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作者:由 藝小維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9-11-13

“現代”與“傳統”打個照面——《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活躍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的廣州“現代版畫會”,在廣東乃至中國現代美術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發起人李樺回顧說:“現代版畫會的歷史意義就在於它是整個新興木刻運動的巨大建築中的一木一石。”

由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主辦的“白咬著黑——新興木刻運動中的‘現代版畫會‘館藏作品展”日前開幕,展品皆精選自學院特藏資料中發現的146張現代版畫會木刻原作,這些經歷了80多年歲月的原作儲存良好,具有珍貴的文獻和藝術價值。展覽分為“搶佔現代藝術的橋頭堡”和“走上在現實主義的十字街頭”兩個單元。媒體經授權刊載展覽其中一篇專題文章《“現代”與“傳統”打個照面——《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現代版畫會在成立之初就致力於創作“受大眾喜愛的木刻”,自然,民間的風俗傳統就成為了他們木刻創作的靈感之源。在1935年5月1日出版的《現代版畫》第八集中,現代版畫會就曾以“民間風俗”為專題,用木刻的藝術語言表現了全國各地的傳統風俗。

七夕乞巧節: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劉憲,《七夕》,色刷木刻,首刊於《現代版畫》第八集,“民間風俗專號”

觀音誕: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黃培利,《觀音誕》,黑白木刻,首刊於《現代版畫》第八集,“民間風俗專號”

燒衣: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潘學昭,《燒衣》,黑白木刻,首刊於《現代版畫》第八集,“民間風俗專號”

以及古代電視劇中常見的場景 “提防火燭”: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張影,《提防火燭》,黑白木刻,首刊於《現代版畫》第八集,“民間風俗專號”

而更多的是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傳統風俗。

比如: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梅業,拜桄榔,黑白木刻,首刊於《現代版畫》第八集,“民間風俗專號”

拜桄榔:

“廣州有句俗話說:‘桄榔樹,一條心’。為保障自己的丈夫心不外向,婦女們常常會私自將丈夫的‘褲頭帶’系在桄榔樹上,並燒香祈禱,據說此舉頗有成效。因為桄榔樹是一種熱帶植物,雖高十餘丈卻並無枝節,故而婦女們即以此意祈於男人。當時廣州城內外的桄榔樹腳多會繫上許多布條子,原因即在於此。”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李樺,過仙橋,黑白木刻,首刊於《現代版畫》第八集,“民間風俗專號”

過仙橋:

“在廣州及周邊各縣城的葬禮習俗裡,如果有人去世了了,就需要守喪四十九日。每七日‘做七’一次,每隔一‘七’即延請尼姑,和尚或者道士誦經達旦。晚上八九點左右誦經開始,首先要進行的一項習俗就是‘過仙橋’——即超度先人從金銀二橋至極樂世界之意。‘過仙橋’由死者的親友執行,孝子扶靈位,至親之輩執幡及燈籠在前面導引,戚友皆高舉火把,照耀黑夜如白書。葬禮的儀節均由誦經者指揮逐步完成,過完金銀二橋後整個儀式才算完成。家中無論貧窮或富裕,至今仍會沿用此風俗。”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劉憬輝,《呌驚》,色刷木刻,首刊於《現代版畫》第八集,“民間風俗專號”

呌驚:

“這是一種源自東莞的風俗,他們認為小孩得病是由於被鬼神迷了魂魄。若服藥數日仍無起色,人們就會請一位老婆婆為小孩‘呌驚’。老婆婆會帶上小孩日常所穿的衣服,香燭,冥鏹,食品果餌,以及利器如剪刀等物,至小孩常去的地方,或路隅、樹腳等去招魂。老婆婆會口唸咒語,並在火上招展小孩的衣服,頻頻‘呌’小孩的名字。‘呌驚’這一習俗在廣州及附近各縣尚甚流行。”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張在民,《灶馬》,色刷木刻,首刊於《現代版畫》第八集,“民間風俗專號”

“這是廣西南寧的民間風俗。每年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回西天,出了用各種牲口祭祀外,人們還會在市集中購買‘灶馬’在灶神面前焚燒。其意為送馬予灶神,使灶神能駕之於西天傳達民間所發生的善事。到了臘月三十日晚需要取回送灶物祭時,人們還會再次焚燒‘灶馬’,意為使灶神能夠乘駕灶馬回家過新年。‘灶馬’皆由紙印成,其上有安謝灶經,經曰:‘北帝上靈,六癸神女,臣令祭祀,可以為主;神水洋洋,香燈濟濟,仰望臨軒,來臨灶所,急如律令。’”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梁雲翔,《哥爺》,色刷木刻,首刊於《現代版畫》第八集,“民間風俗專號”

哥爺:

“七八月間,福建風俗有拜‘哥爺’者:‘哥爺’有一高一低兩個,高者稱為‘大哥爺’,矮者稱為‘二哥爺’,人穿著由紙紮成的‘哥爺’遊行街市,就可以祛除不祥之氣。同時,還會有肩帶枷鎖的兒童站在街上,當‘哥爺’經過時,他們會跪路迎接,據說這樣就可讓小孩無病無痛。”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張在民,《燒獅》,黑白木刻,首刊於《現代版畫》第八集,“民間風俗專號”

燒獅:

“正月元宵廣西有燒獅的傳統。人們相信,元宵燒獅可免一年之瘟疫。‘獅’由片竹架構而成,其外以厚紙蓋面做成獅頭的模樣,而獅身及獅尾則均用五色布疊成。由武館或廟堂負責組織舞獅的人。彼時,家家皆購備串炮花筒,待舞獅到達自家門前時,人們便用串炮話筒扔向舞獅,雖然舞獅的人都赤膊上陣,但他們卻任花筒在自己身上燒,並依舊保持旋轉緩行,一若無事。聽聞舞獅人事先都會用白礬水掃身,所以能夠抵擋串炮煙火的襲擊。”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唐英偉,《青龍爺》,色刷木刻,首刊於《現代版畫》第八集,“民間風俗專號”

青龍爺:

“在現代文明社會中,迷信鬼神莫如潮州膜拜青蛇之甚。在春雨綿漣之時,偉大的青蛇便會降臨到潮州,在泛濫的韓江上,在滂沱的溝水中。一般善男信女見了它會立刻虔誠為神禱告,跪拜,然後請它到街坊的土地廟裡休息。這時土地廟隨時都可以變成鋪設華麗的龍宮。據傳說,青蛇是三國王抗的化身,是否如此還有待確證,但幾年前洪兆麟在潮州時很崇拜青蛇,後來督師前線,偶見青蛇,而獲勝仗,這亦是一件怪事。潮州人稱青蛇為‘青龍爺’。”

除了用木刻再現當時的民間風俗,現代版畫會的成員還曾與日本木刻社團“白與黑社”合作出版了《南中國鄉土玩具集》及《北中國鄉土玩具集》,用套色木刻的手法記錄了這些消逝已久的民間風趣。目前這兩本畫集亦在現場展出。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藝術觀察 | 品鑑《現代版畫》中的民間風俗

展覽名稱:白咬著黑——新興木刻運動中的“現代版畫會”館藏作品展

展覽時間:11月5日——11月27日

展覽地點:廣州美術館學院美術館

宣告:圖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標簽: 版畫  木刻  風俗  第八集  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