合分佈看,其他七位名相都是面部朝左,題贊在左側,只有秦檜的面部朝右,題跋在右側,這一組合最為特別。第二,從畫作中每人的贊文看,秦檜的贊文內容最長,佔用的篇幅最大。八人的贊文都是從上往下書寫,上緣接近畫心上緣,下緣各不相同。其他七位名相的贊文距離底部有三分之一,而秦檜贊文距離底部只有五分之一,似是秦檜的地位更為重要。第三,贊文的內容和後記中有“全太公留侯之大略,上以堯舜其君則;體鄭公之直道,遠謀以安社稷;有狄梁公之忠,重望之得人心;有司馬溫公之德,至於立大勳業;坐至太平享福壽之隆,延世數之遠,固將度越汾陽,而與周公、韓忠獻並驅者焉”。分析得知,創作者認為秦檜集合了張良、魏徵、狄仁傑、司馬光眾名相的優點,並超越了郭子儀而與周公、韓琦並駕齊驅。就客觀事實而言,這一記述對秦檜的貢獻做了較大程度的誇張,甚至帶有逢迎之意。

落款中提到了創作者的身份為“門人”。該幅畫作首先具有學生對老師的恭敬之情,其繪製此畫的目的是以其他七位名相襯托秦檜。因此,此畫命名“八相圖”雖是最為直觀的方法,但將秦檜與另外七位名相等同,忽視了創作者對秦檜的突出與強調。畫作雖為八相,實贊秦檜,因此用“名相圖”更為合適。

⒉作品的創作年代與創作者考證

如前文所引,《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將《八相圖》列入宋代作品目錄中,《晉唐兩宋繪畫·人物風俗》《宋畫全集》將《八相圖》明確給以南宋作品的資訊。從文字內容反映出的師生情誼可基本確定該作品為南宋時期所作。題贊文字中在宋代的避諱寫法也可進一步證明,如第四段文字中的“正觀”是為避諱宋仁宗趙禎對“貞觀”的改寫;第五段文字中“淵”字是唐朝寫法的沿用;第六段文字中“克復”不能寫作“光復”;第十段文字中“商宗”是為避諱趙弘殷對“殷宗”的改寫,等等。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八相圖》第十部分文字之“仰祝莊椿之壽”和“十二月”字樣

許浩然文考辨出該畫創作的時間段為紹興十七年(一一四七)至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之間。理由如下:第九段文字中有“益公”,第十段文字倒數兩行有“仰祝莊椿之壽”和“十二月”的字樣,而秦檜生日為十二月二十五日,故該畫為其生日之前的作品。秦檜卒於紹興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十月,故作品的創作時間應不早於他被封益國公的紹興十七年,不晚於去世前的紹興二十四年。這個考辨基本來說是有道理的,那麼究竟是哪年繪製的呢?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關於南宋佚名紙本手卷《商周人物屏·墨跡通天》的考釋

《八相圖》第十部分文字中的三處“抃”字

在古代,寫給皇帝的奏章中經常出現名字小一號的情況,作為門生舊吏在為自己老師畫像贊時,將自己名字寫小一號亦屬正常。具體而言,a所在的第一行近三分之二的字都是後來補寫,先前的絹片表層已經脫落。後補字型與周圍字型風格接近,而略顯生澀,推斷應為順著原有筆痕所寫,所以內容連貫,文風統一。至於第一個字,本就較小,時間又久遠,殘損之下難免出現不確定的書寫,a處“抃”字的偏旁部首模糊,但後面的二十字則非常肯定。b所在的第五行同樣是在嚴重破損的基礎上順著筆痕重新描寫,本處的“抃”字非常明確,雖然墨色較淡且有暈開的痕跡。c處絹片為原有部分,非後來所補,只是該行上面大部分都殘損過甚,一行的左右兩邊都有嚴重缺損,此字因字型偏小得以相對完整地儲存下來,只是部首略有殘缺,同樣似是暈開過了。

三字有共同特點,右邊都是“卞”字,且暈開字型風格與周邊他字有所不同。但這並不代表這三個字完全不可信,因字痕之外並沒有塗改的痕跡,判斷應是這三字和原有文字極為接近,所以才既覆蓋住了原有筆痕,又沒有多餘的筆跡。

史書所載南宋時期右朝奉大夫名字中帶“抃”字或與“抃”字形相近的只有一人:陳抃。南宋范成大所著《吳郡志》記載:“右朝奉大夫陳抃,紹興二十六年(一一五六)閏十月初二日到任,二十七年(一一五七)九月初八日,改除浙西提刑。”陳抃其人在《宋史》等史書中並無記載,對於他的資訊,在《吳郡志》中還記載有:“陳抃,右朝散大夫,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十月初二日到任,二十八年(一一五八)正月宮觀。”其餘資訊並不知道。

陳抃是該畫的作者,是有可能的。作為同時代人的范成大在《吳郡志》中的記載是可靠的。另《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載有:“籤書樞密院事曹輔遣太學錄楊願上書帥府,太學生汪若海、陳抃等繼至,權領門下省呂好問、監察御史張所亦遣人以蠟書來上。”該書記載的歷史時間段為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至紹興三十二年(一一六二),那麼此陳抃與《吳郡志》卷七中所載應為同一人。

根據天干紀年的資訊和秦檜封益國公到去世的時間推斷,一一四七年至一一五四年之間以“酉”為地支的年份只有癸酉,是年為紹興二十三年(一一五三),秦檜虛歲六十五歲。在傳統習俗中,逢五過生日具有特殊的意義,所以基本確定該畫創作的時間是紹興二十三年十二月,秦檜六十五歲生日之前。

作者的落款為“門人右朝奉大夫”,可判斷繪製該作品時陳抃的官職為右朝奉大夫。陳抃在紹興二十六年時,就已經是右朝奉大夫,距離作品的繪製時間僅有不到三年時間。史書中雖無陳抃是秦檜門生的記錄,但當時的“門人”是廣義上的門生。值得思考的是,陳抃在紹興二十七年已為右朝散大夫,何以多年之後不升反降,朝奉大夫與朝散大夫官職雖都是五品,但官階上略低一階。因史料記載缺乏,我們無從得知。

標簽: 文字  秦檜  相圖  畫作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