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在應天府自稱吳王后,朱元璋初步建立衛所制度

作者:由 弋塵讀史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2-01-02

元至正二十一(元1361年)正月,朱元璋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

此後,朱元璋模仿元朝的中央機構體制,對所轄機構進行改造。

在應天府自稱吳王后,朱元璋初步建立衛所制度

元朝在京師設立中書省,總領百官,處理全國政務;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掌管轄區內的軍政事務。

元朝的樞密院“掌天下兵甲機密之務”(《元史·志·百官》),是全國最高軍事機構,地位低於中書省,“秩從一品”(《元史·志·百官》)。而中書省設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名,均為正一品。

明史劉伯溫傳原文及翻譯

元朝初期有徵伐之事,才在地方設立行樞密院,不過只是臨時機構,屬於戰時編制,“事已則罷”(《元史·志·百官》)。

元至正二十一(元1361年)三月,朱元璋改江南行樞密院為大都督府,是當時最高軍事機構,任命侄子朱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明太祖實錄》)。

在應天府自稱吳王后,朱元璋初步建立衛所制度

朱元璋把先前設立的分樞密院為改中書分省,陸續調一批高階武將入中書省,邵榮為中書省平章政事,徐達為中書省右丞,鄧愈、常遇春為中書省參政,湯和為中書左丞;由行中書省統轄地方軍隊。

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 )二月, 朱元璋改中書分省為浙東等處行中書省,任命李文忠為左丞,統率衢州、處州、廣信、嚴州、諸全的兵馬。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 )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稱吳王,設定中書省,封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均為正一品;此時與元制一樣,右在左上,李善長在徐達之上。常遇春和俞通海被封為平章政事;三月,湯和被封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為從一品,參知政事從二品。

三月,朱元璋確立大都督府官制,大都督從一品,左右都督正二品,同知都督從二品,副都督正三品,僉都督從三品,經歷從五品,都事從七品。

在應天府自稱吳王后,朱元璋初步建立衛所制度

確立各行省官制,平章政事從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參知政事從二品;與中書省平章政事、左右丞、參知政事的級別相同,這一點也與元制一樣。

確立都鎮撫司官制,都鎮撫從四品,副鎮撫從五品,知事從八品。

確立金吾侍衛親軍都護府官制,都護從二品,經歷正六品,知事從七品,照磨從八品。

確立統軍元帥府官制,元帥正三品,同知元帥從三品,副使正四品,經歷正七品,知事從八品,照磨正九品。

確立各萬戶府官制,萬戶正四品,副萬戶從四品,知事從八品,照磨正九品。

確立各衛親軍指揮使司官制,指揮使正三品,同知指揮從三品,副使正四品,經歷正七品,知事從八品,照磨正九品;千戶所正千戶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鎮撫、百戶正六品。各衛下轄一定數量的千戶所,這是一種駐防體系,而非戰時編制。

下令廢置設在各地的翼統軍元帥府,設立武德、龍驤、豹韜等十七衛親軍指揮使司。後來,隨著朱元璋勢力範圍的不斷擴大,在各地陸續設衛。

不久,朱元璋任命統軍元帥郭子興(不是朱元璋的岳父)為鷹揚衛指揮使,傅友德為雄武衛指揮使,左翼右副元帥金朝興為龍驤衛指揮同知。

四月十一,朱元璋又下令改各門總管府為千戶所,設正副千戶各一名。

針對歸降將領仍沿用舊官職造成的混亂,朱元璋規定部伍法,部下滿五千者為指揮,滿一千者為千戶,滿一百者為百戶,滿五十者為總旗,滿十人為小旗。

十月,省都鎮撫改隸於大都督府,秩從四品,掌調各門守禦千戶所。撤掉金吾侍衛親軍都護府、統軍元帥府、萬戶府,相應職責歸於大都督府,“革金吾侍衛親軍都護府、統軍元帥府、萬戶府、並都護府斷事官、知事於大都督府”(《明太祖實錄》)。設定拱衛司,負責統領校尉,隸屬於大都督府,正七品。

大都督朱文正派遣參政何文輝、指揮薛顯等人征討新淦鄧仲謙,令平章湯和率兵征討江西永新諸山寨。雖然大都督和中書省平章都是從一品,但統兵權在大都督手裡,平章湯和受大都督朱文正的指揮調遣。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 )十月朱元璋下令改百官禮儀,不再與元制相同,左在右上。

在應天府自稱吳王后,朱元璋初步建立衛所制度

調整大都督府的官制,大都督府不再設大都督一職,左右都督正一品,同知都督從一品,副都督正二品,僉都督從二品,參議正四品,經歷斷事官從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從七品。

自此,大都督府左右都督與中書省左右丞相的級別相同,均為正一品。

調整內外各衛指揮使司的官制,僉事、宿衛、鎮撫從四品,各衛鎮撫從五品,千戶所鎮撫從六品,各衛知事正八品,宿衛、知事從八品,斷事官、提控案牘的級別由各行省規定,其餘官職的級別不變。

綜上所述,自稱吳王后,朱元璋調整軍事機構,規定各級軍事機構官制,確立嚴明的等級制度和隸屬關係,初步建立衛所制度。衛所制度是明朝最主要的軍事制度,朱元璋這次對軍事制度的全面改革影響深遠。

標簽: 朱元璋  都督  中書省  一品  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