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收藏

一方洮硯,千金難易

作者:由 梭行文旅 發表于 收藏時間:2021-10-15

硯臺的好壞取決於研墨,在研墨過程中,

下墨和發墨的情況是衡量硯臺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墨,是指透過研磨,墨從墨錠到硯臺上的速度;發磨,是指墨粉和水融合的速度、墨汁的細膩程度。

一方洮硯,千金難易

下墨的快慢,發墨的粗細,都決定了一方硯臺的好壞。但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所以,

下墨、發墨均佳的硯臺才為極品,往往可遇不可求

我國三大石質名硯中,端硯硬度低,所以發墨好;歙硯硬度較高,所以下墨好;而洮硯,硬度處於端歙之間,下墨強於端硯、發墨強於歙硯,

將下墨、發墨兩方面調和於一體,是極為難得的佳品

一方洮硯,千金難易

洮硯石礦位於甘肅省卓尼縣的喇嘛崖一帶,石礦三面環水

,長年受水汽影響,石質堅潤細密,淡綠色中帶有墨綠色條紋,形成了雲霞、流水、霧靄等天然紋理。以此為硯,石色碧綠、晶瑩如玉、質堅而細、呵氣成珠、下墨快、發墨佳、貯墨經月不涸不腐,歷來受到帝王、墨客的喜愛。

一方洮硯,千金難易

在唐代時洮硯就已聞名四方,在柳公權的《論硯》記載:

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後始重端、歙、臨洮

。這是對洮硯對早的記載,而中國四大名硯之名也是在此時流傳。

北宋時,當地官員以洮硯做為貢品,並把一些洮硯贈與當時的大文豪,受到蘇軾、黃庭堅、張耒等人的喜愛,一時洮硯貴。

黃庭堅《劉晦叔許洮河綠石硯》:“

久聞岷石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莫嫌文吏不使武,要使飽霜秋兔毫

”。

一方洮硯,千金難易

蘇軾對黃庭堅贈予的洮硯非常喜愛,大手一揮《魯直所惠洮河石硯銘》問世,併名人刻於硯臺上,文中對洮硯讚道:“

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

”。

張耒為答謝黃庭堅贈予的洮硯,在《以黃魯直惠洮河綠石,作米壺硯詩》中:“

明窗試墨吐秀潤,端溪歙州無此色

。”給了洮硯極高的評價。

一方洮硯,千金難易

金、元之時洮硯生產量下降,每年只出百方硯,元代受到戰亂影響,洮硯基本停工停產。

明代時洮硯進入繁榮時期,當地土司楊洪對石礦嚴加看管,使開採、生產得到規範管理,洮硯製作、貿易迎來空前繁榮,一時之間洮硯成為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爭相尋覓的寶物,或使用,或收藏。當時,精於鑑賞而有著“博物君子”之稱的李日華,曾對洮硯讚歎道:“

佳硯一方,千金難易

”。

自古以來,洮硯難得。在卓尼縣喇嘛崖山洞中的洮硯石,海拔近3000米,

下有洮河水波濤洶湧,上有高寒缺氧,常人難以涉足

。歷代採石工在懸崖峭壁間開鑿石洞,彎腰在洞內採掘硯石,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歷代掉進洮河水中的大有人在。

一方洮硯,千金難易

北宋鑑賞家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中記載:“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巖。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洮硯老坑石中的極品“鴨頭綠”,碧綠如藍,撫若童膚,儲量極少,自宋末就已斷採,

世上是否還有“鴨頭綠”硯石不得而知,然若有一方極品鴨頭綠硯石問世,其珍惜罕見程度不亞於宋代五大名窯瓷器

為解決水資源匱乏的問題,甘肅實施“引洮工程”,建成之時,部分洮硯石被水淹沒,本來就開採難度大、儲量少的洮硯石越發稀少,但是從長遠來看,對洮硯也是一種保護,不至於在當代斷絕,成為傳說。

一方洮硯,千金難易

洮硯,以其碧綠的外表在眾多石硯中獨樹一幟。石質堅實細潤的洮硯石經過匠人的選料、制胚、精雕、上光等十幾道工序,從一塊頑石變成一方美輪美奐的藝術品。一把把刻刀在匠人的手中於方寸之間縱橫捭闔,山水、人物、花鳥、魚蟲、龍鳳、神仙等圖案被賦予了靈動,洮硯綻放出了新的生命。

一方洮硯,千金難易

墨在洮硯上轉動,筆蘸滿墨汁,於紙上揮舞,一如既往,繼續書寫著江湖風雲。

標簽: 洮硯  下墨  發墨  洮河  硯臺