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為什麼李滄東《燃燒》在戛納顆粒未收?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18-05-20

為什麼李滄東《燃燒》在戛納顆粒未收?老Henry2018-05-20 13:21:07

糕主席:場刊有用的話還要老孃做什麼!

言歸正傳,對於戛納來說,場刊評分高說明不了什麼問題,評審團的決定權才是最重要滴。自1997年引進場刊以來,算上今年,在漫長的22年中,只有6年是由場刊評分最高的電影拿下了金棕櫚(97,01,07,08,12,13),也就是所謂的一等獎,就算算上評審團大獎(02,09,11)和最佳導演(05,15),也不過一半的機率。另外還有6年(99,03,04,10,16,18)場刊評分最高的電影是顆粒無收,所以《燃燒》不是第一個,更不是最後一個,甚至不是最慘的那個(墨鏡的2046哭暈在廁所)。

最後附上一個歷史高分(高於3。5)獲獎記錄

2018《燃燒》【無獎】

2016《託尼·厄德曼》3。7【無獎】

2014《透納先生》3。6【影帝】

2014《利維坦》3。5【編劇】

2016《帕特森》3。5【無獎】

2015《卡羅爾》3。5【影后】

2015《刺客聶隱娘》3。5【導演】

1997《櫻桃的滋味》3。5【金棕櫚】

可以說是相當慘了

為什麼李滄東《燃燒》在戛納顆粒未收?

為什麼李滄東《燃燒》在戛納顆粒未收?

為什麼李滄東《燃燒》在戛納顆粒未收?任丘2018-05-20 15:50:26

戛納的獎項歸屬,決定權在評委會,甚至是評委會主席一個人。昨天在微博上看到magasa說,幾個女性評委不喜歡《燃燒》中對女性的描繪……

由此聯想到我的一個導演朋友,其作品在臺灣參與一個創投方向的電影節,幾位白人女性評委在看完片花之後,直接就對導演說,你這個影片含有物化女性的內容,在政治上就很難獲得認可。可是那是一部紀錄片啊,現實就是如此,影片只不過將其記錄下來而已……

當政治正確開始干涉創作自由,藝術也就離凋零不遠了。

為什麼李滄東《燃燒》在戛納顆粒未收?毛洪濤先生千古2019-09-23 21:13:27

3。8影史最高,因為沒有拿到獎項就叫顆粒無收?

為什麼李滄東《燃燒》在戛納顆粒未收?山河映畫社2020-12-15 22:55:09

導演篇|他用兩男一女的愛恨糾葛撕開了韓國的裂痕

去年講述韓國貧富差距的《寄生蟲》一時風頭無倆,在歐美主流電影節斬獲頗豐,甚至韓國總統文在寅還特地發文祝賀。

但有些人說,《寄生蟲》的成功是站在前輩《燃燒》的肩膀上,畢竟《燃燒》可在戛納電影節獲得全場最高3。8分(滿分4分),創歷史記錄的成績足以讓人側目。

山河映畫社:導演篇|他用兩男一女的愛恨糾葛撕開了韓國的裂痕

為什麼李滄東《燃燒》在戛納顆粒未收?知乎使用者2021-07-17 09:08:09

看看當年評審團的9個評委都是誰就大概知道為什麼了。其實每年的評委裡,不懂電影的,以為自己懂其實不懂卻比誰都能槓的,屢見不鮮。

當年《穆赫蘭道》在戛納也是顆粒無收,評委楊德昌事後說沒想到評審團裡很多人根本不懂電影,他覺得《穆赫蘭道》是毋庸置疑應該拿金棕櫚的,其他評委卻連討論都不願意討論,有的評委在忙著給自己的熟人分豬肉。

來看看2018年評委會里的這幫人,就知道藥丸。儘管我們無比地尊重演員,演員職業無比高尚,高尚得不能再高尚了,但我們心裡都知道:演員其實不太需要懂電影,表演在藝術電影中其實也就是很小的一部分,演員懂藝術電影不是必要的,就看各人修養了。這年的評委會主席凱特大魔王,評委有蕾雅賽杜、張震、暮光女,還有個歌手Khadja Nin……這就5個人了。這5個人中能品出《燃燒》電影語言的高階、排程的精妙,再對精細文字表達的創作焦慮階級意識有所思考,恐怕很難。

剩下的維倫紐瓦和薩金塞夫當然是懂電影的,還有個女性導演艾娃德約列和法國導演蓋迪吉昂,除了這個主要拍黑人平權作品的女導演外,英語都不是母語,即使英語流利如維倫紐瓦,他說英語時話也少,可以想象幾個男導演討論時都不佔優。

加上之前流出的有女評委覺得《燃燒》有物化女性問題的訊息,再看這9個人的配置,選出大家都能看懂故事沒有門檻的《小偷家族》,就不奇怪了。讓人更無語的是連最小的安慰性的評委會獎都不給,給了《何以為家》,這個評審團簡直把對影像的無知寫在臉上,只看得懂題材和故事。

標簽: 評委  導演  電影  場刊  評審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